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信息技术说课稿【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90010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信息技术说课稿【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信息技术说课稿【第一篇】

教材分析

《问候小伙伴》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打开信息之窗》第五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课书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记事本并熟练键盘指法和输入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今后学习WORD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拼音输入法、网上传输文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更广泛的作用,建立初步的网络意识,利用网络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应用记事本编辑文本。难点是:网上邻居的使用。

教法阐述

信 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 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法指导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提前准备的自我介绍,让同学通过文章中典型的描写判断出是哪一位同学,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热情。

2. 课件展示,复习“记事本”软件

同学们都能猜出来了,然后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这是通过记事本编辑的1篇习作,对于记事本同学们已经练习过多次,今天我们就用记事本写1篇慰问信,慰问自己的朋友。在编辑中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观,就象我们在作文纸中写文章一样。

在这里巩固练习了键盘操作以及记事本的简单编辑使用。

3. 给出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提出要求并说明注意事项,学生们边听边打开记事本,分小组进行研究实践,根据书上的介绍美化自己的慰问信。

4. 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通过广播把部分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评价。同时提问:你给小伙伴的问慰信怎样可以传到小伙伴的机器里呢?引出下面内容“网上邻居”。

演示通过“网上邻居”复制文件的方法。边看教师演示边操作,利用前面学过的复制文件的方法把本机文件复制到其它机器中就实现了“网络传书”,为了将慰问信更加快速的传递给你的好朋友,向学生介绍更加快捷的复制方法。

5. 教学成果反馈

打开共享文件夹,比一比看谁收到的慰问信最多。通过统计收发慰问信这一学习成果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 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的融合。这种教学情境以及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一要紧扣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使教师有“法”可依;二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使学生有事可做。

2、 讲练结合。在设计的教学情景中,穿插展示、评价等学习方法,巩固新知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3、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圆满的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说课稿【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九寨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九寨沟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九寨沟”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搜索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结合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九寨沟》一课,书中介绍的九寨沟是一个人间仙境,非常得美!如果老师现在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九寨沟,你有什么办法吗?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搜狐;中文雅虎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信息技术制作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是《走进山东》,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演示文稿,能利用设计模板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学会插入山东的名胜图片、文字的方法,学会图片的格式设置,熟练地在幻灯片中实现图文混排。但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的家乡──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本课设计内容和课件都立足于济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深入、细致的掌握演示文稿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的强烈探索精神,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不愿意看书,喜欢在自主学习时随意操作,导致了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相脱节,影响了整个节的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利用书本等资料进行学习,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范畴。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学会在空白版式的演示文稿中插入幻灯片、文字、图片,并对文字、图片的大小及位置进行简单的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插入图片及文字,较高难度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演示文稿整体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插入非常熟悉的家乡图片,培养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图片并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文字的美化、图片的设置、文字图片搭配合理。

教时:一课时

教法: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济宁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我们济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古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师投影出示济宁美丽景色。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你到济宁来)

师:我们的济宁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呢?

师:只要你认真学,你肯定会比老师做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济宁。

板书:走进济宁 3分钟

(设计意图:本节课题目是《走进山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的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课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新授

师:同学们,现在你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的演示文稿,选择空白版式。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让你介绍济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作品图文并茂。

1、文字的插入

师:怎样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或参照课本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来尝试着练习,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与word的不同在哪里。

生尝试练习。 10分钟

师:谁能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让学生边演示边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对文字进行美化的)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学会了插入文字,还知道了怎样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呀?

生:是。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谁能告诉老师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字与我们以前所学的word有什么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要先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然后再输入文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学习得特别认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时,了解word与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不同,感觉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在具体教授中,就发现有些学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书,因此老师强调了看书环节,这也是一个好习惯的培养。)

2、插入图片

师:对,那怎样插入图片呢?在D盘济宁文件夹中,老师给你准备好了济宁的一些美丽风景,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插入图片。同位之间可以讨论或参照课本。

生尝试操作。展示较好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幅图插入后,发现不太合适,你是如何调整的?

(当鼠标指针呈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当鼠标呈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移动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两个软件方法基本一致,难度不是太高,主要对插入的对象-济宁的图片感兴趣,因为图片大小不一,学生在插入过程会发现新问题,图片不合适需要调整。从而引出调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灯片

师:我们济宁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们济宁更多的风景,一张不够用怎么办?

生:添加新幻灯片。(板书)

师:对,添加新幻灯片,怎么添加,谁能快速添加一个?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三个内容,现在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4、大显身手

目标:完成介绍家乡的演示文稿。

要求:内容丰富 用你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去创作。

时间:10分钟。

师:谁愿做一个小导游,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济宁,展示我们济宁的风采。我是济宁人,济宁的风景这么好,介绍的时候应该感到很自豪。谁能把自豪的感情说出来。

师:他说的怎样?谁能评价一下?

找生进行评价,注意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通过练习制作家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插入图片、文字,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总结(1分钟)

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倡谈收获,对本节课整体感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说课稿【第四篇】

说“教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节选其中第四章第四节,即字符和段落的格式编排。在前三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Word20xx的基础知识,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图片和图形对象的排版处理,所以本节课内容在这一章中十分重要,也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其他排版软件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三维教学模式,我确定本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以及在上机操作中的演练,掌握一般文字排版的方法,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和创新。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并能够指出字符和段落格式编排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堂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

教学重难点

在完成了向Word文档输入文本内容并进行编辑修改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Word提供的各种排版功能对Word文档进行排版,包括设置字符和段落的格式、添加边框和底纹等,从而得到一个整齐、美观、符合规范的版面。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字符和段落格式和合理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今后Word文档的学习。特别是段落格式的编排,里面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基本贯穿Word文档学习的全过程,因此这一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此外,本节学习是在上机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上机练习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手段,而认真、有序的进行任务练习是上机课的关键点,因此借助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实践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是本节课第三个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这部分时间少,头脑中的感性材料积累有限,而这部分内容比较零散,学生自己很难组织起有效系统的理性认识,所以能够独立运用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知道文字编辑软件Wor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知道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编排对于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这些知识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上机实践探究”来学习文字编辑软件的方法。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Word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当然,教材只是介绍了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并未说明采用哪种文字或字

符格式是符合规范版面要求的、使用什么样的排版才能让整个文档显得美观大方、不同的文本应该用哪些格式来区分等等,这些内容将会成为学生的疑点。此外,受家庭条件、个体身心发展、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制表位”等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内容也会感到困惑。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采用在任务驱动模式下“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精美、符合规范版

式文档的制作过程,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报纸杂志的优秀版面展示给学生,坚持直观性与抽象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 观察法和练习法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生动的画面展

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学习动机恰恰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然后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将班级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由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教师完成本堂课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水平差异负责指导、答疑体现教学主导的作用,并且要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符合规范版面文档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通过演示操作,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

他们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大胆操

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通过分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得到充分地发

挥,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所提高。

教学设备:

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

学生:学生电脑。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四)、课堂小结(5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2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