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极强,大脑的活跃度也开始步入鼎盛时期,所以这个时期是教师与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提升学习有效性的最佳时期。语文是中考和高考的重点科目,很多老师为了取得好的成绩选择了题海战术,而这种方法严重阻碍了有效性的提升,学习语文不仅仅是靠记忆和积累,更重要的是理解与领悟,所以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应当重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采取恰当的策略去不断提升,而不是局限于量的无效累积上。
一、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并不像学习数学,数学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语文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它的答案可以理解为言之有理即可,然而它的理又是唯一的。这就是学生们的成绩总是在及格以上却总是拿不到高分的原因。不是围绕理而写出的答案字数再多也是属于无效答案那一类是拿不到分的。学生很努力地审题填写答案,教师也很辛苦地批改评讲题目,可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就是达不到高分。归根究底还是学习时有效性低的缘故。教师有效地上课,学生也有效地听讲,那么学生考试时才能围绕理有效地进行答题,最终拿到分数。由此可见,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恰当地使用情景模式
合理地使用情景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在科技发达的年代,教学工具多种多样,使用方便,这就有利于在课堂上创造出各种情景模式。很典型的,当学生们在上诗词的那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搜寻相关的朗诵视频或音频在正是讲课之前播放给同学欣赏,一般这些视频音频质量都是很好的,朗诵者朗诵时的语气,神态,气势非常明显地传达着作者的写作情感与诗词的思想内涵。通过静静地聆听,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就可以大概把握了这节课的`内容,然后再和教师进行深入地学习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习并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任务,教师也参与其中,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师生互动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新课程改革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学生为本,所以这就要求即使是年龄小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尊重。同样的,学生从教师那儿获得知识,理当感激他们,而且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他们也都是我们长辈,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不仅是尊重他们的人也要尊重他们的职业。课间时教师和学生可以谈谈心,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都可以适当地聊聊,这样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学生不一定要和老师关系好到成了朋友,但是至少不要是陌生敌对的。师生关系改善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端正,神经也不会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这样学生上课时听课效率才不会低。
(三)引进多媒体技术
在上述第一点中有提到过,现在这个年代,教学工具先进,使用方便,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当然,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创造各种情景模式,更为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多媒体技术引进之前的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老师要在黑板上写很多东西,粉笔灰总是满教室飞,既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干扰了上课的环境,而现在多媒体的诞生可以改善这种情况。语文老师会在电脑上备课,上课时将重要的内容分别用不同的字号和颜色进行强调,虽然依然会在黑板上板书一些内容,但已经不会对教学过程造成太大的干扰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节省了老师的黑板书写时间,就相当于增加了学习的时间,清晰的内容和干净的环境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就成功地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了。
(四)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指导
教师的任务是繁重的,不仅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也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老师给的评价指导学生很容易陷入迷惘的状态,或者会在原有错误的方向上继续前进。由于学生数量多,老师的压力很大,但也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对每个学生点评,但也不能放弃评价,一节课只需要对几个同学问题的回答进行科学的评价即可,当场就给予评价,并且细心地做一下记录,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更有效的归纳出学生的学习特点。由于学生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学习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老师就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变动,看看需不需要进行指导改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有效的学习语文这门功课。
三、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强,初中生正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教育从事者要重视初中的教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升学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在于它所占分数的比例大,还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而这些都是对孩子们以后走向社会的重要助力。总而言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极重要的,是值得学生和教师正视的难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语文素养是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是语文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的工作进行:第一,巧用文章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涵。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扑捉信息的多少。初中语文的阅读文章更多的是议论文和古文,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古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阅读议论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意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整体把握全文。在阅读古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文言文词、句、语法等知识,提高学生文言文知识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其次,要注重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不能仅限于教授一些基本写作要素、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等理论知识,要注重写作的实际性和实用性,积极的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写作素材,从而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二、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采用探究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探究性学习能锻炼初中学生有效搜集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探究课题为主题,学生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遴选对语文学习有用的信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信息对最后解决语文问题的帮助,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将语文课堂变的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不断的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3.在学生中组建合作小组
从生活、活动中获得语文课外资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初中生具有喜欢和伙伴们共同学习的心理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把学生分为各个合作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的去生活中寻找语文课外资源,然后带到语文课堂上,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的讨论,互相的学习,共同的进步。通过收集语文课外资源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应试教育,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不仅使语文课堂变得死板、功利,还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语文的实用性,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应用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当今社会,阅读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而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阅读本体思想,注重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几方面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把平时所学的知识变为技能技巧,实际上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而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初中阅读教学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体验的能力,正是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所要思考,努力实践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扫除心理障碍,培养阅读信心
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这样,学生就能从教师那里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一种期待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心。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用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第二,阅读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立适中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达到既定目标,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比较,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长处发扬光大,短处设法弥补,这样才有利于自信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注意阅读情境的设计,以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情趣或营造富有阅读个性的氛围。注意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调动一切可发挥的情智因素,酝酿“未成曲调先有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和情趣,才能使其愿学、乐学。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主体的动态过程。这样,那些思维敏捷好表现的学生就会活跃起来,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甚至是一些平常比较胆小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积极地思考探索,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去阅读,获取知识信息,还能实现学习的迁移。比如《变色龙》一课,我们就即兴编演了课本剧,大家带上简易的道具,表演的惟妙惟肖。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三、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给阅读教学提出的两大任务。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作品中,蕴涵着大量中华文化的精髓、人类文明的财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这些作品的选读,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大量的宣传鼓动,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调动,所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实验的必要保证。
