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625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例(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 小学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73-01

数学这门学科是重要的,数学成绩决定着学生综合成绩的高低,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数学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学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而且课堂的气氛变得很沉闷,阻碍学生知识的吸收,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案例分析教学就是采用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案例都与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案例的思考与研讨,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入地了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板书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摘录,学生不能拥有充足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难题的解决时,对题目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获得清晰的解题思路,促进解题效率的提升。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缺乏,不仅导致课堂的氛围变得沉闷,使学生很难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还会出现一些学生的分神现象,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效率降低,阻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 对于例题的选取存在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相关例题,导致无法实现例题教学的优越性。例如,一些教师在选择例题时没有深入考察学生的数学水平基础,如果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例题进行探究,就会给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带来阻碍,这些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有效理解这些例题,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反之,如果教师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作为例题,就会影响那些基础优秀的学生的提高,轻松解决这些例题,却没有对于知识量有效丰富,就会导致这些优秀生自高自大。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的建议

(一) 教师需要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开展教学的关键,在案例的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选择合适的案例,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投入一些精力对学生基础水平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设立难度的例题或者采用分层的方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立符合他们实际的例题,这样学生可以有效进行例题的分析与理解,从中吸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方式,提高解题能力。

(二)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小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所以需要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有效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思考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思考的主动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步伐,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让学生按着一定的要求进行思考,而是让学生自由思索,同学之间可以展开讨论,彼此交换想法。例如,讲解《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章时,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会明白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实际是一个长方形,而对于长方形面积的求解学生都很熟悉,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 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学形式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幻灯片的播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思考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学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一个三角形的两倍。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结束语

案例分析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探究能力。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案例分析,在教学之前需要投入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案例分析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以及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缺乏主动意识,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陆玲。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案例与分析[J].新教育,2014,(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

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相较与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案例定义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在中职数学教学案例中,一般由背景、主题、反思这几个部分组成。数学案例中首先要交代背景,这节课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学习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其次是主题,由背景展开细化到各个小的知识点。最后是反思,反思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并查漏补缺,发现学生还有没不懂的地方。

3中职数学教学案例实践

以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为例:课题:集合-集合的概念(1)

3.1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2教学过程

3.2.1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2.2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3.2.2.1集合的概念(1)集合;(2)元素;(3)常用数集及记法;(4)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N。3.2.2.2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3.2.2.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某班个子高于180cm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关系: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属于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2.2.4集合的类型

(1)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3)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4)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最小的自然数0);(5)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Ζ;(6)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7)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8)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3.3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4结语

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有好的教案,还要做到语调清晰,教态得体,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中职学校各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凝练教育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要时刻想着捕捉学生点点灵光的闪现、挖掘学生的兴奋点、记录课堂上的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低起点的中职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好信心和成才决心,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作者:龙志芳 单位:铜仁市交通学校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3~392.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2(7):36.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

关键词:中学数学;自主性;教学日记;教学案例;录像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075-02

DOI:/

许多人认为戏剧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表演结束后,回头来看,总是能发现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和表演中的瑕疵。其实,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在45分钟之内,尽管我们课前做了许多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可是也难免出现许多不尽人心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呢?如何让一次次的失误变成我们向上的阶梯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反思教学能够帮助我们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再次出发。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主要包含了两种方式,一种是个性化的自主反思,一种是集体化的群体式反思。本文主要讨论个性化的自主反思策略。

一、通过教学日记进行反思

教学日记不同于一般的日记,不在乎日常事件和情感的记叙,而是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程式的记述中。它是以课堂教学为原素材,以改进教学方法方式为目的的工作日记,包括具有教育价值的事例以及对此所作的思考和总结。中学数学教学的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书写特点加以发挥,如写成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既然是日记,就要坚持每天都记,每堂课都记。其实,记叙不是我们的目的,反思、反刍、总结才是我们的目的。强迫自己坐下,把课堂的过程像过电影一样重新温习一遍,这温习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找到许多不足,或者从中发现自己的许多闪光点,就会有需要记述和反思的内容。

一方面,教学日记要记教学的闪光点。在数学课堂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注意力的专注,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自己运用了哪一种策略和手法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都是教师在日记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另一方面,日记要记教学的不足之处。比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哪些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触动不大,在课堂例题的讲解中是否还有更好的思路,自己对于课堂生成性事件的处理是否恰当,以及还出现了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都是日记需要记述的内容。

