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随笔【4篇】
【导言】此例“小学教师教育随笔【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师优秀教学随笔【第一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之前,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陌生,直到去年在贵阳参加培训学习,在苗苗学校看了那里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感受合作学习浓烈的学习气氛后,才真正认识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并深深为之吸引。之后,我就有点按捺不住了,回来就急着要实践一下,看看我们这里的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反应怎样。
今天,我要学生尝试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之前,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平时上课解决问题大多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解答,或者干脆把答案直接告诉给他们。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差的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循规蹈矩地坐在下面不假思索机械地听,对他们根本不取什么效果。
今天上的是二年级积累运用八中的认识生字这个章节。由于大部分生字学生还不认识,但基础好的同学基本上都能读出来;即便不能读出来,也能借助拼音把它拼出来。按照平时我的做法就是大家齐读几遍,然后再教几遍就完事了。这次我不再这么做,先要能读的学生先读一遍,然后再要不肯举手的学生来读,了解一下他们掌握生字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全班学生掌握生字的不同程度按照优差生搭配组合的方法进行分组。把全班共分成了六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个组长。然后提出学习要求,要求每组中会读的学生必须教会本组中的其他同学。如果到时间仍学不会的,要扣小组的分,还要罚组长唱一首歌。这样一来,全班炸开了锅,大家都对这种新鲜的学习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组长深知责任重大,马上召集本组同学在一起学习,一个一个地教、认读。我相机对学习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指导,要他们每个人都记住一个字,记住了,再去教其他的同学。
全班同学都学得非常认真,没有谁在做小动作。时间到的时候,我抽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认读,以前不肯举手的学生都举手了,以前从来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读对了。我便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给每个小组都加了分,学生们高兴极了。这就是合作学习的魅力,效果真的是非常的好。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第二篇】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某某和某某,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某某某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某某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对某某进行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
当时我虽然很高兴,但是真的很害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某某的单元自测每次都是考“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没有放弃他们。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小学老师教育随笔【第三篇】
在我们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有三点与“生活”有关的要求:
(1)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关系;
(2)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因此,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要实现小学体育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基础,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为教学的根本。简而言之,生活化的课堂应该有生活的气息,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与教学互动,有利于激发课堂中知识与技能的积极创生。为此,我努力在课堂上做了以下尝试:
一、教学内容:观照生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在课的内容安排与设计上能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学生能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得到更有效的锻炼效果。如在教学“攀爬”这一内容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行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的快速爬行和爬行游戏。为了使三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其中,我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但要练习快速爬行,还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场地布置、进行角色分配等等。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相互模仿、比较和讨论,琢磨着哪种才是最快的最有效的攀爬姿势,体验得出的结论是:降低重心,膝盖不着地是爬行最快的。方式。随后,我又组织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在传统游戏“钻山洞”、“钻隧道”、“蜗牛爬”等活动中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体能与技巧。在游戏的过程中,我还适时引导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让学生懂得并学会了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护自己。
二、教学方式:体验生活
通过观摩学校体育老师们的比赛课、公开课,我看到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灵活运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老师们会运用生活中的交通规则,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投掷教学中,老师们会运用直尺的弯曲和反弹来引导学生成“满弓”;在攀爬教学中,老师们诱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爬行,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等等。因此,我也在课堂中进行了一些这样的尝试: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是团身不紧、滚翻时不低头,我就试着从生活事例出发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猫抓老鼠》。游戏玩法:将小垫子竖立起来。学生分角色扮演“猫”和“老鼠”。当“猫”要抓“老鼠”时,“老鼠”迅速地躲到垫子后面,我则是在一旁引导与提醒,告诉学生只有深深地低头,团紧身体才能不被“猫”抓到。通过“猫抓老鼠”这一生活现象,展开的游戏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前滚翻活动中团身不紧的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认识起点,以现实课堂为条件,以学生的可能生活为根本,以教学的实效性为着眼点,从而构建出的一种具有更为融洽学习氛围有效教学模式。因为其有效的实用价值,它正被更多的体育老师所接受。将体育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教育过程与生活体验的统一,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向。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踏寻着体育课堂的生活足迹一路前行!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第四篇】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教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教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教师。但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教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