我们班同学每人都买有课外优秀名著,大家互相传阅、讨论,我们以课内指导课外,把名著引进课堂,也来个“百家讲坛”,收效不错。 四、指导阅读方法,感知阅读体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实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结合等,以便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巧妙地设计问题是前提。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不过,设计问题应该注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的内容,要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我就启发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大家讨论回答,对主人公的做法,对文章的结构、悬念各抒己见,挺有意义。第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新的理念之一,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还可以进行速读和复述训练。
五、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创造思维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应富有创新内涵,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富含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要占每期3/5的教学时间,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语文的学习、思想的传达、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创造、思维的开拓多半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学生的地位和权利,忽视能力、个性特长的培养。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剔除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
六、张扬学生个性,建构完美人格
学生在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文本交流,与同学老师乃至生活的对话,在内容情感上都会不同程度地有所共鸣,有所感悟。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动机与主观能动性上鼓励学生捕捉学习信息,让学生多积累,多品悟,多表达,并把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将个性阅读导向深入,而且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颤动,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仿写,这里应更关注学习的积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学生用自己的笔与作者文本生活对话,敞开自己的心扉,展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比如我们学习《麦琪的礼物》一课,学生很有兴趣,学后感触颇深,都写了不少自己的感想,明白了情感价值大于物质价值,要学会爱别人也要尊重别人的爱。我们只有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寻并把握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张扬起学生阅读的个性,建构好学生完美的人格。
总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新的课程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即面向社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一、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意林》《中学生博览》等比较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杂志。根据调查,初中生普遍对这些杂志感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喜欢的书刊,心理上接受现代文,这样对于现代文阅读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
二、改革教师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讲授者和引导者,其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前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存在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教学模式过于固定,二是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普遍也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针对教学过程中,设计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将每个小组之中的答案综合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
三、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
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由于紧张会对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不准确,做题时也过于注重速度,导致成绩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应指导学生首先阅读文章标题,接着把握全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问题,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一般作者在写作时,都会借助一些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了解作者情感倾向的前提下,对细节进行揣摩,从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侧重点,结合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行解答。
四、加强学生文化意识思想深度的培养
初中语文不仅承担着汉语教学的任务,对中国文化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精神,构建自身的文化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在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文化意义,必然会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有所提升。对于现代文阅读,想要取得好的成绩,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维,更重要的是具有很高的知识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对文章中的文化意识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素质。
五、结语
总之,现代文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思想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文章的文化意识,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每1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又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令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你瞧,那条银鲤浑身缟素,唯嘴唇上一点腥红,像是爱美的姑娘抹上了鲜红的口红。”“鸟儿小巧玲珑的脑袋上像包着橄榄色的头巾,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犹如一潭深水,嘴巴微微努起,做出一副娇羞状。”“整个城市一下子沉默了。……”“……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2、从省略号处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 、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 观察一下花坛中的菊花,看看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观音山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风光秀丽。……”“东城文化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4 、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跳水》一课结尾含义深刻,可让学生根据跳水的情景,想象孩子被救后,孩子、水手和船长等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再以《孩子被救后》为题进行续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5、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小音乐家扬科》课终老师总结谈话:小扬科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而且爱好音乐,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扬科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我的童年真幸福”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1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供孩子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上文选课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报杂志,并作好摘录或写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通过两年的尝试、摸索,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习兴趣。五年级末,我对任教的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校课程表中开设的科目中,把课外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占56%,把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的占35%,两项相加91%,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
2、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理解和记忆三项指标。五年级末的一节自习课上,我对阅读能力进行了测试:出示范文《森林音乐会》(2500字左右),要求:默读1分钟后,写出童话故事的大意,越接近原文越好,在不改变原意、原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佳词妙句更棒。结果,46名学生,有6名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写了600字左右,有18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在400~550,有一点自己的好词好句,18人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350—400,4人在阅读能力方面还欠缺,没有完成要求,没有故事结尾。
3、提高了写作能力。我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了作文。他们一致认为:“这是课堂上找准读写结合点,以读悟写,读写结合后的好处,是多次进行小练笔的成果。同时也得益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能。课外阅读又使学生养成了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是命题作文的“奠基工程”。两者相结合,使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4、陶冶了思想情操。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因素,课外阅读更是如此。课堂教学对课文进行具体“解剖”的进修,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学生一旦选中自己爱读的书,就如饥似渴、爱不释手,易于接受感染和教育,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引向知识海洋,引向真理的高峰,他们随时可以与伟人见面,与英雄交谈,既能认识客观规律,又能改造主观世界。
5、开发了智力资源。知识贫乏是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阅读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必然带来智力的发展。这既能使优生超常发展,又促使后进生及早转化。通过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我坚信读写结合尝试下去一定会促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