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生命之舟》【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5607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生命之舟》【汇集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命之舟》【第一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 题目解说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 、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

《生命之舟》

一。 知识积累

1. 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组词。

暮( )洲( )梭( )逐( )虐( )

幕( )州( )俊( )遂( )谑( )

3. 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水和矿物质盐类, 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 而且 但是

C虽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 而且 那么

4. 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阴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 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6.

这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二。 强化阅读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拢。行进之中,冲锋丹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声。

到2号上午10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号下午4点,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进入簰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

7. “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8.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

9. 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10. 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

一。 1. 2. 略 3. C 4. A

5. 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视想性、即时性。 6. 略。

二。 7. 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8. 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拢的艰难。

9.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10. 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生命之舟》【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生动、简明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比较,并结合他们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然后体会思想情感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体会解放军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的感激、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解说词的特点

难点: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联系实际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简介本文的体裁:电视新闻

2、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提问:

(1)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用一句话说说。

(2)为什么说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3)文章按什么顺序展开报道的?这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发言。

4、学生听教师讲述的情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并将自己的感想说出来

5、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自己观看电视的感受,说说电视新闻的特点及语言特点。

6、教师结合本文归纳电视新闻的特点,并加以明确板书(见板书设计)

7、结合课后练习一,归纳电视新闻的语言特点,并加以明确板书。(见板书设计)

三。设计情景,情感激发(见教师用书第79页)

四。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及自己的收获

五。、教师总结本课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生命之舟

电视新闻的特点:

1、视象性 2综合性

电视新闻的语言特点:

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

教学反思:

电视新闻与一般新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所呈现的新闻样式比较,并结合他们自己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而文章内容比较浅显,引导学生自学即可。

《生命之舟》【第三篇】

我不知道为何一生受人歧视

无论我痛或是不痛

我不知道为何一世凄冷无常

无论我幸或是不幸

我不知道孤独竟如此漫长无涯

无论我在或是不在

没有一个人真正读懂我弦心

泪水一遍遍洗涤净我忧愁的灵魂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追求自由的明天

哪怕下一秒撞的头破血流

没有什么可以撼动我对生命的无限尊重

哪怕孤独永远伴随在我左右

没有朋友的人生不叫人生

没有泪水的挫折怎是挫折

不能开拓奇妙绝伦的人生之旅

也要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了却希望的光

向前是锐意进取

退后是海纳百川

生命本就是一次神秘莫测的历险

无论你犯下什么样的错

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包容

谁让你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我甚至可以伤害自己

只为你能快乐幸福地生活

《生命之舟》【第四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7、生命之舟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2、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 题目解说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7、生命之舟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

《生命之舟》

一。 知识积累

1、 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组词。

暮( )洲( )梭( )逐( )虐( )

幕( )州( )俊( )遂( )谑( )

3、 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水和矿物质盐类, 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 而且 但是

C虽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 而且 那么

4、 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 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6、这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二。 强化阅读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拢。行进之中,冲锋丹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5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