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语文教案【汇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搭石》语文教案【汇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搭石》【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
2、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品读句子,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拿出你的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特点?
2、看来大家的预习都很充分,那么你们知道了吗?什么是搭石?(出示搭石的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恩,看来你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好孩子。
搭石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相应的句子变色)
对,明白了搭石的特点,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抽生读)
3、(出示画面)你们看,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假如家乡没有搭石,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4、脱鞋绾裤的“绾”是什么意思?做做动作。( 把裤子挽起来 )
5、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5、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很辛苦等)
师:是啊,没有搭石前,人们的生活是多么麻烦、辛苦,一起读——
6、师:第一自然段作者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搭石,接下去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找出那句中心句?(抽生讲)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多媒体同步出示句子)
二、研读课文: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乡亲们去欣赏这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吧,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在你的眼前变成画面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在阅读课文,相信大家肯定找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哪些句子在你的眼前变成了一幅画面?谁先来说(抽生回答)
预设: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谁来读读这段话。
2、这幅画面描写老人正在干什么?(师同步板书:摆搭石)
3、请圈出老人摆搭石的动作?(放、找、搭、踏、)
4、(抽个学生表演)谁来当一回那个正在摆搭石的老人?
师:现在你就是那位老人了,我想采访采访你。
师:大爷,你刚才在干什么啊?
生:……
师:大爷,我刚才发现你找搭石的时候,特别挑剔,选了老半天,为什么呀?
生:……
师:是呀,只有合适的石头才能真正保证乡亲们的安全,你可真细心哪!
师:大爷,我还是有点不明白,你不是急着赶路吗?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呢?(抽生讲)
师:对,在大爷心里,乡亲们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谢谢你,大爷。
4、同学们,“放、找、搭、踏”四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美好的心灵,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乡亲们吗?(随机板书:助人为乐)
5、同学们体会得那么深,一定能读得很好。请你先自己试一试。
6、(抽一生朗读)老师发现,有几个词读得特别好。(点按红)
7、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你有什么体会?
[]8、是啊,乡亲们宁可耽误自己的工作,耽误赶路也要停下来摆好搭石,他们这么做只为了后面走搭石的人不要滑倒摔到河里。这样一心为人着想的情景,难怪刘章爷爷这样赞美:一起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有道风景。
预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还有哪些句子在你的眼前变成了一幅画面?
2、这幅画面描写乡亲们正在干什么?(师同步板书:走搭石)
3、作者在描写走搭石的画面时,有几个词语用得很美,你能说说是哪几个词语?(同步多媒体颜色变红。)
4、谁能说说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动作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协调有序的字面意思,那怎样过搭石才叫协调有序?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生: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人群,去走走搭石吧,前面的怎么走?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加快速度)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更快)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乡亲们走得如此整齐,是有人指挥吧?
生:没有。
师:是啊,没有人指挥,乡亲们走得那么有序,那么默契,这就是——
生:协调有序。
师:透过这个协调有序,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美?(师同步板书:和谐)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搭石上响起踏踏声,像——
生:轻快的音乐。
5、(出示画面)你们看,这就是课文中写到的搭石,看着画面,你能来描述一下吗?
6、听了你的描述,让我看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请看: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谁来读读这首诗?(抽优等生)
评:呀,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那踏踏的声音就像轻快的音乐。
2、谁还想来试试?
评价:你读出了画一般的美感。
引读: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引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这行走搭石的人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在刘章爷爷看来,一起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么样一幅画面呢?谁来读读这段话。
2、(故意把总字漏掉)。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总”字?
生:每次都这样,每天都这样,每年都这样。
师:好一个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透过这个总字,你能体会到一种怎样的美?(师同步板书:谦让)
这种谦让的美,在刘章爷爷看来,一起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两个人面对面是这样走搭石,那么老人又是怎么过搭石的?(伏下身子背过河)
2、师:抽一生示范“伏”身背人的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弯下腰来?这样不是很吃力吗?(这样低地伏下来背老人,老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趴在年轻人身上过河了。)这个“伏”字让我们体会到怎样的美?(师同步板书:尊老)
3、年轻人把老人背过河去,年轻人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呢?不用。年轻人会不会生气呢?不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4、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呢?(按道理就应该这样做的。)
师:透过这个理所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老人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怎么做的?
生:也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河。
师:如果年轻人老了的时候,其他年轻人又会是怎么做的?
生:也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河。
师:每天在搭石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呢?(抽生讲)
那么在他们身上还会发生哪些理所当然的事呢?乡亲们又会怎么做呢?选择其中的一种,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过渡:是啊,刚才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乡亲们像亲人般互相关照着,这样的情景在刘章爷爷看来,一起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 总结提升
1、普普通通的搭石表现出家乡人之间的情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最后一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同学们,一块块搭石富含音乐美,画面美,浸透着乡亲们为人着想的美,互相谦让美,尊老美,也浸透着助人为乐的美,和谐的美等等,其实,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格言:
出示: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同学们,让我们用慧眼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双手去创造美吧!
摆搭石 助人为乐
板书:
走搭石 和谐 谦让 尊老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课文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导入:
师:(课件播放乡间搭石图片若干)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风景:无名的小溪从乡间流过,过往的村民根据水的深浅,从岸边、找来一些平整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意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石》着篇课文,这是1篇优秀的散文。作者刘章,被誉为农民诗人,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
2、 初读: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3、 交流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播放乡村搭石照片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一则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二则巧妙地解释了课题,由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而富有美感。初读课文后谈谈感受,意在了解学生初读之后获取了多少信息,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 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出示:谴责 懒惰 (带点字为生字)
指名读,读准字音。
出示句子: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有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句子。
谴和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
2、俗语:
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
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大多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
3、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查字典“绰”是什么意思?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谁来读一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指名读,出示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伏下身子 理所当然 联结
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
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读一读,相关语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汛期 裤 间隔 溪水猛涨
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间:在这里读四声,是多音字。涨:也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三声。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以培养主动识字能力为主,设计了查阅工具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词语的同时,让学生回到课文中读好相关的语句,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特意设计了指导学生写字的环节,“谴”是生字,“惰”是要写的字,这两个字笔画复杂,很容易写错,在认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易错的部位,有助于学生记忆。
《搭石》完整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搭石》语文教案【第四篇】
《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秒;用黑白照片,要秒,用彩色照片,要用秒;用实物要用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1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21 搭 石 美好的心灵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