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语文评课稿(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7453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语文评课稿(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文评课稿1

在本次党员示范课活动中,XX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一课,聆听了这节课的老师都能感受到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十分清晰,教学过程也是步步深入,紧凑、扎实。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X老师的这节课又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完成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我想这堂课为低年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起到了一个成功的示范作用。本节课有一下几个环节让人印象深刻。

1、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了解张衡,学生在汇报资料时,能够清晰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张衡的了解也非常全面,这一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不易,透过学生的表现,也让我看到了李老师平时对学生语言表达及收集资料能力的训练非常有效。

2、识字教学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认字形式丰富、识字方法多样、科学。

实际上,从学生第一次读课文开始,就进入了生字的学习。从读准字音到读准词语,再到拆开词语认单字,然后去掉拼音认读,在这样由浅入深的步骤中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字形以及字义。老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也很多样: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抽读;做动作识记、通过组词识记、编字谜识记、把生字放到句子中通过语境识记等等,这些方法虽然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熟知和常用的,但在李老师的这节课中实施得却更为恰当、有效。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给生字组词时的词汇量丰富,学生预习本上给每个生字组的词都不少于两个。学生能在课堂上说出那么多的新词好词,这与他们平时的预习习惯是分不开的。

3、老师能通过直观的课件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降低了学生理解词语的难度,这一教学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因为,这一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意、句意(句子是文章的重点句),练习了说话,体会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也做到了图文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直观、清楚,得到了美的熏陶。

这堂课也完成了写字的任务,老师逐个指导生字的写法,强调了每个生字书写的要点,保证了学生书写的时间。

整堂课读文、认字、写字相结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能力也得以训练、提高和展示,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学生学得积极、轻松、充实。

最后,对于这堂课我也有几点思考,希望与李老师交流。在了解张衡这一内容上,如果只要求学生有个简单大致的了解而不求资料的全面、丰富,将所节约出来的时间留到写字时,写字的时间就更充裕些了。指导写字时是否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的逐个指导是否可以变为重点指导,这样更能突出重点呢?

对这堂课的评价,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语文评课稿2

各位领导、教学专家及全体语文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联合小学对于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今天我们齐聚联合小学,参加高新第二教研协作区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的第一课时教学,感触颇多,获益良多。三位语文教师风格各异,教学过程缤纷溢彩,就本次听课活动提出自己的一些听课感受和大家交流分享:

邓雪艳老师的课如同迷人的玫瑰,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在语境中去感受亲人般的深情。在教学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邓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随机交流,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在交流“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引导学生抓“褪色”感悟老人虽贫苦还那么爱海鸥,给它们买食物;在交流“在海鸥的鸣叫声里……”抓“亲昵”理解老人与海鸥那胜似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处理得最有机智的是“谈海鸥”这一板块里,问:“立刻生动起来”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迟疑了片刻,师问:平常遇到什么事会眼睛生动起来。一学 生回答:对有兴趣的事和喜欢的事眼睛会生动起来,师立即引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再去读读这一段,感受老人的内心。哦,原来“生动”还蕴涵着“思念、舍不得……”

丁礼曼老师的课则如迷人的郁金香,过渡语自然真情,引领学生深入情境让人感动,整堂课,丁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着孩子,也同时感染着我。如:在指导学生理解“亲昵”后,师:是啊,这哪里是在呼唤海鸥,简直是在呼唤儿女啊;在学生说到“海鸥把老人团团围住就像一群孩子围住父亲”时,师:这情景哪是人与动物啊,是人与人在交流,是父母与儿女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老人在企盼什么”这一环节时,生:企盼能到滇池走一趟,师:是啊,走一回,生:企盼与海鸥永不分离,师:是啊,永不分离,生:企盼海鸥能早点回来,师:是啊,能早点回来,在师生这样层层的情感引领下,学生怎能不被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深深地打动,而走入文本呢?最大的亮点在于文本处理,新颖独特。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该案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课堂上的“拓展延伸”部分,把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改变成是诗歌的形式再读。

