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毕业论文【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第一篇】
摘要:目前,人民币汇率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来看,汇率的变动越来越不确定,这就需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本文从政府行为、市场调节、金融运作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对冲人民币升值的机制和机理,以期能以灵活适度的政策措施配合汇率政策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议论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随着中国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坚定立场而逐渐淡去,但是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依然存在。2003年11月,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中国所出口的服装、纺织品、彩电实施配额控制和征收反倾销税的进口限制措施,这是美国政府看到人民币升值无望后采用的非汇率手段打击中国的出口,来解决中美贸易顺差问题;同时在国内也有升值的压力,中国多年来的贸易顺差和巨额资本流入使我们的外汇储备突破了4000亿美元。但是,人民币汇率目前必须保持稳定,国内大多数专家学者和国外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人民币升值将导致疯狂的投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将是灾难性的。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更是深刻的指出:人民币升值将带来八大弊端,加重通货紧缩,经济增速下降,造成就业率下降,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货币政策失控等等,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目前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明智之举。但是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实务对策的角度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化解之道,积极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绸缪,在理论上分析在人民币升值的状态下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探讨如何削减人民币升值给贸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汇率必然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只是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
一、本币汇率升值的经济学分析
汇率,又称汇价,表示的是一个国家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价。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互换关系。汇率的标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标价法,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另一种方法是间接标价法,它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无论哪种标价方法,本币的对外升值都是对于以前而言,现在能用较少的本币兑换较多的外币,从而影响着两国商品的价格对比关系。一般说来,本币汇率升高,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则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因为在本币汇率高的情况下,进口同样的商品,要少支付本币;出口同样的商品,要少收入本币,这有利于进口商,不利于出口商。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本币汇率高,相对于外币而言意味着,本币标示的土地、房屋、劳动力价格、设备等等价格就高,因而投资在东道国的企业的经营成本、财务成本、劳动力成本都会上升,在同样的收入前提下,收益就少,就不利于吸引外资。同样,本币的汇率的上升也就是外国货币的贬值,在外国的投资成本随之下降,使向国外投资变得更经济,促进本国国内的资本转向国外投资,而投资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前提,投资的减少也就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提升市场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但本币的升值为外资的进入设置了羁绊。这样,汇率的高低就归结到一点,能否更充分地利用本国资源,赢得更多的国民产出,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任何国家的政府都要争取有利的汇率条件。因而说汇率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核心要素,本币汇率的高低,关系着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即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关系资本流动,不仅对直接投资产生深远影响,而且汇率的变动能诱发大批短期资本进行套利活动,冲击正常的经济生活。在本币升值的状况下,对本国的贸易和资本流入产生很大的冲击,1985年日本迫于西方主要国家的压力,签订了《广场协定》,使日元的汇价飙升了三倍,结果贸易形势发生急转,大批资本为压缩成本也跨出国门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固然攫取了可观的投资利润,但也影响了国内的就业水平和发展后劲,埋下了后期经济发展的隐患,可以这样说,日元升值是日本近年来挥之不去的通货紧缩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对进口商进行限制,对出口商进行补偿,限制或补偿的办法有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
二、政府行为对本币升值的可替代性
政府为了削弱汇率变动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节,主要有关税、出口退税、配额等。关税和出口退税是政府运用税收的办法调整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关税就是对进口商品课税,向外国物品征收,提高了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减少了国内消费者对它的需求,所以提高关税是对进口商的限制。出口退税补贴是政府对出口企业进行税金返还,是对出口商的一种补偿,提高出口退税率,实质上相当于本币贬值,这是用国内的货币补贴国外消费者,用来对冲本币名义上对外升值而形成的对出口的冲击。这表明:本币汇率变动(升值),对出口商说,能够通过提高出口退税补偿,对进口商说,能够通过提高关税进行抵消。进一步说,本币升值的效应能够通过提高有效出口退税率来抵消,也能够通过提高关税抵消。但是采取关税或补贴两种手段各有其特点,效应是不同的。如果贸易保护的目标是刺激国内产出,补贴要优于关税,因为关税加大了进口消费成本,却无助于对国内贸易部门的产出。如果贸易保护的目标是减少进口或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那么关税的代价最小,而补贴较为不利,原因在于关税能同时起到进口消费品和增加国内生产的双重作用,这比补贴仅能增加国内外向型产出的单一作用更为有效。简单地说,可以认为关税是一种“内向型”政策,即保护国内生产的发展,而补贴是一种“外向型”政策,它刺激出口生产的发展。另外,两者作用的后果也不一致,关税限制了国内消费者需求,国外生产者亦支付了更高的进入成本,约束了国际间比较成本优势的发挥,对整个社会而言,只会引起社会整体福利的净损失,普遍提高关税这个效果是应当防止的。而且,一国关税的提高,往往会遭致贸易伙伴国报复性关税反击,造成“双输”的局面。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通常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依赖性强,进口弹性差,提高关税只会加重国内消费的负担,自身的福利损失更大些。出口退税补贴的实施要有政府财力做为保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出口退税补贴会成为一张空头支票,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得到及时的货币补偿,引起企业支付能力和周转能力下降,陷入生产危机。另外,出口退税补贴的多少,即出口退税率的确定,还要考虑外汇紧缺程度,如果外汇短缺、储备不足时,提高出口退税率,能够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创汇;反之,就有条件订得低些。
以上两种措施是政府在改变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施加影响,政府还可以通过配额在进口商品数量上直接控制,来抵消由于本币升值使得进口商品成本低,进口商品有条件降价而形成的对国内生产厂商的冲击。配额的使用有一个特点:弹性较差,进口配额上升会受到贸易国伙伴的欢迎,但下降就会招致强烈的抗议,因为配额的数量是透明的,贸易伙伴按照原本配额设定产品数量组织生产进行供给,配额减少后,进口数量遭到强制压缩,无疑会使其生产能力闲置,形成投资浪费、加大失业。所以,配额增加容易减少难。
综上所述,政府在对本币升值进行政策抵消时就可以综合考虑三个因素,即关税调整、出口退税率和配额。假设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我们能否还用这几种措施进行抵消呢?首先,从关税上讲,加入WTO后,我国郑重承诺大幅降低整体关税水平,再次提升关税水平势必影响大国的诚信和形象,配额也是如此,只能是一个逐步扩大、放松,乃至取消的趋势。从出口退税上来讲,出口退税率调整确实对出口增长的影响非常直接,中国出口企业对税收成本的增减非常敏感。1999年在东南亚国家货币相继贬值的浪潮中,我国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事实上是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外贸部门的出口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于是将出口退税率平均由6%提高到15%,政策效果显著,当年出口额为1949亿美元,到2002年底增加到3256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据有关专家测算,平均出口退税率上调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增加个百分点,出口退税对本币升值的作用可见一斑。但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扩张的财政政策已形成巨额赤字,财政状况比较薄弱,出口退税的拖欠问题越来越严重。前不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下调了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降低了3%左右。毫无疑问,动用出口退税政策来冲销本币升值必须有充足的财力作后盾,况且近几年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由短缺变为盈余,迫切需要外汇的压力变小,政府不愿在出口退税上再做文章。
