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核舟记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51721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核舟记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品悟写法1

一、本文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很相似,他的主要特色表现在:描写细致、层次井然、说明语言简洁、生动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思路清晰,结构采用()的形式开头总领,结尾归结,不仅首尾呼应,而且都夹有评论

2、说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就“核舟”的整体而言,详写(、)两侧、船尾,略写船背;就正面而言,详写“船头”所坐的三人,略写船舱、船尾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系由(“”)这一主旨决定的

3、“峨冠”“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等,又描述其行动,如描述他们的手、足、膝、臂展现其不同的姿态介绍“舟尾”是略写,文字不多,但很具体、生动,把两个船夫的不同特点鲜明地介绍出来在语言上体现了()特点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尝贻余核舟一 ()(6)、诎右臂支船()

(7)、右手倚一衡木()(8)、神情与苏、黄不属()

2、选文前三段按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

3、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肖像特征)

(2)佛印(神态特征)

4、“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本文从主题上来讲属于民间技艺篇,这篇文章主要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联想一下,我们学过那篇文章也是反映民间技艺的,请写出作者和课文名称及课文所用写作方法?

答:

6、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列举一个你所知道的微雕作品?

答: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二)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士人善画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一士人善画善:()  ②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答:

(2)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答:

3、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

三、文采展示

1、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某一种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150字左右)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一、①ru②zhǔ③shǔ④yujī⑤sǎn⑥rén⑦mǐn⑧kuí

二、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3、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4、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5、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6、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意:竟然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三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

3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四1、盖大苏泛赤壁云

2、“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3、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7、嘻,技亦灵怪矣哉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五为了衬托雕刻者技艺之高超,雕工之精巧总——分——总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核舟记》,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核舟记2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一。

教学重点:同上节。

教学难点 :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

教学关键:同重点。

教学方法:同上节。

内容和步骤:

一、齐读全文导入  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1、由学生对这开头,结尾两段的文句理解质疑,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

2、分别请同学通译、齐读,按要求概括文字大意。

第一段:总介王叔通极工极雕。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3、讨论(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总括王叔通的微雕技艺,后者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

讨论(2):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从这两节文字中的哪些句中、哪些词语中看出这一点?

——紧紧围绕中心应是雕刻工艺奇巧,灵怪。开头一句的首句,结尾一节的末三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关的词语如“不”、“曾不”等。

三、分析讨论第二至五段: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是将这四段文字切分为两部分,怎样分比较合理?

——二至四段为一部分,五段为一部分。前者说明的是船的正面,后者说明的是船背。

2.这样安排遵循了怎样的顺序?

——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

3.讨论第二段: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句文句。

(3)除了什么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4)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轼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作业 :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第三节

教学目的:目的二。

教学重点:同上节。

教学难点 :同上节。

教学关键:同上节。

教学方法:同上节。

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一、二、五各段的背诵情况;

二、请学生译几个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关,雕栏相望焉。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分析讨论第三段。

1.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

2.口译并评价翻译情况。

3.讨论(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分别由学生朗读苏轼、鲁直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什么样的心态?

——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2)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

——表现这一点的地方很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3)齐读这段文字,理清说明描述的顺序,争取背诵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到下部描述。

四分析第四段

1.讨论短语译法。

横卧一楫 椎髻仰面 视端容寂

2.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由什么说明效果?

——拟人、比喻、顶直

使抽角的说明更为具体逼真,更便于表现其雕刻技艺的精妙绝伦。

3.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为什么要这样写?

——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这样写,是为使船尾之镜与船头之情遥相互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共同成就“大苏泛赤壁之“泛”。

五背诵这三段文字,体味作者构思的良苦用心。

六分析第五段

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这是文章中心的需要,也是雕刻者的主观意图决定的更体现了作者主次分明的说明技巧。

七由学生归纳本篇说明文写作技巧。

1.以空间方法为序,层次清楚,构思巧妙。

2.叙述跟描写结合,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八布置习题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

2.练习三

作文训练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的:

一、明确说明语言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之间的关系;

二、了解平实用语和生动用语两种不同说明语言;

三、引导学生初写说明文,主要学会用平实语言说明同时也学习用生动语言来说明。

教学要点:

以第六单元中的课文为例,进一步让学习了解本单元中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

如《我国的气候》,语言平实;

《门外文谈》,则为朴实,幽默的语言。

结合知识短文训练学生掌握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用语。

教学要求:

1、平实的说明;

2、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3、常见说明方法;

4、字数:650—700字。

参考题目:P176—177

例文:P258(参考书)

《核舟记》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字音、句读念准确,读通文章。

2、讲解文章1、2段。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各自阅读课文。

要求:一、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二、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三、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叫三个学生各朗读一部分。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或留待串讲时解决。

三、讲解课文1、2段。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

提问二;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讲解: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

提问二: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讲解: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让学生背下来。

2、阅读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讲解3-6段

2、总观全文,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高超。

3、本文简练精致。先分说后总说。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先叫学生朗读3-6段;再叫学生回答这四段各段的文意;答毕,酌情讲评。

二、讲解3-6段。

第3段

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ǐ,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头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

提问二: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讲解: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气质各呈其态。二、对照鲜明。苏东坡和佛印,一为才高情笃的诗杰,一为超尘脱世的名僧,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三、笔触细微。卷底衣褶之绉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微细之处都如此清晰明白,显示了刻工之不凡。

提问三:这段为何写得比较多?