丁老师这样设计不仅避免与刚才的教学环节方法类同,(无非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有关重点句段,并品读,感悟情感),更为精彩的。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基础,提升为“海鸥送别老人”时的依依不舍、深深眷恋之情。然后,丁老师预设情境,充分引导学生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进行感悟、体验和交流,让他们尽可能把老人对海鸥无私的关爱,和海鸥对老人以汇报恩情的亲人般的爱的情感更加丰满,同时又把老人与海鸥这种真挚感情,人与动物的真挚的感情得以深化、延伸!

邢朝霞老师的课堂如同芳香的百合,让人回味无穷。以生为本,朗读感悟。整堂课真正体现了和谐的主题,师生间的默契合作,邢老师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也感染着孩子,也同时感动着我。整堂课都是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如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的句子朗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语文评课稿3

昨天上午第二节课听了四年级占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幸福是什么》,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略作梳理,现将我个人对整堂课的评议意见综述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结合实际向别人传递幸福的感受,从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的,既符合教材实际又符合学生实际,为教学环节的展开明确了主线,并且能够贯穿始终。

二、处理教材娴熟。

本课是1篇略读课文,重点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向别人传递幸福的感受,从教师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来看,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既把握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在度的把握上比较恰当。

三、教学流程清晰。

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老师设计的思路很清晰,从揭题——粗读——精读——分析——理解——交流分享,整堂课的结构安排合理、紧凑,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如果结合课文内容来剖析老师的流程设计,实际上就是按照“寻找幸福——认识幸福——理解幸福”这样一个主线,一步步深入的。

四、教学方法多样。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开火车读课文,结合实际谈对幸福的理解,课本剧的表演、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等方式纵贯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最后给同学们献上一首深情款款的歌曲《幸福在哪里》,更是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这样一些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既继承了传统,又融入了新理念,凸现了老师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基本功扎实。

板书工整,字迹优美,高度提炼了课文内容,让人一目了然;教态大方、自然,亲近学生,能深入到学生中间,用微笑用眼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也能变得更从容,更自如;语言得体,起到了赏识和鼓励的作用,与平和的教态交相辉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舒缓了紧张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效果良好。

整堂课的教学效率还是比较高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幸福一词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基本做到了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合理。

当然,不管一堂怎样精彩的课,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瑕疵,那么也结合我个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对本堂课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探讨,不到之处,还望老师原谅。我想说的是三个“不”,第一个“不”是不全,就是说整堂课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不全面,老师缺乏一个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具体结合到这一课就是说怎样让学生从这三个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上(包括十年前,十年后),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来理解他们对“幸福”的探对和追求,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文中的那句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义务,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进一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探究、理解、表达能力的训练问题。

第二个“不”是不深。对文本内涵挖掘不深,导致学生内心的情感没有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实现对接,没有撞出激情的火花。记得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张国澜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灵魂”,我想这是对三维目标中情

感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诠释,具体到本堂课,实际上就有一个“幸福”这一情感升华的问题,本文中的幸福不是狭义的,但同时又是主要侧重了“奉献”的幸福和“为他人着想”才幸福的一面,事实上有一个学生已经触及到了这一点,他说到了“别人幸福,我就幸福”这个观点,但老师没有很好地捕捉到这一点,没有去延伸和展开,错过了情感升华的时机。

第三个“不”是不活,主要就是指整堂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整体表现不够活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实际这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应该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他在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的课堂中都存在,我想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像沉在水底一样的思维活跃起来,实际跟我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息息相关,那就是如何通过老师的巧妙安排,适当穿插,合理引导,让学生的能力训练贯穿整个课堂,如何让学生的情感深入到文本之中,真正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灵魂,让他们自觉地活起来,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研活动中真正落实的问题。

总之,詹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展现了他个人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希望借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契机,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收获,都能把自己的教学基本功锤炼得更加扎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24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