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责任实用3篇
【导言】此例“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责任实用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书育人范文1
关键词学困生 做人教育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76-02
教书育人,本是两位一体的。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但是,由于教育评价体制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辍学,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下面是笔者对这种情况存在现象及造成的影响、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 重智轻德的教育依然表现突出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学校教育依然是校长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师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门门优秀,就是好学生。在这“唯分数论英雄”的环境中,有些因种种原因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感到自卑、绝望、被排挤,只好选择逃避。特别是初三年级的学生,面临升学、中考压力,这种心理会更为明显。
二 重教书、轻育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片面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重传授知识、轻视育人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使学生逃学、辍学,还有许多不良后果。首][先,来自学校、家庭乃至社会追求分数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心理脆弱、人格扭曲。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因受不了家庭的逼迫、老师的批评而轻生自残,伤害同学、老师甚至父母的恶性事件,血的教训令人痛心。其次,由于片面看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道德缺失,错误地认为考好成绩就是做学生的唯一理想,一旦考试成绩无法提高,就自我否定,没有远大理想,自甘堕落,甚至故意与学校、老师、家长对抗,校园暴力屡禁不止,在社会上成为打架斗殴的“混混”,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这一切,就是教育偏离育人目标的结果。
三 教育错误导向的根源追溯
从上述情况看,问题根源在于教育评价体制。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知识的获得、智能的训练仍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主流价值。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成绩(初中和高中),导致学校教育评价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所带学科成绩为依据,只要考试成绩好,便会“一俊遮百丑”。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成绩好便“一好百好”。这种评价体制的结果是学校功利化:学校追求升学率和高成绩是为了生存,教师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学生追求考试成绩是为了自己的出路,家长追求成绩亦是为了孩子的前程。考试成绩把各方面的压力汇集在一起,像一座沉重的山,这对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① 即所谓的“学困生”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些被“挤”出校外,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沦为“社会渣滓”。无须讳言,这是教育的失败。
四 使学困生亦能健康成长的教育措施和途径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聪明与否的标准当然是多种多样的。”② 所以,学校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优势、特长,既要使他们成才,更要让其成人。要做到这点,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现象,使育人相当程度上变成了“育分”。仅仅靠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来实施素质教育,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坚持到底、不能收到实效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学校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上加大改革力度,抑制学校在考试分数、中高考人数上的不合理竞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校为本,切实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一个公平、宽松的学习空间,不至于使他们在残酷的考试竞争中成为牺牲品,实现育人为本的目标。
2.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③ 每个人都会有他的闪光之处,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可能有那方面的优点,多一把衡量的尺度,就对学生多一份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如果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必然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淘汰大部分的“差生”,这种教育不仅不能使学困生抬起头来走路,还会使他们在人生的求知阶段成为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我们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制,不以升学与否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是否成才,尊重不同个性学生未来的发展,切实拓宽他们发展和成才的渠道,让人人都成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大写的人。
3.关注学困生做人,也要家长更新观念
现在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能力,就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如果说孩子因成绩不好而被学校、老师否定是一种自卑,那么家庭再给予否定和批评就是绝望了。所以,家长对孩子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不应总是与学习优秀的学生比成绩,而应努力发现孩子自身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引导,相信孩子将来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样,就能相对地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多给学困生一条成人之路。
关注学困生成人,应是全社会的责任。请不要把目光集中在中高考的那些高分“才子”上,也要看一看是否还有既未成才,又未成人的“不合格”公民。
注 释
①钱学森、吴增强。学困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3篇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责任,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教书育人的相关认知。
教书育人2
怎样做到“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既有充实的理论依据,又在当前新形势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曾说过:“任何章程、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机构,不论设计得如何奥妙,都不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能形成性格”。古人云:“师者,模范也。”学生通常是通过教师讲授、指导、示范、演示、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受到教育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给学生以影响,因而教师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得不错,但育人却远远不够:表现在讲台上散布对社会的不满情绪;通过学生家长拉关系、走后门;自己言行不一等等,这些都给未成年的学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教书育人”成为一句空话。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而行动应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更为佩服。所以重“身教”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首先做到;教师的“身教”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教师自己的言行首先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细微之处也应检点自己的言行,以免引起不良影响。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掌握教材、教法与育人的内在联系
