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农学论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748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学论文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学论文【第一篇】

一年来,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推进我县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切实加强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夯实科普工作的基础。为配合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加强了乡镇科普活动中心和村(社区)科普活动室的建设。这项工作我们在年年底就进行了安排布置,今年3月6日-10日,县科协和县文明办联合就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各乡镇把这项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到了“四有”:一是各乡镇都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具有图书阅览、科普声像、科普教育培训等三项功能的科普活动中心,悬挂市科协和市文明办统一制作的“科普活动中心”和“科普活动中心管理制度”钛金牌匾。二是有科普电教设备。各乡镇充分整合资源,利用远教站点或多功能会议室的影像设备,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三是有一定数量的科普图书。有的乡镇结合文化部门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争取市、县新华书店的支持,筹集科普图书。有的乡镇发动干部职工捐献书籍。目前,全县80%的乡镇科普活动中心都有500册以上的科普图书。四是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转和科普活动的开展。

2、开展了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五月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期间,我们与县科技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开展了两次大型的科普活动。一是在路口镇举办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全镇的1200余名农民朋友前来咨询。活动中,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向农民群众宣讲科技政策,现场解答技术咨询,赠送了《水果、蔬菜简易贮藏手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池塘养鱼技术》、《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汇编》等科技资料8000余册。二是举办了“科普之夜”广场文艺晚会。

3、大力开展了科普进社区活动。5月22-23日,县科协在镇、镇等地开展了两次科普进社区活动。这两次活动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和包括地震知识在内的灾害防范常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咨询。设置了咨询台,悬挂了科普系列挂图、发放了宣传资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展出科普展板20块,接待群众义诊126人次,向社区赠送了价值3000多元的科普书籍。今年下半年,我们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活动,我们对县城金茂路社区和凉塘路社区的科普设施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科普活动档案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对县城城区范围内的17块“科普惠民”宣传栏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并向社区赠送了科普书籍1000多册。10月9日、11月19日,我们还在金茂路社区分别举办了以环境卫生与健康、社区环保为主要内容的2场科普知识讲座,听众达200多人,反响很好。

4、继续举办科普电视专栏节目。科普电视专栏节目是我县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个栏目的开辟,对于促进了全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氛围的形成,促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县的科技进步和全县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今年,我们与中国科协声像中心、县电视台续签了开设“科普大蓬车”电视专栏节目的协议,进一步优化节目的内容,力求播出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5、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规范了学会管理。年初,我们对所属学会(协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加强了联系,了解了情况,增进了感情。5月至6月,我们配合县民政局对全县自然科学类的学会(协会)进行了年审,进一步规范了学会管理。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四次“县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的理事会议,及时了解各学会、协会的工作情况,加强了学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6、召开了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县科协换届。9月11日上午,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开元大酒店多功能厅隆重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协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表彰了部分科技示范户和科普示范基地。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二篇】

参考文献是说我们在论文撰写的过程当中引用和借鉴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引用的地方要做标注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的编著,然后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农技推广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分析。

农技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1]郭文瑞。基层农技推广中的语言沟通技巧[J].安徽农学通讯,2007(13):179.

[2]王思斌,谢立中,马凤芝,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社会工作,1996(2):54.

[3]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9-64.

[4]谢春香。试论农机推广中与农民的有效沟通[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6(2):4-5.

[5]李亚男。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6]陆迁,王秀娟。加强农技推广的双向沟通[J].农村经济,2001(3):38-39.

[7]何蒲明。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走出困境[J].农业科技竹理,2005(5):89-91.

[8]曾研。社工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1-3.

[9]吴易雄,晏红安。平江县创农技推广新模式[N].农民日报,2009-08-31.

农技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1]乔方彬,张林秀,胡瑞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9(03):13-16.

[2]胡瑞法,孙顶强,董晓霞。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推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29-35.

[3]陈秀兰,何勇,曾维忠。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的意愿研究——基于四川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02):263-268.

[4]田桂山,张正河,程景民。中外农技推广人员业绩评价比较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3(07):35-37.

[5]王移收。试论农技推广人员及农民思维定势的改变[J].湖北农业科学,2005(06):13-14,+26.

