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展示并齐读阅读要求
四、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接龙读(各读一段)以检查朗读情况。
3、自读思考: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五、再读感悟,小组探究
六、总结回顾
在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体现了什么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教学要求。【第二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阿拉文库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阿拉文库,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2、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3、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指名读)
①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
3、都读完了吗?(读完了)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回答,读第一自然段)
4、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说)
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
6、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预设
生: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玩皮可爱。(板书:玩皮可爱)
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字数相同
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生读)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读起来顺口
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
(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读)
师:大家都读过古诗,老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领。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看看作者最后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总结)
师: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具体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妙?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生读)
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
(生接读)
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
(生写批注)
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勇敢无畏),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你认为写得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很自信。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感觉到强人所迫。
生:犹豫不决。
生:被逼进去的。
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还有哪里?再读读。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
生:没水,没水
师:建议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读)
(生加动作,齐读)
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有勇气,毛遂自荐。
生:大胆。
生:勇敢,为大家着想。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神异出众)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阿拉文库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猴顽皮可爱
人勇敢无畏
神神异出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篇】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的:
1、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我们筹划活动和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了解书信的写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条理地、具体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确建议,加强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按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对自己的书信进行认真修改。
教学重点:
营造氛围激发活动热情,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渲染氛围。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感无比的自豪!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对象。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交流方式: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电话、网络……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展现热闹的策划场面。)
三、集思广益,开展交往活动。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全班交流各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多姿多彩,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都蕴涵着你们的想法和思想。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做到“六个一”:
A.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
B.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的情况,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写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独立完成,表达真情实感。当孩子们接到远方朋友的回信时,要提醒他们保持联系,持之以恒,使友谊不断加深,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学习,教给孩子们怎样交友收获大。让孩子们从一封封信件这个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对方小伙伴们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奋发努力。使孩子们通过信件从对比中找到自身的责任,找到助人的快乐);
C.给小伙伴送一本好书(将优秀图书送给小伙伴,使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更茁壮成长);
D.给小伙伴赠送一件当地的土特产品;
E.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F.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讨,课外实践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与对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5年级2班 朱珩尧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小学5年级2班 王笃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20xx级1班 余楚萌
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小学5年级 汤洋
江苏省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6年级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4年级12班 陈奕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5年级4班 文雯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5年级 张文博
广东省佛冈县第一小学4年级1班 邓先飞
……
3.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异地的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共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