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明校长办学思想阐述
【导言】此例“范秋明校长办学思想阐述”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范秋明校长办学思想阐述
非常欢迎大家,也非常感动。在这么一个春雨淅沥的日子,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我们每一位校长播种理想、美好生活的时刻,《湖南教育》做了一个“湘派校长研究”,推荐我作为第一个研讨的对象,我非常感动和感谢。感谢《湖南教育》给我们校长这样一个机会,也感谢我们的校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捧场。
湖湘文化得益于教育,湖湘人才的培养更得益于一大批有理想、有志向的校长。我们学校的老校长胡元是湘派校长的典型代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先生聘请他去当全国的教育总长,他不去,就办明德学堂。我们周南中学的校长朱剑凡先生,解放以后,接见他的女儿时说,如果你的父亲还健在,新中国的第一任教育部长就非你父亲莫属。可见,我们湖南教育人、湖南校长、名师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确实缺乏一种培植、扶植的机制和平台,所以湖南基础教育发达,质量很高,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校长、名师却在全国产生不了影响。《湖南教育》准备做一个湘派校长研究,让我来抛砖引玉。我相信从我以后,我们一大批优秀的校长就会矗立于湖湘大地,一大批优秀的校长就会从湖南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今天因为大家是让我来做一个座谈,我就先跟大家讲这么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我提出“文化教育”的背景。我不是教育理论家,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在实践教育,当然实践中有反思。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是普及发展的粗放式教育――确实不是精细化发展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精细,呈现出较为浓厚的功利化色彩,教育体制僵化,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越来越浮躁。功利化、应试化、浮躁化使我们的教育很苍白――没有办出丰厚的底蕴,没有办出应有的品质,没有办出力度与厚度。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没有从文化的高度进行把握与审视,所以我们要高举“文化教育”的大旗,用文化引领教育。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够走上一条真正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二个意思,我对“文化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解和想法。我们的资料袋里有我这两年出的两本书,一本是《校长办学思想的哲学思考与实践》,另一本是《秋月明言》。这两本书基本上把我这几年的思考写出来了。我的第一个基本观点:文化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湖南日报》约我写1篇小文章,在《湖南日报》的理论版上发表,我就把这个观点作了阐述。这篇小文章后来被30多家媒体转载,其中包括红网、人民网、新浪网。这说明目前我们的教育都在关注文化。我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文化是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原来讲过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来这句话没有错,但是我们所讲的质量,很长一段时间就定位为一所学校单纯的教学质量或者就是分数。现在看来,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在于文化,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一些名校,比如北京市四中、上海中学、上海的建平中学,我们到这些学校的时候,他们就不谈今年考上了多少清华、北大,不谈考了多少六百分以上的,而是谈两个东西:他们的学校文化,从他们学校走出的人今天怎么样了。第三个基本观点:校长更神圣的职能是文化职能,而不是行政职能。校长是一所学校文化的传承者、改造者、发展者、创新者,校长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意识,就丢失了我们最主要的一个职能。第四个基本观点:学校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的磁场。我们要营造一种文化的磁场,让师生在这种文化的磁场里得到熏陶和浸染。第五个基本观点:我们应该构建系统的学校文化,包括理念文化、物质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特色文化。所有这些文化共同构建起学校的文化磁场。第六个基本的观点:努力实现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跨越。我们不能只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而应该挖掘知识,挖掘学科的文化元素,然后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气质。我们不是说不要知识,知识是基础,但是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如果只教给学生知识,我们是简单的教书匠,而不是教育家,办不出高品质的教育。
第三个意思,谈谈当校长的体会。我觉得当校长,第一,要有如山一般的人格。仁者乐山,山是厚重的、大气的、磅礴的,校长应该有如山的人格,要有自己的基本理想和职业目标。第二,校长应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既要有历史的责任,又要有现实的责任,还要有未来的责任。校长应该有一种担当,这种担当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敢为人先。校长还应该奉献。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校长基本的人格力量。校长不是官,如果校长把自己当成官看,那就彻底完蛋了。校长是人格的引领者,正因为是人格的引领者,所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就非常重要。第三,校长应该有天空一般的情怀。校长应该大度,富有生活的激情,具有广阔的视野。这些东西形成了校长基本的情怀。如果校长没有广阔的胸襟,没有广阔的视野,没有大度的情怀,这个校长也当不好。第四,校长要有如水一般的智慧。智者乐水,有的人把水看做一种品质。我更看重的是水一般的智慧。第五,校长要具有马一般的执著精神。为什么讲马一般而不讲牛一般呢?我是从臧克家先生写的一首小诗中得出的启示,校长真像一匹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低下,眼里飞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你说我们校长有多少鞭影啊?怎么办?抬起头望望前面,校长没有这种执著精神行吗?
