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金色花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845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金色花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金 色 花【第一篇】

教学目标

认读6个字,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写出主要内容

3、交流订正  指出问题、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抓住仙人掌生长时间变化分段)

一段:(1—4)讲“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二段:(5—7)许久后的黄昏,“我”看到仙人掌长大了许多,但是样子很丑陋。

三段:(8—16)久雨后,“我”发现仙人掌开出异常美丽的花。

2、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

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随着仙人掌生长变化,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板书:仙人掌成活        不关心它(不美)

长大许多         忍不住大笑(丑陋)

开出美丽的花       流泪 惭愧

3、讨论:“我”曾无所顾忌的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为自己的浅薄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

(从全篇考虑,重点抓8—16自然段)

(1)仙人掌生长条件艰苦(一小盆泥土,面对阴晴雨雪)

(2)很长时间没人关心它,不浇水。也不施肥。

(3)开出异常美丽的花

三、积累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背一背,抄写下来。

金色花【第二篇】

空谷幽兰之梦幻

一、 导入   ――5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导入  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与它同样题材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他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过渡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范读。

二 、朗读 ――10

1 师生共读 师读1、2、3段,一位读4, 一位读5、6, 一位读7、8、9 。

过渡三位同学读的都很不错,接下来,我想请其他同学起来试一下,选一段你最喜欢的场景。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选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话也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个性表达出来,把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读得好,我们在座的同学就给他以掌声来表示肯定。来谁愿意试一下。

2 学生试读 (选6人)

三 、 以读带问,引出重点(母子对话)的朗读分析 ――15

1 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妈妈是怎样的人?

过渡刚才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你们为什么会给予掌声?因为他们读的怎么样啊?

(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性,或者说,我们听他们读了以后,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板书孩子 天真 淘气 贪玩 孝顺 关爱 (还有没有?这个孩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可爱 善良

过渡那么,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妈妈又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妈妈 关心 担心 无私的爱 慈祥 亲切

过渡慈祥、亲切,为什么呢?

(孩子变成金色花,玩了一天,妈妈也没有责怪孩子)

那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该强调呢?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此时一见,什么心情 ?

(担心)

那么,哪个词应该强调呢?

(哪里)

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假装生气 亲切)

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撒谎吗?那是什么?应是什么语气?

(顽皮 撒娇 得意洋洋 淘气 天真 机灵)

四 、再读 ――5

1、朗读比赛

过渡好,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组合,一人读妈妈,一人读孩子。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选3组)

过渡好,下面,我们请全体同学带着感情,把整篇文章朗读一下,再次感受一下这母子之间深深的幸福和甜蜜。

2、齐读全诗

五、延伸拓展 ――10

转入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金色花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则展现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 。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师读

同学们,这就是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声,这就是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写照,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去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自己母亲的满怀爱意呢?

学生活动

六、作业

今天讲给老师听还不够,还应该讲给你们的妈妈听,所以,今天的作业 就是:假如明天是你妈妈的生日,那么在贺卡上写一段话给你的妈妈,有一个要求,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作者邮箱:

[1]

金 色 花【第三篇】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漫溯,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仍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另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习性,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氛围)。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它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比拟的。当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那是远离人间的天国世界,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种解读更值得重视。一般人能写作为人的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在这点上,他的诗也西方诗大不一样。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相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而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尽管我们不是借此宣传宗教),作品的意义旋将变得深宏,庶几把捉诗人的心灵脉搏。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真福)

金 色 花【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 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八)板书设计

三、教学设计说明

《金色花》是一首优美纯朴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在“城乡共话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该如何教学这样的名篇,如何演绎文本的内涵?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搜集大量歌颂母爱的诗文图画、名人典故及经典乐曲,借助多媒体演示,达到图文并茂,声情俱备的效果,从而淋漓尽致地演绎文本的主题,拓展深化文本的内涵。然而我在设计本案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假如在一个山区学校,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该如何去教学新教材,如何去实践新课改?

我来自永嘉瓯北,据我所知,永嘉山区有的学校连幻灯机与录音机都还难以配齐,他们哪有条件用鼠标去点击新课程?那他们该如何实践新课改?带着这个困惑,在上学期的一次公开教学中,我尽量尝试用一支粉笔去演绎新课程,那次教学的课题是《两小儿辩日》,事后反映较好。

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我也不刻求形式与教学手段上的标新立异,而更求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的革新。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力求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渲染法、美读感知法与合作探究法,分三个环节——①初读感知,②美读探究,③拓展抒写,来演绎文本。在这些环节中

(一)返朴归真,以诵读为主。

以上三个环节,基本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在山区学校,由于其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二)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

我想,新课改最重要的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不是教学手段与设施的革新。所以,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学校,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设计中尽量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还学生朗读、思考、探究、体验、发言的主动权。尤其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和“拓展深化,抒写真情”两个环节,比如问题设计:①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妈妈,一个问题提纲挈领,带动全文的品读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答案也不求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在品读中体会出来,并说出理由即可,所以板书设计中也不书写统一答案,而以省略号代替。②真情表达“假如我变成了 ”句式写话,既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还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旨在尽力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读他想读的,说他想说的,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上与情感体验中,去解读文本,而不把老师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体会、探究,全方位 “动”起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不知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实效,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赐教。

金色花【第五篇】

我在《金色花》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些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不断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张扬个性,使学生既有读书之乐,又有发现之喜。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谈感受,学生互相评议,学生谈生活。学生一旦被尊重,被推上主人的位置,他就会有精彩的表现。在谈与妈妈的点滴故事中,有位学生谈到早饭后妈妈的叮嘱,多么实在,多么动情。可见学生真正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相信,在平常琐事中,他也会认为妈妈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幸福。在此基础上,老师恰如其分的地引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音乐的渲染,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更高、更浓的境界。以至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妈妈,我爱你!”的肺腑之言。至此学生真正被深深感动了。

作业的布置是对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或为母亲做一件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表达爱,作业看似简单,实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疏忽的。作业的布置正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向妈妈表达爱的机会。

总之,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今后我不仅继续贯彻这一教学理念,还要在引导学生质疑创新上多做尝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2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