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关于家庭教育(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307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关于家庭教育(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庭教育方法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29―01

“特殊家庭”是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残疾的家庭和丧亲家庭。这类家庭学生的心灵上或多或少地留有创伤,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一个班级中存在这类学生,班主任就要给予他们特殊的教育和帮助。笔者利用多年的从教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营造氛围,使“特殊家庭”学生受到尊重

“特殊家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家庭避讳不谈,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家境不好,说出来都是难堪的事,担心受到同学的歧视和耻笑。作为班主任,可以在《班规》中严明纪律,要求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不得对任何同学有歧视、讽剌和挖苦等行为。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包括《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大集体中,人人都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使学生从心理上少一些抑郁和依赖。这样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二、用心疏导,帮助“特殊家庭”学生健康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适当降低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要求,当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些许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因为表扬和赞许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其次,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应多抽出时间关心和爱护“特殊家庭”学生,用爱心、耐心和细心疏导他们,使其和教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特殊家庭”学生谈话时,应注意一定的谈话技巧。如果谈话地点选在教师的办公室,学生站着,教师坐着,这种场合、方式和方法的谈话,绝对不会轻松、真诚,学生有可能不说话,更不可能说出心里话。因此,教师在选择沟通场所时,应该选择一个双方能面对面坐着的场所,教师应该用和朋友聊天的方式和口吻来同学生交谈。这样一来,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才会说出来,学生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真诚交谈,引导“特殊家庭”学生敞开心扉

交谈是使人彼此了解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想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情况,就必须同他们交谈,建立融洽的关系。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处境,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由于这类学生的内心极其自卑,让他们开口谈及家庭一定要先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时,班主任不能急于求成,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觉得教师是可以依靠的,可以信任的。然后,教师要在日常的沟通中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故事,让教师分担他们的苦恼与忧伤。最后,教师还要开导学生,让学生不要抱怨家庭的不幸,不要责怪父母的做法,使学生明白,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是谁,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改变生活。

四、联系家长,使“特殊家庭”学生获得关怀

作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要经常和“特殊家庭”学生的家长交流。“特殊家庭”由于其特殊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放任自流。通过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到“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可以试着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掌握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多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学校的积极表现和获得的奖励,以此增加家长对学生的关怀。

五、查漏补缺,让“特殊家庭”学生重拾学习信心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关于家庭教育》,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家庭教育方法2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有着无法替代的社会和文化功能。赵庆杰在《家庭与伦理》中谈到:“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体系和伦理精神的价值之始与人文之根。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而其伦理性正是由家庭伦理精神所造就和体现的。”[1]家庭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像是堡垒一半,是非常强大的,堪比万里长城一般。黑格尔则发现:“中国完全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做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2]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悌精神,重视父慈子孝,甚至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悌精神也成为有益的思想教育资源。

孝悌作为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规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孝悌精神。孝,指回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做人做事的根本就是孝悌。孝悌不是文本,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诗?小雅?蓼 》中关于孝悌的观点要求人们切记父母生养哺育自己的艰难。回报父母的冲动之情的产生是孩子们本能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六艺中的第一件就是礼。《礼记》的第一句话是“毋不敬”,这是礼的总纲。只要是人类都会有礼貌知道尊敬他人,不同之处只有细心和粗心而已。一个人懂礼貌肯定会幸运,一个家懂礼数一定能富足,作为一个国家有礼数一定会强大,如果没有礼数一定会混乱。这就是礼敬的重要性。《礼记》说“毋不敬”,但也有先后轻重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别。父母亲而又尊,更要先之又先,必须孝敬。兄长同胞,又先我生,必尽悌道。然后推及一切全加礼敬。以孝悌这种自然情愫的积淀和升华正是“亲亲”的核心 。

一、孝悌精神在现代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孝悌精神所提倡的是作为儿子定要尊重父亲和兄长,作为晚辈的要善于听从长辈的吩咐。孝悌精神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自古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道德规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在这种传统下,中华民族许多家庭里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正常习俗和美好道德风尚。这种美德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的生活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孝悌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人格塑成的始点