[6]熊明华。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04(07):70-72.

[7]孟成民,魏旭娇,陈然,等。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推广人才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9-11.

[8]王慧军。依靠管理创新深化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J].农业科技管理,2001(03):41-45.

[9]林清山。加强福建省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28-30.

[10]姚文山,张劲松,庄文才。广东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5(06):104-107.

[11]吕珂,徐世艳,侯倩倩,等。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7(06):94-96.

[12]王春霞,贠谦吉。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08):377,+385.

[13]唐文金,周红兵。农技推广队伍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0):103-105.

[14]杨曙辉,宋天庆,陈怀军,等。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若干热点问题探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03):90-93.

[15]陈伟民,汤红东,陈金凤,等。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0(06):287-288.

[16]陈斐,康松,康涛。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J].科研管理,2004(01):23-28.

[17]李立秋。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要把握的重点[J].农村工作通讯,2007(11):12-13.

[18]王法坤。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6):51.

[19]熊尚鹏,付文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5(06):51-54.

[20]郭予光,杨家荣。对新农村建设时期农业推广工作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9):122-123,+131.

农技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1]宋彬彬,贾天慧。引导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2]罗斯。浅谈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J].四川农业科技,2008,(01).

[3]童泽平,鞠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02).

[4]蒋和平,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2,(09).

[5]吕剑红,等。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5).

农学专业论文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国家正在重点进行传统农业的改造,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时期,形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刻。而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建立的,为服务三农为己任。

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

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建立的,为服务三农为己任。当前我国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还不能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相匹配,如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体系未与农业现代化相调整。在各个大中院校中,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农业经济管理缺乏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类似,技能特长与现代农业发展和需求相距较大。

(二)轻实践重理论

另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中还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理念,最明显的就是农业试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农业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少,实践教学难落实,如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等难以有效落实。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设置中毕业实习一般设置在最后一期,学生忙于择业求职,导致实习内容流于形式,实习论文缺乏实地调查,实习报告参差不齐,缺乏严谨、规范的实践教学和实习监督,造成学生难以掌握农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无法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农业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竞争力不强

在农业的大中院校培养出的农业经管类毕业生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自身缺乏爱农、兴农和强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学生家长对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力,更使得他们不愿意从事涉农领域。在学校方面,缺乏对学生进行引导正确的就业和从业观念,也使得农业经管类专业的就业率在各专业的排名靠后,就业率低下和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反过来也影响了招生质量,形成了农业专业招生和毕业的恶性循环。

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农业的大中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所处区域优势,并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期望,突出高校的自身农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如浙江大学的农业经济管理重点是培养熟悉食品国际商务流程、具有全球视野、食品企业运作管理的高级涉农商务人才。除了学校角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还要专业层面和专业内容两个方面的创新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在农业专业层面上制定针对传统农业、新兴农业、农业应用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农业专业内容上制定各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农业经济管理的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和培养方案都要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要求。在学校、专业、课程这三个层次的农业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辅相成,无论哪个层面,都能够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仅掌握社会、人文、农村经济、农业管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运用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解决和发现农业问题,独到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去服务和建设“三农”,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农业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要从整体上对农业经理管理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优化。坚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用化、综合化、精简化、多样化,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整。一是注重农业科技与生物技术、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注重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将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渗透到农业课程中;二是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农业公共课程的比例,在扩大学生农业专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也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和脱节的情况;三是加强农业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建设,不断凝练和更新农业课程内容,增设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精简教学内容,在核心课程上增加学分占比。

(三)完善教学方法

大学生最佳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是第一学年,而不是像很多大中院校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的方向,因此应尽早为学生创造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就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如农业经营与管理,农村发展与管理、农村经济产业化等农业经管类的专业方向,并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一是根据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特点,适当增加案例、分组讨论,改变单一的教授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分组讨论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意识。二是,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并加强与农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增加学生实践调研的机会,将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强化实践教学

对于农业经管类的学生而言,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应用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创新开展“班村共建”模式的第二课堂,农业经管专业的学生与基层组织的村级对接,学生科担任村主任助理,为村委推广农业技术、扩展农村产品销售、筹建农村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逐步使得学生爱农、并愿意扎根农村,培养强农意识的有效途径,也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发挥一技之长,在农村事务中也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可适时开展农业科技的学术竞赛,通过对农业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报告、创业设计大赛、农业管理论文比赛、农业技术科研立项等活动,在实践和竞赛活动中强化农业理论知识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高效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郊翔宇,崔宁波,庞金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M].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2]聂洪臣,张季中,姜桂娟,李国政,高建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学术・理论,(下).

