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泥塑艺术论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004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泥塑艺术论文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泥塑艺术论文范文1

一、凤翔泥塑概述

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岐山、西连千阳、南邻宝鸡、北接麟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凤翔更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更是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工艺的首推代表,当地人把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货”,历经选土、砸泥、擀泥片、上模、脱胎、拉粉、勾线、上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凤翔县境内两三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泥塑制陪葬陶俑,足以让人感叹其泥塑工艺历史源头之远。凤翔泥塑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06年,“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泥塑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凤翔泥塑借鉴了古代一些民间工艺品中的纹饰等特色,造型生动、色彩亮丽,让当地人爱不释手。每逢过节和集会时,当地人就将泥塑作为礼品送出,寓意有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可见泥塑在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如今彩绘泥塑的聚集地凤翔县六营村的农户几乎都还在生产泥塑,凤翔泥塑的加工还会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有的采用晾干定型,有的在制作过程中还要高温火烧,因此制作泥塑的泥土选择尤为重要。黄土是凤翔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各地水土、地理条件的不同,泥土的物理性质也不同,而凤翔就拥有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当地有一种黄土,被称为“板板土”,几乎不含沙石,是凤翔泥塑制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一)凤翔泥塑的类型

凤翔彩绘泥塑共有180多种花色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小孩喜欢的泥玩具,包括巨型蹲虎与方寸大的小狗、小狮等,基本借鉴动物造型,做的几乎都是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装饰挂片,有戏剧脸谱,虎、牛头等动物头像,还有富含寓意的麒麟送子、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等浮雕式的挂片;三是立人,主要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历史事迹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塑造。其中大多都是空心的作品,无论是从造型还是神态都会让人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其视觉效果更是别具一格。

凤翔泥塑一般都以对称的方式表现,点线面的运用恰到好处,布局巧妙,严谨得当。最主要都是以中国吉祥物为题材,这更是大大加强人们对其的好感与喜爱。凤翔泥塑善于运用历史素材,西周青铜器上的纹样就被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泥塑艺术。

(二)凤翔泥塑的造型、色彩特征

凤翔泥塑艺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凤翔的泥塑作品三分靠坯子,七分靠画工。既说明了形塑和彩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了后期的装饰在彩绘泥塑中的重要地位,又点明了凤翔彩塑强调概括、夸张、灵巧造型的原因,目的就是将具有象征、寓意性的符号通过简单易懂的彩绘方式展现出来。凤翔泥塑的色彩主要分为彩绘和素绘两种。彩绘主要以红、黄、绿三种为基本色,加上黑色和白色,正好印证了中国传统的五色五行。凤翔泥塑色彩纯度高,又用流畅的墨线勾勒,使得作品流光溢彩、对比强烈,有着农家乡俗审美性。而其色彩的美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整体色调稳定统一,突出了凤翔泥塑别样的色彩特征。素绘则受中国传统书法影响,独创出淡雅素洁的白描泥塑,白色的底上用墨线描绘出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形象。作品上黑白相间,既体现了它的优雅,又表现了它的美观,形成清新脱俗、别具一格的风格。

例如,“坐虎”分为彩色与黑白两种(见图1),彩色坐虎的上色手法是在白底上勾绘墨线图案,再局部上色,最后使用清漆增加光泽;而黑白坐虎用色方法相对简单,用墨色勾勒出流畅的线条,再用简练的笔法进行涂染,不用上清漆,给人以淡雅、素洁的感觉。

坐虎前腿站立,后腿卧坐,神态凶狠,五官紧凑,耳朵夸大、嘴巴大张、牙齿锋利,额头正中间有一个“王”字,巧妙刻画出虎的威严。形态极度概括,但不失虎的神韵。艺人在它的装饰纹样上根据当地风俗习惯以及装饰部位的不同,运用了不同且适合的装饰符号。身体用莲花、牡丹等寓示吉祥的花草图案进行装饰,中间配有云勾纹、卷草纹及变体花草纹,整体美观又不失大方。纹饰线条也变化多样并且极为舒展流畅。所有的花纹运用巧妙,疏密得当,总体构图在基本对称的前提下又将局部掌握得均衡得理,整体形象充满幻想与较强的生命感。在色彩运用上,多用红、黄、绿等色为基调,色对比强烈、颜色鲜亮醒目、浓艳大方,充满喜庆与欢乐,富有乡土气息,由此也显示出当地人民对传统美的崇拜与追求。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地艺人仅凭借自己对虎丰富的想象以及外人的描述,在未见过虎模样的情况下,创造出了自己心中理想老虎的形象。m然造型与真实的虎有形象上的差异,却把虎的神韵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凤翔泥塑图案特点及寓意

