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高中地理教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67173

【导言】此例“高中地理教师优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地理教师【第一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师;综合素质;有效方法

面对新时代、新国情、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走在时代前列,担当时代责任,培养时代英才,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地理是一门比较形象的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依据。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的研究和实践地理新课程,从而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1、顺应时展

时代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不断进步的,传统的地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时展的需要。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现实情况的发展,如全球问题,我国改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等,这些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地理课程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责任已经不仅仅限于传授学生知识,而是要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2、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还没有消除干净,依旧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因此,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必然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师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保障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

1、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地理学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数学、化学、计算机、语文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高中地理教师解决地理学问题需要具备的工具性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对地理学的概念、地理现象的成因、分布规律等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讲授知识。时代的不断发展,注定了知识的不断更新换代,与时俱进,高中地理教师只有随着知识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知识的更新而相应的更新,才能够为学生讲授实践性强的知识,才能够合理的联系实际,提高地理教学的实用性。不断的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是高中地理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

2、加强基本功,提高专业技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敢于质疑、调查和探究,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如果地理教师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很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地理教学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基本功,提高专业技能,以更好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3、转变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教学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让教师以教学为主,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课堂教学效率也十分的低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也正在逐步的实施,新课程下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单单是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涉及到了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为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4、树立新的学生观

高中地理教师范文【第二篇】

论文关键词:教师地位;高校治理;伦理视角

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要求承认和尊重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尽其所能地发挥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作用。“尊师重教”不仅应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且应该首先在高校治理结构中得以具体体现。教师在高校治理结构中能否赢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并通过平等和民主对高校治理模式进行改造,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术生命和价值功能。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教师在高校治理中优先地位的实现有赖于主体自主而合法的行为,伴随着身份依附的解放,自由选择的空间扩展,民主治理的机会供给、实践锤炼和能力的提高,各种声音和利益在高校治理结构和过程中得到表达,各种权力的影响也能够得到检讨和批判。高校结构和运行中教师与高校其他成员相互之间对自身的主体资格、对方的平等地位、公正的交往规则形成理性共识,能够体现主体对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志,且表达各自的目的和态度才能形成伦理关系。

自由平等精神使得高校治理机制成为民主公正的“善治”。伴随着社会自主性日益分化发展,高校治理结构应当以回归学术和教育为其价值基准。这其中包括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具有全面自由发展的自主需求;教师作为教育科研活动的主体,拥有充分的教学自由权利;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其中发挥协调、服务和保障作用,都要对学校事务有真正的、充分的自主权利,并对公共活动空间负担责任,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基础地位最为显著。本文以“治理”而非“管制或统治”来论说高校结构和运行,就意味着对传统行政权力主宰模式的颠覆,以学术取代行政,以教师取代领导成为高校治理中的主导因素。这是因为“治理”重在过程、协调、以及多元自治独立力量的持续互动,目的在于追求一种具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治理的“善治”。“善治”下的高校通过合理组织的分权民主方式,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对学校成员基本权利给予关怀、尊重和保护,鼓励、扶持富有生机的学术和教育共同体。

教师能否拥有独立的教育权利和主体地位事关高校的价值定位。良好治理的高校教师地位首先表现在教师权利的独立性上。教师作为高校的教育主体,拥有充分的教学科研的自由权利,行政后勤在其中只是发挥协调和保障的作用。当前我国国有高校行政等级制治理模式确立了行政集权的主宰性地位,以行政裁决的方式规定学校发展、学科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把广大教师降低到执行者的地位,把学生降低为接受者,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虽然学术和教育是高校存在的基本价值,但是在行政权力主宰下,学术和教育不仅遭受忽视,更为重要的是缺乏独立存在的价值。由行政权力决定学术和教育问题不利于高校的自主发展,而且,行政权力人员可以依靠其行政资源获得学术地位,而本应追求学术、从事教育的教师却因为现实利益需要而热衷于当官,以获取单凭教师地位难以获得的各种稀缺资源。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权力压倒学术、职位压倒专业的纯行政色彩的体制架构不利于学术科研活动的展开和教师教育主导权利的行使。现代公共教育理念、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等理念已经逐渐在道德和法律意义上得以确认。教师的价值认定是自足的、独立的,并不一定需要获得权力的认可,才能得以承认。教师履行职责的得失成败无须权力机构的监督和核查,而是由教师自行组织的专业性机构进行。行政权已经不再是国家如何干预教育和学术的自主权,而是如何担当其不可替代的责任——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提供物质和组织的支援和保障。

