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的方法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习语文的方法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语文的方法1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激励;启发式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
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
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需要教师的正确诱导和鼓励。把思想品德教育融进阅读教学中,是当前教改的一大趋势。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非常需要语文发展它的优势,使学生感受更多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内动力。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
3. 自主——合作——探究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的内涵很丰富。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通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同,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探究式学习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对于学生来讲,要人人参与,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专利,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也不是那种教师先设定一个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钻入圈套的那种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为专家所看重。作为教师,我也很努力在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运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引导他们接受,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但收效不大。或许是《新课程》刚实施,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没接触过这种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大适应,或许是长在农村,见识面窄,知识面也不广。一些同学还是喜欢当录音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总的说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坚持,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我想这应该就是进步了。
4. 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我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注意考虑如何启发和诱导学生,起到引路指向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的基本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5.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质,还需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也注意这方面的努力。其一,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导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其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艺术享受中学习,更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其三,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当课堂有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应注意处理的方法,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如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可采取注目式提醒,边讲课边走近学生以引起注意,或走到学生身边等方法。这样,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学习语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习语文的方法2
课文教学是中学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重要途 径。教师的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必 须围绕课文和学生而展开。一堂课只有45分 钟,我们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能力,怎么办?我认 为:
一、实行课文整体教学
课文整体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分块教学提出的,是指在讲授课文时首先应把学 生引到的课文的要点和中心思 想上。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弊病 是把外语课当作象历史、地理那样的知识课来教,逐字逐句地 进行语法结构分 析,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作消极的接收器。这样做,其实是将语言的两个 不可分割的重 要组成部分:形式(即结构)与内容(即意义)人为地割裂开来。 一些学生上了几节课还不知道该课文说的是 怎么回事。新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课文开始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 课 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课文的正确方法应按照"整体 ——分段——再整体"的顺 序进行。课文整体教学要根据课文材料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我自开始课文整体教学 的尝试以来,采用了下列教学 方法:
1、简化课文听说法。就是教师把课文简化后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在 教高中英语第三册"The Gift s"一课时,我就把课文简化成下列一段小故事讲 给学生听。
This story,written by ,happened on Christmas Eve. The story is told about a poor young couple,Della,the wife,andJim,the husband,Della and Jim wanted to send a present to each otherat Christmas,but neither of them had enough ha d mothingto do but sell her beautiful hair to buy Jim a gold Jimhad to sell his gold w atch to buy Della a set of expensive when they met together at were both surprised tosee that their gifts had no do you think they were feelingthen? Today we're going to study this lesson.
这样,学生一开始就了解了全文大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 生自觉地去阅读材料,了解细 节。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听"的训练。
2、问答法。英语的疑问句,尤其是特殊疑问句,如同教师手中的一把万能 钥匙,可以用来打开英语知识 宝殿的大门。教师若适度地运用疑问句进行课文 教学,可将学生"听、说、读"训练有机结合一体,达到一箭 三雕的目的。
英语课文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探讨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 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 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JEFC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 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 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JEFC新教材第一册的LessonⅠ为例,其中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 mor ning,teacher!”(教师,您早!/ 早上好!)。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 morning” ,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在汉语 中可以把“老师”当作一种称呼,可是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在上此课时, 我们有必 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Mr,Mrs××; 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这就 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学习语文的方法3
关键词 语文学习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1)累积式学习就。语文的总体知识和能力而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宜采用累积式、渐进式的学习方法。
(2)联想式学习。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篇为单位,一课一课的学,课与课之间缺乏必然的因果联系,而要把分散在每课中的知识系统化,形成规律性认识,就必须充分展开想象,采用联想式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直线速进式的方法不适合语文学习。
