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最新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第一篇】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11608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高等教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现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教育体系。在旅游本科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质量提升未能与规模扩张相适应,导致旅游业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为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技能、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供求错位”的现实问题、减少行业人才流失的客观现象,论文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作为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从微观上探究如何协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运用之间的关系,促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供求平衡,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并应用到旅游相关行业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这一局面。
关键词 :旅游高等教育;就业问题;实习;供需错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39-03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于巨大的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相比,旅游专业人才输出能力仍存在严重不足、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行业人才供需关系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为满足毕业生在旅游相关行业中寻求到一份理想职位的需求,并相应提高行业的综合实力,高校须通过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分析来完善教学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因此,本文认为,学生到旅游相关行业实习是建立高校与企业交流的一座桥梁,是平衡行业供需矛盾的一项手段,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故论文通过分析国内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供需错位的主要原因,针对旅游本科教育的实习部分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以寻求新的突破。
1 旅游高等教育与就业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旅游专业,使我国旅游高校的数量快速增长,旅游院校的数量扩张呈现出超前性特征。然而,在旅游院校增多和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建设却严重滞后。师资队伍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高素质的旅游专业教师。三十年来旅游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逐步走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许多专科层次的旅游院校在办学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升本,从而导致了如:旅游专业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或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相对降低以及旅游院系的地位相对不高等原因都导致了学生专业认可度低、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以及本科生在实践环节薄弱等情况且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行业的特殊性,旅游相关行业大都从底层做起,例如酒店行业还需要实行倒班制,也成为员工流失率高的一个原因。除学校和行业的问题以外,毕业生对行业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以至于越来越疏远自己的专业,所以才导致了旅游专业一度从“就业率高、收入高”的热门专业,转向选择专业时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旅游专业,而到企业发挥旅游高等教育人才优势的想法也就成了空谈。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大多数旅游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相关行业的现实。
2 旅游高等教育与就业的问题
全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既是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对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汲取更多的经验,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确存在着严重问题[2].因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探讨。
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旅游人才需求总量不断上涨,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日趋专业化、多元化。旅游业不仅需要知识结构完备和专业素养良好的理论型与研究型人才,更需要行业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专业技巧高的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3]而旅游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行业内实际所需求的人才恰恰形成了错位的现象。很难实现校企双方所期望的无缝衔接的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中很难派上用场。旅游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速度较快,高校理论的更新速度难以与飞速发展的行业相适应,这也是当今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无形中也就加大了校企双方面的压力,因此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人才培养类型趋于同质化
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旅游院校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旅游从业者,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性质趋于同质化。尽管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本质的不同,但事实毕业生基本上都从事旅游服务技能型工作。一般来说,企业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理论要求不是很苛刻,但对动手能力要求比较严格,要有实习经历,对本科生的要求则是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要强。但是目前高校旅游教育的培养方案普遍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实操,培养的是单向度的理论型学生,使得旅游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竞争,甚至出现一定的劣势。同等条件下,企业会采用薪金要求较低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培养类型的同质化也就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毕业生职业期望落差大
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行业,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既看重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旅游专业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又看重其是否拥有较强的行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热切盼望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高校的毕业生只能从最底层的服务岗位做起。而大多数的毕业生都认为自己毕业应该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初次就业心态与当初择业观念、职业期望产生巨大落差,这种落差加大了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失落感,严重打击了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的信心。从而就形成了现阶段大多数旅游专业的学生认为,服务业社会地位低;行业基层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与工作强度失衡;与自身职业期望反差较大等现实问题。
