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与艺术(精编2篇)
【导言】此例“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与艺术(精编2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探析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1
摘要管理是将某些资源整合,发挥系统的功能,达到组织所要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过程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过程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管理不单纯是科学,也非单纯是艺术,而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关键词管理 科学性 艺术性
管理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及其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之后,大家普遍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在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给出管理概念之后,其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大多数采用管理的定义为: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的过程。随后,管理是一门艺术的说法出现了。对管理理解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说的。管理是科学,主要强调重视事实知识与原理知识;管理是艺术,主要强调重视技能知识与人际知识的结果。综合而言,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涵义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来指导管理活动,从中不断发现与探索管理的规律性。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性是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管理者没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相关知识,就像哈罗德・孔茨认为的那样,“高级管理人员不掌握管理科学,则只能是碰运气,凭直觉,或用老经验”。管理的科学主要注重自然规律、客观数据、分析结论、程序化、规范、规则、惯例、理性体验、同一性和经验运用。管理是一门科学,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运用智慧进行战略层面上的思维和运作,进行一种随机的创造。艺术,就其本身含义而言,是指用形象反映现实并比现实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是指那些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和创造性,没有实践和创造则无所谓艺术。管理是一门艺术,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管理者如果只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理论方法,而不注重管理知识和理论方法运用的形式及所要达到效果的过程创造性,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达不到管理的科学性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人们现在都已承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正如罗斯・韦伯所说:“没有管理艺术的管理科学是危险而无用的,没有管理科学的管理艺术则只是梦想。”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和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法律与道德,军队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类似。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统一的,为达到相同目的而存在的。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令管理者满意的一种状态。因此,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并且相互补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
(1)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要将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须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种制度,需要强制与约束。同时,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含义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接受管理理论的指导,以管理的基本规律为行动指南。
(2)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提出管理的艺术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仅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在变化着的管理实践中对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懂得针对现实及管理与被管理对象的特点对科学规律进行巧妙运用,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正是管理者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
(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化管理知识与科学化管理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艺术化的管理知识要不断地转化为科学化的管理知识,作为管理知识体系中规范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反过来,也只有对科学化的管理知识进行艺术化的运用,边运作边探讨,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两者存在一种临界值的转换关系,即在一定情况下,管理的科学性就转化为了艺术性,或管理的艺术性就转化为了科学性。
(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由于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其理论体系相对严密,而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其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相对灵活,所以两种属性在作用的发挥上各有侧重点。两者具体面对的问题是有所区别的,在一方面,管理主要体现其科学性,另一方面,管理主要体现其艺术性。科学性侧重喻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方面,艺术性侧重于管理实践的应用方面;科学性借以提高管理效率,艺术性借以提高准确性、管理适应能力;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程序化和逻辑化,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非程序化和非逻辑化。
综上所述,管理不单纯是科学,也非单纯是艺术,而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有规律又不拘泥于成法,它为管理者指明了一个行动方向,又给他们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广大空间。管理既不能失去规律性的 “原理”、“法则”,也不能失去在运用“原理”的同时所需要的创新性和灵活性。认识管理的两重属性,对组织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管理者才能运筹帷幄,组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剑。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
[2]席酉民。管理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与艺术2
摘 要: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组矛盾的范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好好把握其矛盾双方的关系,用辩证法艺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管理 实践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组矛盾的范畴,如果我们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不好好把握其矛盾双方的关系,往往教育效果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运用辩证法艺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以此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本人认为教师对辩证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下面几组矛盾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上。