学生学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要重视课堂上的教书育人工作,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也必须通过一定的书本知识来实现。因此教师要深挖教材,吃透教材,要做到:突出教材中明显的育人因素,深挖教材中的暗含因素,及时补充与教材有关的教育材料。有些教材受多方面的制约和局限,不能及时与国情和形势相联系,这就需要教师把最新信息和时政材料充实到讲课中,以弥补教材中教育因素的不足。总之,教师应积极挖掘育人的各种因素,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体现教书育人的原则。
3树立整体教育观念,使学校教育积极走向社会,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成长全面负责,实行综合育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通过完成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实际上真正达到育人目的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因为学生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再者他们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他们也对社会感兴趣,并且青少年心理上不成熟,可塑性强,善模仿,易被不良现象影响。所以,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在总的教育目的前提下,对学生全面关心,全面负责,不单纯局限在学校里和课堂上,而要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深入家庭,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形成综合教育的功能。达到方向一致,目标统一,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创造教育环境,家庭配合实行家教的综合教育体系。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付出努力,争取主动。很多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春游、秋游,定期家访等,确实提高了育人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这为我们教书育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4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论文3
关键词:西方;秘书教育;职业;改革
职业化是现代秘书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化秘书的普及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就完全实现了秘书职业化进程。所谓秘书职业化是指秘书作为社会分工中一种独立、特定的职业类型而存在,具有法定的职业身份和职业地位,拥有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有权威而完善的职业任职标准资格体系。秘书职业化首先应是身份的职业化。据美国劳工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全国秘书从业者就约有三百万,秘书是美国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在西方,秘书不仅从业人数多而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秘书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年四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被定为“国际秘书节”,人们会向秘书表达自己的节日祝贺。西方一些国家甚至为秘书职业进行了立法,例如董事会秘书制度就是英法美国家一种较完善的法律制度。秘书职业化也表现在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在西方,秘书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涉及到运输、司法、公共服务业、贸易、金融、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可以说在西方国家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中,秘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秘书职业化也表现在知识技能的专业化。在西方,秘书们除了要具备最一般的文字、外语、计算机技能之外,往往还需要专业性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其工作内容从日程安排、内勤接待、后勤服务到会议策划、公关服务、出谋献策等,工作范围很广,工作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都十分突出。
由于秘书在西方已成为一个专门独立的职业,因此专业培养秘书的学校和专门管理秘书的协会都非常齐备。西方秘书教育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秘书职业所需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教育也都深深烙上了职业化的印记,职业化特征十分明显。
一、培养目标职业化
为满足社会对不同职业秘书的需求,西方国家的秘书教育培养目标定的十分精细,秘书职业层次明显。例如德国主要培养“通用型的欧洲女秘书”,分三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要求掌握速记、打字等一般职业秘书工作技能,可在国内低层次秘书岗位就业。第二阶段要求强化训练英、法、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学习德语文书和信函处理技术等,可在国内或国外自谋职业。第三阶段要求学习欧共体各国的经贸用语和日常会话,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法律等,通过德国女秘书协会和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的考试可就职于欧盟乃至世界各地的秘书岗位。美国的秘书教育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成人学校的秘书培训教育,主要面向有需要的社会各类人员进行秘书知识、技能的培训;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主要面向校高中学生,使之具有从事一般秘书工作的职业技能;高等院校秘书教育,主要培养企业主管身边的特殊助手型秘书。法国也成立了国立行政学院,全力培养“从秘书做起的管理国家的人”。英国主要培养“国际型的职业秘书”。正是因为这种细致的目标定位,西方秘书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在职业技能上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二、课程设置职业化
西方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特别重视一些实践操作类课程。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中心”课程体系中,分为语言、技能和理论三类课程。秘书理论课程虽作为“必修课”,但仅仅视为入门课程,所占比重很小且并非考核重点。相反一些实践性选修课程,如速记、打字、语言能力等却格外重视,这些选修课程都制定了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美国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则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公共课重在训练秘书通用的职业技能如打字、速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课则根据不同行业的秘书职业特点来安排,如法律秘书是企业法、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州法院法律条例等课程;医学秘书是生物学、生理学和医药法等课程。行政秘书是商业数学、企业法和行政秘书准则等课程。英国剑桥秘书证书考试系统课程设置则根据市场商务活动和国际秘书业务特点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有文字处理、办公室管理、沟通和项目管理等。选修课程有客户服务、人际商务技巧、信息和沟通技术等。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国际商务环境中秘书的必备职业技能。
三、考核认证职业化