中国的传统孝悌道德很早就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形态,那就是孟子的“五轮”说,至今仍被广泛认同并被尊奉为经典。“五伦”以家庭及其伦理为人伦典范,其根本原理就是:人伦本于天伦而立。父子、兄弟即是“天伦”,是家庭血缘伦理关系;君臣、朋友谓之“人伦”是社会伦理关系。“五伦”之中,由家庭的父子、兄弟伦理关系延伸出君臣、朋友的社会伦理关系。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度的过程中,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仍保持着中国具有的特色,即家庭是基本的单元,国家是家庭的放大,家庭是以血缘的亲疏远近组成了宗族。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者对个人人格培养有决定性的意义。古代圣贤之人很早就意识到用孝悌思想来教化人。他们认为百善孝为先,以孝悌为核心的“亲亲”,是爱人行人的始点和根本。孔子认为:“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3]在传统家庭伦理中,对于个人的内在素养的培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赡养父母尊重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敬老爱老。即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更要重视老人在精神上的需要。“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e乎?”。孔子认为不仅要用物质来奉养父母,而且还要尊重父母。使老人在晚年生活中不仅在物质上有保障,而且在精神上也要得到满足。二是拥有博爱的思想。魏英敏在《新伦理学教程》中提到:“家庭都是因爱而结缔、组合,因爱而维系发展。爱是婚姻的母体,是家庭道德核心。”[4]爱对于我们现代家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爱将每个人联系在一起,共筑安定温馨的生活环境。古代荀子的观点“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为人兄者也;教以忠,所以敬天下为人君者也” [5]和孟子“ 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的思想都说明教育孩子要从小告诉他们要作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这种孝是没有任何局限的。对于今天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我们而言要更加坚持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来创造良好的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魏英敏在《新伦理学教程》中谈到:“尊老使老人心安而快慰,爱幼使幼儿天真而活泼。尊老爱幼是人类的一种高尚情感。那种只养不尊或只养不爱的行为都是缺乏道德又有悖于家庭伦理的。”[7]要由家庭延伸至整个社会,由爱自己的家人延展到爱天下之家人,对待别人家的老人就要如同对待自家老人一般的孝敬。直至今天我们的家长在对待孩子们的教育上仍然本着“孝”为先的思想。

(二)孝悌精神教育是维持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纽带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追求家庭和睦的基本生活目标,然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则是有赖于这种孝悌的保障。孝悌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家庭生活正常所需要的思想纽带。如果缺失这种孝悌教育,家庭就不会稳定巩固,甚至会破裂解体。那么我们追求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的目标就会破灭。孝悌精神教育在维护家庭的和睦幸福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家庭中强调的是每个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所进的义务和权利,认为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需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尽职尽责,在孝悌这精神纽带的连接下家庭才能和睦幸福。儒家把孝悌看作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中国最古老道德范畴。《孝经》中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的文化的熏陶下,大家普遍形成了一种审视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看人是不是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一个孝义两全之人。就如《孝经》中讲“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 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 礼。以顺则逆,既则焉。”认为,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却去敬爱别人的行为是违背道德和情理的,是不顺应天理的。反而像这些不懂敬爱自己亲人的人,我们怎么会相信他怎么会敬爱和亲近别人呢。所以正如古人之言我们在选择伴侣、朋友和商业伙伴时衡量的标准就要用“孝悌”。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三)孝悌精神是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助动力

我们的社会是有成千上万个家庭而形成的。那么由于我们家庭伦理思想是以孝悌为根本而展开的。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孟子把孝悌的家庭伦理扩展为“五伦”,然后再由“五伦”延伸到整个社会。但是因为早前处于封建社会,也就给当时的家庭伦理教育打上了深深的封建色彩,那么在这种性质下的家庭伦理教育则会出现利与弊的作用。社会发展至今,我们的孝悌精神的家庭伦理留下的是传统中的精华。在孟子眼里。孝悌拥有至高无上的“王天下”的地位。他认为孝悌是行王道,施仁政的一个先决条件,然而尧舜则是使用孝悌这个法宝的典型人物。荀子集中完整的阐述了家庭内部伦理关系,确立为父子、兄弟、夫妻各自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荀子认为这几方面规范只做到某一方面是不够的,必须系统的实行。“此道也,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其足以稽矣。”也就是讲只做到某一方面,社会就会变的混乱,全部做到的话国家才能安定和谐。荀子把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想结合,找到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的内在推动力。

