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望洞庭》精编教案(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662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望洞庭》精编教案(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望洞庭》教案【第一篇】

一、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峨眉山月歌》。

2、介绍作者:刘禹锡。

3、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自渎全诗,初步体会全诗意境;

(2)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3)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4) 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5) 熟读成诵。

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学后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

(1)抓住“湖光”、“秋月”、“镜未磨”想象夜晚洞庭湖优美的意境;

(2)抓住“白银盘”、“青螺”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和描写的形象。

(3)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三、发展性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四、拓展延伸。

1、集体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分析:

《望洞庭》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官之后,途经洞庭湖时所作,描写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的景色。月夜里,不见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迷蒙之中只见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月光柔媚,与湖水相映。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像那白银盘里托着的青螺髻,呈现出一派秀丽的景色和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使人感到清心神怡。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虽然遭贬,但是他并不失意伤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诗句写景细致优美,比喻形象新奇,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宽广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通过比喻理解景色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相关资料: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

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

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2、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和 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⑴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⑵ 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望洞庭》教案【第四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x

教学目的:

1、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2、能背诵全诗。

3、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2、理解“望”字含义。

3、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课前质疑:

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齐读全诗。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1、引导体会诗境

a.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比?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补充习题》。

3、收集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4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