凤翔泥塑图案以“绘”为主,在泥塑图案的表现手法和取材上十分讲究,不管什么形状的泥塑制品,艺人都会在它们身上空白的地方绘制出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与传统泥塑不同的是,凤翔泥塑以简单易懂的艺术表现手段,将其种类繁多、造型多样的图案用千变万化的线条与颜色呈现出来。凤翔泥塑图案基本以植物类为主调,如生肖猴身上(见图2),就是以牡丹花为主,其中还加有少许的贯钱图案,以及一些辅助的变体花草纹,很少运用动物图案。从图案中的牡丹,人们就可以看出来凤翔人民向往美好、华贵的生活,而贯钱图案表现了其对金钱的渴望。因为在凤翔人心中,他们并非想要靠着读书、科举来实现这些,而是靠着勤劳,靠着自己的双手实现这些。凤翔泥塑的创造者本就是陕西的农民大众,陕西地区民俗淳朴,而这些图案恰好体现了当地农民善良、热情、勤劳的品德,代表了其审美取向。除了这些,凤翔泥塑还以其他花草的变体纹图案为辅助纹,表现出一种简练、大气、神秘的审美色彩。其生肖猴中植物图案主要分布在头部和身体这种面积较大的地方,而动物和事物类的图案,则是以辅助装饰性的功能出现在身体尾巴的部分。

泥塑图案本就是以多种图案组合而成。除了花草类图案的频繁运用,少许的动物图案也被运用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蝙蝠。因为蝙蝠取其谐音寓示“多福”,寄托着凤翔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它们既营造出一种神秘美,又不会让人产生低俗的审美感觉,使这种与众不同的情感载体在陕西地区得到传承,受到陕西人民的喜爱,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无论从凤翔泥塑的花色种类、造型色彩还是图案特点来看,它都寄托了人们热烈质朴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形成了凤翔泥塑质朴自然的美学特征,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传统工艺与创业产业的融合使得凤翔泥塑的艺术价值随着商业价值的提高更是备受重视。

三、凤翔泥塑未来发展的思考

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文化资源、传承发扬泥塑文化、打造民间美术精品关乎凤翔泥塑未来的发展。六营村的彩绘泥塑是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胡新明是现阶段凤翔泥塑传承中最具代表的人,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大师”的殊荣,他是2002年、2003年国家生肖邮票泥塑马和泥塑羊的设计制作者之一,他设计制作的“五毒青蛙”、“关公钟魁”被首届中国吉祥文化艺术节评为金奖。目前,艺术市场的不够规范、凤翔泥塑创新性不够、泥塑生产组织方式单一等因素仍制约着凤翔泥塑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联合高校传播泥塑文化、培养传承人

许多高校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每年都会带学生来这里采风、学习、参观,凤翔作为采风教育基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和高校合作,设置相关课程联合培养泥塑的传人,同时也很好地传播了凤翔泥塑文化。此外,每年都有大量到访者来六营村了解、参观、购买,传承发展泥塑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二)凤翔泥塑在传承中创新

从最原始简单到只有形的泥塑到如今的彩绘脱胎泥塑,凤翔泥塑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泥塑题材越来越丰富,为正在发展中泥塑的造型和纹样提供了创新的条件。凤翔泥塑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特色品牌,形成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如旅游开发,包括特色纪念品系列、用户参与创作体验、设计游蚪缑娴取

(三)网络时代提供了更好的传播、销售渠道

凤翔泥塑必须顺应时代来发展,不能局限于周边地区和一些游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销售,让凤翔泥塑走向世界舞台。

(渭南师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传媒学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泥塑艺术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泥塑艺术论文范文2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热衷于发现大自然中的奇妙。

还有一群孩子,他们用泥土雕出了童年的节奏和朝气。

《未来城市》、《我的梦想》、《打手机的老农》、《师生情》。伴着他们的一件件作品呈现在眼前,我们能够感受得到民族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这就是重庆市江北区望江小学,一所以泥塑艺术为办学特色的新型基础教育基地。事实上,不管是“星光泥塑作坊”,还是“泥塑作品艺术长廊”,幸福的孩童们在他们最初的求学路上,就已经得到了艺术给予他们的馈赠,也领略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追求艺术的梦想。

