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8863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重点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预测-实测)

(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5.小结放大镜的作用。

四、总结延伸

1.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物体?

2.总结。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第二篇】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突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蕴含的道理,注重语言的品味。凸显阅读教学“以读悟理”、“以读悟语”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

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

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设计本课教学为五大环节。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15分钟)

四、品味文章中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5分钟)

五、联系生活,深化主题(5分钟)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玩。同学们都喜欢玩,老师也喜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列文虎克”。板书:列文虎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板书:名堂。

同学们,你知道“名堂”这个词在词典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时,教师依次出示三种解释:1、花样;2、成绩;3、道理。请同学

们好好读读书,思考: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

根据一般人的阅读经验及前测,我们估计选择成绩的学生居多。理由在课文第5自然段,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感受“大名堂”。

为什么直接切入课文最后,抓住学生触动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开读书交流呢?我们考虑,这样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列文虎克的伟大发现有充分的认识,对列文虎克本人充满敬佩,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发现做好充足的铺垫。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一)名堂是指什么

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大名堂是指什么,可以请同学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成绩?

此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几则微生物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必要认知,又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悟名堂之大

紧接着,我们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先请你轻声自由朗读这一段下面的文字,学生有所感之后,在讨论中教师顺学而导。

学生可能会谈到这句话:

1、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我们可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英国皇家学会”的了解。学生交

流资料,丰富必要的认知,当他们知道看门人列文虎克与鼎鼎大名的牛顿等人同属一个学会时,一定会惊叹于列文虎克的巨大成就。教师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敬佩之情进行朗读,效果会很好。

学生还可能谈到这句:

2、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1)课标指出: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抓住“拜访、欣赏”等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感悟到女王和沙皇对列文虎克的尊重以及列文虎克伟大发现的轰动效应。

(2)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关注到句子中“连?也”句式的强调作用。如果没有学生提到,我们可以提示:这句话中有两个字配合起来使用,使得表达效果更好,你能品味出来么?通过比较两句话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会加深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同时增强语感能力。

(三)师生合作朗读,读出对列文虎克的敬佩之情。

理解到这种程度,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成为可能。在学生练习之后,可以采取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形式。师生合作朗读,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场”,可以有效烘托课堂气氛,加深阅读体验。

年少时,列文虎克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可是他却?学生接读“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列文虎克就是一个普通的看门人,他的伟大发现却惊动了全世界,连?学生接读“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

(一)理清列文虎克是怎样一步步玩出花样的

列文虎克的伟大成绩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有些同学也认为“名堂”可以解释为花样,你们的理由在课文那些段落呢?学生会找到课文2、3、4段讲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这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第三大环节,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样的花样?并动笔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

理清故事脉络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提示,用自己的话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之后,教师点评:象这样好好细读文章,用简洁的话语,列出重点情节,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这一环节设计,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还体会了学法,凸显了环节的整合,增强了实效。

(二)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

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了。

尊重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样,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想一想:为什么?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 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 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习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想。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近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生:想。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放大镜科学教案【第四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2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