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66221

【导言】此例“小学语文说课稿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课文选编了冰心《繁星》中的三首短诗,诗歌意境优美,意蕴深长,分别表达了怀念童年、热爱大海、歌颂母亲的主题,表现了冰心对童真、母爱、自然的歌颂。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这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感性思维想象画面,体会文意,探究情感。多调动学生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用跟作者对话的心态来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星空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引入,将学生带入“繁星”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繁星》(七一)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3.理解“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学生反复诵读,交流感受。

(2)想象画面,入境感受: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从这几句你体会到什么?(童年的美好、宁静;家的温馨;母亲的温柔、慈爱……)

4.结合“永不漫灭的回忆”,体会诗人情感。

5.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学习《繁星》(一三一)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明确写法,体会感情。

理解: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1)反复朗读,自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

(2)理解写法,体会感情。

学生对比朗读反问与陈述句,体会感情。(反问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

结合实际体会星与光,花与香的关系(自然而生、不可分割),体会诗人对大海的感情。(自然而生的'热爱)

(3)领会诗歌类比的写法。

3.感情朗读、背诵。

(五)学习《繁星》(一五九)

1.课件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读。

2.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1)出示诗句: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漫天风雨下,小鸟害怕地躲在巢里,鸟妈妈张开翅膀,紧紧地护住小鸟。)

由鸟儿躲到巢里,你能联想到什么?(家的温暖、安全)

(2)出示: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扑进妈妈的怀里)

联系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关于躲到妈妈怀里的经历。体会母亲的慈爱、温暖,母爱的伟大。

(3)诗中有两个“风雨”,这两个风雨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风雨”即自然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指烦恼、痛苦、忧愁等。)

(4)体会感情,感悟对母爱的歌颂。

3.感情朗读、背诵。

(六)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课下阅读、收集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点拨方法与要求,出示示例,帮助学生课下活动的展开。

(七)课文小结

课文选编三首短诗,分别从童真、自然、母爱三方面表现了冰心“爱的哲学”,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童真、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能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本次板书直观展现了三首短诗的主题,从而突出诗歌的核心思想。这样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记笔记和掌握所学。

小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写人要凸显个性》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表达交流中的1篇作文训练。本单元写人。写人的什么呢?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个性。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的个性,所以,本单元在写法上要注意凸显人物的个性。写人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至关重要。

二、说学情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人的几种基本写作手法,在上一次课《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的记叙文》的记叙文写作中,也穿插了刻画园丁形象特征的练习,因此,对于写人,学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由于我们学校是农村高中,学生的基础及素质都不尽人意。学生在描写美女的时候,都会说是“樱桃小嘴,柳叶眉,曼妙的身姿”。在他们的笔下,美女都是一个样,毫无个性所言。所以在高一记叙文训练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对人物个性的塑造。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目标:

①学习写作中选材应运用典型事例。

②学习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凸显个性。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凸显个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有困难的地方。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①、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的个性

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因此,针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情,我确立本课的教学方法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人物的个性,通过讨论交流,协助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布置任务讲练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1展示习作,导入课文。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习作,让学生猜猜他是谁?来导入课堂学习内容;

2讨论交流,明确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课本中最具个性的人物,由学生分析出描写方法 。

3各个击破,解决重点。

首先是如见其人,分析肖像描写。在肖像描写分析中,着重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经典的肖像描写片段,来让学生直观的体会肖像描写,然后是如闻其声,分析语言描写。用多媒体展示经典语言描写片段,师生一起品味片段,归纳出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应该紧扣人物的哪些方面?第三分析动作描写。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片段,突出一些动词运用进行,再通过两个学生上台完成老师所说的任务,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发现其性格,并进行片段训练,描写其中一生的动作。