在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脚下,坐落着一所以“泥塑特色”享誉山城的学校――望江小学。它创办于1954年,前身是望江厂子弟小学。作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优良,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小学,近年来,望江小学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以泥塑特色为亮点,走出一条日臻成熟的、旨在张扬个性、展现艺术氛围的发展之路。

彰显个性创建“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首先要求学校在整体办学水平上优中更优,同时更要有自己的特色项目和亮点工作。而泥塑就是望江小学的特色之一。

作为一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学校,望江小学沿袭半个世纪历史文脉,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自2001年开始,学校就把泥塑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并申报了“开展小学泥塑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题,力图通过泥塑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开拓的创新精神和亲近自然、耐心细致的精神品质。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和副校长为正副组长,美、语、数科主任为主研人的泥塑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论证报告和实施计划,并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设置了诸如“泥塑教学对小学生智能发展的影响研究”、“小学各学科与泥塑相结合方式、结合点、及表现方式研究”、“泥塑教学-差异网§ 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泥塑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团队精神研究”、“泥塑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泥塑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关系研究”等综合性专题。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学校还制定了“望小课题研究制度”和“望小教育科研奖励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和激励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物质保障是维系学生顺利进行泥塑作品创作的基础。学校先后出资10多万元投入到泥塑课题,添置了转盘、雕塑架、雕刀、桌凳、器品以及黄泥、玻璃钢等雕塑用品,并为泥塑作品准备了基座、展台和展架。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经拍照装裱后悬挂在教学楼过道两侧,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泥塑作品艺术长廊,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教室,建立了星光泥塑作坊和泥塑作品陈列室。资金、设施的保障,为学校的泥塑教育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泥塑课堂丰富多彩

丰富的特色课程是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中全面发展的资源保障。望江小学不断加强对“课程”的科学理解,以“大课程”观的开阔思路把泥塑教学纳入学校特色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泥塑作品的创作,同时让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促进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每期每班至少开设有6节泥塑课,学生参与面达100%。泥塑课中,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泥塑基础理论传授和儿童作品制作指导,同时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南山雕塑公园、四川美术学院、南泉碧波艺苑等艺术氛围浓厚的艺术天地去感悟雕塑作品,聆听专家的谆谆教诲。丰富多彩的泥塑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泥塑艺术的积极性,也因此产生了一大批质朴、稚拙、充满童趣的儿童泥塑作品,如《未来城市》、《我的梦想》、《下棋》、《网虫》、《火锅》、《打手机的老农》、《师生情》等。这些作品在参加区、市级艺术大赛和各种公益活动中,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开展泥塑教学,教师是关键。望江小学坚信,只有优秀教师的不断涌现,才能永葆学校泥塑特色之树常青。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聘请了市美协理事、著名画家王明文老师为教师进行《雕塑―凝固的音乐》、《雕塑艺术》等雕塑知识讲座;聘请了青年雕塑家邹建新、宋彦为教师讲解示范创作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的全过程,还经常聘请著名雕塑家江碧波教授和江北区美术馆老师到校作现场指导。在“请进来”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派教师“走出去”,多名教师先后到西师、美院、碧波美术院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养。

教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学校泥塑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语文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设立了《泥塑与语文》子课题,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想象力以及作文能力进行了探索;数学教师设立了《泥塑与教学》子课题,使学生在泥塑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泥塑创作,从而感受艺术美与数学美的完美结合;信息、音乐教师也相应设立了《泥塑与信息》、《泥塑与音乐》等多个子课题。众多的子课题以泥塑为平台,加强了各学科间整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成长。

特色教育 花开绚烂

泥塑艺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陶艺创作;情感;形态;制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36-01

一、陶艺创作中情感的表露

陶艺家在陶艺创作中情感的表露,陶艺创作的表现欲,首先来自陶艺家心灵的激情和冲动,如果他们面对一堆陶泥的存在,就会引发作者创作的冲动,产生各种奇思妙想。因人而异,也许有的来自黑夜沉思中的遐想;有的来自浩瀚自然的启示;也有的触景便由然而生,无论何故所产生的创作欲望,终归都是陶艺家潜藏情感的表露,对生活的感悟。

