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范例(精编3篇)
【导言】此例“案例教学范例(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案例分析1
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创新的起点。但是学生认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来不得半点怀疑。传统的喂养教学,让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好问的天性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适宜萌发的土壤。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做实验前或试验后,经常要组织学生讨论,这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点,要鼓励学生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总是表扬他的勇气,对于答错的学生,耐心地听取他的想法,表扬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通过在平时的课堂中的每个细节,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充满自信,敢于尝试,成为万众创新、为国争光的一份子。
三、鼓励每个孩子动手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才会产生兴趣,印象才会更加深刻,所以在平时科学教学中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准备一份探究的材料,不能让小组中有的学生当记录员,有的当汇报员,当看客,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动手探究的机会,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意当了,而去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吵闹起来,当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探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准备更多的实验器材来服务学生。
四、合理设计探究活动
电和磁不像其它实际可见的物质或现象,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则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自主探究搭建好平台。在规划准备这一节课时,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回忆四年级学的组装简单电路,试试小灯泡能否发亮,回忆电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相同,观察接通电流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源后指南针有什么变化?这些知识于学生来说比较简便,大胆让学生自主实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作好知识的铺垫。
第二,探究:只有铁和磁铁才能影响指南针,为什么通电导线也影响了指南针呢?是不是电流产生了磁性呢?怎样才能有更明显的效果呢?为增大电流通过的量,我们去掉小灯泡,形成短路,但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实验结果效果明显,磁性变化增大。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的3篇案例教学范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教学案例范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教学案例2
永嘉县初中语文,科学,数学教研组长在县教师发展中心徐强副主任,蔡正勇部长及各科教研员的带领下,在绍兴文理学院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5天的培训已经结束。做为语文组的学员,我对本次学习之旅有以下感受:
一、安排合理,工作周密
距培训一个月前,教研员厉老师就预先发布各类跟培训有关的消息,包括报名表,动车的班次,路线图等等,甚至把文理学院的带班班主任的手机号码也预先告知。在这5天时间中文理学院的接待也确实对我们在培训和生活方面做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安心学习。组织者在5天当中安排了半天的移动课堂,为学员提供了感受绍兴深厚文化底蕴的机会,让学员在接触教学理论的同时也能得到绍兴风土人情的薰陶。
二、精选授师,场场精彩
8月2日上午孟海明的《课堂实录点评》,孟海明教研员针对2节课堂实录和学员进行热烈的研讨和交流,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下午刘春文的《微格作文解码》给我们带来了前沿的作文教学理论和方法。8月3日沈兴明的《课程改革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和何灿华的《基于学校的教学建模》,发展理论紧密结合自己学校的建设经验,给与会学员提供了一个学校建设和教师的方向。8月4日方张松的《教学教育智慧》真可谓这次培训活动压轴大戏和高潮,方主任针砭时弊,幽默诙谐的语言深深感染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全场笑声掌声不断,学员们在哈哈大笑之后却陷入深深的沉思,做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有什么样的教学教育智慧。
这几天的听课活动,我想就刘春文的《微格作文解码》,谈谈自己的看法。刘春文的作文教学不是从理念出发,而是从写作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参照理论在反复修改中实现提高。她不是没有理论,她的理论特点,不是从什么的那里批发来的大前提,而是从实践经验中进行概括。她提出的先教后写,是先有教师主导的理念,学生难免被动追随,其主体性很可能受到限制。而“先写后教”则是先有学生的实践,教师“基于学生习作现状来制定作文起始教学”。这样做的意义首先是有的放矢,不至于陷入空论。刘春文把这种做提到“回归写作的本源”。这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不仅仅是经验性质的,而且是哲学性质的,那就是理论指导与实践的关系。一是,其有效性在于从实际出发,二是,在实践中检验、修正、提高。
总而言之,这次的绍兴之行收获巨大,既学习到了前沿的教学理论教育智慧,又感受到了绍兴淳厚丰富历史文化。真是不虚此行!