当然,记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是在记日记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记的过程就是一种不自觉的反思,有利于我们回顾整个课堂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通过教学案例进行反思

如果说教学日记是每一个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功的话,那么教学案例分析就是教学反思的有力和有效提高,是数学教师的创造性反思。教学案例是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然事件的记叙,案例分析往往更青睐比较典型的教学事例,比较详细地记录处理的过程,所用的手段,取得的效果,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反思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改进策略。数学教学案例不仅要求记录真实的教学行为,还要记录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和对策,并从中反思出一定的经验或教训,提炼出新的观点。

数学案例分析在写作格式上与日记不同,教学日记可以不拘格式,更体现了个性化自主反思的特点,更具有随意性。而案例反思则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应记下教学的背景、上课的基本情况,做好学情分析,并就某一节课的时间、地点和上课前的预期以及对这一节课的情景预设、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说明。

其次是进行片段的实录。虽然教学案例并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数学课堂教学实录,但是为了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我们不得不对某些细节特别关注。教学案例要经过筛选,把需要重点反思的环节进行比较详细的描述,将案例主题涉及的数学教学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以及其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呈现出来。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性细节要作为重点描述清楚。

再次是进行评析,对案例中记述的问题进行种种分析,反思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有时候是因为教学理念的差异造成听课者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见解,也有的是因为教学手段和学生实情之间的矛盾,或者不协调。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就要重点记叙,对于相关知识应该进行拓展性学习,及时补充自己的种种不足。

三、通过录像课进行分析

教学日记和案例分析都需要依靠自己的记忆通过回忆性的程序浏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这是有局限的,受到个体记忆力和记忆本身的缺憾影响,往往不能够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实情。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多学校都装备了微格教室,这个教室中有多角度的摄像头,可以随意把关注点投向教室内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

数学案例分析4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课 案例分析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28-02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复习课的重要性,复习课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数学复习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复习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本文对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复习课教学的质量。

一 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课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在复习课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随意。在目标的设计中,目标和复习内容不统一,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对复习课教学缺乏综合考虑。其次,应试教育对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具有一定影响。在复习时,以考试要求为准,只要是考纲上的要求,就会反复练习,注重习题的练习。题海战术是教师常用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最后,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单一的复习课目标影响了复习的效果。对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对习题的大量练习,集讲解、练习、记忆、评价于一体,反复练习和记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索然无味,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参与度的问题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课设计中,某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然后归纳相关知识,要求小组代表展示,教师在旁补充。最后,教师出题,让小组间互帮互评,派代表展示,与其他小组比较,寻找解方程组的最佳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比较合理,但实际上,大多教师仅以小组合作模式为幌子,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复习课堂依然以教师讲解、学生做题为主,学生没有充分参与,教师常常为了赶进度,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直接将知识梳理,形成规范的知识架构,通过习题的讲解,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然后让学生交作业或当堂组织小测试,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解决对策

1.案例简介

以案例分析来阐述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案例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课教学设计。该案例主要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

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才能为后续的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全等三角形概念等内容,这节课让学生在掌握判定全等三角形条件的基础上,并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目标:划分重难点,通过对全等三角形条件的熟练运用,并懂得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重视与他人合作。分析学生的特征:初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要将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引入复习课堂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联系实际,结合教材,挖掘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利用较少的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同时,书写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思考的能力。教学设计: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提出目标、回忆并整理知识―整合沟通―基础题、拓展题―评价和反思―分层次布置作业。可设计一些活动,如活动1基础题,活动2拓展题,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等。

2.案例分析

第一,总评价。该设计者分析了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课程标准,并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特征,使案例设计更加科学化。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知识、技能、参与过程、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总体来说该案例整体不错,目标得到落实、突出了学生的地位、合理安排了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目标落实到位。该案例的设计者对全等三角形的地位进行分析,说明三角形知识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教师为引导者。该案

例的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和教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参

与到教学中去,通过小组讨论、

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式学习,以提升自己。活动

1: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以BC、AB为边,在AC同侧作出等边三角形ABD、BCE,AE交BD于F,CD交BE于G,证明AE=CD,BF=BG。见上图。

对于基础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分析,运用相关的条件进行证明。对于拓展性的习题,可分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整个案例都体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并分层次布置作业,做到因材施教。

三 结束语

本文结合某教师设计的复习课教学案例,分析了初中复

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探析了提高复习教学质量的方法,从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习题、探究式学习等方面努力,取得良好的成效,以促进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15)

[2]古梅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3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