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师结对帮扶总结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91502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教师结对帮扶总结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结对帮扶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帮扶对子 组建 实施

一、帮扶对子的组建

首先,要选好对子。总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即让优秀学生自己选择帮扶对象,较差学生自己寻找选择自己的“小老师”,共同协商好,争取双方都同意最好。当然,我们要给学生说明选对子有以下原则。

1.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为目标。“互相帮助”是过程目标,“共同提高”是结果目标。

2.以“优帮差”为主,也可以是程度相当学生的互帮。但需要优秀生或中等程度学生,差生的话不容易实现真正帮扶。当然,在一些习惯方面,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提醒帮助成绩好的学生。

3.总体原则是“一帮一”,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一帮二、二帮一。

4.避免个别“别有用心”的学生在一起。教师要做出适当调整,防止有可能出现的互相包庇、放松对对子的要求的现象出现。

5.帮扶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出现“不和谐对子”,对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做好工作,做好调整。

6.帮扶对子,实际上是班级中最小单位的小组。对子选好之后,最好把他们分到同一个大组内,最好同桌,或者前后桌,便于随时地监督检查、管理帮助。

二、帮扶对子工作的实施

安排好帮扶对子,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这只是做了初步的、最基本的工作。具体实施起来怎么样呢?教师还必须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即具体跟踪实施。那么,如何做呢?

我是这样做的:要求主帮者和被帮者每周做好书面汇报。主帮者和被帮者隔周、轮流汇报,反映帮助过程中的情况。对于被帮者来说,反映主帮者是否严格要求了?是否非常尽心竭力、想方设法地帮助自己了呢?想了哪些办法?有什么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

对于主帮者来说,主要反映被帮者的情况。如,被帮者是否遵守“约定”积极投入?发现了被帮者什么问题?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对策?有什么效果?通过帮助,被帮者有什么变化?自己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下一步的打算?

这样要求的目的,实际上是对主帮者、被帮者的工作的督促检查。比如督促主帮者主动地多想办法、想好办法等。此外,还检查帮扶是否真正落实了,发现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不断调整、改进、提高。

再接下来,就轮到教师发挥作用了。

1.教师可以安排专人(比如课代表)每周在固定时间收集学生的“汇报”。收上来之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汇报”逐个地、认真地审阅。发现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建议,教师一定要推广,并对相关学生表扬鼓励。事实证明了那条非常简单的“真理”: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人智慧胜一人。学生的许多想法、对策是非常实用的,有些甚至教师都想不到。比如,我早就想过,也了解要指导学生确定竞争对手(对子),但一直没真正付诸行动。有上面学生汇报情况的提醒,我下决心布置安排学生确定竞争对手,并付诸实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2.发现的一些学生的困惑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解决。比如,有主帮者说,某同学自觉性较差,经常不听从安排,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教师就要去做那些问题学生的工作,去了解情况,发现原因,鼓励帮助。对于惰性较强,且思想上有些问题的学生,只靠学生可能解决不好,教师必须出面帮助了。

3.我们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这也是很正常的。比如,某主帮学生汇报说,连续两三周他的帮扶对象不够主动,不能好好完成作业,甚至出现顶撞“小老师”的情况。难道教师要责怪主帮学生的无能吗?又如,某被帮学生反映,他的“小老师”经常语气强硬,没有耐心,甚至说“真笨”之类的话,不愿再做他的“学生”了。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要调查、问询出现的情况是否属实。这个过程,注意不要“暴露”反映情况的学生,防止人为地造成矛盾,那样不利于学生团结,有可能会使帮扶对子之间无法继续合作下去。然后,教师应从侧面做好学生的工作,为他们出谋划策,或鼓励、或警告,加以改进。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推荐或安排新的“小老师”,扩大“小老师”的队伍。这些“小老师”主要是那些进步较大的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有:(1)实际上对那些进步学生提高了要求:既然要帮别人,首先自己要能够以身作则,这样“小徒弟”才会服你。教师还要有意制造这种积极舆论,促进“小老师”更加严于律己,更积极地投入,从而有更大的提高。(2)“小老师”多了,可以为程度一般或程度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对象,去帮助他们。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也可以让教师帮助安排,安排“小老师”的“徒弟”。“人多力量大”,这样,对程度一般或较差学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如班内有一学生王艳晓,现在英语成绩100分(满分120)左右。她是新学期开始,才安排的“小老师”。并且是她自己提出愿意做这工作的。王艳晓同学是典型的由“徒弟”变为“老师”的学生之一。现在,她的成绩较稳定,而上学期的成绩却忽上忽下、不稳定。现在这位“小老师”当得“有滋有味”,对己对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5.要做好“优秀帮扶对子”的评选。教师可以一个月或半学期评选一次。评选依据为被帮扶者的进步程度,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这一点一定要尽可能的谨慎,多方面了解,评出真正的优秀对子,从而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结对帮扶总结【第二篇】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工作的布置安排,在深圳松岗区沙溪小学的牵头带领下,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

