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思政课堂教学【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9284

【导言】此例“思政课堂教学【汇集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程思政【第一篇】

课程思政在高职电商实践课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国内高度普及。当前,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电子商务行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很多新的特征。诸如新媒体营销、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模式的产生,使得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子商务行业也具有了更强的挑战性与风险性,上述新的变化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学生有必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同步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因此在高职电商实践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简单总结来说,这些意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他们普遍具有知识掌握不健全、能力结构薄弱、思想政治意识弱化、自我意识较强等特征。而对于高职院校中开设的电商实践课程来讲,普遍存在有关注技能养成轻视思想培养的特征。上述因素的客观存在将会让学生在该专业课程学习中弱化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让他们在进入社会正式工作后,暴露出岗位适应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意识差、价值观念错误等情况。而通过在电商实践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能够让任课教师、学生以及辅导员联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教师充分挖掘专业技能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从思想意识方面来接受相关的专业教育,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电商实践的接受程度变得更高,整体学习质量变得更优,可以更好地完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电商实践课程教育。

(二)课程思政建设能在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在高职院校中,针对电商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该专业中各课程、各细节进行融合,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机会,由此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教育目标。针对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来讲,教师通过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合理利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实践进行融合,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达到价值引领和技能传输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在今后工作中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成为一名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在高职院校电商实践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一)依靠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院校电商实践课程进行大胆创新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为了能够在学校电商实践课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本校针对电商专业学生,采取了“一平台+三模块”的人才培养策略。“一平台”指的就是电子商务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中可从事不同的职业岗位(一般三大块:电商运营、电商美工、电商客服)所需的共同的职业技能,这些技能可通过学校这个平台习得。在这个平台里面大一学生统一学习电商基础知识。这个电商基础知识包括《管理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认知》。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管理实务》《电子商务概论》两门专业课,让学生理性地认识电子商务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认知》两门专业课。《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先于《专业认知》开设,第一阶段集中上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技巧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然后第二阶段带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走访(或通过VR技术实现)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电子商务企业。也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分工以及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最后让学生撰写一份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报告作为期末测试成绩。同时这也为学生大二选择主攻专业实践方向做准备。“三模块”是本校在充分的社会调查,了解和掌握产业、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电子商务行业三大核心板块,即电商运营、电商美工、电商客服三大块。再以这三大模块为线索,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块包。在该模式下,为了让思政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组建了以专业技能教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会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建设委员会,为“一平台+三模块”的电商实践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组织保障。以立德树人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作为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策略的各细节进行优化,将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各环节进行融合,基于当前电商专业的实际特点,有效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例如: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分析中国电子商务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重点向学生讲解电子商务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变革,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祖国的逐渐发展强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让学生将今后工作和祖国建设进行串联,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每一个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对《电子商务概论》的学习,学生也在思想层面上具备了良好的爱国情怀,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二)对高职院校电商实践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升华

重视思想引导。基于电商实践课程“一平台+三模块”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充分分析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合理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和思政资源,致力于强化学生在电商实践课程学习中所接受到的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且在电商实践课程中彰显思政教育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合理使用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先进教学技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协同进行电商实践课程和思政教育

基于我国当前对电商行业以及相关企业的整体要求,将电商专业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融合,依靠高职院校和电商企业之间开展交流、合作等形式,在专业技能教育过程中融入电商企业运营管理制度。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学生强化对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责任感,并且把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进行融合,依靠良好社会公德的培养,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让学生所接受到的思政教育能够对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进行引导,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的协同教育。整体来讲,在高职院校电商实践课程中,思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领导、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都必须对课程思政建设高度重视,通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方法、施行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让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发挥应有的价值。

思政课【第二篇】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高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33-03

慕课这种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关注。在“挺慕”与“慎慕”的争议声中,有些高校已经在进行小规模的慕课尝试,有些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些高校正在探索慕课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面对教育领域出现的这股热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不能无动于衷,但也不能盲目跟风,要冷静地对已有教学进行反思,从慕课当中汲取先进的理念,来探索适合现有教学的发展之路,提高教学实效。

