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分数的意义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分数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
(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部分?
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1、分数的意义。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
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
投影出图。
教师:有6只熊猫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谁做单位“1”?每份是多少?几份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出:
教师: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若干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货物,一个班的同学等等。总之,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
教师:单位“1”与自然数1有没有区别?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自然数1是一个数,它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如一本书,一位同学,一支笔,一道数学题等,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谁平均分的整体。
(3)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板书的这些分数,谁能说一说究竟什么叫分数?
学生讨论概括后老师板书:(或贴小黑板条)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口答练习:(投影片)
什么?各以什么为单位“1”?
位“1”?
2、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
(1)请学生在板书的分数中任意选一个分数,指出它的分子、分母,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
(2)教师板书分数,请学生说一说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表示其中1份的数?
小黑板条:分数单位。)
练习:请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三)巩固反馈
1、课本86页做一做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课本86页做一做(下)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师分别取出2根,4根,10根粉笔,请同学分别说出它们的
教师汇总:单位“1”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后,其中每份数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3、作业:课本87页练习十八,1,2,3,4,5。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分数的意义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分数的意义2
一、复习旧知,引出意义。
1.让学生看图和实物回答问题。
①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这个苹果的多少?
②把一张纸平均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得这张纸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阴影部分。
(附图 {图})
3.在下面图中,用阴影表示分数。
(附图 {图})
分米=( )/( )米
3厘米=( )/( )米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亲自实践,认识意义。
1.了解分数的产生。
让学生看问题:
①两个小朋友分一块糕点,平均每人分得多少?
②用1米长的尺子去量黑板的边沿,如果量得3米多一点,怎样用数量表示?
③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用折纸的方法,分别折成表示1/2,2/3,1/4,3/4的 图形。
通过以上实践,小结:
把“一件东西”平均分成2,3,4……份,分数是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本第52页第一段课文后,再小结:
人们在等分物体或在测量和计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数,为了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常把1个单位(或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再用它的1份或几份来表示,这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2.理解分数意义。
①突出“平均分”。
回顾前面的“复习旧知”与“教例”,指出“平均分”这一前提,增强学生的均分意识。
②明确单位“1”。
1)让学生看课本第52页与第53页列举的6个图,讨论各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每份是几分之几:1/2,1/3,1/5;
阴影或括号部分表示几分之几:2/3,3/4,5/8。
2)教师指出:从6个图形中可以看到,一块糕、一个圆、一条线段、一个长方形在没有等分前,都是一 个完整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或整体“1”。
3)出示课本第53页的苹果图,提问:
这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4)出示红旗图,提问:
这幅图是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面红旗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5)教师小结:单位“1”具有以下“三性”:
A.概括性。它不仅可以表示一件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盒乒乓球 、一个班的学生等,所以单位1应加上引号。
B.可分性。即可以根据需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C.相对性。即每个分数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如把半块饼看成1/2,它的单位“1 ”就是一块饼。如把4块饼看成一个整体(单位“1”),那么一块饼就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1/4)了。 必须注意,单位“1”要根据对象范围来确定。
③认识分数意义。
1)引导学生重看课本第52页与第53页的6个图,从第52页3个图中可看出,把单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后(指着图解释“若干”的意思),只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是(指着上述板书的第一排数)1/2 ,1/3,1/5;从第53页3个图中可看到,把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后,表示其中的几份,得到的分 数是(指着板书的第二排数)2/3,3/4,5/8。
2)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设计练习,巩固意义。
在完成书本上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下列几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下面各图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附图 {图})
2.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把15支钢笔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钢笔总数的1/3,是把钢笔总数看作整体“1”。
②把全班人数分成5个小组,4个小组是这个班的4/5,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3.说说下列题中把什么作为单位“1”,题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①1分米是1米的1/10。
②一堆煤有30吨,已运走了2/3。
③五年级甲班女同学人数占全班的3/5。
④玲玲看了一本书的1/5。
四、小结归纳,强化意义。
1.演示:教师在一个纸盒内放上6支粉笔,让学生分别从盒内拿出这些粉笔的1/2,1/3。接着, 使纸盒中增加到12支粉笔,又让学生从盒内分别拿出总数的1/2,1/4,1/3,2/3,3/4。在 此过程中,归纳出:首先要确定把多少支粉笔作为单位“1”,再平均分后取出所需的支数。
2.讨论:前面我们分了些什么?还可以分哪些东西和物体?
归纳出单 一个东西(一个水果,一块糕……)
位“1” 一个计量单位(1米,1吨……)
一个整体(一所学校,一项工程……)
3.引导总结:把表示单位“1”的量都是怎样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若干份)分数是 表示这样的多少份的数?(1份或几份)然后总结“什么叫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3
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同学们所了解的有关分数的课外知识等。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师:(出示课件),哪位同学能在上面的图中标出1/4呢?
学生操作,并交流反馈。
学生1: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根香蕉就是这4根香蕉的1/4。 学生2:我把8块面包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2块,就是这些面包的1/4。学生3:我把一条线段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段,每段就是这条线段的1/4。 师: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表示1/4,,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都是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师:(概括)对,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就可以用自然 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
2.举例: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都可以看作单位“1”。
生:比如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看作单位“1”。 生:再比如一个苹果、一堆苹果、一车苹果……,也都可以看作单位“1”。 师:说的太好了。生活当中到处可以发现单位“1”的存在。
3.表示几份。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按要求在相应的图中表示出3/5、2/3、4/8,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学生交流。
4.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单位“1”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知道,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而且,我们刚才列举了许多分数,那么,到底分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你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交流,反馈,相互补充。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三、练习,拓展。
1.课件出示练习内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游戏:抓糖。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吃糖,咱们现在玩一个抓糖游戏,谁抓对了,糖就奖给谁。老师现在有8块糖,请一位同学来拿出这些糖的1/2,(学生拿去),再请一位同学拿出剩下的糖的1/2,依次类推……,
师:为什么同样是拿糖的1/2,而他们拿到的糖却不一样多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单位“1”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拿到的他们拿到的糖不一样多,
3.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突破了一个整体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游戏,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层次拓展,整个学习过程轻松、自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 “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