2、负责组织安排和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沙溪小学培训学习和安排布置沙溪小学老师到我校帮扶指导的相关事宜。

3、负责与沙溪小学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结对帮扶”的相关事宜。

4、负责督促、自查“结对帮扶”工作协议书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其次,我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沙溪小学学习交流先进经验。2009年12月6日至9日,我校彭涛校长、黄章财主任、张志浩老师一行赴沙溪小学参观学习,他们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热情的款待方式,无不给我们的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沙溪小学的骨干教师还认真听取并指导了张志浩老师如何用多媒体上数学课,他们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留给了我们前去学习的老师,使前往学习的老师满载而归。而后,张老师在学校上了观摩课,受到本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校的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上升。

第三,沙溪小学给予我校以硬件援助。一年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沙溪小学向我校捐助电教平台2台,电脑7台,打印机2台,课桌100多套,黑板10块。有效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激发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双方同时再次商定:

1、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

2、双方学生加强合作交流,交流方式如通过书信、网络等,以增进两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3、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教师结对帮扶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 “三纬” 专业发展 新突破

一、背景

2002年,张村镇五处村小合并,成立了威海市锦华小学。由于教师来自不同的村小,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再加上近年来,师资人员的新老更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很不均衡。就目前而言,学校拥有教师68名。其中,新教师人数比例约占12%,青年教师约为78%,中老年教师占10%左右。因此,教师队伍结构趋向年轻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行为还不成熟,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三个纬度,全面架构,三项带动,和谐共赢

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锦华小学结合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启动了以“中层领导、骨干教师、学区教师”三个纬度为支撑的帮扶工程,构建了“1+x”青蓝工作坊,深入实施教师队伍的梯次打造与整体提升。

1.领导带动

锦华小学共有学科分管领导六名,其中,具有省市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省市级优质课荣誉的领导有四人,全是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出身。年龄优势明显,且教育理念比较前沿化、现代化。为充分发挥其教育引领与导向作用,学校突破传统的处室管理限制,打破教学、德育、总务管理条线分割的局面,成立了“1+3中层领导帮扶指导工作室”。一名中层领导帮扶三名新教师。在帮扶指导的过程中,每位领导通过“双项跟踪”渠道,围绕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两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定期督查指导。这样,三处联手,齐头上阵,共同步入了教师教学指导与管理的行列中。与此同时,在六位中层领导的帮扶下,18位新青年教师开始了破茧成蝶的奋斗历程。

为快速提升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帮扶领导坚定不移地履行每周分别听三位帮扶对象一节诊断课的工作承诺。新教师提前一周将所执教的课题和教学设计,教给帮扶领导查阅。在领导指点、共同研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由新教师带着优化后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执教。听课结束后,帮扶领导按照“三个一”的帮扶策略,指出教师的一个进步点,提出一个问题点,给出一个建议点,为其进行“现场诊断式评课”。

翻开教师们的帮扶活动记录,我们看到了学科领导所留下的一条条温馨的建议,“你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再那么生硬了,变得更亲切、更有感染力了”,“在这节语文课中,你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很到位,落实得很彻底”,“你的课堂教学很扎实,很有实效性,如果能把你的课堂评价语言丰富一下,会更好。”鼓励性的话语,侧面化的提醒,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发展状态。

当然,班级管理也是帮扶双方所要面临的一项攻坚课题。为使新教师的班级管理驶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帮扶领导开始了班级蹲点走访。班级纪律、班级卫生、学生礼仪、家校沟通等,都成为帮扶的课题。课上课下、午前饭后,领导们的脚步,时常跟随着帮扶教师所带领的班级。他们的目光,也总在热切的关注着帮扶对象。

“‘1+3’中层领导帮扶指导工作室”成立以来,得到了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行政办公室的门槛变“低”了,领导的身躯也变“矮”了,教师们的学习劲头“足”了,工作热情也更“高”了,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求真务实、和谐质朴的教育景象。

2.骨干带动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带动作用,学校打破年级与学科界限,建立“1+2骨干教师帮扶成长工作室”。一名骨干教师帮带两名青年教师。

依据锦华小学骨干教师评选条例,学校在已有四名骨干教师的发展基础上,又通过自愿申报、跟踪听课考核、全员民主评议的方式,又产生了八名学科骨干教师。12位骨干教师,分别带领同级部或同学科的两名青年教师。

