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案设计精编3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生寓言》教案设计精编3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义,品析优美的语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则寓言的深刻内涵,学会赏析寓言。2.学习两则语言巧妙的构思。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法,分组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预设答案: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似乎自相矛盾。)引入: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人生的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二、文学常识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分析课文《白兔和月亮》
(一)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复述)
(二)赏析课文
1.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白兔,标题是《白兔与月亮》,那么,白兔和月亮之间关系有哪些?
白兔赏月(1)白兔得月(2-4)白兔还月(5)
2.得月前 后,月亮在白兔眼中各是怎么样的?白兔的心情分别是怎么样的?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赏月: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得月: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感受一下白兔得月前后的不同心情吧:
(1)风韵:原意是指优美的姿态神情,在这里作者将月亮阴晴变化时的神态拟人化,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白兔眼中的月亮之美。
(2)慷慨:指不吝惜,这里是暗示白兔承受不了诸神之王的这个决定。
(3)“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这句话写出了白兔赏月时欢快、闲适的美好心境。
(仿写:每逢周末,我都来到茶馆饮茶,或是悠闲自在地听听音乐,或是津津有味地品品茶!)
(4)“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两个“盯”能换成“看”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盯”字生动地刻画出白兔在得月后极其紧张、惟恐失去的神情和心理,而“看”没有这种表现力。
(5)“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句话连用两个比喻,将白兔紧张不安的感受具体化,“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与前文的“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形成鲜明的对比,心理描写十分到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只时刻担心月亮丢损的白兔形象,真实可感。3.白兔得月前后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得失之患 4.这种得失之患是怎样产生的?
(1)得月前后,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中,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 得月前,白兔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所以她心情闲适。
得月后,在白兔眼中,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个人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和损害上,对月亮抱着功利态度,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由看待事物的眼光上升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些人遇事总是计较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比较超脱,心胸宽广,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
(2)(引导:试想白兔得到一把青草,会有这样的“得失之患”吗? 不会,白兔拥有青草,是心安理得地拥有,决不会担心紧张。)白兔的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是如此的渺小,拥有与能力并不相符,白兔实在不配拥有月亮,因此紧张不安。
(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他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因此可见,有些拥有并不是幸福。)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6.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7.这一则寓言为什么提到人类?
(赏析“慧心”)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它讽刺了人们贪婪的欲望。
(三)拓展延伸
1.由学生分组讨论启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和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产生得失之患。关键在于:(1)该不该拥有,不该、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2)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联系现实生活讨论,拥有财富就一定有得失之患吗?)
3.既然拥有并不一定幸福,会产生得失之患,那么,难道一无所有才自在吗?“与其拥有不如没有”的观点对不对? 不对。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如果是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面对厄运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一起来看看第二则寓言《落难的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吧!
二、分析课文《落难的王子》
(一)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王子)——王子怎么了?(遭遇厄运)——王子遭遇厄运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怕、抗)
(二)赏析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王子与厄运之间经历了怕、遭、抗三种关系,那么,本则寓言是如何来写这三种关系的呢?(1)怕:<1>课文第一段 这一段的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了王子什么性格特点?极其脆弱 <2>有什么好处?第一段写王子极端脆弱的性格,为下文王子性格的转变作铺垫。(2)遭:<1>王子遭遇了怎么样的厄运? 用课文原话回答。
“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这一系列的厄运为下文做铺垫,同时呼应了标题中的“落难”,王子从怕厄运到遭遇厄运,说明人的一生中,苦难是难以避免的。
(3)抗: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2>落难之后,王子得到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悟?(请用原文回答)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本文中心句)
(理解:这是因为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凡是„„无论„„,无条件复句,强调王子人生感悟的成立是无条件的,并充分反映了王子在经历磨难之后,性格已由脆弱变得坚强。)
3.本则寓言的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探究 1.既然“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那么,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1)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显然不能成立。
(2)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2.赏析文中三个奇妙构思。(详)
(1)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人物:王子。王子身份尊贵,但性格极端脆弱。同时作者还设定了一个极端的情节:厄运。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变成残废,行乞度日。王子由“天堂”掉进了“地狱”,这种大起大落的命运给读者以强烈的反差,更加突出文章主题:厄运使人坚强。
(2)(谁看见了王子落难? “我”本文写王子落难,为什么要提到我?)“我”的出现:<1>使用第一人称,表明“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2>(文中为什么写“我”也遭遇厄运?)有王子的经历在前,又写“我”也遭遇厄运,这样的故事在重复发生,揭示了厄运在现实中的普遍性,苦难是人生中常有的,我们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3)“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的叹息,反映王子极端脆弱的性格,为下文铺垫。第二次出自“我”之口,是“我”对王子落难的叹息,反映了“我”对厄运的惧怕。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深化主题。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这种对厄运的叹息在现实中具有普遍性,害怕厄运并不是个别人,人们对厄运的认识具有相似性。
(四)拓展延伸
1.王子落难是不是偶然?如何对待苦难?