艺术创作中所谈及的“真”,则无须功利,无谓造作。“诚”,是坦直而成,无伪而真。陶艺创作就是作者心中真诚的情感宣泄,把热血中涌动的每一个激情细胞尽情释放并得以升华,是陶艺家创作时情感的真实表露。在所有造型艺术创作的情感表露中,“陶”最具有戏剧性和不确定性。作品的泥坯伴着作者的情感,手指间留下的印痕,融入上千度的火中燃烧。陶艺家在陶艺创作中的情感是无法回避“火”的洗礼,作品必然要接受“火”的熔炼。揉捏在两手中的泥,包容了陶艺家一切的一切,情感的表露,只有在陶泥所予的独有形态中得以表达,形的提炼也只有在这时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所谓具象的、抽象的,怪异的、变形的,冷静的、热烈的,细腻的、粗犷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在陶艺家充满激情的指掌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陶艺创作中形体的塑造

陶艺创作中形的塑造,是陶艺家情感表达的特定形式,各种不同的形态塑造,真切的反映了创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所有情感的包容。但是,陶艺家在陶艺创作中,情感意识中的形态在形体塑造过程中,不得不顾忌陶泥的可塑造性,往往在塑造中不可能完全按照陶艺家主观的意愿而成形,时常会出现断裂、扭曲、塌陷、变形等不规则的形态变化。这种形态的变化,有时往往又是不可预见的。

如何把握形体塑造中出现的变形问题,的确是在所有手塑陶艺创作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陶艺家在形体发生变形的同时,如何在“变”中求变,是否能取势造型、闪现灵性,从特殊性找到它的可变性,从变中求变,如果把握得当,就会给陶艺家在塑造过程中带来新的思考和形态新的发展变化。陶艺创作在塑造形体过程中,由于受到后期烧制工艺的限制,造型的大小,泥的干湿、厚薄,连接,形体的扭动、弯曲角度,内空无支撑、无填充等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必然加大了形体塑造的难度。如果说,把陶艺作品形体的塑造过程与雕塑作品形体的塑造过程相之比较,就不难看出,雕塑的形体塑造是从搭骨架、塑形、制模、成形、表面处理的过程是分段完成。而陶艺在形体塑造时则不然,无论形体的大小、弯曲、连接,它都必须一次完成整个形体的塑造,在完成过程中必须面对随时出现的形体变化。

由于陶艺作品的形体在塑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可变因素。因此,形体塑造的结果也不可能和陶艺家最初的构想完全一致。而陶艺家在情感表达和形体塑造中面对形体“变”化的同时,正是由于很好的捕捉了形体塑造中的可变性,赋予超出构想之外的艺术灵性,依势造型,从而使得陶艺作品呈现出一人千面、千姿百态的陶艺造型。

三、陶艺制作工艺中烧制的把握

陶艺创作中形体塑造的完成并不是作品的最终,必须经过上千度高温炉火的烧制,烧制工艺的把握才是陶艺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更是陶艺作品成败之关键。人们把用陶土这种自然属性的材料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称之为“火”的艺术,这就充分说明陶艺作品在烧制过程中“火”所起的关键作用。

陶艺创作过程中泥坯的塑造完成,仅仅只是陶艺作品完成过程中的第一步。泥坯造型完成的效果,并不能代表陶艺创作的结果。做陶的人都知道,只有当完全干燥的泥坯在上千度的火焰中接受熔炼时,才可能等来最后的结果。往往呈现在陶艺家面前的是一堆堆破碎的残片,面对破碎的残片,发出阵阵的叹息,却又在碎片中发现生的希望。火的把握使得陶艺家在后期的烧制过程中变得异常的冷静,干燥、预热、升温、极限的把握,每一个必须到位的程序,把原本陶艺家创作激情的冲动降至最低点,似乎只能在等待中满怀憧憬和希望。

陶艺作品形体的完整性,烧成后作品成色的艺术性,是陶艺家在陶艺创作过程中理性与感性之间最难以准确把握的。灿烂耀眼而不得其解的这一切,完全交给了“火”之神。在陶窑旁焦躁的心境,更充分体现了陶艺家的艰辛和困苦,同时也佐证了陶艺作品独有的艺术价值。

