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语文说课稿(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29879

【导言】此例“语文说课稿(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说课稿【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第九册第三组的1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围绕“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课文。本组教材是在第二组教材训练学生“读懂1篇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也体现大纲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作文的习惯。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到玉泉观鱼,后来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举止特别的青年,接着讲这位青年是如何画鱼的,最后讲作者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所学过的词语造句,在朗读和口头表达方面也比较薄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会用“一丝不苟”和“赏心悦目”说一句话。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

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难点为: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选择

本篇课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导式教学法和整体性阅读教学法。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同时遵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握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解疑释难,总领课文。为发挥学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我采用读后谈话,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出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行解疑,以达到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以导促读,训练分段,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以导促读,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分段,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并训练学生概括段意。

3、结合语境,紧抓重点。作者了解聋哑青年和聋哑青年画鱼都是一个注意观察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青年是聋哑青年的?他的举止“特别”在哪里?在学生分析和讨论中引导学生抓住“从来”、“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为一体”等词语,以突出课文重点和训练重点。

4、直观演绎,突破难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联系是这篇讲读课文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现状,我着手准备一幅《游鱼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鱼画得很生动、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围观的人对聋哑青年所画的金鱼的赞叹,即“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个意思。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画画。在融洽的气氛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要把画画好,必须先进行仔细观察所画事物,在心中有物体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再进行刻苦练习,最后才能把画画得像活的一样。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对“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两者的联系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在联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难点的突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训练巩固,总结提高。讲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练习后再让学生谈谈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了什么?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整体上理解、归纳总结,掌握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品词析句,学习语言表达。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叙述作者玉泉观鱼,描写聋哑青年画鱼的情节语句优美。指导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义,体会句意,并学会运用“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新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利用工具书,培养自学能力。“细描”、“速写”、“福利”等词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学生在阅读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选择该词在字典中的义项,以此既兼顾提高后进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养中、优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多读多红,体会思想。这是1篇讲读课文,讲读课文时应让学生多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我句子,促使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课堂延伸,学以致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应在实践中应用,讲读课文后,调动学生都来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自己表达,练习说出人或事的特点、要点。直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再请同学试着画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师准备一幅《游鱼图》。

课中。第一课时以“你们看过鱼在纸上游吗?”这富于悬念的激趣性总是导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答。教师再抓住主要问题,以导促读。在初读课文后训练学生分段,大休了解课文结构。第二课时,在廛读课文中,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抓住作者叙述中的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再采用直观图画,配合教师动作,让学生领会“鱼游到纸上”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演示画画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画画需从观察。

《语文》说课稿【第二篇】

说教材

《石榴》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学策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嗽叭甚至扒开喜讯剥开

嚼一嚼甜津津红白相间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

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

(2)小组学习,观察石榴内部。

(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

(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在理解内化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语文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1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的要求,结合课后四道练习题,我们不难看出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结合课文学会文中的10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继续进行朗读、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本文篇幅不长,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情感目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僵化的教学目标都是不足取的。因此,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方向,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教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和生成的教学情境,灵活调动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达成的水平。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也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使之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画""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品味语句,想像体悟

图文对照,指导背诵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组织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要害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第4自然段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像,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穿插课件中相应画面的播放,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练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概括、重点突出的板书能给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

语文说课稿【第四篇】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1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

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

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

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山草香☆)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小学语文说课稿【第五篇】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1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二、教学目标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四、教学过程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话来概括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这是怎样的草原?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 )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 )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 )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 )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52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