只有行政权力服务于学术发展和教育活动,教师的独立地位和自由权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行政权力主宰的等级治理模式从制度安排上把教师排除在高校治理结构之外,将之视为治理对象。教师缺乏对高校价值定位和目标任务的认同,无形中降低了高校的凝聚力和活力。教师的独立地位的获得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行政人员以及教师之间的冲突和冷漠,更加注重合作,发挥同舟共济的主人翁精神。教师一旦对学校管理有了自主权,其热情和积极性便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教师自觉自主地参与学校决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各校之间在教学质量上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也将不断凸显教师在学校治理结构和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承认教师的教育权利和主体地位之后,应当能够得出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自由权利。当然,这种自由权利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对科学和文明的探索和传承。自由性就体现在学术自由、教育自由和流动自由。这种自由,消极地说,就是教师“免于党派、教派、学派钳制的自由”,即指“有发表、讨论学术意见而免于被除之恐惧的自由”;积极地说,就是开阔的思想空间、活跃的思想情景、发达的思想理路。但“自由”决不是放任自流,其立足点与根本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寻真理,是求真、崇善、尚美的自由,是关切历史与现实、文化与传统的自由。一切假、丑、恶,一切无病呻吟、哗众取宠,都不在思想自由之内。自由是有边界的,诚如梅贻琦所言:“所谓无所不思,无所不言,以今语释之,即学术自由而已矣。假自由之名,而行荡放之实者,斯病矣。大学致力于知、情、智之陶冶者也,以言知,则有博约之原则在;以言情,则有裁节之原则在;以言志,则有持养之原则在,秉此三者而求其所谓‘无所不思,无所不言’,则荡放之弊又安而乘之?”创新知识、发现和发展真理需要以自由、宽容为前提,因此,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自由权利是教师职业的宿命所在。但是,自由是经过无数奋斗和努力才能得到。面对权力强加下的屈服凌辱,金钱诱惑中的尊严沦丧,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自由权利真正获得和实现还有很艰难和漫长的路要走。

国家、学校和社会应确保教师拥有充分的、广阔的、丰富的权利、机会和条件,以自由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专心研究,增进新知。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基本任务是提供、伸张、创造出学生活动和学习的对象和目标,提供适当的活动和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而不是机械地灌输死板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学术专长自由地设计课程、选择教材,传授较为典型或成熟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探讨有争议的、前沿的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学术自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而且时刻需要与新的思想沟通、交流,乃至形成冲击。校长有聘任高校教师的自主权,而高校教师也有自己选择高校的自由。自由流动的机制也就使教师免于屈从和依附,避开复杂的人际纠纷,提供了较为宽阔的自由空间。这对于展示一个人的才华是有促进作用的,也能保持高校教师学术上的活力。

教师聘任制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和高校双方基于自愿契约的聘任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形成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每一位教师在公正公开的聘任规则和程序面前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当然,这里的平等不是指教师的社会福利的均等配置,从根本上涉及的是高校治理能否在公正合理的制度框架中进行。从权利上来说,平等要求学校和院系应当承认和保障所有教师都享有平等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的权利。当然,权利平等只保障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教育学术活动的自由权利,而不是单纯地保障每个人占有同等的待遇和福利。制度、程序上的公平是维护权利平等的基础。从机会和条件上来说,平等意味着教育学术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应向具有同等身份(教师)和资格(专业职称)的教师同等开放。