(1)绝非偶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2)第一,苦难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做好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积极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2.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你对厄运的理解吗?(也许可以省略)
(例: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比较《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
(1)在主题上,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一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一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前一则寓言写好事可以变成了坏事;后一则寓言写坏事可以变成了好事。
(3)在表现形式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记叙故事。前一则在叙事的基础上,更侧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寓言成分更浓厚;后一则重在叙事,写得更像是事实。4.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2
《人生寓言(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寓言,归纳寓意 2.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课文,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教学手段:
朗读 探究 表演 写作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短小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可能是人、狼、羊、神等等,这些故事情节往往很简单,但结尾总是给人一些启示。比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等。大家都看过吗?这些文章是什么体裁呢?其实这就是寓言。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二。题解: 1.关于寓言: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3.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
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4.题解:
本文两则寓言均是谈论人生哲理的寓言。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释词: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皎洁(jiǎo):(月亮)明亮而洁白。.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
心旷神怡(kuàng):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嬉戏(xī):游戏,玩耍。.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领悟真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慷慨(kāng kǎi):不吝惜。.. 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2个。
闲适:清闲安逸。
心痛如割:形容心里痛苦的样子。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撤销:取消。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禀告(bǐng):旧时称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 厄运(è):不幸的遭遇。.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异国他乡:外乡,外地(就做客的人而言)。
行乞(qǐ):向人乞讨。. 正色: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落难:遭遇灾难,陷人困境。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2.口述故事情节:
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四。课文探究:
朗读《白兔和月亮》,探讨下列问题:
1.概括课文内容:
白兔拥有月亮又放弃月亮拥有权的故事。2.拥有月亮前后白兔的心理有和变化?
明确:
拥有月亮以前: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拥有月亮以后:闲适心情一扫而光,牢牢盯着月亮,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
3.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
讨论并归纳:因为白兔在拥有月亮之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所以她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4.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讨论并归纳:因为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5.归纳寓意: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6.探究质疑:文中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讨论并归纳:我们的主人公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而人类则相反,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贪得无厌,如一些贪官,接收了别人的巨额贿赂,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被举报,获得判刑坐牢的下场。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五。课外延伸:
白兔放弃月亮的拥有权后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想象一下,口述它之后的生活。
六。布置预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兔拥有月亮本是好事,但事与愿违,最后只好放弃月亮。看来好事也会变成坏事,那坏事是是不是也会变成好事呢?你可别不信,还真有这样的事哦!一起去看看《落难的王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二。朗读课文:
1.概括课文内容:
写王子落难后边坚强的故事。2.探究问题: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讨论并归纳: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2).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讨论并归纳: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炼,比如,登山、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3)归纳寓意: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探究质疑:
这则寓言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编造的故事,而是亲身见闻。
(2)人物事件的极端设计。人物,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拟定一个多愁善感的王子;厄运也往极端方面去编,国破家亡,又当奴隶,终成残废,行乞度日。通过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四。表演: 《白兔与月亮》 《落难的王子》 五。小结: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六。编写一则寓言: 要求:
1.寓意要深刻、具有时代意义 2.表达要清楚、情节要简单而明了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3
《人生寓言》
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
作文
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课后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