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孝悌精神仍然对我们维持社会团结和谐方面起到推动作用。仍就像线一样把每个家庭成员连接起来,秩序有序。随着新中国成立,我们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道德准则。我们传统的家庭伦理进行了革新,提出了男女平等,但仍旧保留了孝悌精神中的精华部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规则进入家庭伦理,对以情为内容的家庭伦理进行了洗礼,家庭原有的温情渐渐淡去,利益的冰冷本质逐渐暴露出来,孝悌精神被社会所逐渐遗忘,而随之我们社会的犯罪率上升,一些家庭矛盾日渐增多,越来越高的夫妻离婚率也随之显现。这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抓住孝悌这一关键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睦,使之有规律和秩序。

二、如何让孝悌之花遍地开放

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几年中国主流化渐渐增加包容性,明确提出要与传统美德“相传承”培育优良的民族精神。以孝悌道德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又一次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所以现在我们最为主要的事情就是找出实现它的方法。

(一)树立孝悌榜样

古代圣贤之仕强调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持有“育善在家”的理念,认为家庭是人格培养之的最初课堂,优良的家庭风气的熏陶和作为“原始教师”的父母的教育培养对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将来。这种孝悌教育应该及早的实施。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历史上,大凡是教子有方的人,都能够言传身教、树立典范。古时候就听说有曾参杀猪教子,取信于儿子,并责怪他的妻子说:“孩子不能够欺骗”。要给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要孝敬老人。在家庭里形成一种风气,那孩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孝悌的意识。

(二) 开设孝悌课堂

学校是把孩子送到社会的传输带,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继续。学校教育是系统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正规的教育。学校是为了培养人而专门设立的机构,学校教育应多加强对学生心灵和品格的塑造。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社会则就会收到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大可以在学校开设孝悌课堂。从学生抓起,把孝悌的幼苗植入孩子们的心田,直至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也便成为了孝义之人。如果各个孩子都是孝义之人,那我们的社会开遍孝悌之花的日子就越来越近。

(三)设立孝悌之法

以孝悌精神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受到了冲击,对于今天的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着很强的影响。以孝悌精神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我们还需给一个稳定、有保障的环境。在维护这种家庭伦理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王海明在《伦理学原理》中提到:“法同时都是道德,如‘不得乱用暴力’、‘不得伤害’、‘抚养儿女’、‘赡养父母’等等岂不都既是法律规则同时也是道德规则?所以,抛开规范所依的力量就规范本身而言,法是道德的一部分,道德是法的上位概念。”[8]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那么用法率来约束大家必须坚守孝悌之心。比如对于不孝敬父母,对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不及时履行的我们要给与法律的制裁。有了法律的保障人们有了强制的压力,相比之下会做的更好。

总之孝悌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家庭作为基本单位的事务不会产生任何改变。作为满足亲情,分享精神生活的场所是每个家庭以外的场所无法替代的。越是生活在现代家庭的每个人就越对于一个和睦稳定的家庭寄予希望。父慈子孝是我们今天社会的一种期盼,如果我们每个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人女,为人夫,为人妻的人都遵守孝悌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必是和谐的。

注释:

①赵庆杰。《家庭与伦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11页

②黑格尔。《历史哲学?东方世界?中国》[m].三联书店出版社1956年版,第62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年版,第238页

④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98页

⑤杨伯峻。《荀子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134-245页

⑥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60年版,第126页

家庭教育方法3

情景聚焦

自从外甥女蒙蒙跌跌撞撞开始走路那时起,我们全家人就 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独立性,她能做到的事,大人尽量不插手,放 手让她自己去做,让她自己独立完成。

有一次,蒙蒙玩的皮球滚到了桌子底下,她连忙弯腰想把它 拾起来,她先伸出右手去摸,但拿不到,再换左手,还是够不着, 怎么办呢?她用手扶着桌子的一个脚,用右脚去拨,拨不到,忙 换左脚,还是拨不到,她喘着气,摇摇晃晃地站在桌前。停了一 会儿,看看四周,正好有一把扫帚,国内新闻,她拿起扫景用力一拨,球就出 来了。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皮球。