(3)体味式学习。语文是工具性与情意性相结合的学科,课文内容不是公式、定理、定义、概念,而是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才华的有血有肉的作品,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不仅接受它的形式,而且接受它的思想、态度和情感,因此对这样的学科,宜采用反复体味、领悟、推敲的方法来学习。
(4)模仿式学习。模仿是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的行为的过程,模仿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母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模仿几乎是唯一的习得方式,在学校语文学习中,模仿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语言具有社会性。
2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N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3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1)加强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2)加强反思。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学习语文的方法4
一、做好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方法
1.提高自身的素养
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老师就得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组织活动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常用的形式有:
(1)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2)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老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3)角色换位,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老师再检查,指导修正不足之处,然后由学生进行讲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互动,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做出评价。经过“备课—讲课—评议”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中国语文5
汉语韵尾辅音演变的音系理据张吉生(291)
从儿化看音节的重量孙景涛(298)
河北省语言学会召开2007年学术年会(301)
晋语的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乔全生(302)
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袁毓林(306)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320)
“是……的”的构件分析熊仲儒(321)
指宾状语句的功能透视李劲荣(331)
第二届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陈丹丹(342)
语言研究所三项成果获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张骅(342)
西宁回民话的引语标记“说着”、“说”张安生(343)
首届中国语言学期刊主编论坛在绍兴召开马明艳(356)
河南陕县方言表将然的语气助词“呀”构成的祈使句张邱林(357)
招远话中表“消极禁止”的“让”字句许卫东(359)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363)
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兼评《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范化处理崔达送(364)
谈今本《周易》的语料问题张玉金(371)
古代楚方言“[羽能]”字的来源郑伟(378)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年会暨第北美洲中国语言学研讨会联合会议在纽约举行探宙(382)
第一届中国语言及方言语言接触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罗自群(382)
操作语体中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陶红印(3)
说“V一把”中V的泛化与“一把”的词汇化邵敬敏(14)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庆祝刘又辛教授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19)
第二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19)
现代汉语方位词语法功能补议邹韶华(20)
论次清声母在汉语上古音系里的音类地位曾晓渝(23)
《张清常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维佳(34)
莆田话《新约全书附诗篇》(1912年)所见音系戴黎刚(35)
《汉藏语学报》创刊暨第一次编委会在京召开田静(45)
汉语方言中的[i]〉[l]赵日新(46)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李英姿 张全生(54)
合肥方言泥来母今读[z]声母现象的探讨孙宜志(55)
梁山地名中零音节“家”的存在形式王彦(61)
谈毕沅《释名疏证》中的“今本俗字”魏宇文(63)
更正(67)
《五灯会元》释词二则邱震强(68)
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杨若晓(71)
“犯”在唐宋有名词犯人义刘百顺(72)
说“门庭若市”的“门庭”周掌胜(75)
著名语言学家林焘教授逝世(76)
新版《新华字典》释义评析耿二岭 刘巍(77)
第三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周娟 王丽彩(81)
评《玄应〈众经音义〉研究》白兆麟(82)
2007年“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2007 CLSI)”开始接受报名(84)
《同部首词的构成和结构分析》疑述沈怀兴(85)
否定、焦点与辖域胡建华(99)
现代汉语被动句施事隐现的计量分析宋文辉 罗政静 于景超(113)
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宋益丹(124)
情感形容词与名词同现的原则赵春利(125)
“V掉”的语义类型与“掉”的虚化刘焱(133)
更正(143)
琉球官话课本中表使役、被动义的“给”李炜 濑户口律子(144)
青海省语言学会召开2006年年会暨语言研究与科学发展观研讨会(148)
“动+将+补”结构补议周晓林(149)
东亚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伊岩(150)
廉江方言言说义动词“讲”的语法化林华勇 马喆(151)
商州方言口语中的数量连音变化张成材(159)
证早期上声带假声朱晓农(160)
现代方言的[j]浊擦化——附论中古邪母的形成刘镇发(169)
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汪维辉(175)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正误一则吕友仁(185)
第五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苗东霞(186)
词语训释二则:谈敦煌卷子中的量词“掘”范崇峰(187)
《太平经》语词选释王柯(189)
南开大学成立语言研究所南雨(190
重温“为什么问怎么样,怎么样问为什么”——谈汉语疑问句和反身句中的内、外状语蔡维天(195)
信息量原则与汉语句法组合的韵律模式周韧(208)
汉译佛经中增译的话题转移标记——以《妙法莲华经》的梵汉对勘为基础姜南(223)
湖北省语言学会召开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30)
《(中国语文)索引》(1952-2002)出版(230)
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说上古汉语“云”的语法化谷峰(231)
从明代小说中的“正”、“在”看时间副词“正在”的来源付义琴 赵家栋(237)
河北霸州方言表约数的三种特殊方法李旭(244)
古汉语反宾为主句补说宋亚云(245)
从北部吴语的“V快”看中心谓语成分虚化为助词的现象冯力(248)
江西安福方言表复数的“物”雷冬平 胡丽珍(255)
试谈韵律与某些双音词的形成王云路(258)
论语素的大小与层级、融合与变异苏宝荣(266)
安徽省语言学会召开第十三届年会(271)
吐鲁番出土文书疑难词语考辨王启涛(272)
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简字词考释王贵元(277)
山西省语言学会召开第十届年会及省方言学会第九届年会李小萍(280)
《马氏文通》校勘拾误邵霭吉(281)
释《世说新语》“逆风”、“逆风家”董志翘(285)
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蒋绍愚(387)
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朱冠明(402)
论“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来源魏志成(412)
关于本刊论文电子版权的启事(416)
来自粤方言的超量级程度副词“太过”刘晓梅(417)
“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418)
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任鹰(419)
上海话疑问成分“[口伐]”的语义及句法地位石定栩(431)
也谈“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刘晓林(440)
《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汉语方言卷》顾问及编委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张雪丽(443)
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元音发展石锋 温宝莹(444)
首届“汉藏语言学奖金”评奖工作启动(454)
论宁波方言和苏州方言前高元音的区别特征——兼谈高元音继续高化现象胡方(455)
再说广州话“听日”和“琴日”及词汇音变李如龙(466)
普通话“打”字的读音探源钟明立(470)
“第十五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471)
中古词语“护前”、“觉损”考辨方一新(472)
“两头蛇”非“数+量+名”格式张俊之(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