西方秘书考核认证的关键是职业技能,如打字、速记、笔译等,除此外还要考核商贸语言、交际语言、英文信函写作等,秘书理论不作为考核重点。这些职业技能都有着明确而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德国女秘书协会要求打字最低达到200键每分钟,速记120词每分钟,英语口述打字不低于150键每分钟。英国国际商业通信组织考试要求德文打字达到280键每分钟,英文速记120音节每分钟。瑞士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要求德文打字达到280键每分钟,英文打字240键每分钟,德文速记150键每分钟。西方秘书职业认证考核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兼顾了职业素质的要求,如职业个性、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等。这些素质要求是从称职的秘书人员工作实践中归纳和抽象出来的,不光在理论教学中落实渗透而且在专业实践中也参照融合。在考核组织形式上,西方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由最具权威的社会秘书专业组织来负责实施。英国有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特许秘书与行政人员公会、皮特曼考试学院等。在美国有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法律秘书协会和医药秘书协会。德国有女秘书协会、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等。
相较于西方,受历史条件和官本位思想的制约,我国正规的秘书教育是在八十年代才真正起步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秘书工作的职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业人员日益增多,秘书工作的专业性不断强化,各种行业秘书如教育秘书、医生秘书、法律秘书等不断涌现。面对职业化的秘书市场,我国高职文秘教育却明显有点跟不上节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性。基于此,我们有理由借鉴西方职业秘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高职文秘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一、 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市场化
高职文秘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市场化、精细化。要根据市场秘书职业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的质量和力度,不光是实习、实训等环节日常专业教学也要让企业参与进来。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和企业签定行业定向秘书如行政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的培养协议,用条款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邀请企业将自己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补充教学内容,或者直接把专业教学课堂挪移到企业现实生产环境中。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使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就能在企业实践中学习秘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一定要打破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完全由学校垄断的局面,要给企业充分的话语权。只有企业高效参与,才能避免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目标的盲目性,人才培养定位才能准确,秘书的职业性才能充分体现。
二、课程设置进一步科学化
高职文秘教育应以“应用性”为主旨,以专业能力为本位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我们不能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应以秘书职业实用性和技能性为特点对相关课程进行有力整合。积极删除掉一些陈旧的课程,合并教学内容有重复的课程,适当精简秘书学等理论必修课程。特别突出一些实践职业技能课程如社交礼仪、商务谈判实务,办公自动化、外语交际口语、计算机文秘应用软件、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在课时分配上适当倾斜。在确保专业课程职业性的同时,我们还应根据秘书职场所需大量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如企业文化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等。我们特别要避免人为的对选修课的轻视,要注意加强对选修课程的考核监管。除此外在课程设置中也要适时补充当前新兴科技的发展、世贸组织对秘书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等内容,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
三、建立科学务实的学生评价体系
要建立科学务实的学生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秘书实践技能的评价。特别重视文秘专业课程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评价内容,保证学生获得秘书职业实际所需的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要实现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国家秘书职业资格标准等要素的有机融合,从而强化学生现代商务办公、人际交往、企业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评价质量要注意和证书相结合,提倡多证多能。要求学生在取得专业文凭的基础上,能持有多种秘书能力证书,特别是高级别的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以及电子商务、报关员等资格证书。其次要实现职业技能评价和职业素质评价并重,避免光重技能评价的片面性。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学校可利用一些真实职场案例来课堂渗透,也可进一步严格秘书实践操作规范,学校还可依托秘书职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秘书风采礼仪展示、青年志愿者、优秀秘书专题讲座讨论等,寓教于乐,以活动为载体来动态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 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秘书行业协会
在高职文秘教育中引入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秘书职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渐趋成熟,考试形式上基本实现了秘书理论和秘书实践相结合,环境模拟、岗位模拟和任务驱动三合一的科学运行模式。但从深层次讲,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与秘书职场实际还是存在一定脱节现象。打字、速录等秘书最基本的工作实践技能没能在考试中加以深刻体现,精确的技能量化考核标准就更无从谈起。同时不同行业秘书的素质要求不一样,现有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还缺少这种区分度。其次,目前秘书界还真正缺乏由专业人士主管、社会公信力强的秘书行业协会。随着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庞大的从业人员必然会发生秘书资格审核、职业道德、与上司或客户发生纠纷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只有成立专业的秘书行业协会来进行专业管理,才能使该职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也才能使高职文秘教育更具有方向性。
[参考文献]
[1]姜平平 代亚松《秘书职业发展趋势对高职文秘教学改革的骑士》[J].职业教育2013年第3期 42-43页。
[2]马培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84-88页。
[3]扬群欢《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 81-84页。
[4]戚国华《浅论西方文化对我国秘书职业的影响》[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45-146页。
[5]张立欣《秘书职业化背景下的秘书教学改进与应对》[J].办公室业务2013年第8期 1-4页。
[6]李欣 李国栋《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7期 13-15页。
[7]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M]. 2009年4月。
[8]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 [M].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