农业科学论文范文【第四篇】

一、概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农业产业化升级,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批准了一些农业企业上市。然而从农业类上市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其整体经营效益不佳。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对外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对内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另外银行银根紧缩,再筹资困难重重,导致众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农业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想得到良性的发展,就必须拥有长期充足的资金支持,必须具备持续的筹资能力。而筹资活动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启动点,筹资风险既是基于资本来源角度的财务风险,又是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结果的显现与集中爆发,所以筹资风险是具有前导性和结果性的双重性质风险。因此关于筹资风险的科学预测研究,不论对现阶段的农业类上市公司规范筹资行为、优化融资结构,还是对未来即将上市的农业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筹资风险预测模型介绍

所谓筹资风险预测,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经营、投资方面相关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从主流的分析方法来看,单变量模型(国外大部分学者主要利用财务杠杆的高低来测量企业筹资风险)尽管简单易行,但作用有限;多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t、Probit模型)尽管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但样本的数量不宜少于200个,否则存在参数估计的有偏性,另外繁杂的计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近似处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预测精度;其它以非统计方法作为基础的模型(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代表),由于模型难以确认、计算量较大和表述判别力较难等原因,导致在财务领域应用不多,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选择多元线性判别法中最为典型的z分数模型与入指数法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筹资风险作对比研究:

第一,z分数模型。美国学者阿尔曼教授于1968年提出“Z-Score”。该模型在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程度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风险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公司的综合风险分z值,将其与临界值对比就可知公司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其判断函数为(鉴于我国证券市场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以及利息费用无法直接从年度报告中直接获取,以财务费用代替,故对原模型中一些指标设定稍作调整):

Z=++++

其中:

x1——营运资金/总资产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二(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二股东权益/总负债

X5-销售收入/总资产二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在Z-Score模型中,将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比率(x1和X4)、获利能力比率(x2和X3)以及营运能力比率x5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综合的方式预测公司筹资风险的大小。在这一分析模型中提出了判断公司破产的临界值或称切割值。当2<时,公司有很大的破产危险,筹资风险很高;当<2<时,公司处于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筹资风险较高;当2>时,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破产可能性极小,筹资风险较低。一般来说,公司的“Z-Score”越低,发生破产可能性越大,筹资风险越高。

第二,入指数法。现金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属于“木桶理论”中的那一块最短的木板,因此现金及其流动必然是筹资风险预测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将取代利润或流动资本成为支付能力的象征。入指数法就是通过近几年的现金流量来计算上市公司短期内再筹资风险概率的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上市公司因无现金支付到期负债而陷入财务困境直至破产,却没有专门考虑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当然现金流量多少也会反映这些因素。

指数=先进留存+期望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标准差

其中:

现金流量=现金+有价证券+可使用的信用度

期望现金流量二期望收到或支出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的标准差=现金流量

则:

估计该公司的筹资风险=1-N(入)

式中N代表标准正态分布,可根据算出的入值,查正态分布表得出结果。

三、实证检验

第一,样本选取。本文在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新浪股票——农林牧渔板块共6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截止2008年底被特别处理的5家ST公司作为样本,分别是ST亚华、ST中农、ST九发、ST香梨和ST康达尔;由于行业与企业规模的影响,为了作对比分析,笔者将板块中绩效差以及亏损的企业剔除掉,择优确定了5家非ST企业作为比较样本,分别是正虹科技、顺鑫农业、光明乳业、隆平高科以及新希望。

第二,数据说明。具体如下:

一是该方法所有检验数据都来自证券之星、巨潮资讯网以及新浪财经有关个股资料及财务年报,每股市价取当年12月31日收盘价;

