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1407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热选4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第一篇】

设计三个问题

1.初读诗歌,请说说诗中的“温暖”。

重读、语气、语调

2.再读诗歌,请说说诗中的“寒冷”。

读的最高境界是说,用“说”的方式读诗歌。

穿插海子的相关资料。

3.谈谈如何把自我的“寒冷”转化为生活的“温暖”。

补充海子遗书、爱情和人际。剖析海子之“失”,找寻生活之“路”。

教后反馈

1.今天的语文课是我这么多年来听到的最好的一节语文课,之前我不大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今天,老师用巧妙的三个话题,带领我们直达诗人的内心。这样的好课,如何不触动我的灵魂,让我爱上语文?

2.今天的语文课,有点想哭。多希望我以前的同学也能听到这节课,或许这样他就能更珍惜自己的生命了。我也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听听这节课,让他们热爱生命,热爱语文课。

3.今天,是充实全新的一天。

我觉得能读懂海子的诗是一种悲哀。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读不懂这首诗。

但当我读懂了这首诗,我已不再年轻。

4.今天的语文课,可能是我上过的最难熬的一节课。

整节课,我都含着泪,哽咽着上完的。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次读到这一句,我都莫名的心痛。今天听完老师您的课,我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不知当时海子承受着多大的痛苦,我觉得难熬可能就是想逃避他的痛苦而带给我的痛苦吧。

那是个多么简单的愿望。

而愿望,也是他自己的刽子手。感谢老师,你让我知道了如何面对自己的精神领地,打开了走向大千世界的通道。如果不是老师的讲解,读不懂海子是一种悲哀,而完全读懂了孩子或许是更大的悲哀,而读出了人生就是幸福的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第二篇】

管 帅 中 学 教 学 案

第 2 章(课) 1节 2课时 备课时间 2003年9月9日

课题《错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通过阅读鉴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

生活的情感。

教具录音机   小黑板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简介诗歌,导入  :

1、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可以说清新婉约,绮思无穷。今天我们学习的《错误》也是如此,它以江南的小城为背景,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着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显示的正的婉约的美学特点。

2、简介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中国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中国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二、讲授新课:

1、范读课文(放教学录音)。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3、出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掌握。

跫音   春闱   窗扉

4、逐节讲析并评价:

(1)《错误》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1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

容颜憔悴如斯。同时亦有自“君去后、首如飞蓬”之意,女为悦己者容,相思之人不在眼前,哪有心思,“日晚倦梳头”。更为妙绝的是“留在季节里”,一个“留”字,韵味全出。

(2)《错误》第二节,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的心理的?

解析:这一小节,作者主要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缺少了日长飞絮轻飘的小城怎不寂寞。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景语,情语也。而柳絮不飞恰又是思妇心中实景,爱人不在,心如死灰。街是向晚的,青石板路,日落黄昏,思

妇目光所及,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紧掩的窗扉”,着以“小小”二字,自是妙不可言。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致

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节比喻的精巧运用,除表现在喻体选择的匠心独运之外,还在于为了准确体现思妇相思之情而做的层层渲染,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帏不

揭”对“窗扉”的烘托。

(3)为什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此句点明诗题。

“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

这首诗描写的是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但细细想来,却是归人对思妇的思念,作者采用了换位的手法,通过设想思妇对归人思念的情景,来表现归人对思妇的相思之情。这种手法在古诗中常见。如杜甫《月夜》一诗,明明是身在长安的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儿,下笔时却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鬃湿,清辉玉臂寒。”雾湿云鬃,月寒玉臂。望

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在这一点上,《错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开落的莲花的容颜”,“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紧掩”的心,以及“达达的马蹄”所带来的那种欣喜,这一切也都是作者所想的,以“你对我的思念之苦”,来写我对你的思念之切,构思精巧。

(4)有人说,这不是一首爱情诗,是游子思念故土的乡愁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郑愁予,本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济南,少年时代随当国民党军官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此诗写于1954年,作者正20岁,远离大陆,故土之思自会油然而生。而诗人之名郑愁予,正是采用了辛弃疾的诗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之意,而辛弃疾此词抒发的正是故国、故土之思,作者以此为名,深意不言自明。

诗中思妇思念游子,实则是游子思念思妇,游子是作者。思妇是故土、故乡,抒发对故国之思是合情合理的,认为此诗是乡愁诗是有一定道理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介绍海子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

海子是一位很有特色的孤独的理想主义诗人。他的这首诗显示了诗人充满灵性、纯真的创作风格。

读来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

二、诵读指导:

学生自由品读诗作,体会诗作表达的情绪。

提示:本诗语言质朴明朗,而又隽永清新,要注意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

三、学生自由发言,探讨诗人的情绪和诗作的内涵。

提示:海于是一个献身诗歌理想而不惜放弃尘世生活的诗人,他的生活是清苦的,诗中那些温馨幸

福的日常生活都是诗人拟想的产物,’幻想和现实构成了诗人两难的境地。

明确: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诗人勾勒了想象的尘世生活,“喂马,劈柴”,“我有一所房子”等。第二、  ‘

三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爱心,要给所有的亲人写信、给河山起名字,祝福陌生人等等,极富诗意和人情

味。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向读者展示了一片温暖而清新的意境,也表达了诗人心中开始萌生的对幸福尘

世生活的向往。

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1、继承古代诗词传统。

2、鲜活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1、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2、质朴本真的语言风格。

教后记

[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第三篇】

步步引导 层层深入

 

—— 

              

浙江省江山中学 郑逸农

 

*发表在《人民教育》2004年第1期、第2期 

            

 

 

    [说明]

    这是我们“非指示性”课题组的新式教案。与以往的教案相比,它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不预设教学目标 及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确定);二是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问题答案由学生讨论后形成基本共识,而不是教师在教案中就规定学生怎么回答)。

两个“不预设”,是与“非指示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指示教学目标 ,不指示问题答案”的“二不”精神相一致的。

    “非指示性”教案由三部分组成:教学设想;教学流程;课后补充。“教学设想”体现教师教学本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打算;“教学流程”展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只引导,不明确指示),学生的具体活动空着;“课后补充”包括两方面,一是补充记录学生典型的课堂活动,二是补充记录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想] 

    本诗浅显易懂,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将会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四自”贯穿整堂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本诗教学时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同样是“非指示性”教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稍异于认知性学习。一般情况下,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必让学生先明确一个学习目标,它往往是面向全文的整体感知,不分角度,不分层面。本诗篇幅简短,意象明晰,更需要整体体验与感知。本诗的“非指示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步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理解与感悟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教师只作引导,不作明确的指示(这是任何“非指示性”课型的共同点)。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课堂、进入文本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倾听学生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

    打算这样安排教学:学生初读全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再读全诗,推测判断一下诗人的情况;教师介绍诗人的简况(自杀结局、单调生活与孤独心灵),让学生三读本诗,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四读本诗,欣赏研究本诗的艺术价值;讨论交流之后,教师介绍1篇他人的赏析文章,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并反省自身的研读欣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教师介绍诗人之死的文章《海子:诗与死》,再让学生五读本诗,深入体会,并说说此时的理解与体验;最后,每人说一句最有感受的话,作为学习本诗的结束语。

    每位学生发一张16开备用纸,随时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课时安排:一节课。

    上课时间:2003年10月16日。班级:高二(5)班。

    [教学流程]

    一。教师激趣

    在当代诗人中,有一个我们颇为陌生的名字,叫海子。2001年,“人民文学诗歌奖”在空缺了两年之后,授予给了他和另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学生初读本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教师导语 :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

    学生先在备用纸上简略地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之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介绍时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讲空话、套话。

    课后补记——

    吴婧玮:这首诗有某种吸引力,让人总是欲罢不能,也许是作者诗中那种乐观向上感染了我,读时觉得很轻松,清新、温暖。

    姜楠:写得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幸福的生活,读了之后令人很向往。

    郑雄:读完这首诗,让人觉得自己十分幸福,觉得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十分美好。

    王晶鑫:我感到了生活是如此美好,可以和每一个人分享快乐。

    龚舒颖:这首诗语言并不是十分华丽,但是能让人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心中涌起浓浓的春意。

    管宇:全诗不长,但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种温馨,一种真情。形式很随意,表达很自然。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读过之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放松感觉,“活着”真好。

    三。再读本诗,推测判断一下诗人的情况

    教师导语 :请再读一遍。透过字句,请你想象推测一下,诗人是个怎样的人?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或许会有学生说他的生活贫困、单调只知道写诗。不一定能说到他是个心灵孤独、封闭的人。

    课后补记——

    宋倩:作者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比较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

    严静:诗人大概是长期受到什么“痛苦”的缠绕,终于有一天,他挣脱了,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可以为那些自己热爱的人作出诚挚的祝福了。

