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孙权劝学》教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06408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孙权劝学 教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篇】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1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1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学创意

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 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 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表演法 比较阅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 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

史。

学生记忆

使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和熟悉。

(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标出节奏,停顿,注意体会语气

学生用心体会。

(四)读懂文意, 读出语气

1. 大屏幕出示课文内容,并标出重点字的拼音

2. 标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字多音,古今异义的字或句子。

3. 老师解释文本中的重点字及句子的意思。

4. 老师将课文翻译一遍。

1. 学生读懂并记忆。

2. 学生试着翻译课文。

3. 学生注意纠正错误。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品析课文

1.出示重点句段

2.分角色朗读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甲学生扮演孙权,乙学生扮演吕蒙。丙学生扮演鲁肃。

1.体会人物说话的口气及心理活动。

2.通过表演体会人物动作。

(六)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结尾这一笔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每组推出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自由发言。

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及与新知识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一对话刻画人物,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告诉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劝人上进成才,读书明理。

(八)作业

1 背诵全文

2 积累文言词汇,明确现代意义用法。

3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课题: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探学(侧面描写)

先做托词

学得自成

难以置信

深为折服

力陈必要

现身说罚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1篇 自读课文,篇幅短少,浅显易懂,故事性很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视频朗读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时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幕布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与表达能力。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不仅让学生知道意思,还引用了两个例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有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三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朗读法,教授法

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研读课文

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

2.鲁肃赞学。

①吕蒙学成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②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

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③学习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分角色朗读。

①全班试分角色朗读。

②模仿表演。

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

③师生点评。

④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1.吕蒙从不学到学的这个过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结合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

从孙权:当你劝说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

从吕蒙:读书的重要性,要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懂得不断改变自己进步

从鲁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要有礼貌重视朋友。

2.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作业

1.结合页下注释,巩固背诵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一劝又劝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教师提示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人物形象。

3、积累词汇。

4、教育学生努力读书。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耳:知道。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就晚了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是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6、思考:(教案 )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1、《资冶通鉴》

2、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90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