专业背景的制约性
现在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已经升为一级学科,但大多数学校还是没有成立独立的旅游学院,较多的学校都把旅游专业设在城环或者是地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等。这就无形的造成一种现象,同是旅游管理的毕业生,主修的课程侧重各不相同,课程体系突出的基础理论也各有差异。由于所在学院专业特色突出,基础理论体系完善,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院所辖的学科,其专业特色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的旅游行业知识只能是泛泛而论,缺乏行业针对性,进而更是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问题。
3 旅游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我国旅游业自从1978年起步以来,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旅游业目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给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发展需要旅游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而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4].为解决学生对旅游专业认可度和行业内就业率“双低”,旅游教育中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在校生实习这一突破口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通过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人文关怀、职业发展平台等方式改善学生对行业的认同度,充分挖掘实习生的潜力,并利用实习生的理论背景结合酒店实务为酒店贡献力量;学校也可将实习生的实习收获,包括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理论创新等方面融入到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从实践中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笔者认为旅游本科教育就是要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道”即“理论”,在四年专业学习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一种无形的“思想”;而“术”是一种有形的技能,在本科学习中,只有丰富学生实习经历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习将无形的理论转化为有形的技能,再通过专业经验进行理论的创新,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过程。而这也就是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前者更加注重对“道”的研究,而后者更加侧重对“术”的训练。而笔者所研究的并不是让前者放弃对“道”的深厚底蕴的探索,而是根据四年的对“道”的研究,使其在实习工作中发挥特有的优势,进而使理论与实践贴近,从而达到道术合一的状态,来充分缓解供求错位的这一显著矛盾。此外,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接触与了解行业内时代最前沿的技术,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建立实习多轨制
作为高校和企业的桥梁,实习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踏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带,也是一个缓冲带,实习期间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相融合,不仅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更为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从而缓解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压力。旅游管理专业应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意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系统。在实习内容上,全面覆盖旅游业传统业态及新兴业态的运营和规划;在实习形式上,以学校统筹安排为主,灵活采取行业调查和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提倡将4年学制分为“学习—实践—再学习”3个阶段的教育模式。建议实习企业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实习体系,与正式员工体系形成“双轨制”。多层次实习体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实习期满后,实习生可根据个人倾向和企业建议选择是否留任。从而也就降低了人才同质化所带来的弊端,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找到方向,以便于未来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发展。
培育积极的就业心理
为改善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充分发挥理论学习的优势,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到旅游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习生运用自身雄厚的理论基础同实践相结合,突出自身的优势,把理论学习过多的“劣势”转变成为优势,进而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改善行业在心中的固有形象。但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的努力,首先,学生在工作中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价值,虽然身处基层岗位,但是自身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其次,学校需要定期深入学生实习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动态与心理,时刻树立学生对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再次,企业管理者须给予实习生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重视对实习生的培养,创造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企业以及学生本身都要保持一个端正的态度,积极地对待学习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
合理运用专业背景
在目前来看,旅游管理涉及的行业包括:饭店业、旅行社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这些大的行业,还有温泉经营、高尔夫球场管理、自然保护区等细分的行业领域,行业特性都非常强。因此,把旅游管理专业下设在不同的学院,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可以让学生们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的理解旅游这一领域,挖掘特色,走差异化培养的路子。例如,依托外语学科可以重点培养高层次的外语导游人才;依托历史或民族学科可以加强文化旅游、民俗旅游、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等内容的教学;依托建筑学或者美学可以在旅游景观设计、旅游基础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依托林学、农学等学科可以在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发挥优势;依托地理学科可以在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利用、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5].企业通过将实习生细分,并安排到相应的岗位,既可以使学生能够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增强对职业发展的信心,也可以为企业的开拓创新埋下伏笔。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离职率,还可以突出不同专业的特色。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以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现状为大背景,探索了当今旅游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从四点进行探讨: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同质化;职业期望落差大以及受专业背景的制约。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实习多轨制;培育良好的职业心理与合理运用学科背景四个方面。本文主要以实习为切入点,并力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就业率低的现象。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章还有不足之处,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谢春山,徐东北。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及其对策[J].旅游论坛,2010,3(6):805-809.
