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精编8篇】
【导言】此例“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精编8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测量》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学生 用硬纸做成的圆锥体、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币、棉线、圆柱体形铅笔,每人各一套。
教师 圆锥体、球、三角板、直尺、轮子、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线段的纸、金属丝(后二件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和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教师 你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最大距离是多大?先自测,后请你用毫米刻度尺实际测量一下。
学生 目测、实际测量、进行汇报。
(有较多同学目测与实际测量相差较大。或不能读出目测值。进行讨论分析后教师表扬目测水平高的同学并纠正读数:若用厘米为单位,应读出小数下二位数值;若用毫米做单位,应读出小数下一位数值)。
教师 用你测出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离测课桌的宽度,再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桌宽进行比较。
学生 实际操作。进行讨论。得出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准确。
(复习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测能力、记住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离、用刻度尺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记录读数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教师 拿出预先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的纸问:这条曲线如何测量?同学们准备好的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这根金属丝的直径(很细)又如何测量呢?让我们在这堂课中学习、解决。
(让学生稍议论一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二、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三、新课讲述
1.曲线长度的测量(板书)
教师 拿出刚才印好一条曲线的纸问同学:这条曲线能直接用刻度尺来测量吗?
学生 不能。
教师 那么谁能想办法测出这条曲线的长度?
学生 可以用一条棉线沿曲线放过去,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放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
(学生往往忘掉讲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让大家讨论、完整)。
把纸发下去(或预先发好),让学生实际测量,读出数值。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纠正读数记录中的错误。
教师 这条曲线比较短,我们容易想办法进行测量,那么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我们又怎样测量?
讨论片刻。教师引导同学看课本13页第二节的第三段后拿出轮子,请同学叙述测量方法。
(没有看书时,有的同学会说,先用刻度尺测出一步的长度,然后用走路的方法在跑道上走,记住步数n。则跑道的长就是一步的读数乘以步数n。教师应该肯定这种测量方法,进行表扬,同时指出这种方法不够准确)
教师归纳,这种方法是一种“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板书)
2.圆锥体高的测量(板书)
教师 拿出锥体问同学:锥体的高是否可以用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的办法来进行测量呢?(学生肯定说不能)。我们可以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的办法来测量。请你用这两个测量工具测一下你制作的圆锥体的高。
学生 先独立思考,然后二人小声讨论,进行测量。
教师 巡视,不断指出错误测量方法,让几组学生分别汇报测量锥体高的方法,指出正确的测量应如课本第十四页图1-8那样,并且在讲台上演示。(让学生注意直尺为什么放在桌子边进行测量)
(学生测量中往往出现:①三角板与直尺的位置与课本第十四页图1-8所示的位置相反放置,教师要指出,这样放置不容易使直尺水平,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放在锥体的顶端,进行测量,犯与①一样的问题。③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没有完全与直尺重合。④测量中没有注意直尺的零刻度)。
3.微小量的测量(板书)
教师 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页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
学生 思考、讨论。
教师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四页最后一段,指出,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张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张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而一张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知道了,这种测量称累计法测量法。然后让学生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并且提出,在累计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 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面、底、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③每页都要压紧。
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不能斜放等,为下一节课伏笔。(因为在微小量测量过程中容易暴露这几方面的错误测量)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化薄为厚”的累计测量法。(板书)
四、巩固新课
教师 引导学生看黑板一起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曲为直”的曲线长度测量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对锥体高进行测量。“化薄为厚”的累计法对微小量进行了测量。同时对认真测量的同学进行表扬。号召同学们学习他们积极思考,认真进行科学测量的学习态度,调动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目标达成实际测量题
1.用五分硬币和毫米刻度尺测量刚发下的那张纸上的曲线。
(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曲线的长度,是曲线测量的反馈题)。
2.用毫米刻度尺和直角三角形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圆形铅笔的直径。
(用相同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的直径,是锥体高测量的反馈题)。
3.用一支圆柱形的铅笔和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微小长度,是测量微小量的反馈题)。
通过测量,学生对前二个反馈题,做得较好,而第三个反馈题,开始时有不少同学无法着手测量,通过讨论,引导,也能较好完成,但是有的同学绕线时,一圈圈不能紧压,教师要指出为什么一圈圈要压紧。
六、布置作业
1.思考题:
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
今天的测量中你做得怎么样?
②误差与错误有什么区别?
③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④怎样可以减小误差?