一、教学理念嬗变之思:“教”与“学”占据何种地位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的两种活动,但这两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处于何种地位。因两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会直接决定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而角色定位又直接决定教学思路。传统教育中,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扮演着讲授者的角色,每一位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使学生能够理解、认同和接受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学生的角色自然是听众,被动的学习者。当然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辩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这些教学方法由于是服务于教师的教,是在教的主旨下让学生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可以说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对“教”与“学”二者的关系一直进行思考,并试图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体的教学模式,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未能走出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而慕课恰恰体现的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对学习所拥有的自,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慕课”的“课堂”里,学习不再是获取知识本身,而是彼此交互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慕课”更符合启发式教学,教师变成了具有辅导、引导作用的“导师”,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1]。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思政课与专业课不同,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更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仅靠教师的教是无法完成的。在具体教学中,思政课教师更需要进行教学理念的翻转,角色地位的重塑,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真正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术守门人、导师、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支持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二、教学模式探索之思:“讲授”与“互动”如何结合

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构建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教学效果。思政课的教学基本上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实践教学多采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课程论文等形式。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从近些年的一些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比较深入透彻的讲解是认可的,对于枯燥乏味的讲解较反感。但多数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讲授的时间过多,自己多数时候是在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能够发表意见观点和与教师同学探讨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所谓的课堂参与也是在完成教师设计安排的教学任务基础上的被动参与。而且思政课大多采用大班授课,课堂规模一般都超过100人,在90分钟的时间内只能做到有限参与,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给他们表达意见、阐述观点的机会和平台。

而慕课给我们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慕课课程注册的人数远远超过思政课课堂的规模,一门课程注册的人数可能有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学习者,慕课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实现了知识讲解、互动、交流、反馈、答疑等一整套教学环节。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学视频短小精悍,15―20分钟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易集中,每集一个知识点,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课程有一个固定的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在此期间内自主安排听课时间,不受固定r间限制,也不受地点限制,课堂空间能够延伸到网络所能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听课的方式也比较随意,一人听多人同时听,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反复听;课程的交互性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社区,相互评价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反馈学习情况、互为答疑等,这些与全部学习者、全部在线学习行为相关的“痕迹”数据均会被服务器自动捕捉并详细记录下来,汇集成规模庞大的数据对象[3]。教师便于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反馈,便于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慕课这些优势正是现行思政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师生间缺少面对面直接交流,无法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而这些又是传统思政课课堂所能给予的。基于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各自优势与不足,很多研究≤≥者提出了未来的学习应该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也应是思政课未来改革的方向。思政课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慕课作为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有益补充。将教学分为网上学习、实体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学生通过慕课在线学习来完成认知目标,并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而实体课堂上则是以师生的讨论、交流、探究为主,先学后导,通过实体课堂和社会实践来进一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借鉴慕课教学模式时,一定要试图弥补其不足之处,如慕课高注册率与低课程完成率之间的反差。据2013年的《“慕课”和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白皮书显示,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所大学“慕课”的辍学率高达85%―90%。“2014年慕课学习者大调查”显示,近一年来,我国“慕课”的用户由13万增加至65万,但“辍学率”仍比较高,注册学生中,至少有一半不会出席,出席的学生中约有一半能最终完成课程[4]。这就需要思政课在引用慕课教学模式时,要对内在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研究怎样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促使学生更好地自我教育,以保证认知目标的实现,使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衔接。

三、考核方式探讨之思: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自评与他评如何权衡

课程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和检验方式,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现在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考核基本上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所不同的是这两部分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和具w的形式不同而已。平时考核基本上是由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构成。期末考核基本上是笔试、机考两种形式,不同的是有些学校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基本上是主观化的,有些学校仍旧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试题大多是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点的考查。这种平时加期末的考核方式力求做到考核的全程化和多样化,从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评价转为对知识掌握与能力的评价,以全面评价学生,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评价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单方主导的,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互评,未必能够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