走进每一个青年教师的课堂,我们看到了其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蜕变。一本本厚实的师徒成长册,闪烁的是骨干教师的教育智慧,影射的是青年教师经过跟进指导后的一次又一次行为的改进与思想的提升。

阮老师是我校新分配的本科大学毕业生。自成立“‘1+2’骨干教师帮扶成长工作室”以来,她就与学校的骨干教师张老师达成了师徒关系。刚踏入工作岗位时,面对一大群天真活泼、但又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孩子们,阮老师真是手足无措。每周的班级常规汇总反馈结果,更是令阮老师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烦躁,使这位刚毕业的本科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就在这时候,张老师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张老师与阮老师一起深入课堂,了解学情,并根据自己多年的低年级管理经验,与阮老师一起研讨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阮老师所在的班级管理工作渐渐步入了正轨。

“‘1+2’骨干教师帮扶成长工作室”,让教师们彼此的距离走得更近了,同时也让教师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3.学区带动

学区人力资源,作为学区交流的纽带,是协调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锦华小学突破学校界限,充分挖掘、活用学区优秀人力资源,成立了以学区骨干宋老师为引领、以其办公室所在的八名弱势教师为成员的“学区教师1+8帮扶引领工作室”。

每周五的傍晚时分,当学生们陆陆续续地离开校园,“‘1+8’学区教师帮扶引领工作室”就进入了热烈的研讨氛围。大家围坐在一起,与宋老师一起进行真诚地交流,并认真倾听“当家人”宋老师的一周点评。对于教师们提出的发展困惑,宋老师总是耐心地给老师一一解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是对青蓝工作室的教师们的最好写照。在夜色朦胧中,“‘1+8’学区教师帮扶引领工作室”的教师们,带着不舍的心情步入了归途。

教师结对帮扶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小组帮扶 学习模式

中国分类号:G611

正文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帮扶学习模式及效能的研究》是我校思想品德教研组开展的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度立项课题之一,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小组帮扶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中的品学双优生通过帮助、扶持学习中层生和后进生,促进其学习进步与人格健康发展,达到小组中各成员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帮扶学习模式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上的一种创新形式。在新课程改革开始以后,全国各地掀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究热潮,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大胆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帮扶学习小组的创建

帮扶学习小组的创建是探究小组帮扶学习模式的前期工作和实施准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三方面分享创建帮扶学习小组的经验。

1.分组原则。分组原则是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竞争合作求共赢。所谓“组内异质”是指每个帮扶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分属于不同层次;“组间同质”是指每个小组整体学习能力和水平要大致相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小组间公平竞争,提升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组内组间成员的共同进步。

2.分组具体要求。

(1)根据我校各班人数、学生各科总成绩、学习潜力、组织能力、男女性别等差异合理分成8个平衡组,每组有6名成员;或分成8个小组,其中4个小组属于A;类,其余4个小组属于B类,A类的各个小组总体学习能力和水平大致相同,B类的各个小组总体学习能力和水平也大致相同,但A类小组的总体水平要高于B类小组。总之,不管怎样划分小组,其目的始终是公平竞争促双赢。

(2)全班选拔两名科代表,谓之为“科长”,协助教师负责本科目的全面工作,如早读带读、收集作业、统计相关数据、布置教学任务等。

(3)每组设“督学”和“助学”各1名。“督学”由该小组思品科学习成绩最优者担任,“助学”由小组中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同学担任,可由教师指定或小组推荐。“督学”和“助学”各帮扶2人,彼此也形成合作互助关系。“督学”主要负责批改小组成员的默写、帮扶其他成员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助学”主要负责收发作业和试卷等,并统计未完成者名单报以科长核查。

(4)指定小组发言人。目前许多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线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总会设立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其他组员再作补充。其实这种方式经常导致话语霸权,对后进生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小组发言人的指定要讲究合理性。

3.培训工作。在小组创建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特别是“科长”、“督学”和“助学”进行关于小组分工合作的管理指导,明确其职责,力求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同时教师定期组织“科长”、“督学”和“助学”召开讨论会,根据反馈意见,发挥集体智慧,及时调整小组帮扶学习模式的探究策略。

二、小组帮扶学习模式的实施环节

现在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把课堂教学分成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课型,并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流程。我校教研组研究的小组帮扶学习模式也强调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帮扶方式,但我们探索的小组帮扶学习模式的实施不是以课型为划分依据,而是以环节为划分依据的,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预学环节

目标预学环节主要用于新授课。当前,“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策略已经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肯定和运用,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生本课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提高课内预学的实效性是重要一环。在实践中,可以利用小组帮扶学习模式,达到提高学生有效预学的目的。

