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精编3篇
【导言】此例“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1
摘 要: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业、认知、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业、认知、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效果,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多以自身为主导,忽略了学生自主性思维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况,使得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不良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提高打造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自主、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他们对语文就会有排斥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就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同时根据教学与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方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老师可以创设表演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课文中人物进行角色分配并扮演。在表演前,让学生揣摩各人物的语气和动作,然后在表演过程中,尽情地展现出来。这样,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自觉地对新课进行学习。
(二)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求知欲强烈,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是中学生的特性。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以此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完《木兰诗》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小组进行竞赛,也可以进行个人比赛,竞赛内容可以有课文背诵,对指定段落进行背诵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接龙背诵。除了课文背诵,还可以进行翻译竞赛,对文章内容适当增减,描绘出最有趣、最生动的小组为胜。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积极了解文章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的精神和重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竞争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在竞赛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教”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为了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改变以自己为主的教学观念,把课堂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性学习思维。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课文内容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使得学生探究情绪高涨,讨论激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讨论中发挥了主体学习效果。例如,在《变色龙》一文的学习中,文章的内容是一个故事,文字简洁易懂,但是文章真正需要学生学习的是故事背后讽刺了什么社会现象,批判了一些人的不良品行,这些可以教给学生自行总结,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挖掘文章的思想,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多媒体运用于各个领域。教师也可以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把静态、抽象的文字信息,用具体可观的图像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还应注意,不能盲目地使用,而要找准切入点,选好时机,恰当地引入多媒体,从而避免满堂灌现象的发生。例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文章对于罗布泊昔日景象的描写,虽然很生动形象,但是作为缺乏游历经验的学生,很难想象罗布泊曾经绝美的景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罗布泊的图片或者视频,以及罗布泊的昔日想象图,让学生感受文字描写所真正表达的景象,另外,这篇文章还希望给后世鸣响警钟,重视自然保护,所以可以播放相关的实例,例如月牙泉近几十年的变化等等。这样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还能具象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耐心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深入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真正高效地运用于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并将之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3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2
摘要:
乘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初中语文教学体现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看似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发言人更多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学生成了上帝,课件“一枝独秀”。为此,我们应该让文本解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
关键词:
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困惑;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课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不乏一些遗憾。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迷失了方向。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再说,就算是讲,又该如何确定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讲深了,不仅学生难以听懂,且属越俎代疱之举,似乎又走回了“满堂灌”的老路;讲浅了,对学生的理解又没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
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为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所任课的七年级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远未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学段目标要求: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困惑之四: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就目前我接触到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光盘、录音磁带甚至于实物等,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走上街头做实地调查……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目的的采集实用信息,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有意地调动其社会参与意识。然而这些专家学者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上网查资料,又到哪里去搞什么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呢?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搞什么野外探险活动了,就算孩子们想去,可他们有那个时间和经济实力吗?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1、语文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课堂活动体验新课改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活动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体现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非语文化现象突出,有些老师热衷于学生游戏、学生表演,硬生生的将一堂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
2、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双基很受冷落。在一些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教师总是生硬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教师一味的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3、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不当: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氛围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因为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要的氛围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
4、学生成了上帝。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教师只扮演者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帜”,“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滥用表扬。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只要是学生的回答,都表扬。虽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学生并没有深思熟虑、拓展思维。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苍白。学生回答后,教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老师模糊,学生迷惑。究竟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和思维方法上优点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学生无从可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怎样提高?有些老师还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哪里也无从可知。
5、课件“一枝独秀”。新课改的实施也提高了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人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成败时,往往要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可以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但如果我们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堂语文课的魅力也将大大削弱。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失去了练习粉笔字这个基本功的机会。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满足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但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无穷魅力。师生也失去了展示语言表达的机会。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语文课即语言课,很多时候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
6、要解决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让文本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与时间,而是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倡导的是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组织、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重复性回答。对于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或重复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时有些老师评价说:“重复的不要说。”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能真诚的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
一句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教师还可以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谐,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课件制作者制作前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课为本;制作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这样制作后才没有或少有遗憾,课件才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繁华过尽见淳朴。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3
摘要:
本文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自主学习;分层次教学;有效评价
一、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效、高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探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同时,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制定的目标学生必须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第三,对于有效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必须满足高效比;第四,在有效教学的实施中,必须注重生活化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背景;第五,有效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做好反思性教学;第六,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师生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第七,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反馈,表明学生获取、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性高。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
1.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
要想衔接好学生初中和小学的知识,必须要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的识字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
第一,多途径地了解学生识字状况。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包括让学生写自我介绍、进行家访等。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有效的情况,从而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推进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而分层次推进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掌握学生真实水平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都能拥有成就感,水平都能相应地提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
初中生已经到了叛逆的年龄,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更容易完成课堂学习。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面带微笑。微笑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第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面对。通过这样的态度,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精神享受。第三,发挥正面强化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高效愉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高效愉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4.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主学习的含义为:首先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是学习者的选择性得到了实现。另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5.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有效评价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途径。为此,教学评价首先要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实想法,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不能模糊。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国。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三个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3年,(03).
[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B).2013,(01).
[3]刘朝。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08).
[4]范晓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祖国(教育版),2012,(10).
[5]吴俊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