慕课的课程考核倡导考核形式的多元化、考核者的多主体性。在线教育公司,全球领先的大规模开放课程平台提供者Coursera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主要表现为:每周测验,互评作业测验、论坛讨论交流以及期末测试。他人评估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互评环节和论坛交流讨论中的他人评论、回帖环节以及期末测试等[5]。这样一种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灵活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比较趋向于全面和合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与其他专业课程考核的关注点不同,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而思政课除了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些仅靠平时和期末考核又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作为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学生平时的操行表现无法全面了解,而只有学生之间才能做到这一点。思政课的课程考核,可以借鉴慕课课程考核的方式,在原有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基础上,将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学习评价方式引入到课程考核当中,调动学生的力量,培养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评价走向自主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情况,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有评价方式的一些缺陷。当然,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容易掺杂一些情感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所以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四、教师能力提升之思:从单一能力走向多元能力如何拓展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上述提到的以慕课为契机,进行思政课教学理念的重塑、教学模式的再造、课程考核的改革都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就是教师,教师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关乎这些改革的成效。在传统教学中,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自己学科专业的精通、广博的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健康的情感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与研究能力等基本业务能力素质,更需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时代感。而实际上在各项能力中,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强调较多的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和教学科研能力。其中教学是最基本职能,而教学能力的重点通常放在研究如何教上,当然这个教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讲授。

如若将慕课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则对教师的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教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有深厚扎实的基本理论,广博的知识,还要求教师有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因为慕课教学中的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讲授只占很小部分,大部分时间用于互动交流。况且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又有特殊的难度。其他课程教师对课程讲授之后,在互动交流环节更多的是解决学生理论上的不解,而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在互动交流这个环节除了要解答学生知不知、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面对更多的问题则应是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思想上的困惑、对实际问题的疑惑,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上也会面临,但传统课堂中给学生参与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解决问题的任务相对轻松。而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学生有了充分表达意见观点的平台,教师所要解答的问题一定会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个考验。同时慕课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而开展的新兴教学模式,它对信息技术有很大的依赖。又考验着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分析的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对PPT制作和讲解的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面临着怎样从注重教的能力走向多元化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慕课不是万能的,它在彰显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与不足,它的诞生无法完全解决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但我们都无法回避,它的到来对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所引起的改变。思政课作为集知识性与政治性于一体的课程,面对慕课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革命,既不能盲目跟风、赶时髦,也不能置若罔闻。当务之急,是要借助席卷全球的慕课热潮,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引入慕课思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马若龙,袁松鹤。“慕课”是流行词还是真趋势?[N].中国 教育报,2013-11-22.

[2]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2014,(7).

[3],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4,(3).

课程思政【第三篇】

关键词:思政;教学;职业院校;课程设计

1引言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为汽车类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不改变知识内容框架的前提下融入思政元素,将德育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从而达到育人目标。

2课程示范展示课

课程简介

《新能源汽车概论》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教学内容包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原理、设计原则与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能量保存系统、再生制动和燃料电池的使用等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与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高压安全防护设备、充电设备等制作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实训项目让学生充分认知各部分的构造、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拆装及安装方法,同时能简单进行各系统各部件的故障诊断与排查工作。

课程设计与实施

本次授课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授课内容是《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中项目三纯电动汽车认知中任务一“电动汽车下电与上电安全操作”。展示课程将教学流程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通过课前任务、课中技能训练、课后强化练习,并将思政有机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结合项目三纯电动汽车认知选用内容及特点,纯电动汽车具有高压电的性质,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将标准、任务、绿色、评价围绕学生构建生态系统,基于绿色成本管理,融入绿色思维,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达到有趣、有效、有用的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对接汽车故障诊断流程,以“导-学-教-练-评-拓”为设计思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前预习、案例导入、学习探究、多维教学、任务练习、分享评价等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德技双修

(1)课前任务

课前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纯电动汽车上下电的学习任务,学生接到通知后,观看微课,阅读材料,每小组根据任务单拟定任务计划(工具、步骤),每小组准备观后感,并完成课前测试。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了解纯电动汽车上电和下电的概念的同时,了解电动汽车细微的按钮动作会带来高压电的出现,使学生养成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融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安全操作规范的思政元素。

(2)案例导入

通过案例库中的企业案例视频“纯电动汽车故障无法上电需检修”,对接汽车售后服务流程,创设4s店售后服务情境,分别派学生扮演售后服务顾问和客户,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营造任务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使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结合已有基础尝试分析故障原因,做好教学内容的铺垫,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目标、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

(3)学习探究

通过学生尝试,教师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不同车型上下电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通过查找维修手册及相关电路图找出相关插接件及维修开关等信息,参与小组讨论,制定初步方案,每个小组进行方案汇报,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