    蔡黛茜:根据诗句的用语和所描述的细腻程度,我想她是个女的;然后,文中多次提到幸福,我觉得她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并不断追求幸福的人;诗中不难看出她生活的艰苦,因此要追求幸福。

    吴婧玮:作者是一个易于满足,懂得幸福的人,或者,也许作者是在经历了某种变故后,豁然开朗,懂得了幸福的真谛,希望别人也能快乐,热爱生活。

    姜楠:被什么东西束缚着,没有很大的自由,所以向往一种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心地善良,关爱别人。

    徐鹏:作者可能是一个游牧诗人,家住在农村,生活水平不高,最大的愿望是周游世界。他为人肯定很乐观、友善,肯定北方人,家乡有山有河。他以前可能不幸福。

    郑雄:诗人可能刚从悲伤中走出来,即将过上幸福的生活,可能他在以前失去了什么亲人,在阴影中走过一段时间后,摆脱了阴影,开始向往明天。

    黄琦:我想既然第一句为“从明天起……”那么当时作者必不幸福,可能处于低谷之中,但作者乐观、积极,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保持着对世界的美好憧憬。

    郑小窗:诗人住在大海边,房子周围有一排花。诗人正值青年,刚刚开始独立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诗人喜欢田园生活,不追求奢华。

    龚舒颖:诗人此时遇到了什么喜庆的事,正处在幸福的包围中,全诗提到过四次“幸福”。开头两段都是以“从明天起”开头的。也有可能是作者刚从挫折中找回勇气和自信、乐观。

    夏玲意:诗人以前不是很乐观,可能有点自闭,情绪不是很好,活得可能很压抑,很孤独。

    赵晶:诗人可能过着一种比较复杂的生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为这些琐事而忽略了自己的亲人、朋友。

    姜晓菲:作者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作者的家面朝大海,旁边周围有花有草,作者不是孤儿,作者的心非常热,作者的家离邮局不远。

    从课堂实况看,教师的预测反了。没有学生会认为作者生活单调,“只知道写诗”。看来学生并不知道他对诗歌的痴迷与热爱。相反,作者心灵的孤独与封闭倒是说到了。

    四。教师介绍诗人的情况

    教师介绍如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的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可见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诗歌事业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以牺牲尘世的幸福生活为代价了。

    海子也是一个沉湎于心灵孤独之旅的诗人,一个理想主义的诗人。他具有复杂性格,二重人格,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五。三读本诗,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

    教师导语 :听了刚才的介绍,请再读本诗,然后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

    或许学生能注意到“从明天起”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了。但最重要的新理解与新感悟是能发现句末“只愿”二字,能从中体会出他的固守清高,他的本质孤独。

    课后补记——

    孙振宇:听完老师对海子的悲惨一生的介绍,再来读本诗,的确是能够看出海子对幸福,哪怕是一丁点的幸福的渴望。最后几个“愿你”,也是他对其他人的一种祝福吧,“只愿”也说明了他的无奈,他的处境艰难。我(起初)的揣测错了。

    饶黎思:听到老师说到海子心灵的孤独之旅,我颇有感慨。一个孤独的人,往往去追求别人看似很平凡的东西:喂马,劈柴……“只愿”两个字打破了原先编织起来的理想境界,把正在神游的诗人拉回了现实,一种无可奈何体现了出来。但在初读时却没有注意到这点,始终觉得整首诗是轻快的。也许在不如意又自认为无法改变现实时才会这样。

    刘单丹: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再读时,我觉得可能诗人那时候已经有点精神崩溃了,他虽然希望自己的明天能够幸福,但更多的是祝福世人,而自己“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对自己的生活仍充满憧憬,但他心中的那份自闭却使得他无法摆脱。

    郑怡:“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现作者热爱美好人间,但厌恶人间的丑恶。

    巫式平:诗人不愿放弃理想中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又祝愿生活在“尘世”之中的人们能幸福快乐,像一个人在爬天梯爬到一半,一面想着自己快点爬上天堂,一边又祝福在脚下那片大地上幸福生活的人们快乐,是以一种局外人来看的。

    赵晶: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的孤独,他祝福所有的人在尘世获得幸福,而他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幻想自己想过的生活。

从课堂情况看,能领悟到诗末“只愿”二字背后内涵的学生不少。

    六。四读本诗,欣赏体会本诗的艺术价值

    教师导语 :现在,请你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去欣赏、体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如果你认为诗歌中存在不足,也可指出。

    边读边写。5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尚不知有没有学生会认为他的诗在纯洁简朴的同时也显出稚嫩。

