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235

【导言】此例“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583接近()百

718接近()百

192接近()百

219接近()百

583接近()百()十

718接近()百()十

192接近()百()十

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

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巨幕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

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预设3: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220+230=450(人)45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4: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所以不能同时坐下。

讨论交流:

(1)这些方法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 方法一和方法三、方法四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有的是精确计算,有的是估算,但是一般我们不用找到准确答案更简洁一些。

4.方法提炼: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确问题,找到信息——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方法

(三)巩固提升

1.解决15页问题

(1)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汇报方法

2.解决17页第7题

(1)仔细审题,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

(2)独立解决

(3)汇报方法

3.解决17页第6题

(1)要帮助小猫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独立完成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2)(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老师代表小红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她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

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

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乐园呢?我要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4、6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3=6(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第三篇】

设计说明

1.加强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对数学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小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说解题思路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教案为学生创造了多次说话的机会:个人汇报、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形成解题思路,让每个学生通过说话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2盒粉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1盒粉笔)

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所以有4×6=24(支)]

师:2盒有多少支?怎样计算?[24×2=48(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

(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2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谁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4×6=24(支) 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2=48(支) 求出2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粉笔的活动,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探究新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1.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52页例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汇报信息:①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②每箱有12个保温壶。

(3)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一共卖了多少钱,还要知道什么信息?

(还要知道每个保温壶卖多少钱)

2.独自探究。

(1)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①提问:45×12=540(元)表示什么?(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能卖多少钱,也就是一箱保温壶能卖的钱数)

540×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②提问:12×5=60(个)表示什么?(每箱有12个保温壶,5箱一共有的保温壶的个数)

60×4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一共有60个保温壶,这些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③45×12×5先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卖多少钱,再求5箱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④12×5×45先求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这些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4)讨论:①和②这两种方法与③和④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汇报:①与③、②与④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只是③和④分别是①和②两步计算合并的综合算式。

3.小结: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找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答应用题也要注意检验,用一种方法解答后,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再解答一遍,如果两种解法的得数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第五篇】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述。

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

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

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

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

(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展示汇报: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回答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师:刚才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

(2)举例观察

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

(3)交流概括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师:刚才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

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6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