三、市场自我调节对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
市场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是指在本币升值后,影响了出口商的经营行为,进而改变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带来物价的全方位下跌,进而又为出口改善了贸易条件,市场自身的力量使本币升值后尽可能回落。这一机理作用过程如下:本币的汇率升值,首先影响到进出口价格,使得进口价格降低,出口价格上升。出口价格上升,削弱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会很快丧失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这一点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进口商品价格下跌,排斥了本国商品供给,使得本国商品生产萎缩,丧失出口能力,使进出口失衡,这一点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也产生过。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往往是传统的日用品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低,他们之间的产品出口替代性强,因而其出口贸易不仅要接受发达国家的歧视性定价,还面临着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一旦本币汇率升值,价格优势丢失,原来拥有的国际市场会迅速被其它发展中国家所占领。本国贸易部门生产出的庞大产品规模只得转销入国内市场,加剧国内商品市场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只能是日用品市场价格水平的下跌。出口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带来国内产品价格下跌,这和本币对外升值带来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共同形成了物价水平整体下降,是同样的效应,即意味着本币对内升值。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素质较低,科学技术不很发达,使得国内产业在适应新的出口形势而进行结构调整时显得更为漫长,物价往往持续地滑坡,低迷不振,把经济拖入通货紧缩的泥潭。因此在外汇汇率管制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升值一步到位不再调整,可以说本币的对外升值也会通过市场自身的机制诱发货币对内升值。按照前面的假设,名义汇率不再调整,货币对内升值,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意味着实际汇率下跌,因而可以抵消名义汇率在前期上升的部分幅度。前文已经论述过,对内升值可以起到减缓进口商品涌入的速度,为出口商压缩生产成本扩大出口创造条件;其实质是市场通过自身的力量影响货币价值而进行的自我恢复性调节。这种市场性的调节会带来市场机制的通病:作用链条长,时间缓慢、形成资源的浪费。要充分认识到市场自我的调节机制对货币对内价值的作用,使之尽量为国民经济发展施加正面影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一时间大量商品出口受阻,积压严重,只有拿到国内市场上出售,致使供过于求,物价下跌。而货币当局没有预测到这种现象,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剧了通货紧缩的程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只有依靠后来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的力度去刺激经济增长。应当说,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会产生负面作用。
四、本币对内价值变动对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
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运用货币政策使货币价值变动,即使其对内贬值或升值,对冲本币对外的升值或贬值。比如,在国内市场上,使货币贬值的方法是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造成的国际贸易的后果一般说来,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因为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能随着物价的上涨趋势多卖钱,出口商却因为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工资等因素的上涨而加大生产成本,以本币计算的出口换汇收益就要下降,减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出口数量减少。所以,在外汇汇率管制的条件下,本币对外升值,而对内贬值,对出口商会产生双重利空,但对进口商而言,却是双重利好,这样会迅速恶化国际收支状况,导致贸易失衡,所以应该采用货币对内升值的办法来抵冲对外升值给出口带来的影响。这样,出口商便能以低的成本进行生产,以低的价格出口,改善本币升值的不利局面。但是,又可能出现另一个问题,本币的对内升值,即通货紧缩,会造成国内经济的不景气,是货币当局不愿看到的。这样的货币政策操作便是以牺牲国内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来保证贸易部门的利益,对此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根据实际进行利弊权衡、政策取舍。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在一个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外贸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货币政策则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外贸部门的利益,阻止贸易状况因本币升值而过度恶化,通过贸易部门平稳发展来带动整体经济;反之,如果外贸依存度不高,国内经济运行对通货紧缩反应强烈,则货币政策要侧重考虑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不宜使货币对内升值,要暂时牺牲外贸部门的利益来保证整体经济的健康运行。
五、利率调整对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
汇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外价格,利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如果本币汇率上涨,则持有本币多的人在赚钱,持有外汇多的人吃亏,因此会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意愿。如果利率下跌,则持有本币多的人吃亏。运用这一机理,在人民币汇率上调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损失可调节利率杠杆来弥补。也就是说,作为出口型的企业,本币的升值,意味着财务环境恶化,外币收入转化为本币收入后减少,为了保证他们获得合理的利润,要使用利率手段增加拥有外币的收益,减少运用本币的成本,可谓堤外损失堤内补。操作的手法有:一方面,上调外汇存款利率,增加持有外汇的收益,使之相对于人民币存款更具有吸引力,变相提高外汇对本币的兑换价格,增强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外向型企业,提供人民币的优惠贷款,考虑允许外向型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降低外向型企业的财务成本和运营成本,创造低成本的融资环境。这些措施属于结构性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不会干扰其他经济变量,也无关国际经济利益。尤其是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是中小型企业,要对冲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尤为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融资困境,降低融资成本,在出口中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中国加入WTO两年了,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国际经济关系的大家庭中。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汇率一向是焦点所在,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越来越多地蒙上了政治的色彩,汇率的高低也远非一国所愿,汇率变动的方向和幅度随着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带有不确定性。几年前,我们还沉没在人民币贬值的一片呼声中,现在却又深刻地感受到了升值的压力。面对人民币升值的纷争,我们所要做的绝非只是以静制动,人民币汇率一成不变终究不是万全之策,而要以务实的态度,考虑各种可能性,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考察它的对冲机制和机理,以更灵活适度的政策措施配合汇率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大利益。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第二篇】