高校应当为每个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在结果意义上来说,平等意味着教师的劳动应该得到客观公正的测度,并有权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获得公平的报酬。财富和收入差距必须是合理的、必要的,特别是要强化分配对青年教师、普通教师的保障。当前,国内高校的财富向权力集中影响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教师所得的收入就不简单的是反映自己提供的劳动价格,而是取决于自己所在的学校、部门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在权力影响之外,那些市场回报效益高、资力雄厚的院系在收入分配上也独得先机,这都需要高校能够强化通过资源再分配的结果平等追求基本的公正,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高等教育的本义。

对民主的追求是平等价值在高校治理层面的延伸。民主治理从根本上承认教师对于高校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否认任何依附性的关系。任何排斥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模式,都不可能是合法的、可取的、良性的模式。高校的民主治理不仅是实现教师权益的基本保障,也是唯一的以和平方式解决行政等级下“管理困境”的合理有效方法。传统的学校集权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否认教师的主体地位,甚至以聘任为名将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转变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校长办公会是当前学校就学校发展整体决策的核心机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育工会是维护教职工基本权益的组织设置,应当基于民主治理的原则进行重构。这也是高校当前最需要进行民主改造的环节和领域。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也应当改变行政主导的局面,把属于学术方面的权力交还给学术,提高学术委员会在决策中的地位和权限范围,把包括职称评定、学位授予、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学科研究规划等决策权力划归学术委员会。同时,让学术委员会成为校长教育教学管理的咨询和制衡机构。唯有如此,高校治理才能以专家的学术评议为基准,服务于教师的学术进步。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需要在相对轻松、自由甚至“无政府”的环境中作自由的玄远之思,民主治理也需要像警惕和限制行政权力那样约束学术权力。

高中地理教师范文【第三篇】

一.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

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

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雄辩证明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学生一种挖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2.深入挖掘巧设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规划》一节的教学时,如果单纯就书本讲理论,学生听起来空洞、乏味。在认真挖掘教材之后,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这一案例,将北京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北京工业区(特别是首钢)的搬迁、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事作为一个个子案例逐一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规划变迁的意义所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明而具体,而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融入了环境观、发展观,引导学生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法规分析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3.亲身体验自我教育

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来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和如何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对旅游活动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课前设计了8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到八达岭长城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学生对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破坏旅游环境的问题、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旅游超载问题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许多学生提出了有独到之处的建议。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又适时引导,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将旅游三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作为三个系统来看,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而人的调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点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这样就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旅游活动》整个单元的知识及相互关系。

又比如,在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往往被老师们忽略或一带而过,我在讲课中却设计了一个学生小游戏,让学生模拟表演当灾害来临时如何冷静避险、科学自救,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既了解灾害发生的原理,又知道如何防灾自救,使得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更密切,学以致用。

4.抓住机会大力推进

高中地理教师【第四篇】

工作总结是为了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我们的能力有所提高而要求撰写的,这个工作总结要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1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7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研究地理课课程标准,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

课程目标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目标,既有助于我们进行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又有利于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操作,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我国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进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如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六、适当课后作业帮助知识巩固

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__市__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__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

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

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4时光流失,岁月匆匆,20__学年度上半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半年来,我任八年级五个班和七年级四个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以简单汇报。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法规和《科学发展观》,记录了一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三千多字的心得体会,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书刊,写出了相应的心得体会,不断学习,及时做好业务笔记,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严格按照师德八条和教师“十要”、“十不准”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决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五十人左右,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补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

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学生们开始重视地理学科这位新朋友。

每位同学都怀着对世界的渴望,对自然的依恋。他们渴望认识这个世界,除了自身的社会生活体验之外,通过其他学科,通过地理提高着自己的认知。地理教学也要求我们贯彻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求我们去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

地理教学让学生们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

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事实做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地理教学更能启迪学生的智能,也促进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从现在就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志向。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积极探索学习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

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四、出勤纪律方面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更无旷课现象,尽量做到有事少请假,确需请假,待领导批准后,方能离开,严以律己。

这就是我在这一年中的所作所为。虽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离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努力会有回报。下学期,我和我的同学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com《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0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