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初中七年级语文《理想》优选教材教案【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6021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七年级语文《理想》优选教材教案【通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设计【第一篇】

诗歌教学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这种争议诗歌教学就更加让人无法把握了。有人侧重于对诗歌的分析讲解,有人说诗歌教学要侧重于诵读,无须讲解。实际上两种倾向并不矛盾,至于在这二者之间作何取舍,还是要看自己的学生看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时,最终选择了诵读教学法。以这种别开生面的朗诵会的形式组织课堂。经过实践,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潜力。第一课时结束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在课下时间里小组进行自主排练,并再次强调了诵读比赛的那五项要求。第二课时的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他们在朗诵形式上,在彼此的配合上,是朗诵质量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在课下时间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丝毫朗诵指导,他们完全凭靠小组的力量达到了我期望的效果。

任何一项课堂活动只要经过精心的筹备,就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课堂。不仅是老实需要精心的准备,学生同样也需要准备。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课堂上体会不到上课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为听课做好准备,他们只是盲目被动地在课堂上跟随着老师而已。但是,这次《理想》诗歌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可以打满分。一个小组八名左右的成员,男女生人数不一,他们能够结合本小组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男生独自诵读,女生独自诵读,男生合诵,女生合诵,小组集体朗诵,各种朗诵方式在他们的策划下被运用得很好。

比赛结果出来后,无论哪个名次,大家都很高兴。为了鼓励胜出的小组,每个胜出的小组奖励一瓶墨水。奖品标准没有设太高,一是因为乡村教学条件所限,二是担心学生为了奖品而参与课堂活动,而非为了求知。

这样的课堂虽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方式单一,学习任务轻松,但是,课堂结束后留下来的一个疑惑就是:这样避重就轻的课堂,通过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自主感悟的诗歌教学方式,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独自走入诗境,获取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呢?他们能够在朗诵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吗?

点燃青春的希望之灯,这是我们课堂的主题,希望学生在自信的诵读之声中体会到诗歌的深蕴,为了自己的理想过好每一天。

《理想》教案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áo夸耀yào

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理想教学设计【第三篇】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6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自主学习:正音、正字、释词

三、合作探究

1、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四、品读明理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

六、体验拓展: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七、背诵理解:分小组竞赛背诵

八、师生小结: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九、作业 布置

①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理想教学设计【第四篇】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

(2)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

(4)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比较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XX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这次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1:你能想象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吗?

(答: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的。没有国界,没有贫富差距,人人平等,产品将非常丰富。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干,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人。医学更发达,人的寿命将会延长。没有犯罪,人人和睦相处。将有更多的同学能上北大、清华,而且是通过远程教育,不用到北京上。……

答: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过上殷实的日子。政治上,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文化上,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更加文明。社会生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教育上,享有更加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

①在中国古代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其核心是:“天下为公”。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把大同社会幻想成“无帮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③十九世纪初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们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圣西门设计的理想社会叫“实业制度”;傅立叶的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基”;英国的欧文创办的理想社会叫“新和谐公社”,他耗费了几乎全部财产建立的这个“天堂”只存在了四年就解体了,自己也为此一贫如洗。

……

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

1、我们的最高理想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将是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它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问题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各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p110下,111下中,111下-112上)

活动2:阅读教材p111上-中下的材料,结合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和事例,谈谈你对中共先进性的认识。

(答:中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正是如此,中共才凝聚了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和领导核心。)

在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是什么呢?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关系怎样?

(指导学生看书p111页-112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是指经济上富有繁荣;“民主”是指政治是人上享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文明”指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达到较高水平。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因而,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为实现共同理想,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

(复习我国经济社会大体分三步走)

今天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那么,第二步战略目标所要达到的小康水平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同绘小康蓝图

活动3:阅读教材p112-113中的材料。

(1)说一说: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2)谈一谈: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经济总体水平不高,社会风气不是很好,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生活不够好,民主法制不健全,公民环保意识不够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没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公民精神风貌有待进一步提高。)

1、从温饱到小康(历史性的跨越)

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问题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达到的小康水平?

[答:(1)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2)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活动4: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图表和数据,或许你会对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有一个新的认识。

材料一:XX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美元)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万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47400 40330 47500 3250

材料三:

表一、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项目

区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 1998年 1978年 1998年

东部 1765元 9522元 东部是西部的倍 东部是西部的4倍

西部 元 4031

表二、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差距

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差距

城镇 9422元 1983年为:1

农村 2936元 XX年为:1

结合上述图表回答:

1、上述图表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上述图示说说你所在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如意的地方?

(答:说明我们的小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是低水平的;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平衡的;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全面的)

问题3:党的xx大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答: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

3、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活动5: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怎样的呢?到2020年,我们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或者是歌曲等形式描绘。)

(答: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问题4: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答: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共创和谐伟业

1、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社会理想

活动6:联系教材p115中的材料,结合历史知识,说明人类对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中共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贡献战略任务。]

2、和谐社会的内容

问题5: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答:(1)见上面活动6的答案(2);(2)(内容或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具体内容,而且各项内容紧密联系、互相贯通。它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指挥者。

活动7:想想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和谐的地方。思考在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学校、和谐社区方面,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1)不和谐地方:①诚挚友爱②民主法治③公平正义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2)建议:①和谐家庭:父母不拆子女信件帮父母做家务,赡养扶助父母慰藉父母父母要用健康言行适当方法教育子女;②和谐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快乐校园;保持校园环境优美,建设生态校园;尊师重教;开展“希望工程”捐助活动等。]

3、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我们动工是和谐社会的享受者,更是建设者,只有动工着眼长远,又立足当胶,人人有责、人人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应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同理想努力奋斗!今天的学习,还使我们了解了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和实施的经济建设的目标。了解党和国家制定这样的目标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为了使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使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布置作业:

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各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达到的小康水平?

