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例(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3941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例(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典诵读论文【第一篇】

1998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就倡导孩子要“从小沉浸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学前教育虽然在此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表述“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中,仍可以深切感受到幼儿接触、感受经典古诗文的必要性。

但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有效的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凸显经典诵读活动的价值等方面还有待研究和解决。我园开展《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园本研究》课题研究,着重对“活动实施的策略”进行探索,从选材、环境创设、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二、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1.内容选择:“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国的经典古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做到不主观臆断;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多层次地选取经典教材。

(1)教育性及品质培养

一些经典小故事往往蕴含许多教育寓意,结合《我们都是好朋友》《亲亲热热一家人》《准备做小学生》等主题活动,通过听经典故事诵读三字一句两字一句的《弟子规》,吟诵诸如《游子吟》等古诗,让幼儿获得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启蒙道理。

(2)从传统节日入手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有趣的典故、独特的风俗。同时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习俗的发扬。于是,我们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古诗诵读结合起来,如春节选择古诗《元日》、清明节时选择古诗《清明》、重阳节时选择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多层次地选择经典教材,使得经典诵读内容“百花齐放春满园”。将经典诗文渗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使其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能潜移默化地浸润幼儿心田。

2.环境营造:“一树梅花万首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环境创设得好可以使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我们要做到诵读活动环境的多方位营造。

(1)幼儿园诵读大环境的创设

在楼道中布置了诗配画,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时时展示经典诵读的内容,吸引了幼儿和家长的眼球。每天上下楼梯时老师会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读一读,认一认,学一学。家长在接送幼儿时常常会停下脚步朗读画板上的古诗文给幼儿听,让幼儿处处沉浸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之中。

(2)班级诵读区域环境的创设

老师对班级小环境也要巧花心思进行创设。在活动室的角角落落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如“经典诵读屋”“经典图书角”“经典对对碰”“经典小舞台”等。我们在这些区域里摆放自制的《三字经》故事书、唐诗棋谱,三字经接龙卡、表演道具头饰……环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趣。在区域里,幼儿自由、愉快地玩乐,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一树梅花万首诗”,诵读环境的多方位营造,让每个幼儿和家长都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感受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3.教法探索:“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观点注重“因材施教”。而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教无定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经典古诗文中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深奥的内容,非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的幼儿所能理解。幼儿刚开始接触,出于新奇,他们会很认真。但若一直按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活动,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只有顺应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多样性、游戏性的活动,才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1)故事表演法:多方位参与、寓教于乐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为了让幼儿能理解经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将经典内容编成一个个贴近幼儿生活、道理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如:在教授《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教师融入了“周处改过”的故事,并添加了人物对话,让幼儿一听就明白了是非对错。

(2)愉快诵读法:你方唱罢我登场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学生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再创造活动,在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我们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诵读,一方面可以巩固幼儿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韵律感。在诵读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两个幼儿对读,接句诵读,接字诵读等方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读的积极性,营造“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诵读氛围,渐渐地,“古诗文诵读接龙”“古诗文配乐诵读”“诵读打擂台”将成为幼儿喜欢参与、愉快参与的活动。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要做到多角度、多手段,做到“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让幼儿在生动的情境中,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领略古诗的内涵与意境,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经典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注:此文为课题《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园本研究》相关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其次我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与课题研究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几年来,我参与研究并获结题的课题有:部级课题《作文提前起步,分段大量读写》,省级课题《关于语文教学“双积累”“两结合”的研究》,地区级课题《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教学研究》。现在正参加着省级“诵读经典”和一个地区级的课题。为了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自身职业观,在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中,我总是学得很认真,如在参加河池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习期间,因为学习努力,成绩显著,成为74个人的班级中评出的5名优秀学员之一。

自履职小学高级教师以来,我始终不忘学习,经常钻研,善于思考,不断地丰富自己。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我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有36篇获奖:其中7篇获部级一、二等奖,22篇获省级奖,7篇获地、市级奖。论文《利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发表在《河池教研》上。我不但自己写,还很注重指导学生写作,近年来共有25篇学生作文分别发表在《广西少年报》、《作文周报》、《河池日报》上,我也多次荣获各类征文比赛指导老师奖。

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老师们团结协作,努力做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学校放心的教师,因此,我被评为“宜州市十佳教师”1次,镇级“优秀教师”3次。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自己完全能胜任小学高级教师八级岗位的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有创造性地履行好小学高级教师八级岗位职责:继续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承担规定的教学任务,努力使教育教学实绩在同学科教师中处于领先水平,并指导一名下一级职务的青年教师。我还要勇于承担教研、教改任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保证聘用期内每年至少有1篇教学论文在《河池教育》上发表或获省级奖。如果竞聘不上,我会把今天作为我下一次冲击的起点!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坚定“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的人生信念!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环境;风景;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93-01