教学案例3
文献检索课中的基础理论部分以介绍概念和理论为主,教学中一般都以围绕概念的提出、历史起源等进行讲述,容易给学生造成抽象、枯燥的感觉,特别是基本概念部分一般是在第一节课教授,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和选定,所以引入情景素材,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信息、情报、知识、文献等概念的内容、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依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景教学法中情景的选择
情景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其情景素材的选择一定遵循下面的原则。第一,主题性,以传授信息检索知识为主题。第二,兴趣性,要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不能脱离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第三,合理性,情景教学法中情景的选择要内容合理且具有时代性,同时情景数量适度,符合教学内容。第四,时代性,选择情景应考虑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能感应到情景所带给他们的真实感、使他们融入到影视作品中,甚至把自己想象成里边的主人公,去感受课程教授的内容。第五,目的性,情景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根据教学内容,检索编辑情景素材
论文以文献检索课第一节绪论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信息、情报、知识、文献教学为例进行情景教学案例设计,所指的情景模式是指把诗词、电影片段、电视音频、视频等内容引入到基本概念的教学中。首先检索查找有关的诗词和相关音视频,遵循以上所述原则经过分析后,拟采用以下情景素材:在信息概念学习中引入唐代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在信息、情报、文献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的教学中引入《潜伏》视频片段和部分文字内容;在信息、情报的传输方式学习中引入电影《风声》视频片段,部分文字内容。
四、引入情景,实现教学情境
1.引入情景,学习“信息”概念。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在1948年提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那么有关“信息”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呢?根据问题的提出引出唐代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暮春怀故人》年代:唐•作者:李中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其中的“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中的“信息”即是指书信、消息。所以可以认为信息一词最早出现于这首唐代诗人李中在《碧云集》中所写的《暮春怀故人》。那么根据申农对信息的描述,有了“信息”就能消除不确定的东西,而这首诗的不确定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漫漫无期的思念和等待。那么在文献检索课中的信息到底是什么概念呢?信息是关于一切事物(物质、精神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载:“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特征传输。”《辞海》载:“对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信息的传递方式有语言、文字、声波、电波、符号等。在诗人所处的年代,由于信息不发达、交通落后,所以只能目穿长路倚楼台等待鸿雁传书,用以消除对伊人深深的思念。引入诗词的情景素材,不仅增加同学们的诗词文化素养,而且在这样的情景中使同学们对“信息”的学习和了解有了生动的感性认识,产生对信息概念的专业解释的期待,从而引出后面“信息”的概念和解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入情景,学习情报概念。(1)情报概念学习。情报就是有用的信息。《现代汉语词典》中“情报”,特指“战时关于敌情的报告”。一般情况下,情报是对搜集到的信息经过整序、分析与深化认识之后得出的解决特定问题的知识。几乎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情报,唯一的判别特征是“是否有用”,→←一旦产生需要,信息立刻转化为情报,而一旦不需要,情报立刻返回到信息。在人类社会中,信息、情报是以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声波、光波、电磁波等形式传递。(2)讨论引入情景。当一说到情报,马上会联想到什么?同学们都说谍战片,那谍战片中对什么影视作品印象深刻呢?很多人都说到《潜伏》,刚好引到准备好的情景材料上,有哪位愿意分享印象深刻的谍战片情报内容和传递方式?学生讨论:(《碟中谍4》电话上安窃听设备;《风声》把情报密码缝在衣服里;《誓言无声》大桥底下第二个桥墩,用白色粉笔画对勾,以决定是否将沉睡的狮子唤醒。它的传递方式是符号;电视连续剧《一双绣花鞋》里有一个频道专门播放市场蔬菜价格,这里的蔬菜价格对普通人来说是信息,而对于特定的针对对象,特工们会根据价格提供的数字进行整序,再根据字码破译分析与深化,就变成了有用的情报。这明显说明了信息与情报的特征和转化。它的传递方式是声波。《风声》中情报的传输方式是什么呢?大家请看《风声》片段:《风声》———我不怕死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从以上的电影片段中大家可以看出,作品中情报的专业传输方式是用心缝在旗袍侧身的电码,而实际上这则情报的传输方式是信仰。放映电影《风声》片段,不仅使学生了解情报的传输方式以及它代表的伟大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大家更是从旗袍上的摩尔斯密码缝补的遗言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讨论引入这些影视作品,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影视情境中,成为里边的主人公,来分析信息和情报,加深了这两个概念的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兴趣。
五、深入情景,学习知识、文献的概念,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1.知识、文献概念学习。(1)知识。《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定义的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经验的总结。知识经过不断提高和深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情报和知识都属于信息这个大的范畴,都可以被记录、储存、传递,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文献。据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载: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是信息的组成部分,存储信息、传递信息是文献的主要功能。文献具有两个要素:(1)知识内容。没有记录的空白纸张、空白磁带、磁盘、光盘不能算是文献;胡涂乱写、存储的无实质知识内容的非空白纸张、磁带、磁盘、光盘也不是文献。(2)物质载体。存在于人脑中或人们口头传播的知识也不能算是文献。2.深入情景,讲授四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和转化。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特征传输。对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情报是有用的信息,是产生需要的信息;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信息。当然情报和知识都属于信息这个大的范畴。都可以被记录、储存、传递,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是有知识内容、有物质载体两个要素。刚才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到《潜伏》,《潜伏》剧中最感人的一幕,就是那首农夫呼喊深海回家的诗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最主要的就是下边这首诗。儿子,你快回来吧儿子,你快回来吧妈妈不再需要你的奔波听到隆隆的炮声了吗那是妈妈呼唤你的心跳家里柴门为你打开炕头的油灯为你点亮全家的牵挂啊是鲜红美丽的窗花妈妈为你守岁为你祈祷回来吧我的儿子妈妈等你回来迎接1949年的春天从以上《潜伏》电视片段和诗句分析,这首诗对一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信息,而对余则成来说,每一句都是重要的情报,余则成对这首诗进行整序、分析与深化就可以得出让他紧急撤退的情报,说明当前形势已非常严峻,组织非常担心余的安危,中国也马上要全面解放,请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听从组织安排准备撤离,有关撤离的安排和工作,请速去礼士理发馆联系。这则情报的传输方式是声音、声波、电码和符号。这段视频当用作案例来上课时,就成为了知识,当它被记录在纸质材料或磁盘光盘上成为教材或论文的一部分时,就成为文献。3.依据设置情景,引入文献检索课的主旨内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对情景的分析,进一步引出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的意义,提升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利用所检索到的信息来完成课题报告或论文写作,从而引出论文写作案例,从论文开题到论文写作完成所应具有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类生存、发展必备的条件和保障。在各种信息源充斥的今天,信息使用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搜集信息、评估信息及使用信息。信息的极度丰富和膨胀使人们必须掌握与信息有关的各种技能和方法,以便更从容地适应时代的挑战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