3、党的xx大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4、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5、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6、见《高效速练》相应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二)同绘小康蓝图

1、从温饱到小康(历史性的跨越)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

3、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共创和谐伟业

1、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社会理想

2、和谐社会的内容

3、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讨论法、层层剖析讲解法

教学准备

1、自制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自制课件,vcd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师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这个故事,有人说愚公非常傻,不值得提倡?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学生1:我同意,因为搬家要比移走两座山容易,而且也是人、财、物的浪费。

学生2:我不同意,虽然愚公的做法不值得学习,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3:我也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没有愚公的执著,也不会感动玉皇大帝,把山搬走。

……

二、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活动1:阅读教材p118的材料,思考

1、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吗?

(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

(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

3、你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吗?

(答:后羿射日;有巢氏经过无数次观察、实验,教人构木为巢;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红军长征;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问题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p118下、120中)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最充分体现

活动2:阅读教材p119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如何体现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

(答:井冈山精神:面对艰苦生活和强大的敌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发展根据地农业生产,创建军需工业,创办造币厂和公卖处,开展熬硝盐运动。组织红军将士挑粮上山,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历史上的奇迹。长征精神:英勇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百万国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纵横14省,跨越千山万水,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长征这种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3、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已不再是亡国奴,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园,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都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有过辉煌历史的“大渡河连”的驻港部队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指导学生看教材120页,驻港部队的官兵是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

活动3: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你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

(答:第二个对的。因为: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巩固目前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实现共同理想,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性伟大事业,需要崇高精神支撑和推动的事业;③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决不能自满、停滞。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做到与时俱进。那些借口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的说法,实际上是懒惰、消极、不思进取,没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思想落后腐败的表现,是极为有害的。)

(二)艰苦创业 与时俱进

活动4:结合教材121页,从两代“铁人”的身上,说说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无私奉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发图强,拼搏奉献,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多方面。

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两代“铁人”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克服了困难,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丰富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

1、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在人类社会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发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新航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条件好多了,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争取更大的进步。

问题2: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答:⑴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这、精神的结晶;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⑵在不同年代,艰苦创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2、艰苦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活动5:阅读教材p122中文字和材料,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答:①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成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②它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何时都被视为成就事业不可少的精神力量;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种精神支撑和推动;④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问题3:艰苦创业精神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

[答: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⑵伟大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⑶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活动6:阅读教材p123中文字后思考,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答:①生活俭朴,不攀比,不讲排场,不乱花钱,把钱用在关键的地方;②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创新;③积极参加值日和其他公益劳动,主动做家务;④节约水电、粮食,爱惜书籍和学习用品,不破坏学校公物等;⑤发扬“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

在不同年代,艰苦创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时代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注意积累,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课堂小结:

新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布置作业: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3、艰苦创业精神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

4、见《高效速练》相应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二、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最充分体现

3、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二、艰苦创业 与时俱进

1、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2、艰苦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理想》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

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

--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与名⑦的人。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⑿!)

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从而体会诗情)(比如: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的这些说法吗?)

(2)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自信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可以适当从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加以指导)。

5.品味语言和诗味:

--这首诗意蕴丰厚,内容深刻,感情充沛,同时在形式上非常讲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观察到的知识点,加以点拨、概括。参考:有音韵上每节偶句押韵,全诗一韵到底;语意上多承接,多转折,多并列;修辞上多比喻,多排比,多对比,多顶针;句式上多“是字句”,多“使字句”,多短句;语言上多警句,用词很精粹等。

6.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需要整理、积累的资料记录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有表情朗读课文,或者背诵佳句。

(三)相关链接:

(1)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教学反思

这样一首哲理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读”、“品”是极其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悟”的大前提。其次,这首诗对明确学生的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导好,事半功倍。

七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词汇积累交流导入,师生共评。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行道树》主旨。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章的关键句,哲理句,它们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作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问题研究:

(1)学生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如:“忧愁而又快乐”的含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痛苦”体现在哪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讨论小组内的遗留问题,老师做引导:

--联系课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忧愁、痛苦”表现为“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深沉”表现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等等)

4.朗读体味: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师生互评。

(2)及时请学生讲述朗读时的感情与体验。

(3)请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内容、形式、表达等)

(4)出示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曲子,配乐朗诵。

5.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真好》:

(1)寻找关键句、哲理句,以把握主旨: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2)探究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等等

6.比较两篇文章(强调注意:比较是客观的,有同有异的;与喜欢是不一样的。)

--从内容上看,《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

--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我们的是尝试第一次是需要勇气的,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布置作业:

(1)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6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