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爱莲说》译文【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3178

【导言】此例“《爱莲说》译文【优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爱莲说》译文【第一篇】

《爱莲说》评课稿

语文组    宋佳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观孟凡杰老师教《爱莲说》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听了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孟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

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解决字、词、句。

孟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在这一阶段,孟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三阶段:品读探究,正确评价。这里有“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教师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

(1、翻译句子。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第四阶段:齐读课文、小组讨论释疑。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  作者为何“独爱莲”?

2、  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孟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谈收获,齐读结束。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孟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 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孟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爱莲说》译文【第二篇】

爱莲说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步骤:

课前预习: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隐逸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1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  (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美中生趣   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爱   莲   说(周敦颐)

引语:《爱莲说》是1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

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三)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描写莲的文字。(大屏幕出示板书)

貌 美              品 美

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生 长 环 境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

体 态 香 气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端庄

风 度 气 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圣洁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板书:                                  

(君子)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陶渊明                              众人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   全文以“爱”为线索  (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   草木之花(蕃)         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          莲(独)

三种类型:   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六。课外延伸:

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七。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爱莲说》译文【第三篇】

设计简述

课前预习中,要求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课始,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在检查之列。

然后分四个层次向前推进教学。

一、朗读

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还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学生尽情朗读,然后课堂发言。对于这篇课文读起来上口的原因,同学们体会到的有: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论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学生继续诵读课文,教师出示如下阅读思考题,要求根据思考题自己析读课文,并写下阅读笔记。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

③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教师综合同学们的阅读分析所得: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是莲,陪衬形象是菊和牡丹。

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③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教师对课文的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①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②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评析〕

《爱莲说》,百来字的历久传诵不衰的佳作。

但日常教学中常以串讲为主,结果诗味荡然无存。

此教例以读为主,读、析、讲、背的手法综合运用。很有个性特点。教者明白,好诗好文,其优美意境、深挚感情,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教学诗文而不读,诗文哪里还有光彩。

但此教例设计的秘诀还不在此。

它的精采在于:有鲜明的但又不易让人发现的教学层次。请看:

第一步:朗读——这是让学生反复品味、熟读成诵,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品味精粹的语音之美。

第二步:析读——这是指点学生明确全文的主体形象是如何得到反复点染刻画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精妙的形象之美。

第三步:讲读——向学生讲析作品的章法、情感、表现手法和意境。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领略文章隽永的意境之美。

第四步:巩固教学效果。

音美→形美→意美,层层铺垫,顺利推进,水到渠成。教学过程 流畅、自然、轻快。

百来字的短文尚且如此讲究教学层次,长文章的教学就更应细心琢磨了。

《爱莲说》译文【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并解释大致意思,然后顺势启发:濂溪先生是谁?莲蓬人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呢?从而导入新课。

五、 课堂结构(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点读课文,说字词句段意思(10分钟)

1、 要求学生“点”着课文课文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2、 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说句式语言特点(10分钟)

1、 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

2、 学生对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

3、 教师要求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说课文运用手法(15分钟)

(一)说借物喻人手法。

1、 教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2、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

学生可能说品质、形态、仪表等方面。教师随机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揭示了莲纯洁、高尚、正直、刚强、清濂、庄重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3、 教师启发: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4、 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参考说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二)说对比烘托手法。

1、 教师提示: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 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3、 教师小结: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第四板块:背读课文,说背诵文言技巧(5分钟)

让二至三名优秀学生当堂背诵,然后结合本篇课文,说说背诵文言文的技巧。学生可能说:根据语气语调背;根据表达方式背;根据音韵节律背;根据邻头字句背等等。只要方法可行,教师就给予充分肯定,以总结背诵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爱莲说》译文【第五篇】

一、 导入  课文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1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

1、识记

疑难字词: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预习:

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四、 正课

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4 、(出示小黑板)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

6、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掌声鼓励。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我把莲的这些特点,画在了黑板上,大家齐读一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8、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9、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的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剩下的六个花瓣由大家总结。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10、大家总结的很好,我把君子的品德写在了花瓣上,请几位同学把这些君子的品德贴到与莲花相对应的位置。

大家共同绘制了一幅莲花君子,通过这两幅图,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11、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菊花有什么特点,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

……深秋时节。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它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隐逸者)

从这一点上,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 行动与世俗作斗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衬托。从正面衬托。)

1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14、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五、总结:

1.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   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反馈检测:

1、填空。

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2、说话练习: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

七、布置作业 :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1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八、板书设计 :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   莲   ——  牡丹    托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

作者邮箱: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7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