刘铁芳教授点评
今天,作为教育人,看到范秋明校长的思想和实践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作为校长,真正能够在平常事务中站出来,能够有一种令人仰望的高度的人太少了。说实在的,我们走出去很少听到湖南校长、教师的声音。湘派校长研究,目标不仅仅是推介几位校长,主要是激励办学的文化,校长的文化,教育的文化。
一、教育家办学的迫切性与可能性
首先,我们呼唤校长的本色回归。做校长的姿态是什么?我解读范校长的四句话:第一句是安安静静办学。安安静静办学就是不趋炎附势,不充当体制的终端,澄清校长的使命,坚守校长的本色,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问题,自觉校长的文化职能,自觉教育的文化使命。第二句是平平淡淡办学。教育不能轰轰烈烈,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家办学要立足百年的事业,教育是求远效的,要避免教育的急功近利。第三句是真真诚诚办学。好的校长是把真变成内心的诚,这是始自校长内心的觉悟,对校长职位、对教育的觉悟。第四句是堂堂正正办学。不卑不亢,敢于面对周遭的各种压力,挺起胸膛办学,充满正气地办学,办正气的学校。校长的独立人格,校长价值的自我认同,在现实中能够坚持。校长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需要科级、处级来甄定。
二、办纯正的教育
任何时代人的异化,教育的异化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异化的潮流中能坚守什么?用人性的力量来抗衡,我们要有雄心壮志。二三十年代办纯正的教育是一种气象,包括明德中学、周南中学,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范校长的实践中,我看到了影子,他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做。纯正的办学从哪里来?一是找准学生发展的问题。我们现在培养的许多孩子,我曾经总结出这么一句话:“有知识,没有文化;有见识,没有思想;会解题,不会创新。”办学首先要找准学生当前需要发展的问题是什么。二是切实思考当前教育的问题。范校长对教育功利化表现了深刻的反思。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时代的痕迹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善于思考,“为我所用”,比如学雷锋,可以政治地学,也可以人性地学。三是对于教(山草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既然教育以育人为目标,那么在育人的过程中,我们的育人理念、育人方法、育人途径、育人手段都不能有半点的功利之心、浮躁之心、虚伪之心,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利欲熏心、坑害孩子。我想起鲁迅说的“救救孩子”。这就是我们今天教育的立场。这既是一种警醒,也是一种深度的自觉,更是一种逼人灵魂的自觉。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是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发展的生活过程。既然是一种生活,我们便应该让教育还生活本来的面目,要让教师获得职业生活的幸福,让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的快乐。这才是校长的最高奖赏,这才是教育的本真境界和最终归宿。因此,我们要呼吁生活化教育,要把教育从政治化、概念化、公式化、口号化的积习中解放出来,还原教育的生活真谛。
三、全面提升教育的品位
一是要有湖湘文化特色的自觉。范校长对湖湘文化的脉络了然于胸,自觉湖湘文化的血脉延续。当前的孩子没有“根”,孩子跳楼、抑郁、暴躁,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根”,是一种无根化的生存。根在哪里?根在脚下的土地。办学要有自觉的本土精神的延续。
二是要有对湖南教育先贤办学文化的自觉传承以及学校自身历史传统的文化自觉。对湖南教育先贤办学文化的自觉传承,对教育先贤的理想的自觉承续,以及对明德办学的文化的承续,范校长意识到这些并认真去做,是难能可贵的。
三是要有对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反思与精神自觉。20世纪的前50年是有教育思想的,后50年不是教育思想错了,而是没有教育思想。建国后的17年学苏联,没有自己的教育;“”的教育,则反资产阶级教育模式,一片空白,从没有自己的教育到没有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阶段,1978~1989年,教育体制重新构建;90年代,改革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教育全面发展与普及。我们教育的大方向是粗放式发展,低水平的教育。范校长自觉甄别这个时代自身的缺失,以文化填补这个时代的虚空,将粗放式教育转化为精细化教育,以孩子的发展思考生活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生命的质量,教育要面向人、面向本真。
四是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民国时代教育的主题词是教育救国;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的主题词是教育兴国;目前教育的主题词应该是教育立国,就是文化立国。人的高度决定了国家的高度,国家没有一群人格高大的人则无法强大。这就是我们要自觉校长的使命。革命之事险而易,教育之事稳而艰。革命乃流血之事,教育乃磨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