〔2〕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3〕田里,吕天云。比较视野中的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定位[J].旅游科学,2008,22(3):60-62.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篇】
毕业论文是旅游专业本科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旅游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旅游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
大家知道,旅游学科是一门经济管理类应用学科,其独特的产业地位使它的学科理论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从其他相关学科移植过来的理论,一部分是从旅游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关联度强,影响面广,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想撰写出一份合格的毕业论文,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较好地驾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写作过程。本文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选择课题、拟定提纲、撰写文搞。
一、选择课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它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不过,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于一般科研选题,还不仅仅是“写什么”的问题。从大处讲,它是事关一个人的专业方向、职业生涯和事业领域的事情。因此,一个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学生,对选题应持认真慎重的态度。
要想较好地完成选择课题步骤,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社会需要,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解决旅游业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既要观点正确,方向正确,还要尽其所能追求新颖和创新,预见其应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具体地说,考生可从“破”、“立”、“补”三个角度来选题。
(1)从现实存在的问题中选题。学生要运用所学的旅游专业理论的科学知识,去寻找和发现旅游业中存在的弊端、谬误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所谓“破论”。
(2)要从寻找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中的空白处或边缘领域中选题。旅游学科是一个新兴的正在完善中的学科,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空白,旅游专业学生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即所谓“立论”。
(3)要从寻找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旅游学理论既然是正在完善中的学科,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成果中,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许多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所谓“补论”。
一般来说,宜实不宜空,宜具不宜泛。
2、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
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毕业生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学生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能力、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要素:
(1)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2)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学生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
(3)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选题的大小难易应取决于学生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量力而行。
3、要能结合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职业前程和事业领域的选题
旅游学科具有明显的专业方向。从大学科理论上可分为经济类、管理类、文化类,从小学科理论上又可分为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经营学、财会学、心理学、规划学等;从行业理论又划分为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据以往的经验,毕业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具有明显的专业方向选择倾向。特别是对有心继续深造的同学尤其如此。同样,旅游学科还面对着不同的职业。景区、酒店、旅行社、行业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教育等。
从就业实际来看,用人单位往往很注意应聘者的毕业论文专业方向。因此,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都应有自己的业务方向,也要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和事业领域。
总之,既要选择那些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位,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事业领域打下一个基石。
二、研究课题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学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稿、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特别注重有关的旅游案例资料收集。调查的方法建议采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建议选用:访问和问卷。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
学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通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重点是对旅游各行业有关案例。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
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4、研究课题的结晶工作——拟定论文提纲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主要论据和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突出亮明全文的论点,摆明主要论据,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一般步骤是先写出大纲,经修改论证确定后,再写出详细提纲,同样经过论证修改,最后确定下来。
三、撰写文稿
1、初稿撰写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第三篇】
一、引言
中国旅游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公认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以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为链条的传统旅游经济,向涉及面更为广泛的“旅游+”形式延伸,出现了养生旅游、滨海旅游、地产旅游等新旅游经济形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间接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业人才的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自1979年上海高等旅游专科学校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教学层次从专科逐步发展到博士研究生,这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保障。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生早已没有了象牙塔天之骄子的优越感,甚至硕士研究生这一高学历群体也面临着就业尴尬的窘境。
二、问题探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应届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749万,再创新高,比2014年新增22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长。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旅游管理专业位列其中。针对教育部这一报告,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随即公布的调查结果却显示,近两年来旅游管理大类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总体呈现良好的状态(%),但旅游及相关行业就业率较低(%)。在学科间渗透、产业间融合的新形势下,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指向了诸如地产、金融等行业旅游板块。因为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本行业就业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反应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型特点。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研究结果,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这对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旅游业如火如荼大发展的光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就业率却持续走低。除了旅游产业方面的原因外,导致这种表象的原因还有如下几点:
学科发展历史短。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招生人数的递增,一些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旅游院校的招生数量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然而,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都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出身,而是由地理、历史、外语、管理、经济等其他专业背景的老师转行教学。同样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们主修的课程在侧重点上却各不相同,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理论也各有差异。这导致旅游专业教师相对较少,旅游院系的地位相对不高,旅游专业毕业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空杯心态”的欠缺。作为服务行业的旅游业需要员工从底层做起,很多学生尤其是一些一本院校毕业生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普遍对自己定位较高,没有对职业生涯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现状,对自身学历和能力过度自信,在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劳动时间、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高校对就业与创业辅导重视度不高。一些一本院校认为毕业生就业不应也不会成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因而忽视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就业指导内容往往限于传达国家就业政策,帮助办理就业手续等,职能范围较窄,服务方式单一。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尤其在工作技能方面甚至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
三、高校教育对策
(一)抓好就业指导中的思想观念工作
针对目前90后大学生的特点,重视就业教育中思想观念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目前,很多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毕业生,而一些毕业生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种看似矛盾的“有业不就”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是旅游管理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自身价值,不能抱有“空杯心态”来面对职业。所以旅游院校首先要从毕业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入手开展教育工作,让其摆脱传统就业观念。
(二)开设就业指导说明会。针对近年来就业难的现状,国家、地方均出台了一些制度政策来增加就业率。但很多学生对这些政策知之甚少,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说明会让毕业生们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高校也应主动了解毕业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的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分析解答就业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为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三)增设本科生校外“职业导师”
高校旅游教育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在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中,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作用,尤其是旅游企业中的精英人士应承担起旅游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应聘请其作为本科生的校外“职业导师”,发挥导师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作用。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可以在高校上课教学或开办讲座,将实践领域的新动态、新思想、新理念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到企业内部去实习,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定岗和轮岗的实习机会,进而为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四)建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很多高校都为开展创业教育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创业指导机构、配备了有经验的师资力量。我国高校也应仿效此种做法,旅游院校更应重视创业教育,将旅游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
(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要建设鼓励学生创业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创业精神、锻炼创业能力。树立较强的创业意识是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基础,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方式,在模拟创业中组建团队、运营公司、开拓市场、规避风险,逐步增强自身的创业能力。
(六)正确认识旅游专业的就业特点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四篇】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已跻身为旅游大国,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这给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势必需要加强旅游业发展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
一、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中国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分析,在知晓度上,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我国第三产业不相匹配。
(二)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就业市场难开拓
根据对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学生和家长都偏向于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但导游方向的开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导游资格证的报考,学历要求是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以上;二是获取导游证后,学生很难对口就业。
(三)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很少部分的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很多的学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只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学校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及家长看重的是导游方向,但是导游方向在教学上学校难以提供实训的场地,到景点实训则会增加教学成本,且不便管理学生,因此导游方向学生的实训局限性很大,为教学增加了难度。
(五)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清晰
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旅游管理专业定位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我们认为,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外语教育以及三年在校时间,要培养出管理人才是不切实际的;二是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里,专业设置内涵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严重存在。这从专业名称就可以看出来,旅游服务与导游专业、礼仪与导游专业、导游与烹饪专业、旅游服务与导游专业等等。三年的时间,既学导游,又学饭店服务;既学礼仪又学导游,甚至把缺少必备内在联系的烹饪与导游很牵强附会的合成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不能达到“专”的要求,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也不能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体系
(一)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企业顾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一些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景区、酒店、旅游规划公司与旅行社实践合作,担任管理咨询顾问或者是见习经理。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旅游的学术年会交流或者是论坛研讨,积极和旅游理论前沿的领域接轨。
(二)发展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加强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教学形式。考虑到旅游业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就业和工作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学校可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实训课时,加大实习投入,延长实习时间,提高教师素质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等等。
(三)加大毕业评估体系,构建本专业的职业化
为了严格把关人才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学业证+技能证”的双证毕业评估体系,对学生毕业资格实行标准化考核,要求毕业学生在完成考试考核的基础上获得学业证,在通过基本技能测试的基础上获得技能证,分别从知识和技能两个角度评估学生的毕业资格。
(四)加大与各部门间合作,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一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如与景区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正规教育中专生毕业就业的问题,也可以实施短期培训工作。如保安、后勤保障方面人员的短期培训与就业。二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学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与大中专院校中高职独立院校的教学合作,争取实现整体性高升本(即高中毕业升本科)自考点教学,成人高考教学工作。在校校合作上争取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合作:第一教学合作,争取本专业中专教师在高校的优惠优先培训。第二,大专院校对中专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智力支持。第三,实现中专学校技能操作上与高等大专院校理论上的优势互补教学合作,争取实现中专学校成为省上知名大学的实训基地与教学点。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