读书改变命运!成长不可无书!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理想。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一路前进、一路收获。

一、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物理环境

(一)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首先,让图书“充盈”校园。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设置校园阅读提示牌等方式,创设具有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

再次,让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黑板报和教室布置等,营造班级书香氛围。

第三,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建立“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学生在家建个人小书柜,可以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也可以与小伙伴共读,让好书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二)让网络打开师生眼界。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站的优势,建立家校读书交流平台,为教师、学生、家长推荐好书,推荐最前沿教育教学信息、优秀案例。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站发表自己读书感受、读书收获,交流读书过程中的困惑,真正做到“快乐共分享,问题同解决”。

二、立体构建“书香校园”的别样风景

(一)教师读书常规化。根据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教师中开展读书“1、2、3”活动。即:“1”是每年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一本教育名著;“2”是每位教师要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或杂志,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每月不少于2篇,上传学校网络;“3”是三种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1、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汇报活动,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2、将11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教师)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教师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3、建立“读书研究周报告制度”,和青年教师美文诵读鉴赏活动,十二月底将分年级组开展“美文诵读比赛”;全面提高教师的诵读能力。

同时,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创办《读书》内刊,发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二)学生阅读多元化。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每周每班设置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校指派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成为经典诵读专职老师,加强经典诵读课的创新研究。在学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上,再次分年段确定诵读研读重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二是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树立阅读与积累的思想。开学初,学校开展“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每位同学为班级捐献1―2本图书,参与班级好书漂流,借此成立班级图书角,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各班的黑板上,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每天利用晨读、课间和集体放学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是在学生阅读实践上,将指定书目阅读和学生自由阅读相结合,将读与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低年级学生读感兴趣的儿童读物,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这些词可以用在什么方面。或写观察日记、想象日记等。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读完后将自己喜欢的部分讲给大家听。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自己摘抄的精美词句,写―些读后感、或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写数学日记。10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学生)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最重实现阅读“质”的飞跃,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四是在阅读评价的功能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在全面考察学生六年阅读与积累的基础上,制定了《杨岔路小学经典诵读考级方案》,对学生的诵读“质”与“量”的评价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每学期根据考级情况,评选学校“阅读之星”。

(三)亲子阅读趣味化。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家长督促孩子)、“小手拉大手”(孩子督促家长)的形式,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发展,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学校都会进行一次“家长学校”的培训,增强父母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加强亲子阅读方法指导,并且每班对亲子阅读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图文并茂,融写、画、评以一体的《亲子读书卡》,班主任指导填写。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举行亲子阅读交流活动,一、二年级还要举行一次亲子阅读卡的交流评比活动。

三、精心打造“书香校园”的德育文化

近年来,我校以“儒雅、阳光”为学校精神之代言,高扬“文化育人”的主旋律,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文化德育”。

一是充分挖掘经典美文中的德育文化。学校开展了以“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感悟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诵读,使学生在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读经典的书,学古人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每位学生学做“君子”,“淑女”。

二是自创了鲜活的“学校德育文化”。为了让“书香文化德育”真正落实在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学校还专门根据自身特点创办了多维立体的“学校文化”。在横向上开展好“课前一分钟童谣诵读”和学校常规童谣诵读,丰富并发展学校课堂文化、放学文化、站队文化、活动文化等。让校园处处皆经典,处处经典皆导行。在纵向上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开展好中华传统节日的经典美文诵读活动,让中华传统礼、孝、诚、信等品质深深扎根于学生心田。这样横向、纵向交错,诵读与导行结合,“文化育人”的理念已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经典诵读 针对性筛选 家庭资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很好的实现经典诵读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老师认为诵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诵读量;近年来的国学热和媒体对于经典诵读的炒作,使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得到了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学生家长受到传统的神童思维影响,积极鼓励学生大量背诵,并将之作为学生是否聪明、是否有出息的一个重要标准。以量的多少来判定诵读教育是否成功的观念深得人心,然而反思这种现象,所谓的诵读其实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并无太大帮助。经典诵读教学在农村存在许多误区,探索科学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模式成为当下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神童梦想和经典诵读