总之,感悟也好,洗礼也好,赘叙也好,都只是做陶人想说的。陶艺家只有通过塑造、烧制整个过程的经历,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悟陶艺创作艰辛和成败,才能真正获得创作的情感之源。

泥塑艺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泥塑 陶艺 校本课程

为了适应中学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我进行了《泥塑・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尝试,学生通过泥塑造型和陶艺制作,立体造型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及技法表现力均有显著提高,学生作品达数百件,在此我将近年来的教学探索过程及心得汇报如下。

一、新颖独特的方案引来踊跃报名者

由于高中学生文化课负担较重,美术课只局限于中外美术史鉴赏和名家名作的图片欣赏,如何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里陶冶艺术情操、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了我设置校本课程的宗旨,而《泥塑・陶艺》基本符合上述设想,授予原因有三:(1)可比性:美国在上世纪就有约五百所高等学府陶瓷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日本除有专门的陶艺博物馆外各学校还有专门的陶泥车间;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学校都相继开设了陶泥课,陶吧也作为一种艺术时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可行性:由于陶泥本身具有随意、自由、单纯的特点,其制作环境趋向于自然、朴实,所以作为课程开设要求较简单,有了教室、课桌、简单的制作工具等就可运作。(3)独特性:绘画的造型艺术是平面的,而泥塑则是立体的、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能表现多维空间,加之多样化的成形手法,可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所以,《泥塑・陶艺》校本课程设计方案一出台就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每期报名学习的人数均达五十名左右。

二、精心周到的准备使学生兴趣浓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上好《泥塑・陶艺》课,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为了保证上课材料,学校多次安排车辆到宜兴购买陶泥、工具和教材,配置了专门的陶泥室和作品陈列架。其次,由于没有专业的教科书,我只得多方搜索,到网络、书店、各大专院校寻找与泥塑、陶艺相关的教材,再结合自己多年的雕塑经验整理出一套循序渐进、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案。再次,每次上课前我都预先准备好上课用泥、各种工具及教学用图片、实物和技法用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便捷的触摸陶泥的氛围,激发了他们新颖探奇的欲望。介于上述原因,学生对《泥塑・陶艺》课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

三、引导学生从感受泥性到自我表现

我是从感受泥性、陶泥成型、泥塑制作、综合技艺的自我表现四个方面设计陶艺课程的。

1.感受泥性从揉泥开始,让学生通过对陶泥的揉炼,了解泥的黏性和软硬度,继而通过手捏使学生感受陶泥的可塑性,从而发挥其空间想象和造型能力,然后通过运用各种材料(如树叶、麻布、印章等)在陶泥上压印各种图案,形成不同肌理,让学生感受到陶泥与各种材料的亲和力和富于变化的特点。

2.陶艺成型有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压模成型四个板块,无论是泥条盘筑的方便、随意,还是泥板造型的简洁方便、变化多端、效果显著,以及捏塑成型的自然纯朴、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和压模成型的快捷、便利,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陶泥成型的技巧,吸引了学生眼球。

3.泥塑制作重点放在人物雕塑和动物雕塑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雕塑演示,学生在临摹操作中掌握堆、贴、粘、塑等各种加法,以及雕、刻、划、挖等各种减法,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泥塑的基础上掌握现代雕塑的各种手法。

4.综合技艺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融合各种方法、借鉴其他艺术表现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手脑并举、识能共进的目的,在自我表现、个性张扬中形成积极健康的艺术审美观。

四、在《泥塑・陶艺》教学探索中的思考

在《泥塑・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索中,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上好美术课?如今《雕塑》、《陶艺》已成为高中新课标中的两个模块,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探索完全符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故将教学中的感受归纳如下。

1.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选你的课,说明他对这门课感兴趣,但要保持这份热情关键取决于方法的多样性、题材的广泛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在教学时每讲授一种技法我都准备多种实物资料,(如简笔画、名人漫像、工艺品造型等)供其参考,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塑造,从而减少局限性和盲目性,提高自由度和可塑性。

2.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通常的教学模式教与学的界限分明,教者辛苦、学者被动,总体感觉是累,在校本教学中我着意打破陈旧的格式,将二者放在同一平台上,在审美情趣的培养和立体造型技艺的传授中形成教学相长的互动效应,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