4,讲练结合,布置作业。请以“校园里的——(人)”为题,写一个片段。

五、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加大了的课堂的容量,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如何进行人物描写。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索意识 。讲练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总觉得在多媒体的课堂上,学生过分重视多媒体,而忽略了老师的讲解,就感觉在看热闹一样,一下课,我就有点担心学生在课堂中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我应该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它是1篇精读课文,属于写景游记。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

a、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 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本课的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四、说学法

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达到目标,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朗读法、对话法、想象法、圈划法、背诵法、摘抄法等,来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流程

(一) 导入,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颐”的左边用红粉笔写,落实它的字形),读好课题。

2、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介绍颐和园的一句话。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再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把颐和园的特点浓缩成两个字,随机板书:大、美。

(二) 品读,触摸语言

这是课堂的重难点所在,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读中,明白作者记叙的顺序

1、生初读,主要自学有关生字词。

2、我问学生:作者给我们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的?(板书:游览顺序)生读二到五自然段,我再问: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3、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习交流:

(1)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我最后问:你读完这些词句,发现什么?(作者的观察很有顺序——言之有序;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这些词句,你能猜到作者着重要介绍的景物吗?请把它们圈出来。(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细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1、学习“长廊句子”

(1)找到相关句子。

(2)感受怎么表达?你发现什么?(板书:颜色、长度、美丽)

(3)体会语言:“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着问:文中像这样的表达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2、学习“佛香阁”句子

(1)生读三四段;

(2)作者先后怎样观察?请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观察的词语。 反馈:板书: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3)怎么介绍“佛香阁”?出示句子研读——你能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也能将将它介绍清楚吗?——比较一下,哪一句更顺口?

(4)怎么介绍昆明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让你

想起怎样的词句?(水平如镜、优美画卷?)——你能给“滑”字换一个字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水静、水平、水美)

3、学习“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观察到什么?读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书: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3)重点介绍什么?怎么介绍得清楚?

(三)悟言之有法——在总结中,回顾作者的观察的方法

1、讨论: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楚的?

2、梳理归纳:准确选择观察点——有顺序介绍——多角度观察

(四)背背抄抄——积累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句话,背一背,抄一抄。

六、说板书设计

长廊:颜色、长度、美丽 游览顺序 颐和园{ 佛香阁: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思路的设置中,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教学中尽量把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的优化。

七、教学反思

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和昆明湖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和昆明湖的特点。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十七孔桥的教学,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感觉学生有一些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时间的匆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朗读指导上: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朗读上指导不到位。

(2)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设计得比较死板,

(3)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都不乐于动脑筋,不善于表现自己

小学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大还是小》是1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课文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写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并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长大”非常向往,但是有时候又有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没有长大。这篇课文能让他们对“长大”有更确切的认识,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情,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长大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长大的快乐。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演示、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合作解疑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因此,上课伊始,我先出示“大”和“小”两个字,让孩子们说说觉得自己是大还是小,为什么?顺势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老师先范读课文。

2、孩子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向小组内其他的同学请教后,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词。首先,课件出示词语,再出示生字进行认读,接着让学生先小组合作交流识记方法,再全班交流,认识双人旁,竖心旁。并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然后,把生字词放到句中读,再放到文中分段朗读课文。这样,一层层的推进,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中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是有意义。

4、指导写字。出示生字,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强调笔画顺序。然后老师范写,学生在练习。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一年级学生是训练写字的关键时期,上课时有选择地渗透一些书法知识可为学生以后的书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扎实、朴实”为目标,利用课件,认读字词,努力在字词上抓落实,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细读体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和渗透。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语句,思考: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____”画出来;“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画出来。在小组内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在汇报交流中,课件相机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并进行朗读指导。

2、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合作学习的方式,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结合课内外资源,多途径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说一说,你是盼望长大,还是希望一直这样小小的?为什么。在全班交流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长大的快乐。

2、出示儿歌《别说我小》,齐读。

教师总结:我们觉得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这是一种正常的想法。因为在我们的力量范围内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要尽量去做,不给长辈增麻烦。课下做一些事证明自己长大了。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课我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设计板书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86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