(4)多维教学

1.教师导学

结合学生的初步方案,查找问题,教师将实车电路进行简化,引导学生结合电动车窗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方案。优化后结合实车电路图,完善检修方案。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研究性思维。

2.组内研学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采用螺旋式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尝试与老师指导交替进行,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辅以平板电脑、可视化围观教学平台、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和设备,使学生掌握技能要点,解决教学重点,同时锻炼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组内研学的方式,融入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

(5)任务练习

任务的重点是“电动汽车上电和下电的概念”,难点是“能够规范进行电动汽车的上电和下电操作”。纯电动汽车一旦出现无法上电或无法下电的现象,都需要进行检测并进行故障排除,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涉及高压电部分,因此对于纯电动汽车上电和下电的安全操作必不可少。在进行内容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安全、环保和规范,采取“先虚拟练习后实车操作”的教学策略。虚拟练习:学生借助虚拟仿真系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专项训练,多次重复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实车操作:学生在熟练掌握操作工艺流程基础上,在操作中,进行角色分工,值班长、操作员、记录员、安全员、信息员、评分员各司其职,协同完成操作任务,强化团队意识。针对操作要点和易出错的环节。通过教师借助同步信息传输系统(含录播),学生观看示范操作、三维动画等手段,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步骤,突破教学难点。

(6)任务测评

在虚拟仿真练习通过OBSStudio让所有学生将自己的电脑屏幕同步到教师端,在实车实操中通过各工位布置的摄像机将全部工位的操作全程投屏至教师屏幕,实现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管。根据操作规范和标准,老师纠正和点评学生操作,同时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评价。学生反思实操过程中的不足,总结改进。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认真负责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7)课后拓展

将任务学习延伸到课外,依托大师工作室开展实际项目,增强服务意识和劳动意识;也可通过第二课堂参加智能汽车俱乐部,通过课堂所学与教师研讨,创新激发思维。

3教学方法中的思政设计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经常使用,《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中涉及到对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上电和下电操作、电机、动力电池等部件结构认知的拆解,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常见实际工作情景,更好的使学生投身于工作场景中,从实际案例中探讨引申的涵义与启发等。比如,引入某厂家一名维修技师,在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维修时,未按要求佩戴绝缘手套,使用棉纱手套徒手拉拽动力电池壳体,动力电池故障导致外壳漏电,瞬间看到电光四射,导致该名违规操作的维修技师触电,致使其手臂全部被高压电灼伤的案例,引导学生注重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规范操作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在作业过程中如不按要求操作,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2)情境教学法

课堂中穿插《开讲啦》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专访的等视频,从比亚迪的绿色经济到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从新能源汽车到中国制造,这两个方面都可以渗透国家发展战略、决心和路径。而近期较为火热的词“碳中和”,《开讲啦》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讲述中国正逐步走向碳中和的故事,培养学生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潮流中。

(3)项目导向教学法

在课程项目设计过程中,不能脱离企业的真实作业内容,紧密联系企业,探寻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紧密围绕保时捷、玛莎拉蒂、新日电动汽车校企合作单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环境遇到的真实项目为导向,在课程教学上采用“工商融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落地。

4总结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同时添加了对思政元素的考核评价,通过过程的考核对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参与率、认同感以及参与过程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课程思政”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合课程思政的内容,优化思政元素,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内容,从被动接收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公,课程设置实践性内容,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在分组练习中学会了相互交流学习,不仅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强化,而且能够使学生达到团队协作的思政内容。二是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思政元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交流的过程中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在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多方位、不同角色的思考分析,实现学生自我探索的创新,同时能够是学生更好的融入课程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措。三是通过宏观意义上的思政元素,能够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拥有大局观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塑造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第四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岗课赛证;线上线下;PLC

PLC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控制设备,加快培养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1]。因此,本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PLC控制编程与实践”课程为例,分析传统教学现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施。

1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学情差异大,难以实施有针对性教学

本专业生源主要来自中专升大专和五年专的学生、以及小部分高中生源[2]。生源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学情差异较大: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计算分析能力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偏弱;五年专和中专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较为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组装调试,但电路自主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不统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答疑解惑,学生结合自身学情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控制学习进度的需求。

