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5879

【导言】此例“《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平面镜成像》教案【第一篇】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

6、物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制作步骤:

1、在2113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5261面镜,在纸上记下4102平面镜的位置;

2、把点燃的蜡烛放1653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在纸上记录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线将物像位置连起来;

5、改变位置再测几组;将测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扩展资料: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实验中宜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从而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错位(重影),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这样避免使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像重合,从而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可用两块三角板检验玻璃板是否与桌面垂直;

(4)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是便于记下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从而确定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物、像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平面2113镜成像的实验步骤如下:

1、在纸上竖一块玻璃5261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4102下平面镜的位置。1653

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在纸上记录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线将物像位置连起来

5、改变位置再测几组;将测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拓展资料:

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image)。在镜面成像中,你的左边你看到的还是在左边,你的右边你看到的还是在右边,但如果是两个人面对面,你的左边就是在对方的右边,你的右边就是在对方的左边。这样的效果也叫镜像。

制作步骤:

1、在纸2113上竖一块玻璃板5261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点4102燃的蜡烛1653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在纸上记录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线将物像位置连起来;

5、改变位置再测几组;将测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扩展资料

实验:

仪器和器材

蜡烛,12 cm×15 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贴有反光膜的汽车用玻璃),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玻璃胶。

制作方法

在透明玻璃12 cm边涂上适量的玻璃胶,将其固定在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间(要保证两玻璃面的垂直),并在反光面位置两侧的底座玻璃上画线。

使用方法

将做好的装置放在方格纸上,并让装置上的记号线与方格纸上的中线重合。

实验技巧

做实验时方格纸上的记号,应将物体的整个底部形状画出。

实验方法

本实验总方法:实验归纳法。

用未打开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实验中宜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从而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错位(重影),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这样避免使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像重合,从而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可用两块三角板检验玻璃板是否与桌面垂直;

(4)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是便于记下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从而确定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物、像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

(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步骤:2113

1、仪器和器材准备。蜡5261烛,12 cm×15 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贴有4102反光膜的汽车用玻璃),12 cm×10 cm普通1653透明玻璃片,玻璃胶。

2、在透明玻璃12 cm边涂上适量的玻璃胶,将其固定在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间(要保证两玻璃面的垂直),接着在透明玻璃的两侧放置蜡烛(两根蜡烛要确保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移动并测量两根蜡烛与透明玻璃之间的距离,记录下来;

4、做好实验后收拾器材,根据所得数据分析研究。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总方法:实验归纳法。

用未打开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扩展资料:

平面镜成像特性:

但在实验中,我们常用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因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我们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体不需点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但不能改变光束性质,即入射光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光束时,反射后仍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

由物体任意发射的两条光线,由平面镜反射,射入眼睛。人眼则顺着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了两条线的交点,

即我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但是平面镜后面是没有物体的,所以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因此称作虚像);

像距与物距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实际上是前后相反,但是教科书上是左右相反)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虚像的的成因及与实像的区别。

4.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学法指导:本节主要学习了平面镜成像,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么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实验探究方面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替代法。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三、激趣导入:右图中的小女孩把头贴在桌面上,便在桌面上出现了与小女孩一摸一样的像,与头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生活中,我们站在平面镜前也能看到自己的像,通过观察,你能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

四、自主学习

1.自己悟一悟:观察右图,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可以理解成反射光线是由像点直接发出的。

2.仔细读一读:课本43页之探究,重点记住实验操作过程。(课堂上注意观察,思考教师演示实验)

3.自己做一做:查找资料,弄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温馨提示:平面镜的成像总是与物体等大的。为什么我们离平面镜越远感觉所成的像越小?这是视觉造成的,就像我们站在路中间,越朝远处看路越窄一样。

4.想想议一议:

(1)看课本44页之虚像,对比小孔成像谈谈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2)课本43页之想想议议。

