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30832

【导言】此例“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正确解读诗歌意象,把握作品的意境,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法,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学习。

2.通过讨论,对诗歌意象进行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家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这个代名词缘自1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在这篇美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宁的社会。那么这么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的世界是源自于哪位大家之笔呢?没错,就是源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经陶渊明笔下流出便成了人类文明共有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欣赏他的作品,再次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学魅力。

二、知人论世

1、回顾初中所学习过的出自陶渊明笔下的诗文。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通过图片猜诗句的形式再次回顾所学诗文进入诗歌情景的学习。

(其三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饮酒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桃花源记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五柳先生传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通过资料补充完整的形式将陶渊明的介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时期杰出的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语言清新自然。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意境,因此陶渊明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补充)同时陶渊明还有一个称号,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隐逸诗人)一直在官僚与隐士的角色中徘徊,他29岁出仕,不久又回家了,五六年后又出来做官,但时间都不长,直到41岁时,他才担任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余天,就辞官归田,直到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了。试问:陶渊明归隐后真的快乐吗?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一同追寻他的心路历程。

三、诵读指导

齐读,纠字音,指导、提醒把握五言诗的节奏后再次诵读。

(拙zhuō、荫:Уìn)

四、文本解读

1、疏通字词(先请学生回答以下加粗、较为难以理解的字词,老师再做补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地上升;墟: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2、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它往往能传达或者暗示许多有效信息。从题目当中我们看出此诗的诗眼是什么?明确:“归”

3、由题目可知“归”字是诗眼,是明示的条件,但“归”字之下还有许多暗含条件,而这些暗含条件向我们展示出了下面四个问题: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问题:从何而归?

明确:从尘网中归,尘网指官场,污浊、混浊的官场。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此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尘网与官场中有什么相似的特点?

明确:比较束缚。(对人的本性具有约束作用)

诗句中还有其他词可以反映他从官场中归来的吗?

明确:樊笼。

从这两个比喻句中可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问题:“为何而归”?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爱田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

(小结: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本性的同时用羁鸟、池鱼指代自己,说明由于官场的黑暗、污浊、腐败使得自己失去了自由的本性,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作者在官场当中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本性,所以使得作者对怎么样的生活?田园生活

作者向往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作者归向了何处?归去如何?大家相互讨论下,找出描写归后生活情境的句子并加以赏析(意象、手法、情感等)。

明确:归向园田,诗人归隐后是快乐自足的。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学生自由发挥)

艺术手法: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情景交融

幻灯片显示:

爱丘山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远人村、墟里烟由近及远

归园田所闻:狗吠、鸡鸣白描

以动衬静

落尘网所感:无尘杂、有余闲

情景交融

樊笼→自然

总结: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田园”“复得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的表达了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怡然陶醉之情。

4、拓展探究

问题预设: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志趣高洁、洁身自好的,也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隐逸道路?假如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选择呢?

总结:学习陶渊明对于今时今日的人们能来说我觉得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他的选择,而在于他的舍弃,他选择了归隐,也就舍弃了名利;选择了归隐,也就舍弃了富贵;他能在浑浊的现实中追求自己的原则;能在一尘不染的现实里关照自己的本性;能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能够“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这一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足够的勇气,足够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够做到的。所以,无论时代怎么改变,世事怎么变迁,陶渊明和他文如其人的淳朴诗作都不会褪色,他一直是并永远是永恒的经典。

5、布置作业

1.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2、以你们聪明及日常的积累为画笔,丰富的想象为颜料将诗句中美好的田园风光描绘出来

附: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情由近及远

仕——隐景以动衬静

巧——拙交(动静结合)

融白描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第二篇】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一学生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提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熟课文。

②了解作者,回顾初中所学陶渊明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首田园诗歌,是诗人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后写的,真实地记录了陶渊明的思想变化过程。

内容分析:

诗题《归园田居》中,“归”字是全诗的诗眼。围绕“归”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其中“归”去后的田园生活的描写部分,看似普通、平淡,其实融入了诗人浓浓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歌。

学情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单元中的一首,这类田园诗歌学生虽在初中已有接触,但还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和机械背诵的阶段。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田园诗歌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在初中感性认识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

教学重点:

背诵全诗。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撷取课堂需要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并合成朗读视频;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诗歌重在反复吟咏,只有这样才能在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中体悟思想情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四、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步:

导入新课—目标展示—作者简介—预习检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分析诗题—赏析诗歌—重点赏析—朗读记忆—当堂挑战—课堂小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ppt1)《归园田居》这个诗题我们并不陌生,(ppt2)它其实是一组诗,一共有五首,写作于诗人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诗歌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田园隐居生活。

其中的第三首描写诗人归隐后乐农事的,我们已经在初中学过了,同学们齐背一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这首《归园田居(其三)》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并不擅长农事的封建士大夫,从早忙到晚,但终是“草盛豆苗稀”,但他有怨言吗?丝毫没有,而是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目标展示

(学习之前,先来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ppt3)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

[学习重点]

1、背诵全诗。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三)作者简介

1、陶渊明的基本概况(要求掌握)

(陶渊明的诗文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对他比较熟悉了,所以我设置了几个填空题,大家看能不能填上来。Ppt4)

陶渊明又名____,字__,自号_____,私谥____;___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开创了___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老师补充

(要想准确的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只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这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之一:知人论世ppt5)

知人: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闲居了五六年,而后又在不同人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时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仕。陶渊明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

论世: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

(四)预习检测

(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

选两个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字音。

强调字音:守拙(zhuō) 荫(yìn)后檐

(五)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情感

(读诗歌不同于读古文,我们带着感情去读诗歌,这样才能体会出诗歌的节奏美,下面我们看一段带视频的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ppt6)

分析诗题

(在赏析诗歌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诗题。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是交代主要内容,或是揭示情感主旨,或是显示诗歌类型,所以我们要关注诗题,这也是我讲的鉴赏诗歌的第二个方法:关注诗题。)

(ppt7)仔细分析“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它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明确:“归”

赏析诗歌

(围绕诗眼,老师设置了四个问题,要求结合注解自读两遍后,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以下四个问题。(ppt8)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从何而归?(ppt9)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3.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

(二)能力培养目标

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的主旨,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分组讨论法 3.点拨法 4.自主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曾经学过1篇文章《桃花源记》,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明确: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有同学能背出来吗?(学生齐背)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很多诗,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三)》(师生一起背诵),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再来感受一下他的田园情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 “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 的 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 有 建功立业 的 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 的 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 的 作品大多写退隐后 的 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 不满。他 的 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 有 很大 的 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 的 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 的 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学生朗读,再听朗读录音(正音)

2. 学生齐读

(四)解题

1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 我 们哪些信息呢?题眼 是 哪个字

明确: “归'?”

2、提问:既然“归”字 是 题眼,标题只 是 明确告诉 我 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 我 们思考 的 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朗读 课文 ,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 是 陶渊明自比)

提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 的 情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考勤

二、导入: 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1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

三、简介作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