[摘要]阐述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最后对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证券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独立学院的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办学实际的类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定位应做到,在基础理论、学术最求上可以降低标准,但在实践能力基本技能上应加强,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具有竞争力。数学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人才市场上各个行业都需要许多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好的数学人才。因此,多元化的培养规格正在成为各校的共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证券业和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业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金融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风险正成为我们面临的大问题,对各种创新金融工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金融证券专业在金融市场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兼顾教学、科研人才的造就为定位,同时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多种类型培育人才的原则,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掌握金融证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实务。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力求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与能力规格
1。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2。畅达的英语交流能力;3。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得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5。持续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6。良好的身心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素质与能力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熟练地掌握数学专业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理论与技术分析技巧、外汇交易与避险的理论与技巧、期货交易与分析技巧、税收筹划理论与应用技巧,具有金融证券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地应用理财学原理解决企业、金融机构理财需求的相关技能;具有准确的双语(汉语、英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双语(日常)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具有用汉语初步撰写证券或理财方面论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传统的商学,金融学等专业不同,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指导思想,扎实基础,注重应用,提高能力,在突出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如我系开设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感性和发散性等。进而,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税收筹划、金融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学、财务管理等,使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理财技巧为客户量身定做相关理财和避险方案,并具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数学人才,要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内容应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另外,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启发性与综合性,立足实践,面向应用,将数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到符合社会需要的适应新发展的数学应用知识。
(二)转变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应从传统封闭传授性的教学向现代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观转变,打破“满堂灌”的封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抽象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开放的、广阔的环境中去体验数学,而且能够自觉纳入到发现的乐趣中,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科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重视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形成创新能力。
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即聘请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金融实训教学环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摩与学习,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根据实际做好职业规划。
(三)加强数学建模。以金融数学模型为主,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充分理解金融证券方面的抽象概念背后的应用背景,意识到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并逐步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使得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创造性、发散性得到锻炼。
21世纪,需要的是专业口径宽、研究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进入行业后能应付各种情况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市场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独立学院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这种多元需要,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自身结构特点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数学毕业论文【第三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幼儿教育也从原来简单的认数识字发展到一个更深的领域。特别是幼儿的数学教育,它是一个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幼儿年龄小,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依靠教师反反复复的讲解,强硬地灌输到孩子们的潜意识当中去,而不会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通过改变传统教材,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课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来增加幼儿数学教育的趣味性,让孩子自己真正地喜欢数学。
关键词:
幼儿教学;数学教育;趣味数学
幼儿老师只要从心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一、幼儿数学的特点
1、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这个学科是反映事物之间的一种抽象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使数学教育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难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执行)》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并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数学不是单个事物的一种关系,而是多个事物多种关系的组合。而且每个事物每种关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幼儿时期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时期,学好数学对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
3、数学是一个应用广泛性的学科。数学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的学科,广泛的应用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广泛的应用性为幼儿的数学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教孩子们学习数学。
二、幼儿数学的重要性
1、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在社会学科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数学计算是人类必须掌握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信息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幼儿时期是孩子接触数学的起点,孩子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学会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灵活运用,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反复记忆来理解数学这个概念,并对数学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为孩子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幼儿数学的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三、结合幼儿数学教育的特点及其重要性,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怎样提高幼儿数学教育