二是所有年报数据均采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数据;

三是对于ST公司,运用z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时,由于所依据的财务数据越临近财务失败时,其准确率越高,所以选取被ST处理最近一年及其前两年的年报数据,运用入指数法的时候则选取被ST处理前5年的数据;

四是对经营良好的公司运用z分数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时统一选取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的年报数据,运用入指数法的时候则统一运用2004-2008年连续5年的年报数据;

五是ST中农由于是2000年上市,于2003年4月23日被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中农”,于是只有前三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入指数计算;

六是假设组内分布为近似正态分布并且两组的协方差矩阵相等。

第三,模型运行。

四、模型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第一,两个模型的判别精度比较。模型判别准确率比较。从表1、3可以看出,对于ST公司来说,z分数模型判断亚华、康达尔、九发和香梨均有财务恶化的趋势,风险预测值远远低于下临界值,只有中农公司的z分数值却接近于上临界值,平均误判率为%;入指数法显示这五个公司均有较高的筹资风险,中农公司的风险值最小。

从表2、表4可以看出,对于非ST公司来说,z分数模型和入指数模型的预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z分数模型对非ST公司2006-2008年三年的平均误判率为40%,高于ST公司。本文认为,这是由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粉饰报表现象;入指数法的预测要相对准确.与实际相符。

风险值趋势判断比较。10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有5家为ST公司,z分数模型和入指数模型三年预警值变化趋势均一致,中农集团的z分数值显示连续三年财务状况都处于灰色地带,接近于上临界值,入指数模型计算显示该公司破产风险仅为6%,说明模型预测趋势一致;趋势判断差异主要体现在另外5家非ST公司的预警值上,z模型显示这5家非ST公司除了光明乳业财务状况比较良好以外,其他四家都处于灰色区域,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阶段;而入指数模型计算显示这5家非ST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不存在筹资风险,唯一例外的隆平高科筹资风险也仅为%。相比之下,入指数模型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所选5家业绩好的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的确不错)。

综上所述,z分数模型预测10家农业企业是否具有财务危机的判别精度约为%,入指数模型约为90%。相对来说,入指数模型适用度高于z分数模型,故在两者间本文选择入指数模型。

第二,两个预测模型在农业上市公司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据取得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农业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要打一定的折扣,有些指标可能与实际财务状况不符,导致计算结果有偏差,也导致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及准确度相对降低。

二是样本选择中的局限。由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数量有限,被”的公司数量就更少,所以样本规模偏小,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对整个模型的预测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拓展至多个行业,找出异同点,寻求消除差异的处理方法,从而扩大样本,也可以扩大模型应用的广度。

三是行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企业由于在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加而产生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在内部成本上升和外界环境的压力下,企业的转型意愿增强;其次是我国农业企业整体销售收入相对于其他制造型企业较低,从而导致在计算z分数值时X5偏低;再次,中美关于破产界限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z分数模型具有显著美国行业的特性,对于美国公司而言,若资不抵债则可能破产,但我国只要存在偿债能力就不得申请破产。

第三,具体建议。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较为薄弱,资金利用效率极其低下。一方面把过多的资金用于长期项目,几乎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运转,筹资风险陡增。另一方面,企业支付能力严重匮乏,“三角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而且很多上市公司没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现金流量管理也缺乏事后控制。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防范筹资风险,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尤其是营运资金/总资产、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两个指标,该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间接反应公司的筹资风险程度,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是企业应建立现金流预算体系,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总预算应着重于规划和控制企业宏观的经营活动,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日常现金流的预算应统管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安排,保证现金流有条不紊,永不停息,从而保障企业简单再生产或者扩大再生产的进行,满足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条件。

三是在现金流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计划部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将风险和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的血液,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是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为基础,以各种财务指标为变量来建立模型,缺乏非财务因素支持。不可否认财务报表数据是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但财务报表数据绝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全部反应。在实际操作时还应考虑宏观经济波动、产业以及管理因素,另外,审计意见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信用等级以及重大对外担保和诉讼等其他非财务因素都将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67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