一、适当把握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生之间到底需要怎样的距离,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索和争议的问题。某些教师,尤其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本着关爱学生的宗旨,认为热爱学生,就是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分彼此。于是一下课就和学生随意开玩笑、做游戏、聊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经常忘记你是一个老师,把你完全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这种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亲和力有余而威严不足,学生在教师面前则是毫无压力、随心所欲,课堂的正常秩序往往难以维持。此为“师生关系太近”。而另外一种教师则认为,教师要有威严方有师道,管理学生应该“严”字当头,应和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学生有摸不透的感觉。这种教师很少甚至从不与学生谈心和聊天,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显得教师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惧怕心理。这样,只能让学生见到你噤若寒蝉,与你渐渐疏远。此为“师生关系太远”。本人认为,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远,因为课堂学习是一个严肃的活动,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创设轻松的氛围和有趣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下课后,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近,因为下课是了解学生的最好途径,通过交流方会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的师爱;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因为偶发事件是在教师没有预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激化事态,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
二、权利的放与收
这里是指管理学生时,教师权利的放与收的关系。要管好一个班集体,光靠教师一个人是不行的。如果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教师必是疲于奔命。如果有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包括班干部、团干部、科代表、小组长等),就会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会提高工作效益。要相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是能够办好事情的,要在学生干部办事情的过程中教会他们方法,要在学生中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至于权力放到什么程度才适宜,这要视班级的现状来确定。班级现状好的,权力可以多放一些;班级现状较差的,权力可以少放一些。
三、管理手段的软与硬
教师管理学生的手段,有时需要来软的,有时需要来硬的,有时需要软硬兼施,要因人而异。对一个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多做思想工作,给他台阶下,这就是“软”;对一个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则须严厉的批评,该处分的就要坚决处分,这就是“硬”。但是处分毕竟不是目的,我们在处分的同时,还得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有改正的机会和信心,这就是“软硬兼施”。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动不动和学生讲“狠”,当学生一旦发现你讲“狠”,你又做不到时,那你在学生面前就丧失了威信。事实上,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你在《教师法》的约束下,你又可能“狠”到哪里呢?只有恰如其分的“狠”,学生才会怕你。总的来说,“硬”必须比“软”少:当学生“软”的时候,你就不要“硬”,但有时候需要绵里藏针;当学生“硬”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软”,这就是所谓“柔能克刚”。
四、适当的抑与扬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一个班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种个性,多少种心情。有的学生,你批评他,他可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还朝着你发笑;有的学生,你一句轻微的批评,就有可能让他好几天心绪不宁,甚至要落下泪花。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个性有充分的了解。性格外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可以直接一些,重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就要格外小心,不要对他刺激过度。表扬也是如此,容易骄傲的学生要抑,很难兴奋的学生要表扬。另外,做同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还得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从扬到抑,再从抑到扬,这样方能减少或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达到真正育人之目的。
五、思想管理的松与紧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严得过分,会让学生总是紧张,神经绷得很紧,情感就有可能减弱,产生逆反心理。而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就是放松。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既要分析所犯错误的危害,让学生紧张起来,又要分析其所犯错误的原因,并暗示他:老师坚信他本人通过努力是会改正错误的,改正错误后的他在老师心目中形象依然光辉,从而让他松弛下来。对待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一样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现在的竞争又十分激烈,紧张是难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应每天给予学生适当松弛娱乐的时间。成年人尚且需要娱乐,更何况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呢?由紧张到松弛再到紧张,这是遵循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当然,一般情况下应以紧张为主,松弛为次。
六、适当的“认真与糊涂”
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必须需要十分认真的敬业精神。一个敷衍塞责的人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事事都应持认真严肃的态度,有时教师还得装装糊涂。一个很少犯错误的同学偶尔犯一点小错误,并且这个同学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时候教师应糊涂;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但确实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学生,他犯了一个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也应该装糊涂。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事事顶真,寻个究竟,会过犹不及,引起学生的反感。当然,“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教师心明如镜,对事情原委了然于胸,且能预见和控制事情发展的趋势与后果。
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始终都包含着辩证法的艺术。教师运用辩证法艺术地处理问题,绝非玩弄权术,而是热爱学生的一种智慧。有了高超的爱的艺术和智慧,方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2篇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与艺术,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管理方法与艺术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