在学生的儿童阶段,衡量其是否聪明的一个标准――在农村家长看来――往往是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最为明显的标准就是看其背诵了多少诗文。这一标准在古代是适用的,而在农村这种观念已然存在。

首先,自古以来的神童观念在农村代代相传,根深蒂固,而衡量自己孩子的标准也正在于此。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一旦发现孩子能够有类似的天赋,家长的成就感是空前的,正因为此他们从小就会教孩子背诵经典诗文――即使自己对这些经典一点也不懂。在他们看来,这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同时有监督了孩子的学习,自然也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在起作用。[1]

其次,近些年的媒体造势。在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大肆宣扬神童塑造和神童典型,迎合了家长的心态,坚定了家长的神童梦想。所以神童,只是在某些方面有着超出其他同龄人之处,并不能代表神童具有神秘天赋和特殊能力的存在,这正是神童塑造者们要掩盖的。

再次,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使得家庭教育缺位,家长以知识的增长和成绩的提升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学生懂事与否和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而最为明显的成绩便是记忆力基础上的背诵量的增长。

家长的神童梦想和学生的自尊心,是建立在与比较基础之上,其后果并不是我们所期待,而是一种恶性循环――在比较中优势的一方会继续努力保持优势,而劣势的一方则慢慢变得消沉。在经典诵读中避免产生这一现象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回到诵读经典的初衷上面来。正如新课标所阐述的,经典诵读是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从这个初衷出发,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诵读量越大就越成功的结论,作为教师必须理性的认识到这一点。

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诗文,一如新课标上要求;其次是因为在小学学习阶段其主要能力依然是记忆力,所以注重诵读,初中阶段就应该是理解和分析了。在明确了为什么要诵读之后,接下来就是很关键的问题了如何选择经典诗文了。

二、经典诗文的选择和归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什么是经典诗文的理解和选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要解决面对诗文如何选择的问题。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和教师接触古典诗文的机会越来越多,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选择便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诗文的选择问题,其关键还在学生。我们在诗文诵读中往往会忽略主体是谁的问题,作为小学生,无论是起理解能力还是记忆能力还相对较弱,在诵读中往往难以适应大篇幅或生僻字较多的诗文,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该读的,什么是不适合读的。在多年的诵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在经典诗文选择上有以下几个规律可循:

1.真正为小学生喜欢的是那些浅显易懂的诗文,这种诗文的特点是生僻字较少或无生僻字,在诵读过程中他们对此类诗文往往表现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然他们自主选择时候他们也往往爱选择此类诗文来诵读。

2.篇幅较短的。对小学生来说,面对经典诗文,他们的第一想法是背诵,而背诵的难易很大程度取决于篇幅的长度。有人为了凸显学生的诵读能力,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背诵而背诵,很显然这是有悖于学习规律的。

3.为小学生所喜爱的诗文一定是在媒体或者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方面这种高频率的呈现帮助了他们诵读,另一方面在他们诵读后能经常在生活中遇到,这会增加他们的亲近感、加深记忆。

4.经典诗文所反映的道理或者描述的事物一定是贴近他们生活的。作为一个小学生,他们不可能体会到深刻的人生哲理,真正为他们所喜爱的一定是道理浅显易懂,景物优美可爱。

5.要推荐给小学生的诗文一定是成系统的,这个系统不是说的是时间上或者是篇幅上的关系,而是诗文所反映的道理和所描写事物的系统性。建立在此系统上的系统的背诵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口语和写作表达。

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适合小学生诵读的诗文大致可分为:描写风景、阐述道理、劝学励志、故事陈述、修身之道、情感教育几个类别。每一类大致三十到四10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诵读,在其诵读中形成意象群,在之后的口语表达和作文写作中他们会不自觉的运用到这些为他们所熟知的诗文。[2]

三、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

在对经典诗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分层次、分步骤、分板块进行,在明确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引导其理解、体会诗文。在课堂上,笔者采用先诵读再讲述的办法,先让学生自己多诵读,在熟悉诗文的基础上在进行点名或者自主朗读,适当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语气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诵读基础上诗文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自己所诵读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诗文的前提下进行分角色的饰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进行再创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外对于诗文诵读则是分步骤进行。主要是让学生在推荐的诗文中自主选择,自行背诵,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检查,在相互监督中,相互学习,真正实现课下学习的目的。

加强老师、学生、家长沟通,和学生谈心,更正家长的不科学教育观念,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经典背诵),劝导家长关注学生,检查、引导学生进行诗文的选择和背诵。

经典诵读教育,在农村小学必须要转变神童观念,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三者良性互动,实现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素质和道德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