5.仔细读一读:看课本244页科学世界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五、当堂训练

达标测试

1.表面平的金镜子、玻璃板、表面抛光的金属板、平静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对光发生 反射而成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 相等;像和物体的 相等;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 的。

3.一个人当他走面镜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所成的像距该小鸟的距离是 米。

4.利用凸面镜作为汽车观后镜是因为它可以 光线, 视野。

5.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 面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

能力提升

1.如图,岸边的树在地面上有影子;小桥在水中有倒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

2.在宾馆的长廊尽头的墙上安装了一块与墙壁等大的平面镜如图,这是利用了 原理给人一种走进无尽长廊的感觉。

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所示,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 题图 2题图 3题图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a)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1)要想研究玻璃成像的特点,关键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作法是: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 的科学方法。

(2)实验中为了判断烛焰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所采取的措施是 。

(3)某实验小组实验所记录的现象如图(B)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结论?为什么?

(4)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在玻璃的同一侧,通过玻璃扳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你可以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5)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第三篇】

在休息室,听说是沈##老师开课,心中多了些期待。一是因为去年听过她执教初三专题复习《串联电路动态变化》一课,没有学生实验,没有多媒体,那节课却上得声色俱佳,思维迸发;二是因为去年她是初登讲台,教学语言就如斯干净利落;三是她灿烂的笑容,甜美的声音。

40分钟的课,仍温暖,充实。年轻的教师,却从容,老练。

一、教师基本技能

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利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教师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协作实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整、清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兴趣、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学生实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准备。

3.教学语言。

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鼓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优美,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教师举止大方,从容,热爱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融洽。

二、学生能力培养

1.观察能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后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模仿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考能力。

学生根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单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根据教师提供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此思考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研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考如何设计合理实验步骤。

3.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积极努力的实验尝试,学会选取玻璃板来找像的位置,学会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来找像的位置并比较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通过小组全体参与的探究活动,感受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成像特点。

通过小组协同配合的“描‘上’的像”的活动,体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个特点。

4.表达能力。

学生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有条理,姿态自然,不扭捏造作。

学生对问题的首次回答难免有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但是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能尽快的修正、补充、完善答案,使回答更接近结果。

学生参与度广泛,多数同学在发言表现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5.应用能力。

大卡车前窗玻璃竖直、小汽车前窗玻璃倾斜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原因何在?测视力房间距离不够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现象,但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需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关键“平面镜”来解决难题,正好运用了“玻璃板的反光面相当于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回归物理教学的本来目的。

三。需改进之处

整节课教学节奏太快,每个教学环节给与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都不是很充分,导致以下问题:

1.找像时,可能一部分学生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一部分学生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选择了器材继续实验,所以对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的作用也不能透彻理解。建议多花一些时间边演示边讲解,说清楚。

2. 说明平面镜成虚像时,教师并没有用点燃的蜡烛、玻璃板、光屏或白纸来演示,只是一语带过。建议与小孔成像显示在半透明纸上,教室里投影仪成像能成在屏幕上等例子对比,说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进行简单定义,然后用白纸或光屏去玻璃板后面找平面镜成的像,没有就说明是虚像。

3. 验证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时,一组只有一组数据,不能让全体组员都能掌握这个技能。另外,一组四位同学,前面两个实验能看到像,进行实验,后面两个同学实际什么都没有看到。建议每组同学做四次实验,并且在白纸上留下四个物体位置、四个像的位置痕迹,用刻度尺测量并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保证全部组员都能掌握这个技能,同时体现多次实验才能得到普遍结论这一过程。

四。引发思考

1.新课教学重点在探究,通过小组活动突破重点与难点,所以内容不宜过多,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2.巩固练习、知识应用举例要有坡度,由浅入深,不偏不难,自己要做过,检查无误才能给学生用,注意利用作图等直观的方式解释透彻。

3.新教师一定要多实践,勤反思,不断积累,才能领悟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精髓。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

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7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