3.肯定成绩,培养自信。平时每当出现一个新颖的创意、一个成功的造型,我都及时肯定并引导发挥,学生的作品除陈列到作品架上让人观赏外,还时常制成图片在多媒体上展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让他们随时分享成功的喜悦。

4.自我完善,树立形象。“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缸水”。在近二十年的美术教学中,我一直在不断充实自己,一边自学计算机管理专业,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完善课堂教学资源,一边坚持不懈地进行雕塑、陶艺的创作和探索,并创办了东台首家个人雕塑・陶艺工作室,正由于日积月累的经验,我在《泥塑・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获得了学生的欣赏。

参考文献:

泥塑艺术论文范文5

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泥塑艺人,从事泥塑艺术的制作,并且将泥塑艺术发展到全国各地。到了宋代泥塑艺术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它被作为商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泥塑艺术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演变,到现代社会泥塑艺术已经被划分为几个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彩塑,无锡惠山泥人,陕西凤翔泥塑,河南淮阳泥塑,这些泥塑艺术都有它们独特的风格。

二、民间泥塑艺术的魅力

泥塑最先起源于民间,民间艺人在泥塑的制作初期只是为了单纯的自娱自乐,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泥塑艺术逐渐登上了民间艺术的舞台,并且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那么泥塑艺术到底是以什么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呢?从泥塑的制作来说,制作泥塑所需要的原材料为泥土,制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任何技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制作。人们在空闲时可以把捏制泥塑作为一种娱乐,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制作一些奇形怪状的艺术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乐趣。从泥塑的选材来说,泥塑在进入人们视野最多的时候,是在民间活动以及宗教祭祀活动中。民间艺人通过一些美好的神话传说,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双手,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动物和场景。例如河南淮阳泥塑中的“泥泥狗”,在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在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民间艺人会在庙会期间制作一些古拙神奇的泥塑艺术品。这些泥塑艺术品,就是泥塑艺人们通过神话传说,凭借自己本能的直觉制作的,这些泥塑艺术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民间百姓认为这些泥塑艺术品是辟邪、纳吉祈福的吉祥物,所以深得民间百姓的喜欢。从泥塑的色彩来说,泥塑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颜色添加的,在19世纪中叶,天津艺人张明山给原始的泥塑艺术品上添加了颜色,创造了彩绘泥塑艺术品。他在传统的泥塑上装饰了色彩,使得制作出来的泥塑更加栩栩如生,制作出来的人物与动物神形兼备。民间百姓所制作的彩色泥塑艺术品,在颜色上使用一些对比强烈、色彩浓重的原色。例如大红、黄、绿、紫色等,这些颜彩鲜明、喜庆、热烈。给人们一种明快、爽朗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民间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民间百姓的纯真朴实。

三、泥塑的价值

泥塑艺术之所以能从几千年前诞生,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流传至今,不仅是由于民间艺人对泥塑的不断推进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泥塑艺术在日益变化的同时,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逢岁时节令、人生礼节以及宗教祭祀的活动中,泥塑艺术品都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泥塑艺术已经有了其自身的价值,而且泥塑艺术的这些价值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一)泥塑的实用价值

从最早的泥塑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泥塑是以玩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而且泥塑艺术的发展一直以玩具为主,在一些民间活动和宗教祭祀活动中,民间艺人都会制作小型的泥塑玩具。不仅是民间的普通百姓会在这个时候买这些泥塑玩具取乐,就连一些达官贵人也会买这些泥塑玩具供奉玩耍。泥塑不仅是作为玩具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泥塑在汉代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并且发挥着它的作用。例如在汉代时期,人们认为人有亡灵,和现实社会的人一样需要物质生活。这就需要大量的陪葬品,所以人们就用泥塑的艺术手法制作了许多陶俑、陶马车、陶船等泥塑艺术品,人们就把这些泥塑艺术品作为陪葬品。

(二)泥塑的艺术价值

原始的泥塑艺术品大都出自普通的劳动者之手,这些原生态的泥塑艺术品有着朴素的造型。在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民间的泥塑艺人没有渊博的知识,他们制作出来的泥塑艺术品中融入了自己真挚的情感,这些民间泥塑艺术都有着粗犷、清新、简洁的造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民间泥塑艺人制作出来的泥塑艺术品都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泥塑艺术品可以感受到民间普通老百姓吃苦耐劳、朴素纯真的生活,直接反映出民间百姓的聪明与智慧。

(三)泥塑的经济价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6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