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热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热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第一篇】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会因素在此暂不谈及。)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第二篇】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硬的知识作为后盾,显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好坏与否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之一。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严重干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家把焦点聚集在学校教育。而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课程之一,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堂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通过实践和学习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了解音乐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自身的学科特点,可以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等各种方式,同时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入情、动情,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增添色彩。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首先音乐小舞台是一个心理素质的考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弄清自身的缺点,音乐小舞台是贯穿于平常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得到磨练,进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嫉妒、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养成积极乐观、向上进取、坚定自信的品格。
其次,律动在音乐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在教小学一年级歌曲《理发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表演,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劳动场景,并问:“同学们,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接着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各种劳动律动表演,使学生在律动中产生愉快的劳动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为学习新歌《理发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律动在音乐课堂中体现的作用正是针对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欲望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及形象思维的丰富性的心理特点。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和悦纳他人长处,完善自己缺点,学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提身自我价值,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音乐课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展示自己擅长的本领。比如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因为这是一首内蒙古表演唱的歌曲,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创作表演的环节。接着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103班举行一次音乐盛会,那没有节目怎么办呢?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如:演唱、舞蹈、歌舞、朗诵等表现出来,大家觉得怎么样?”这时,教师发现教室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几乎每位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参加自己喜欢的音乐表演。这样的活动不仅使每个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而且也有自信让同伴接纳自己,从而使每位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希望,使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对学生带有期望性的言语,这样不但给孩子成功的自信,更为以后的教学作了铺垫。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登上成功的舞台。教师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尝到甜头,渐渐步入成功的舞台。
三、教师要及时掌控学生的课上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智力
(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型性。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趣”呢?这要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精彩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教师的讲课顺利自如。
(二)创设“情境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假如你只是纯粹的欣赏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欣赏之前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时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三)让学生上课动起来,不要做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做学习的主动者。对一些音乐表现力较弱的学生也要给他们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想融入到集体之中,都想自己比别人强,包括一些“差生”。其实在他们的心理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集体的认可,只要把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激发出来,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那么就能培养他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课堂感情。每节课教师应细心观察、仔细琢磨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课堂情绪表现对学生采取适当的评价和引导。从多层面培养学生喜欢音乐和热爱音乐的情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每节音乐课为学生提供精彩丰富的教学内容,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第三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初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的是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为了帮助每个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让学生在心理方面得到安慰,不让学生的心理留有阴影!哪些行为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呢?
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追求低俗的生活方式,思想境界低。例如:贪图享乐,怕苦怕脏怕累,自私自利,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等,很容易引起心理疾病。
2)缺乏交际沟通。如与同学、老师来往很少,交际面很窄,也不与父母交流,自我封闭,情感缺乏沟通,容易使人感到孤独、忧郁、情绪消沉!
3)不参加任何的集体活动,喜欢独来独往,什么人都看不起,以自我为中心,搞小帮派,脱离集体生活,不愿意为集体作贡献,也容易导致孤独感!
4)缺乏兴趣爱好,什么事都引不起兴趣。没有成功的机会,心理上就没有满足感、充实感、成就感,就会觉得生活、学习枯燥乏味!
初中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变化是在一定的时间段的,如果任其发展,则很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在最佳的时机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现在的学生心理装的事情很多,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例如,在入团、评先、竞赛活动中需求不满足时,就会心灰意冷、情绪低落,他们不愿意和家长、教师沟通,造成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学生压抑的情绪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加以缓解,久而久之可能要出大问题,如逃课、打架、酗酒、早恋、离家出走、自杀等。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自尊、自立、自强,帮助他们度过心理疾病的难关!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懂得和心理教师、同学、亲属进行沟通,把心中的烦恼、痛苦、挫折、忧虑等一切因扰的东西都说出来,他们会感觉到很轻松,大家安慰的话语会让学生感觉更大的解脱。
2)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转移他们的心理压力。学生有压力或者是受到刺激时、要发火时,立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教他们做一件放松的事情,摆脱一下此时的事情和烦躁的心情。如听听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下喜欢的运动,去操场上打打球,暂时远离造成伤害的那些事情,之后告诉学生慢慢地平静下来后,自我反省一下,如“我不应该这样想,这是错误的”“要镇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一定能渡过难关的。”,通过样的教育方法,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3)教师应该考虑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让学生明白文化程度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就快;反之,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摆正心理状态,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4)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网络和电子游戏对他们身心的危害。网络不但能损害学生身体健康,还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危害。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语言表达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人格异化,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影响社会交往。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网络游戏大多是赛车、砍杀、爆破、枪战等,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迷失自我,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详细了解网络的危害,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总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导下,才会达到良好的实效性,达到学校和谐育人的理想境界。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第四篇】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快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首先要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心理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表明,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1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现状调查 .
对部分农村中学进行调查的数据表明,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近41%的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初中有24%、高中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初中为70%,高中仅为50%。可见,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意志不够坚强
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强,生活中贪图享乐,害怕吃苦,不思进取,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相反只有退缩,轻易放弃。特别在学习上,更表现出了意志力缺乏,懒惰思想严重,识记的东西太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难题。
自信心不足
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较高,总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早恋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早恋问题”日益普遍,初中生陷入恋爱的困惑中,高中阶段就更为突出,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种种心理病态。
现状分析
以上现象反映的虽然是部分农村中学生心理现状,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现归纳如下:
家庭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家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相当多的家庭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引导,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引导;三是对教育认识不正确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弓f导。同时,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多,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加上社会的离异率升高,家庭破裂越来越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农村环境因素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普遍。,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知识知之甚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甚至错误地认为父辈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儿孙照样可以继续延续下去,使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自身因素
中学生年龄小,思想、,心理都不成熟,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不能正视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难以正确对待。对许多社会问题不能完全理解,往往会陷入歧途,无法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中学,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且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存在很多问题。
认识问题
在农村,父母比较关心孩子的成绩和身体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情况,认为只要学习好,将来考上好大学,其他都无所谓。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重升学应考的科目和分数,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致使学生一门心思全放在读书、应试上,其余都漠不关心。
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部分教师简单的说教或硬性灌输,甚至讽刺挖苦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感。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既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应对技巧,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加强区域性学校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差距,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总之,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卷的努力,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关系到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心理。,3,4期。
[2]张东梅。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方方。心理健康研究,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