当时,我们都在旁边,看她忙碌的样子,没有一人动手帮她, 她也没有向我们投来求助的眼光。

关于家庭教育范文4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尽不懈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学习,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协调发展,紧跟时代脉搏,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高素质人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供大家参考。

家庭教育心得1我认为,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必要加强。现在的高中生大都是住校的寄宿生,实行月假制,也就是每月只放一次两三天的假。由于学习忙,寒暑假也比小学初中的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相对较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时间短,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而高中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和性格定型期,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说犹为重要。而高中的家长都是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其实教育孩子也是这个时期家庭的一个重要任务。正如一个家长所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教育好我的儿子,让他成材。”事实上,孩子的成材也是家长成功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高中阶段的家长怎样实施家庭教育,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我想,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努力:

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

另一个方面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二、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今年6月末日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

三、民主平等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四、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成材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学校就有获得了湖南卫视举办的20--年超级男声第二名的佟楠和20--年超级女声第二的黄雅莉,他们能在数万名选手里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人才,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这都是他们自己扬长避短,学校和家长因材施教的结果。

家庭教育心得2家长在教育是应该把握分寸,否则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伤害,导致自暴自弃;而孩子,则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要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斤斤计较(就是要听大人的话),要有自己的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朽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广泛开展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民同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手段,也是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开展了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学校、在社区、在农村广泛开展“两法一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营造氛围;二是充分争取社会支持,依靠宣传、司法、教育、新闻等各职能部门,设计有效活动载体、用事实来说话、用活动来宣传、实现全方位宣传教育效果;三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

一支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和一个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是青少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中聘请法制副校长的通知》,把在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中层干部中的业务骨干聘请为法制副校长,并发给统一的聘请书,就象我就是我们峭岐中学的法制副校长,今天在此为大家讲课。并在学生中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有责任配合学校、家庭发现和帮教有问题的学生,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教职工员和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等。二是建立了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了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拉形式的错误现象,从而保障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了大型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以营造青少年维权氛围。通过活动推动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公安局联同工商、文化部门集中时间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进行了专项整治,为学生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等。

家庭教育心得3之前,在新浪微博上,一则“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这样的: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次次考试年级第一。研究生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这个小段子引起了广泛共鸣。别人的孩子如此优秀,自己的孩子呢?自己的孩子其实也优秀,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罢了。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也有各自的缺点。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竭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真心地赞扬、鼓励和引导他们。

我们往往会认为孩子需要的教育是训导与惩罚,对孩子的优点、长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要不动声色;而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他们会失落,会伤心,而在长期的抱怨和批评中,他们会丧失自尊和自信,甚至可能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一次表扬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不能吝惜赞美之词,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放大孩子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肯定与赏识成为开发孩子创造力、加速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在肯定和赏识中变得越来越优秀。

著名“知心姐姐”卢勤有一次去中央电视台谈“怎样教育淘气的孩子”,一个看上去挺“蔫”、好像并不淘气的男孩坐在那儿。一开拍这个挺“蔫”的男孩子冲着镜头说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每次我爸说我的时候,都要说:瞧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我心里很不服气,我老想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孩子当爸爸算了,干嘛给我当爸爸!”听了这话,孩子的爸爸眼睛瞪得跟豆包一样,嘴咧得老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等节目录制完成之后,孩子的爸爸流着泪来找“知心姐姐”说:“我是一个司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对他那么好,挣钱全是为了他,他凭什么这么冤枉我?”卢勤说:“您爱您的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知道。您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爱和赏识,您赏识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您的孩子认为您不爱他。”其实,这种烦恼的孩子和家长为数并不少。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和教师总是能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或者是别班学生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或学生的长处视而不见。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你会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孩子即时的、外显的行为没有优劣之分。聪明的家长和老师都是不断的表扬孩子,对于幼儿来说,他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的。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充满感激。