讲解:这段的内容紧扣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所以作者把这段当作全文的一个重点来写,写得比较多些。

第4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尾部分的雕刻。

提问:从这段文章看,这条船是在行进呢,还是已经停下了呢?从何见之?

讲解:这条船已经停下了。这从两个方面可以见到:一是舟尾横卧一楫,船桨已经放下,表明船已停了。一是两个舟子之所为,其一是仰面朝天,左手倚靠在横木上,右手扳弄着脚趾头,口中还在随情啸叫,他没有操桨驶船;另一是右手正拿着蒲葵扇煽火煮茶,他的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煮茶上面,他也没有操桨驶船。

第5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顶部位的雕制。

第6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结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通计一舟,为人五,通,全部,整个;为,有。为篛篷,为楫为念珠各一,各,包括篛篷、楫念珠等,不单是念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选择;为,制作。嘻,技亦灵怪矣哉,嘻,xī,赞叹声;灵,善,好;怪,奇异,罕见。

小结:

1、提问: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优点?

讲解:这篇文章有四大优点:简练精致,形象逼真,层次分明,重点明确。(详见教学设想)

2、一词多义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为:①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至鸟兽、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

3、特殊句式

省略句式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于。则题名其上,名后省略于。

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相比在中心词两膝之后,者,标志定语后置。

此外,文中有一个带双宾语的句子:尝贻余核舟一。双宾语是余、核舟一。

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能背诵全文者背诵全文。

2、作课文后面的练习。

核舟记4

魏学伊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记写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

罔不 轩敞 峨冠 衣褶 矫首 椎髻

壬戌 袒胸露乳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练习

一 熟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复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这样有什么好处?

2画出苏东坡、黄鲁直以及佛印三人所处位置的示意图,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他们各自的神态。

二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盖大苏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神情与苏、黄不属。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三 文言文使用数量词的方法和现代汉语不尽相同,把下边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看看不同在哪里。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又用篆章一。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句读。

2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3了解总一分一总的说明顺序,以及第5段的内部顺序。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语感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口诵心维。鉴于初中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很多,不宜作过高要求,但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就可以了。)

2.点拨法。

(解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必字字落实、句句讲清,只在必要时做些点拨与引导。)

3评点法。

(解说:应当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收放适度,收而不放,流于死;放而不收,流于乱。)

4.研究法。

(解说:研究需要方法,但更需要一种态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画一个长为29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

画好以后请在长方形内再画一个椭圆,然后可以把这个椭圆看作一只船,请你在船头画3个人,船尾画2个人,船头的3个人中,中间的一个戴着高帽子……不少同学说地方太小,画不上。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却知道一个人,他不但能在方寸之间安排这么多人物,而且可以把每一个人的神态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同学们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学习以后,你自然会找到答案。

(解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里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研习课文

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解说:文言文教学,诵读是非常必要的手段。诵读应分层次,一是准确,二是流畅。)

(2)词语积累,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归类整理。

(解说:文言实词与应调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到实处。之所以要学生分类整理,一是便于记忆掌握,二是便于发现规律,掌握语言积累的方法。)

(3)学生就句读、难解词句质疑问难。

(解说: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及时反馈、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学做出相应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4)课堂练习。

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尝贻余核舟一b.盖大苏泛赤壁云C.高可二黍许d.雕栏相望焉e.神情与苏、黄不属F其船背稍夷g.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③说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

a.为为官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可高可二黍许珠可粒粒数也(解说: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活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词语。实施这一环节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分成两大姐,分别整理,尝试命题,然后进行比赛,寓学于乐,增强识记效果。)(5)课文总理。

全文共6段。第五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并道出核舟的来历。第2~5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分别说明核舟的大小,船舱的布局,船头3人的姿态神情,船背所刻之字等等,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6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雕刻者技术的赞叹收束全文。(解说:便于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文意,为下面的品味等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2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分类整理相关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朝进

二、具体研习

三.研习第3段。

(1)船头3人中,为何先交代苏东坡的位置,可不可以先从佛印说起?

(解说:由此问,引出关于说明顺序的话题,进而分析第3段乃至全文的说明顺序。)

(2)何以看出船头3人中间坐的便是苏东坡?

(解说:这一问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件雕刻品的主题是苏武游赤壁,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件雕刻品的文化内涵;二是弓l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从“山高月小”等引文,从人物身份等等来考虑。总之,是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3)共闯手卷表现出怎样的情调?

(解说:这一问题是想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抓住人物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态;也可以让学生作简单表演,创设情境,体会当时3人的心情。)讨论本文的中心。

明确: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解说:这一讨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辨析能力,要把本文的如心与雕刻品即核舟的主题区分开来。)

三、欣赏品味

1.品味王叔远精妙的构思。

(l)照应。既开小窗,便可“启窗而观”;既挂念珠,便可“历历数也”。

(2)暗示。对联,增加文化内涵;“横卧一楫”,暗扣“泛赤壁”。

(3)色彩缤纷(蓝、黑、红)。

(解说:此题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同时也可培养其观察、思维的能力。)

2.品味末段文字删削之意图。原文结尾为: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糜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骗,今乃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解说: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不必定于一尊。求全责备。)

四、布置作业

请你选择一件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工艺品,依照本文的说明顺序(总一分一总,中一前一后)写1篇说明性短文。语言尽量做到生动、简洁。

(解说:能力迁移的重点有二,一是说明顺序,二是语言特点。)板书设计(附板书图)(解说:这一板书主要想呈现出本文的说明顺序,用①②等标注的是文章中实际说明的顺序,目的是更直观地反映出作者对对称美的一种追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