    课后补记——

    陈易馨:这首诗的感觉很纯,让人想象到那很美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美好景致的憧憬。但是那种意境过于理想化。

    戴琛:全诗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它的无比热爱与憧憬,也给读者无比的联想。

    吴婧玮:整首诗只用了一些简单的意象,单纯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真挚的感情。

    郑小窗:开创了一种新的朴素的浪漫主义写法,语句不含(华丽)辞藻,类似归有光。

    冯俊鹏:这首诗歌的开头形式与其他诗歌不同,他以“从明天起”开头,引人往下读,向人描绘着一幅明天的美丽画卷。最后一段有三个“愿你”,强烈表达了作者肯定世俗生活,但又不愿坠入世俗生活的思想。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第一段及诗题前后呼应,再次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对世外桃源的渴望。

    余莉萍:平凡的事情,平凡的文字,体现了作者渴望平凡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八个字就给人无限的想象。大海是宽广的,它包含了许多美好的东西。面对大海,可以让人忘掉尘世的琐事;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中新的起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饶黎思:这首诗平凡中见光彩,处处显温情。而且这首诗直接抒情,很直白地告诉别人自己所认为的幸福是怎样的。面对面,好像谈心似的,使对方受到强烈的感染。最后又用“只愿”,让人有着无限的回味、思考、猜测,也同时看见那份纯粹、孤独、清贫。

    课堂上没有学生认为这首诗在纯洁简朴的同时也显出稚嫩。可能成年人的眼光才会发现。

    七。教师介绍1篇他人的赏析文章

    教师不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因为有更好的——刘真福先生的《明丽的画,空灵的心》(来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年第6期,《教参》上也有)。借介绍此文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文章主要段落的起始句是: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细察之下,会发觉海子对尘世幸福的“热爱”是有限的。……有人分析海子说:“柔弱的第一自我和强悍的第二自我的长时间的冲突,使他的诗一再出现雅各森布所说的‘对称’。”……另外,这首诗的审美意象也很值得品味一番。一是意象空旷;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以轻柔、明丽见长,却也不无稚嫩之处,缺少一点凝重感、厚重感。……

    八。反省自己的研读欣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教师导语 :听了他人的赏析文章,对照自己的赏析阅读,请你作个反省比较,说说自己优点在哪,不足何在。

    课后补记——

    严静:听了(刚才的)赏析文章,感到(自己)每一次研读欣赏都没有把每节的不同意象区分开来(欣赏理解);或者是没有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

    周浩:读诗时,没有将全部感情注入其中,导致有时无法真切地表达出感受。

    蔡黛茜:课外对作家了解不深,不能透彻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毛伟:在深入过程中思维要随着老师的提示而下来,这样有助于更加正确地理解文章,而不至于误差过大。

    夏玲意:对诗中的一些意象、词语等没有深入揣摩,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也不积极。

    饶黎思: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好像总是浮在表面,想再深入一点,却总是无法做到。我想多读多体会是唯一的方法吧。

    九。教师再介绍1篇关于海子诗与死的文章

    文章题为《海子:诗与死》(2001年03月27日光明网,作者冯军旗)。介绍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子的精神世界,理性地看待他的死亡。不要爱屋及乌,连同诗人的死一同崇拜;也不要嗤之以鼻,盲目排斥。

  文章主要段落的起始句是: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静静的海子躺在铁轨上,在他的身上是打开的《圣经》。远方,火车呼啸而来,一代天才诗人由此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海子是视诗为生命的,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他最后自杀时的全部的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正如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所说,海子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诗中一个重要的命题…… 海子在死前曾同友人探讨过自杀的方式,而最终选择了卧轨,……诗人选择铁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死亡景象,那就是断裂的身体。海子在死前的相当长的时间时里,是有精神分裂倾向的,直至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诗人的断裂的身体的死亡意象和选择铁轨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可以说是为先声的。……海子去山海关时带了四本书…… 对于海子选择山海关,朱大可认为是有特殊的用意的……我们注意到,诗人的诗中多次提到山脉和海洋。……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关的,在山海关徘徊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开始向卧轨的地方走去,并最终选择了黄昏时分。而让我们如遭电击的是,就是黄昏时分,我们也在诗中找到了它的死亡意象……至此,我们己经在诗人的诗中发现了他最后死亡时的全部死亡景象……当诗成为诗人的生命,成为诗人的信仰,诗与死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意义……

    十。五读此诗,深入体会

    教师导语 :请各位带着现在的心情,现在的体验,自由朗读全诗。边读,边体会。

    课后补记——

    学生读后,教师也读了一遍。

    教师事先并不准备读,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在学生自读了一遍后,也忍不住读了起来,并且很自然地成了领读,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课堂显得一片温馨,也显得一片肃穆。

    课堂效果不错,情到自然真。大部分同学都动情了。

    十一。说说此时的阅读体会

教师导语 :现在,你或许有了新的体验,新的感受,请你说一说,好吗?