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那个孩子优秀的一面,其实有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在其他的父母眼里,我们的孩子也是“别人家”那个优秀的宝贝。我们需要转化我们的思想,让关注的眼光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4(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知道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孩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爸爸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书看,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3)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对他说,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样,比如,做幻灯片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于是儿子学会了制作幻灯片,时常还叫别的孩子欣赏,并教会他们。儿子现在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我同学家的女儿去学英语,让他也去跟着学,如今,他已经越学越有兴趣,对妈妈说:“我班上有一个英语说得很好的同学,我也要跟他一样”。看到孩子这样爱学英语,我很欣慰。我知道儿子的语文不太好,我有时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语文提高一下,可儿子说要继续报名学英语,我还是高兴的答应了。

(4)处罚孩子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记得儿子在小时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钱,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买了许多玩具,我们知道后,让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字很差,我让他把写错笔画的字重写10遍,结果我们吵打起来,儿子说他已经尽力了,一时难以改变,我向儿子认了错,同时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对的,儿子也认了错,现在我和儿子有时像朋友一样聊天,其乐无穷。

家庭教育心得5大家好!我是--小朋友的爸爸,很荣幸能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来跟各位讲讲我对女儿的一些教育心得,家庭教育心得。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心得体会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家庭教育方法5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特点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性。2、具有权威性。3、具有连续性。4、具有随机性。5、具有普遍性。6、具有局限性。家庭教育具有以上几方面的特点,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应积极创造哪些方面的条件呢?

二、父母(或家长)应具备的条件

1、家长应意识到教育子女是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法定的社会责任。

2、家长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掌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努力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以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3、家长应掌握爱与严的分寸,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

4、家长应全面关心子女的体、智、德、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5、父母应把建立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整洁有序的家庭物质环境,看作孩子受教育的途径之一。

6、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建立真正的威信,这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家长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抽些时间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兴趣、学习、劳动、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做个孩子信赖的家长。

具备以上条件以后,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机遇,日积月累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

1、要保证幼儿身体健康,注意增强幼儿的体质,这是幼儿初步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1)居室环境方面,要经常通风换气,室内整洁卫生,布置一些安全卫生的健身玩具。

(2)作为家长,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也是重要一环,因为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需要营养,一方面补充每天机体代谢所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又供给其机体组织发育的需要。

(3)睡眠。俗话说:“小孩子不睡不长。”所以家长必须保证幼儿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多让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让大自然丰富幼儿的大脑,锻炼幼儿的体质。

2、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的重要环节,也是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

3、不要重智轻德。在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有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略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4、要让孩子学会爱。在当今社会,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受到祖父、祖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等许多亲人的爱,他无时无刻不被爱所包围,却不懂得以爱来回报别人,对接受别的的爱习以为常,并不珍惜,这是非常可悲的。我们平时应着重培养孩子爱别人的美好情感,可用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爱别人,可以用儿歌、故事等一些幼儿喜欢的形式帮助孩子形成真、善、美的概念,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操。

5、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与外界的交往,和同伴建立友谊。

6、不要让孩子从小太懒,以致以后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勤劳是中国人的美德,但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孩子成了宝,大多数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一切事情都帮他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懒惰,没有一点劳动的动力,甚至有的孩子到了上大学连自己的袜子都不愿洗,其实这样下去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事实上,孩子从稍微懂事时,便有劳动的欲望:一岁多便要拿勺子自己吃饭;二、三岁早晨起床时能自己穿衣、穿鞋、洗手、洗脸;三岁到六岁的幼儿,随着机体的发育成熟,能自己做的事情更多。这时,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阻止他,以免抹杀了孩子爱劳动的欲望,而应多给他提供机会,适当鼓励和表扬,让幼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7、要让孩子从小诚实、勇敢。有人说:自己孩子从小就爱撒谎。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父母应从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是不是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是不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如:有人找妈妈帮忙,妈妈不愿去,让孩子去说“妈妈不在”,这无形中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撒谎课,孩子认为撒谎便可以躲过自己不愿做的事,所以他不愿做什么,便可以撒谎,这样怎能谈得上孩子的诚实呢?父母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孩子才能有诚实的品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5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