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66478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数学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1,3,4,5,6,9,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系统、全面整理知识的过程,梳理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复习,比较熟练掌握比例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整理本单元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准备

回家先整理本单元知识,作好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我们已学完了本单元知识,今天来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梳理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1.方法回顾

(1)以前我们是怎样整理单元知识的`?

(2)你们昨天回家是这样整理的吗?

(3)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1)抽2位汇报整理结果(投影标出)。

(2)根据学生的整理,大家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

(3)展示教师整理的结果,说出整理思路(展示)。

比例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

正比例意义[x/y=k(一定)]

应用

反比例意义[xy=k(一定)]

应用

3.教师小结整理知识的情况

三、复习本单元知识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指出这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生齐练)。

教师:通过前面两个题的复习,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使学生明白比表示两个数,有两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后讲评。

2.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②行驶一段路程,车轮的直径与车轮转过的转数。

③y=5x,y和x。

④yx=24,y和x。

(2)说出下列各组中的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能组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时间,路程。

②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的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

③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

(3)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骤。

①先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

②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

③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关系。

(4)用比例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练习十四第6题)。

①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排成5列需要90人,排成24列,需要多少人?

②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16人,要排27列,如果每列18人,要排多少列?

教师:说一说,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有哪些?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1:设所求问题为x。

学生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及成什么比例关系。

学生3:列出比例式。

学生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

教师: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所以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做出正确判断。

四、拓展应用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教师: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比值表示什么?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教师:用图像把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

教师: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图像是一条直线。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变化情况,航程增加,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增加,航程减少,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减少。

教师:观察图像,估计飞行2 00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师:根据图像估一下,7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同步显示。

(2)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五、全课小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正、反比例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数学教案例2

教学课题

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合比性质的等比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

2、会将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用于比例线段。

3、提高学生类比联想、推广命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

课前准备:

小黑板、幻灯机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在前边学习了线段的比,比例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那么请同学们回忆

1、什么叫线段的比?

2、什么叫成比例线段?

我们还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除此之外,比例还有一些什么性质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的比例的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出示课题: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

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出示小黑板)看学习目标1、2,(全班同学齐读)

下边请同学们再回忆,我们在上一章学习的平等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如何叙述的?(抽同学回答)

请看幻灯(投影显示)

二、(用特殊化方法)探索合比性质。

1、复习,已知:一组平行线在直线l上截得的线段AB=BC=CD=DE=EF则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得一个结论:即AB=BC=CD=DE=EF。

2、将上述结论改写成比例式,由此猜想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设在l上截得的每一份为k,问AD=?DF=?

又设在l1上截得的一等份为m,问AD=?DF=?

观察以上分析,可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又观察 与 有什么关系?对于一般的比例

式都有这一个关系吗?请猜一猜。

猜想:学生口述(同学间可相互讨论、研究)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写出:

如果

3、证明猜想,得出合比性质,

我们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1)启发学生观察,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寻找证明思路,证法一:(设比法)

证法二、(利用等比性质2)

∵ ∴ ∴

(2)类比联想,得到分比性质。

如果

学生自由讨论,可仿上边自己证明结论。

在今后,这两种情形都叫合比性质,即

如果

(3)理解合比性质的。内容,师生一起用文字语言叙述。

4、类比联想,将合比性质推广。

在合比性质的表达式中,

(1)比例的二、四项保持不变,

(2)比例的前后磺对应求和或差,作为新比例式的第一、三比例项。

由此,可作出以下类比联想,并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证明。

猜想一,(教师引导) 如果

二 …… 如果

三 …… 如果 等等。

对这几个猜想出来的问题,其基本思考方法有两种:

(1)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变形利用合比性质的结果,证明时,可灵活运用以下变形方法。

①同时交换比例的内或外项,(更比)

如果

②同时交换比例的前后项,(反比)

如果

比如证明猜想三,如果

(2)对原合比性质的证明方法进行类比、联想来进行证明(设比法)

三、利用合比性质来证明等比性质的特例,并推广。

1、练习(投影显示)

证明:

2、观察上述练习的两个结论,并对一般情况作出猜想,对练习中相等的比值的比个数进行推广。

如果

3、利用设比法进行证明,得出等比性质,同学们自己练习,后与教材P20对比。

4、强调证明方法“设比法”。

设几个相等的比值为k,用它们表示出每个比的前项(或后项)利用代数运算证明比例问题,这种思想方法在比例问题中经常用到。

四、简单运用(出示小黑板)

(1)已知: ,

(2)已知:

(3)已知: =

注意:①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的证明方法和结论都很重要,都可用来证明有关比例式的问题。如第三题一问

解法1、

解法2、

第二问可用解法2。

② 还常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x:y:z=4:3:6但此时不能设 。

五、师生共同小结,看书完成P203练习

1、合比性质,等比性质及常用变形,尤其注意等比性质的使用条件。

2、证明两个性质时所用到的“设比法”的证明方法。

3、类比联想,推广命题,由特殊到一般,再进行证明的方法。

六、练习:(1)已知 求 的值;

(2)已知 求 的值;

(3)已知 求 的值;

(4)已知 试求 的值。

由(4)题思考通过作第(4)题得出结论,结合前边所学内容猜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试证之。

板书设计:

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

1、合比性质:

2、等比性质: 小黑板①②③

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口算题:(逐题回答)

10×520×314×234×2

2.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3.教师引导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二)学习新课

1.板书出示:口算14×3.

(1)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2)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3)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4)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2.做一做

(1)投影出示:

16×2=6×3=25×2=

(2)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3)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①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②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3.试一试:140×3=370×3=1800×5=

(1)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4.做一做

投影出示:

150×6=380×2=130×5=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1—4]

(1)独立操作,直接写出答案。

(2)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

2.文字叙述题.

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

(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26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