1、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适宜。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内容一定要是简易直观的,幼儿的思维只是形象思维,幼儿老师必须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盲目灌输,也不能随意增加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难度增加,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幼儿数学教育一定要与生活密切结合。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把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将数学教育变成源于生活的学科,把课本上复杂乏味的数学题转换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这样就会引起幼儿浓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幼儿数学教育一定要增加趣味性,让孩子快乐学数学。
①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用具,多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方便操作的、具有美感的教具。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感兴趣,才会愿意去学,多用一些孩子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孩子们吃小饼干或者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学着自己来分配,一共有多少个,吃了多少个,还剩下多少个。这样孩子们就会有一种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接受非常快,效果也非常好。孩子们由于年龄特点,很难将注意力长期集中在一种教具上,幼儿老师要经常变换教材教具,不能单一地重复的使用一种教材教具。人们都喜欢具有美感的东西,幼儿也不例外,多采用一些具有美感的五颜六色的教材教具,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形象生动,有情节具有趣味性,也很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通过在故事情节当中穿插一些数学内容,既能避免数学教育中的单调乏味,又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根据教材,让孩子们自己创作一些故事情节,真正做到在讲故事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学会讲故事,有利于幼儿的思维拓展。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游戏也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如果在玩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数学元素,也可以在数学课上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这样既玩了游戏,也学习了数学,真正做到从玩中学,在学中玩了。这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
③通过操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数学。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了。”幼儿老师不光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自己动手动脑为自己做教具。操作课上可以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把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当做教材,让孩子们用自己做的教具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又会充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操作课是幼儿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学生动了手、动了脑,既享受了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愉悦快乐,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也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对发展幼儿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并不是学的越多越深,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就越有利。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增加教学内容,加大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应当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用具,多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方便操作的、具有美感的教学工具;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通过操作课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学数学。
参考文献:
[1]李忠忱。幼儿的智慧来源于动手操作[J]。艺术教育,1993,(3)。
[2]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数学毕业论文【第四篇】
[摘要]
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等形式,从巧举应用;巧设疑问;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语言生动幽默;一题多解、一题巧解;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等六个方面说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兴趣 激发 引发 培养 巩固
数学具有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各种怪异符号更让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数学成绩的不佳。因此说: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巧举应用,激发兴趣
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强。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由于受教材的篇幅所限,教材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有效素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当成为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时青少年对事物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开创思维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如果学生形成一个善疑乐学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兴趣
网络的广泛使用,使现代教学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全方位的优化作用,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生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与书本。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四、语言生动幽默,引发兴趣
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在解析几何中讲授求曲线轨迹过程时,笛卡尔坐标系起一个桥梁作用,象媒人在为男女牵线一般,它建立起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这种生动、幽默的表述,使同学很快掌握求轨迹方程的本质,极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一题多解、一题巧解,培养兴趣
数学课堂上,教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讲述数学故事,培养兴趣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实践表明,学生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加深刻、具体的印象。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解极限时讲一下刘徽的割圆术;在讲解数列求和时,讲一下高斯小时候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小故事,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总之,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平时指导练习时注重探索解题技巧,通过巧题巧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适当的语言鼓励、表扬,肯定同学的成绩,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明建。关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数学通报,
[3]宋守臣。论新课标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