    课后补记——

    管宇:听了几篇有关海子及死亡的文章之后再来读本诗,似乎先前我的判断变得如此苍白和肤浅。作者在诗中无疑是充满了他的感情的。他是痛苦的,但他憧憬希望;他是封闭的,但他渴望沟通。在诗的意境里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只有他才是一切动作的“主动者”。这是一种多么悲哀的告白呀。

    严静:诗人多么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地方容纳自己,他想走出困顿,走出寂寞,走向幸福。

    蔡黛茜:再读海子的诗,我感到了他内心的痛苦。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向往着天堂似的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也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吴婧玮:在了解了海子以及他的一些文章后,心里有一些阴影。但仍觉得诗的温暖、清新。他甚至还关心着别人,希望别人得到幸福。

学生介绍阅读体会后,全班齐读。

    事先并没有设计学生齐读。因为课堂情境很好,于是突然觉得应该让大家齐读一遍,让学生在诗歌的温馨祝福与诗人的冷峻死亡的强烈对比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生死观,珍惜诗人的祝福,珍惜生活的美好。

    十二。每人说一句最有感触的话,作为学习本诗的结束语

    教师导语 :现在就要下课了,请每人说一句最有感触的话,作为学习本诗的结束语。

    课后补记——

    赵晶:我们不仅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要勇敢地面对世界,面对生活。

    姜晓菲:在诗人的祝愿中,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毛伟:执着固然可叹,生命更需珍惜。

    毛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生命不可抛。

    姜楠:海子是一个诗坛高手,却不是一个生活高手。我们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学会在生活中快乐。

    陈易馨:海子是死了,走向了另一个世界,然而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我们所应该具有的。我们不能轻视生命,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

    郑小窗:尘世中没有幸福的桃源,脱俗的灵魂应当住于天堂。

    邵崔丽:虽然作者生前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他留给我们的诗却是无价的

[1] [2] 下一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第四篇】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歌,第三课是1篇自读课文。

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国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的文学样式。因此,诗歌教学应该重视从诗歌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诗情和意趣。

2、教材内容和特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诗。它写于1989年3月14日,也就是诗人自杀前的两个月。海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诗歌创作追求“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难于融合到世俗生活,所以他用诗歌歌唱着他的灵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正是诗人理想追求的体现。从思想上来看,海子向往世俗平淡的幸福,但是他又不愿坠入世俗,他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矛盾的思想增加了这首诗的思想厚度,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诗歌艺术上来说,这首诗的语言质朴、纯真,意象单纯,明净,这也是海子诗歌中最温暖的诗作。不过,在纯朴、欢快的背后,却又有挥之不去悲凉感。尘世的幸福与海子无关,诗人最后还是摆脱不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两个月后,他选择在卧轨自杀。

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要让学生了解诗人思想的复杂性,体会诗人的精神追求。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把握诗歌语言美和意境美;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从而更好的把握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次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生命选择,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体说来,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技能:(1)、了解海子以及它的创作风格(2)、熟读、最好能够背诵本首诗歌

2、过程和方法:(1)、掌握诗歌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2)、学会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感受诗人的诗歌追求,思考诗人的精神追求。正确看待诗人的生命选择。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要求,结合本首诗歌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把握诗中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思想,思考诗人的生命选择

三。说学情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本诗语言质朴、纯真,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本诗所蕴含的思想又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补充关于海子的生平和创作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金山中学的学生基础扎实,而且思辨能力较强,对诗人的生命选择的探讨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不过,在授课时,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意见,同时要做好引导工作,因此,在授课前,教师在课前要做充足的准备。

四。说学法和教法

1、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本课是自读课文,所以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朗读品析法,自主评价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的学习策略。朗读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自主评价法和问题探究法是探讨诗歌复杂思想情感内涵的有效方法。

2、说教法

本课是自读课文,所以本次教学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a、播放胡畔演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明:诗歌具有音乐美。这首歌曲是由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配乐而成的,把诗中挥之不去的悲伤感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b、使用ppt为学生提供关于海子的生平和创作的资料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9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