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地形图教案(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575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地形图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地形图教案1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着重知识,主要包含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意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着重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水平,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着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现实活动。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索,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部署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含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着重内容,而且在现实的应用非常广泛,比方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次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中尼边疆)。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和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次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现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和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1)计算:tan=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和两点图上距离求出。

(2)比例尺大小和坡度大小规律:等高距、等高线疏密水平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演示动画动画演示等高线(高度相同的所有点的连线)地形图的形成

(2)游戏:以手为山地,在手上画等高线。小组合作,探索,画出图并展示。运用地形图进行对比,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如何来表现各种地形

如图:

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降低

鞍部:两次山顶之间,是两次山顶之间的最低处,两次山谷之间的最高处山脊:等高线的凸出局部指向数值较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山谷:等高线的凸出局部指向数值较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陡崖:等高线重叠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选“点”:气象观侧站、疗养院。

②选“线”: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

③选“面”: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开辟梯田,工业区和居民区。

(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①库区: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在“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地形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地形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水平,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地面的高低起伏。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组之间的讨论,辅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需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着重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和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

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索学习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著名景点驼梁去旅游(播放一组驼梁的风光图片)。刚才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驼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起伏状态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把这高低起伏的状态在平面图上反应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讲授新课

对本节课的学习,将它分成四次环节完成。环节一: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1.学生自读课本,找出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用幻灯片演示。

2.如何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现。采取驼梁山区的照片和卫星图片,用动画的效果将等高线地形图展现出来,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

3.总结弥补:同学们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4.活动1.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各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山体的不同部位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哪次部位陡峭,哪次部位较缓,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对应部位,总结等高线疏密和坡度的关系。

结合实例,请同学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此时,学生会提到山顶,但对其他山体部位就不太清楚了,教师因势利导,并结合幻灯片展示。学生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别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并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

习题巩固

环节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成因:人们为了更好地看清地形,于是,在等高线地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变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指出不同颜色表现陆上由低到高的变更。形象直观地表现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根据海拔的高低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将其划分为五种地形。图片展示,读课本27页相关内容,比拟它们的特点差别,填入表格中。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很容易画出地形素描图了。

环节四:

1.对于地形剖面图,它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采取动画演示,更形象。

2.学生自己动手,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书上28页活动题弥补完整。

作业: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己熟悉的某座山的地形图。

板书设计

一、地面高度的表现方法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

2、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及判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表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特征(表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亲手描绘等高线、小组共同探索各山体部位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本节课还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现实、注意知识的现实运用,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描绘过程中,如果不准确,特殊位置的移动,会造成后面同学探索时的困难或错误,所以在描绘过程中,老师要到各小组指导改正。

地形图教案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另一种新的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形图。

板书

三、地形图的判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电脑展示课本P17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让学生读图分析这种表示地形的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讨论点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补充点拨。

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来的,即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基础上,分层着上不同的颜色,并以一定的颜色变化次序或色调深浅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使人看起来产生明显的立体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图的旁侧附有高程表和深度表,供人们对照查看。

2.图上的颜色随地势高低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例如,陆地部分,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海拔200~500米的地方用浅绿色,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方用黄色表示,地势越高,黄色越深;一般来说4000米以上用褐色,雪线以上则用白色。海洋部分用蓝色表示,蓝色由浅至深表示海洋由浅而深。这样,人们对地势高低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演示活动

1.教师用电脑演示,鼠标点击拖动,逐步给等高线地形图着色、还原。

2.让2~3名同学,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把右图着上不同的颜色(蓝、绿、黄,并提示学生陆地地势按由低到高着色,海洋按由浅到深的顺序着色)。

过渡承转

地形图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包括高低、坡度等,有时需要了解一条河谷的起伏形态或一座山峰的形态,地形图就不够直观。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有一种新的方法。

板书

4.地形剖面图

演示提问

教师出示两个一样的有两个山顶的山地泡沫塑料模型。先用一个模型演示:用刀沿一个山顶中央竖直方向切开,说明其切面即剖面或叫断面;再将剖面用印台印到一张白纸上,说明得到的`图形即该山顶的剖面图。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个模

型沿两个山顶的中央竖直方向切开,将剖面印到纸上。让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地形剖面图,为什么同一个山体模型,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剖面图。

交流点拨

组织学生议论交流后,教师补充点拨:地形剖面图是表示地表沿某条线上的垂直断面的图形。我们在模型上选择了不同方向的切线,看到了不同的剖面,直观地显示了山体模型不同方向的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因而选择剖面线很关键,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这是一个山体的模型,我们能随意沿某条线切开看到其断面,但是在实际中是无法切开一座山的,如何才能绘制出它的剖面图呢?

指导阅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P18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文字介绍,简要归纳依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讨论归纳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教师可以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概括为:一选剖面线,二画平行线,三引垂直线,四连交点线。

电脑演示

以课本P18图为例,分步骤演示,同时让学生对照课本的介绍,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过程及其意义。

1.鼠标点击等高线地形图。

2.鼠标点击直线AB(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需要,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选剖面线)。

3.鼠标点击间隔高度相等的平行线(作AB线的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并注明每条平行线的高度——画平行线)。

4.鼠标点击垂线(把等高线地形图上AB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做垂线与高度相同的平行线相交,得到不同的交点——引垂直线)。

5.鼠标点击流水出现剖面线(把各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连交点线)。

学生活动

按演示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把课本P18图补充完整(教师也可以另外设计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做绘制地形剖面图的练习,以便巩固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技能)。

小结过渡

同学们,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学习,我们能够在地形图上判别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但是,地球表面不仅高低起伏,而且形态多样,有海拔几千米的高山,有低于海平面的洼地,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请看下面一组景观图。

电脑展示

鼠标逐幅点击五种地形的彩色景观图或者素描图(或者教师展示五种地形的有关挂图、图片),然后说明,这些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总称地形。通常,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那么,我们在地形图上如何去识别这五种地形呢?

板书

5.五种地形的判别

电脑展示

点击出下表,让学生观察景观图,并对照课本P17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完成表中内容。

地形

景观图

等高线特征

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等高线在高原边缘较密,面上稀疏而数值较高)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山地

(等高线较密而数值较高,山顶呈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地形

景观图

等高线特征

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丘陵

(与山地相似但等高线数值较低)

(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

盆地

(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而数值与山顶相反,是内低外高)

(无一定标准)

(起伏不大)

平原

(等高线稀疏而且数值很低)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讨论归纳

先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议论完成一种地形。然后各小组代表逐个在全班发言交流,教师评价并点击出答案。最后让学生图表对照,列表归纳。

反馈练习

见“备课资料”,教师根据教学时间选择使用。

[课堂小结]

电脑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边复述,加强调本节重点。

作业布置

搜集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5种地形景观的图片,观察课本P17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上图5种地形的联系与区别,填出其他4种地形的名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区别5种地形(填入下表)?

3.描述比较5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填入下表)。

类型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方法

形态特征

海拔

颜色及变化

高原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呈片状或块状的黄包)

(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呈条带状的黄褐色)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

(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呈片状或小块状的浅黄、浅绿色)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

(无一定的标准)

(四周为黄褐色,中间为黄色或四周为黄色,中间为绿色)

(四周高,中间低)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5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