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看云识天气教案(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623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看云识天气教案(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1、注重观察事物的条理性(条分缕析)2、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3、强调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时时处处)二、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云的名称四、教学设想这是1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普文。学生经常看得多,但仔细观察研究少。设想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学生的阅读、研讨和教师的释疑解惑,来实现教学目标。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步骤㈠、            导入新课1、请一同学判断当天的天气,根据什么?2、从天气引伸到云彩,那么,如何根据云彩来判断天气呢?3、出示有关云彩的课件,看云识天气                                                                                                                                                 ㈡、            课题探究——云和天气、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看云和识天气㈢、            感知课文1、天上的云是怎样的呢?姿态万千(形态)变化无穷(特征)2、描绘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标志”3、讨论:此段的结构形式怎样?中心句是哪一句?总——分——总最后一句4、本段说明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用词非常准确5、学生仿说天上的月亮像……像……像……6、“招牌”昭示的是什么?或者“标志”了什么?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7、具体讨论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特征云的种类云 的 形 状位置天 气 情 况  高薄卷云像羽毛 绫纱最高阳光透过 晴朗卷积云粼波很高不会带来雨雪积云棉花团2000米映着温和的阳光高积云羊群2000米云块间露出天空晴特征云的种类云 的 形 状位置天 气 情 况低而厚密卷层云白色绸幕高将转阴高层云毛玻璃低将要下雨或雪雨层云布满天空更低雨雪就开始下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马上就下暴雨

讨论:8、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八种云的?  一是云的形状,二是云的位置9、看这八种云,识别的天气是怎样的呢?从中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位置越高的云预示天气越晴朗,位置越低的云预示天气越将下雨10、这部分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a、贴切的比喻   b、拟人的手法   c、描写的语句11、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情况

光名产 生 和 分 布 情 况光彩天 气 征 兆晕   华   虹   霞

讨论:12、这一部分的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13、朗读最后一段,概括主要意思   目的、方法、注意事项14、全文的结构是如何的?   总——分——总15、小结   课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16、作业   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 板书设计       看云可以识天气         云就是天气的“招牌”                总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轻 高 薄(晴)看                  形态      卷层云 高层云                     云  怎样看云识天气            雨层云 积雨云——低 厚 密(雨 雪)分       识天                  光彩:   晕   华    虹   霞气             目的方法局限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云的形状、云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分析:本文是1篇事理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时间观察中的经验总结。为了把这一事理说清楚,本文紧扣课题逐层说明,因此在内容上并不难理解,主要是介绍根据云的形状和云彩两种方法来识别天气,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读来饶有趣味。全文比喻贴切,拟人自然,对比鲜明,语气贯通,既准确,又形象,真可谓妙笔生辉。另外,文章还大量引用了民间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读时应加以细细品位。本堂课应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重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本文安排在第二单元,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阅读说明文的基础,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难度不大;同时本文介绍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云和有用的识别天气的方法,学生对此文的学习很感兴趣,他们看了本文以后应该有许多要说的话,所以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课件1:课题,导入时演示;课件2:生字,检查预习时演示;课 件  3:思考,引入结构层次分析前演示;课件4——11分别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在演读时演示;课件12:列表,明确云彩与天气的关系时演示;课件13:《看云识天气》全文的结构层次,层次小结时演示;课件14:讨论本文的语言特点,在说读、品味语言时演示;课件15:课外延伸,拓展练习后演示。     设计原理:通过幻灯片,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识别云的形状,便于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本文的结构层次和语言特色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说明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1、2)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检查词语。学生回答教师问题:介绍今天的天气由学生介绍今天的天气导入课文,直接,针对性强,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朗读,整体感知,(出示幻灯片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明确要求。学生自读,按照要求做批注。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自读,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文中介绍云与天气关系的语句演读,理清层次(出示幻灯片(4、5、6、7、8、9、10、11)教师示例,根据示例介绍“卷云”。学生根据教师的示例,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根据画面和课文的描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云。教师的示例更加符合说话的情景,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之后,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将课文内容与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总结课文层次(出示幻灯片12、13 )教师列表光晕与天气的关系,最 后总结课文结构层次完成图表看图与填写表格后,从纵向理清思路。说读,品味语言(出示幻灯片14)提问:用一个字回答本文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语言的美。读课文,从从不同的角度或是修辞、或是句式,或是引用谚语等,品位语言的美。激发学生探究激情,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教师适当点评,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学生的独特理解。课外延伸(出示幻灯片15)引导学生向课外学知识,求学问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或经验,用其他的语句介绍天气。学生的课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促进学生迁移知识,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用心积累的好习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及要求加以体会,对照。学生根据上课内容总结学习结果,充分体验自己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果。 六、教学过程(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  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检查词语(幻灯片2演示)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 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幻灯片4演示) 2、对照课文和幻灯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幻灯片5-11演示)3、学生发言,课堂交流。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认识天气有很大的帮助。课文告诉我们,除了云的形状,还有云彩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照课文完成表格。(幻灯片12演示)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办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的层次也十分明了。(幻灯片13演示)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 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幻灯片14演示)五、第五个教学板块:课外延伸(2分钟)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教师补充。(幻灯片15演示) 3、布置作业:收集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

1、学习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释题,并朗读课文补充资料:“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二、整体感知

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如文中所说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试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是:

“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领会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绝对化的,是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如此。

三、课文研讨

1、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列表:

云的种类形状位置天气情况

2、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谚语:

“云交云,雨淋淋”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明朝大太阳”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试着用科学现象解释你所知道的一两句谚语。

四、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五、总结课文,延伸探讨

今天需要看云识天气吗?

六、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3、课文作业本。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第三篇】

教材分析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目标 :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5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1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2)单元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 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1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1、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三、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情分析:朗读能力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五、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

实践提高。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部分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张掖的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征兆    弥漫   轻盈   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4)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

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

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

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

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

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

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

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

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

的写作特点。“云的光彩”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六、作业 :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 ,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学生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 。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估计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入;二是说明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看云识天气》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讨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学习目标。

2、说明文:

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图表说明、事例说明。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峰峦一霎那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峰峦)

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预兆)

轻巧优美。(轻盈)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弥漫)

即将出现的迹象。(征兆)

崩裂而倒塌。(崩塌)

2、默读课文,思考:

1)、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句子。

明确: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做练习册P59第二题。

形态变化天气征兆

产生分布情况及色彩天气征兆

4)、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再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清楚,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语言训练,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研讨探究:

1、本文是1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学生齐读第一段,完成练习册P 59第3题。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比喻说明,简称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二、语言训练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2)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三、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1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拓展延伸

1、《三级讲练》课外阅读。

2、积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84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