小组帮扶学习模式在目标预学环节的应用主要做到三“明确”,即时间明确、任务明确、流程明确。

(1)时间明确。如学生根据问题自主预学4分钟,帮扶学习2分钟,即小组预学的时间是6分钟。

(2)任务明确。如根据教材页码范围,回答相关的问题。问题设计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进行,要求灵活多变。

(3)流程明确。首先是学生自主预学。预学时间根据课程内容确定,但不应该超过5分钟。自主预学环节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防止某些学生不思考而坐享小组成果。其次是帮扶学习。帮扶学习的时间控制在2―3分钟为合适。在帮扶学习环节中,“督学”为主持人,组织小组讨论,对发言人进行问题分析、答案组织等技巧、方法的帮助与点拨。再次是发言人回答问题。教师可通过点名要求某个小组的第一、第二发言人回答问题,或通过抽号(小组排号)、点名器等方式选出小组,由该小组的第一、第二发言人回答问题。第一、第二发言人的积极参与对提高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自信心、知识整合能力和小组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第一第二发言人能够较好的回答相关问题,则可对整个小组给予即时表扬。如果第一第二发言人都没有较好地回答问题,则整个小组的成员全体起立,并对进行问题补充回答。事后还要加强对该小组的培训,力求各位组员提高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

2.探究环节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等自身特性,决定了探究教学在该学科的运用是教学的内在要求。探究教学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小组帮扶学习模式在探究环节的应用适用于所有课型,要做到三“巧”,即巧定时间、巧设问题、巧用策略。

(1)巧定时间:小组在进行问题探究时,合理时间应为3―5分钟。时间太少,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思考就结束了,那是徒有其表;时间太多,则是一种资源浪费。

(2)巧设问题:在情境教学中,设定1―2个探究问题是较为合适的,而且问题的设置应当基于学生合作的需要。应避免出现问题难度过浅,学生不需要合作探究的情况,或避免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从合作探究的情况。

(3)巧用策略。为了使更多的中等生和后进生积极地参与问题探究,以及发挥小组帮扶的作用,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在探究讨论时,“督学”要整体发展出发,采用轮流发言的情境探讨的方法,多勉励组员勇于参与发表见解,不要成为“看客”。同时,组长和副组长要帮助指导中等生和后进生加强归纳和整合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在发表看法时,教师可通过点名、抽号(小组排号)、点名器等方式要求小组中第一、第二发言人回答问题。如果第一第二发言人能够较好的回答相关问题,则可就整个小组的良好合作给予即时表扬。

第三,在第一、第二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表见解后,可由所在组的“督学”或“助学”或其他成员对小组探究的结果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四、教师要对在探究阶段即时评价不理想的小组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学生彼此的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3.抽检环节

由于现实中思想品德教师任教的班级较多,亲自检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情况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合理采用“督学”检查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式,显得更有效益,既有利于教师专注于教学研究,更有利于培养部分双优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知识检查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教师把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分成若干小部分,以方便学生背书或默写。

(2)以帮扶学习小组为基础制定学科知识完成情况登记表,以方便“督学”登记签名。“督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组员掌握学科知识的情况。检查方式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背书或默写方式。

(3)督学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组员进行帮扶,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知识脉络,尽快完成学科知识识记的任务。

(4)“督学”和“助学”之间相互检查,做到相互督促。

为激励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责任感,知识检查方面的评价机制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组员予以加分奖励,对超时仍完成任务的予以减半加分,未按时完成知识识记任务的学生在补充时间内仍未完成的学生,教师要做好跟踪教育工作。

4.讲评环节

讲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避免传统讲评课中的弊端,创建一种符合课改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讲评模式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根据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贯彻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精神,采用以老师“点评”和小组帮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题讲评,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学习平台。讲评环节要坚持三“结合”:

(1)小组全员讲评与帮扶相结合。学生参与讲评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组内每个成员参与讲评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督学”和“助学”要多帮助中层生和后进生回忆知识,整理思路,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

(2)随机与分工合作相结合。所谓随机是指通过抽签或点名器等方式随机抽取某些小组来参与讲评。由于每一节课的时间相当有限,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参与,所以随机抽取小组参与讲评既做到了参与度的合理化,也能活跃气氛。所谓分工合作是指教师把讲评内容划分几个部分,规定小组研讨、帮扶的时间,并指定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研讨某一部分。

小组帮扶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才刚刚开始,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效能检验等方面还有诸多需要探讨和反复论证的问题和困难。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小组帮扶学习模式会越来越完善,将会对生本课堂、高效课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振斌。谈小组帮扶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J].试题与研究,2013(35):95-96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69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