学生思维过程未得到有效训练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个环节,教师讲授任务相关知识并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按部就班进行操作,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机会;工作流程意识、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计划的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能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硬件电路设计能力较弱、程序设计与调试、系统整体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困惑较多、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现象。

考核评价方式形式单一

传统考核评价由教师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形式单一。虽然有设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但分数评定主要依靠教师课堂巡视检查小组的操作情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给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学生只能了解到得分分数,未能获取到具体的得分构成,未能对学生行为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且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课中操作行为规范、课后任务拓展情况难以实施有效评价,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2教学总体设计

坚持“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理念

本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PLC工程师岗位实际需求、融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与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关标准,构建以PLC工程师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对接就业岗位,重构教学内容

基于PLC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内容、标准与工作过程,归纳PLC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的内容与要求,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智能化电工实训平台、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包含四大项目:PLC应用体验、智能路灯系统设计、智能小车送料系统设计、机械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每个项目又根据实现的功能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子任务。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制定工作计划、加强交流沟通,有效提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涵、拓展评价维度;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1)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生学情差异大的难题。选择真实的企业工作案例、在线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借助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结合自身学情有针对性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自主控制学习、任务实施进度。2)信息技术助力“三阶段、五环节”落地实施。云班课平台在线学习资源、知识测试、在线交流互动等功能,将教学过程从课中进行延伸,使得“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落地实施。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记录“探、导、践、评、升”五个层层递进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操作行为规范与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PLC工程师工作过程中进行方案选型、硬件接线、程序设计与系统联调,实现任务目标,思维与技能得到有效训练。3)全过程多元“四维度”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维度。结合“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规程和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科学设计四维度评价体系,从“自主学习参与度、任务实施规范度、系统功能完成度、职业能力提升度”四个维度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通过云班课平台的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的操作任务,形成自主学习参与度的评价。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对操作规范行为进行监督记录,形成任务实施规范度的评价。在成果分享、成果展示中借助云班课平台实现师生共评、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形成多元主体的系统功能完成度的评价。通过课后拓展任务和课前课中结果评价的比较,发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变化,形成职业能力提升度的评价。

3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环节分为“探、导、践、评、升”五环节。1)探:课前自主学习,在线操作体验。在线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互动平台,使得“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成为可能。学生在云班课平台上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点学习和测试,进行问题研讨,老师参与解答。各小组根据学习情况,通过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课前竞赛任务,体验PLC工程师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对操作规范行为进行监督记录,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2)导:工作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目标。通过在线视频资源让学生直观观察PLC系统工作过程,实现工作情境导入,并与学生一起分析PLC系统功能要求,明确任务目标、工作流程。3)践:小组分工、虚拟仿真与实物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参与小组讨论并给予指导。使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在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PLC硬件接线、程序设计、编译与仿真运行,验证计划可行性,及时调整计划;在线平台实时反馈学生操作情况,针对不规范行为自动扣分并给出正确操作提示,规范学生操作行为。仿真验证后,接着小组在智能化电工实训平台进行操作实践。小组记录并讨论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评:小组展示、检查评价。小组展示PLC控制系统的实现成果,在成果分享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分享,既有助于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又能促进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启发学生思考,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5)升:课后拓展,提升职业能力。拓展任务与职业技能大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竞赛内容、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内容有效结合,教师在云班课平台拓展任务,学生根据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拓展任务,以赛促学、以证促学,提升实践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习效果

全面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的在线资源、在线交互式仿真平台营造仿真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探、导、践、评、升”梯度教学、“自主学习参与度、任务实施规范度、系统功能完成度、职业能力提升度”四维度促进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硬件接线、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职业认同感,达成课程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同向同行,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在硬件接线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劳动精神、在程序设计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任务实施中培养安全操作意识,以赛促学、以证促学,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技能,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5结论

本课程对接就业岗位,进行教学内容重构,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达成课程育人目标。后续将持续完善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势,提升教学质量[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真实工作场景下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苗秋华,管志光,闫勇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6):151-152,154.

[2]彭胜敏。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高职电子CAD教学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5):22-25.

[3]赵志群,黄方慧。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0(10):73-79.

[4]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5]何丹,叶杨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37-4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88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