2.课本第14页练习二(1)、(3)做在练习本上,(4)要求同学去实际测量,下节课汇报讨论。(指定一个篮球场)。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第二篇】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2、尝试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物质准备:测量工具、记录卡、彩色纸皮等。
环境准备:布置独木桥的情景。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探索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走独木桥吧!独木桥有些坏了你们要慢点哦!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师:刚才我们走过的独木桥有些坏了走着可真危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修一修吧!要知道每块独木桥有多 长, 我 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
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请小朋友用这些小棒来量一量每块独木桥有多长,把你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在
记录卡上。
1、幼儿用小棒自主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师观察。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2、个别幼儿演示,梳理测量经验。
(1)刚才你量了几次?你是怎么量的?(提问个别孩子,并演示测量过程。)
(2)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为什么用一样长的工具测量同样长度的独木桥结果会不一样?
师:测量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正确,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不准确了。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3)我们应该怎么测量呢?
3、师幼共同梳理正确的测量方法。
我们要先找到起点,工具从起点开始量,量一次要用笔帮忙做一次记号,第二次要从记号后面开始接着往后量,不要量歪了,量的时候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量到最后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把结果记下来。
(二)、探索:测量并记录。
引导语:第一次的任务我们完成了,你们会测量了吗?现在我们一起用学到的测量方法再来量一量独木桥到底有多长呢?量好了把结果记在记录卡第2行的后面。
(1)幼儿再次用小棒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2)师观察指导、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师生交流测量结果。
师:你们刚才又用小棒量了独木桥,这次你们量完的结果是多少?
刚才你们都从什么位置开始量,量好一次做了什么?一次一次要怎么接?量完还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三)、二次探索,购买材料。
1、引导语:现在我们就去材料铺买长度一样的材料来修铺独木桥好吗?记得哦!我们买的材料既不要浪费也不能太短了。要买和我们刚才量的一样长的才可以,出发吧!
2、幼儿购买材料修铺独木桥。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四)结束:
师:我们的`独木桥修好了,我们一起来走过修好的独木桥去外面找找别的东西,去量一量它们有多长。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样喜欢的东西来当测量的工具,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测量本领来量一量,把结果也记下来。
四、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选择周围的物体测量,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
你还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长?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第三篇】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究及学习准确的测量方法,并能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 难点: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也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路线图每人一份。测量工具:回形针、火柴、吸管。音乐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小狐狸也想参加。小狗说:“小狐狸只要你量出你家到我家有多长,我就让你参加。”小狐狸说:“行。”小狐狸它会量,你们会量吗?
2、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
(1)师讲解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不要搬动小椅子,用盒子里的回形针去测量一下小狐狸到小狗家的距离,看看你用了几个回形针。记在心里,呆会儿告诉大家好吗?
(2)交流: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测量的?你来示范给大家看好吗?(强调:一个紧挨着一个测量,用投影仪展示测量方法,首尾相接。)
3、探究方法,表达见解。
(1)小狐狸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小熊的生日聚会。别的小动物听说后也很感兴趣。它们说要是只有一根回形针能不能测量出准确的距离呢?你们说能不能?请小朋友搬好小椅子用你的方法去测量一下吧。测量完后别忘了在记录表上记下你用了几根回形针?
(2)师巡回指导,隐形提示:盒子里老师还准备了白纸、铅笔,你需要的话可以用上去。)
(3)引导孩子交流操作情况,统计测量结果。提问:你是怎么测量的?测出来的距离是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的?(先找到起点,从起点开始放回形针,在末尾处做好标记,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做标记的地方开始量,每量一次都要做上标记,最后看看量了几次。
(4)引导幼儿探究最准确的一种测量方法,你认为什么方法测量最准确呢?
4、运用方法,再次测量。
(1)我们帮助了小动物,他们都很开心。小熊也很想知道自己家到小狗家有多长。这次测量就要用上我们刚刚学到的正确的方法来测量。今天我还为你们准备了火柴棒、吸管。看看这两条一样长的路,用两种不一样的工具来测量结果如何呢?测量完后,别忘了把结果记录在上面。
(2)引导幼儿用刚刚学到的准确的方法测量。
(3)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展示在黑板上。你测出来的结果是多少呢?两条路都是一样长的,为什么吸管测出来是2,火柴棒测出来的是3呢?原来这两根东西怎么样呢?(吸管长,火柴棒短)。两样测量工具长短不同,测出来的次数也不同。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就越少。
5、认知冲突,激发欲望。
小朋友,如果让你来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会选择回形针吗?为什么?你觉得用什么工具比较合适呢?下次我们来量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第四篇】
活动目标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戏。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为对方描画出身体的轮廓,然后再用回形针测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个回形针的长度。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第五篇】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重点:
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活动准备:
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
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
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
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
四、延伸活动
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