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版画教案(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9528

【导言】此例“版画教案(汇总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版画教案【第一篇】

第四课:刮出来的画

预计(

1

)课时

第(

1

)课时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新型刮画纸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范画、刮画工具、实物投影、

一、链接目标:

出示刮画纸:你们仔细看看,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刮的方法来把它变成有趣的画。

二、明确目标:

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挑战目标:

1、学生欣赏有趣的刮画作品与黑笔直接画的作品,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刮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2、学生探究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工具,谈体会。

4、学生思考: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不同,怎样才能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呢?

四、检测目标:

1、学生欣赏作品:说出喜欢的作品及理由。

2、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及线条、块面的处理方面加以总结。

3、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刮画作品。

4、各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于黑板上。

5、请小画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五、回归目标: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制作,体验到了刮画艺术的装饰趣味与独特美感,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好这一小技法,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美术作品。

教师示范用牙签刮画,让学生说说感受。

刮出课题。

课件展示。

学生欣赏作品、讨论不同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刮画的特点:刮蜡画因为表面一层是黑色的而里面一层底色是鲜艳的色彩所以色彩对比很强烈。

实物投影。

发现能创造性使用工具的学生大力表扬。

及时表扬构图完整、点、线、面处理比较好的作品。

作业

刮出一个人物。

刮出来的画

目标: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上课时间:

版画教案【第二篇】

3、用线画画

总第5课时

二年级

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线条的丰富变化,让学生在设计思维上有突破、有跨越,创造性地进行线条表现;

2、初步掌握线条的变化,认识直线、曲线、浪线虚线、折线、粗细线、断续线等线条的基本形态;

3、能够运用线条对所表现的景物、人物进行描绘、装饰,尝试运用线条表达自己情感体验。

学习

重点

重点:线条的基本变化形式在画面中的合理应用,学习运用线条进行画面布局;

难点:线条的丰富变化及精细表现,运用不同形式的线条表现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相关绘画工具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反思

一、课题导入:

1、欣赏由线条制作的动画短片,引出画面构成元素的问题。

提问:画面中的小人是由什么来造型的?

2、提问:你知道的线条都有什么形状的?

3、利用课间出示线条的多种形式。表现方式方法。

4、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第三课,《用线画画》的第一课时吧。

二、讲授新课:

1、观看教学课件,让学生来总结概括线条的形式,直线,曲线,浪线,虚线,折线,粗细线,断续

线……

2、启发学生:

如果由你来创新一组新的线条,你有这个胆量吗?学生分组上黑板来演示。

3、课堂提问:线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你是怎么自由的运用这些线条呢?

4、欣赏教学课件,师生一起观看优秀的线描、白描的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各种线条类型。

5、课堂示范: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示范一幅线描作品的绘画过程。

6、质疑问难。

7、提出作业的要求:

1、作业要求中强调画面的绝对独立性;

2、创作材质上多种多样,黑纸白线,白纸黑线,……

3、线条的使用量要大。疏密得当。

三、学生作业:

1、学生开始观看教师的范画,进行临摹。

2、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学生的创作。

3、好的作业要展示和鼓励。

四、课堂总结:

1、学生作业自我进行评价,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讲解画面表现形式、画面内容,寻找他人的画面优点。找出新的线条、新的结构。交流绘画时的想法,心情,画面故事内容。

3、布置下次课的学习用具:

铅笔、勾线

1、欣赏教学课件,回答老师的提问。

2、学生概括线条的各种形状和线条的类型。

3、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参与课堂上的互动。

4、学生进行创作。

5、评价自己的作品。

6、用笔记本记下老师的要求。

板书设计:

3、用线画画

绘画过程:

版画教案【第三篇】

一、美术教学导入设计的几项原则

1.时间不宜过长原则:初中美术课一节课时长45分钟,根据课型特征,一般来讲主要用时应该分配在学生练习和实践操作阶段,用在导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时间太长影响后面的教学用时,也有喧宾夺主之嫌。

2.适合性原则: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当针对某一课有很多好的导入设计时,我们应该选取最方便、最容易表达的方案。

3.趣味性原则:导入应别致、生动有趣、吸引人,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语言生动、情感丰富,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4.启发性原则: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应该尽量以具体的情景为基础,引入新的知识。

5.关联性原则: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不能牵强附会,要求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举隅

(一)结合生活,从学生的经历出发

[案例]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重复的魔力》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播放无锡灵山大佛景区梵宫多彩穹顶视频,请学生欣赏。提出问题:欣赏的视频中图案有怎样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揭示本课的学习主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

教学前两周我刚好带领学生到无锡灵山大佛景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当进入梵宫之后,大家发现梵宫的穹顶是用莲花花瓣状的带有雕塑感的图案来装饰的,从底座到穹顶依次缩小构成了完美的渐变重复,再加上声光电的效果,显得美轮美奂。当时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撼,我用手机摄像记录了下来,觉得很美,回来后当设计《重复的魔力》这节课时,我立刻想到了这个素材。学生对此亲自体验过,记忆犹新,所以用它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非常合适。让学生知道这就是重复构成,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这么广泛,装饰后的视觉效果是这么完美。

(二)结合时事,从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或事物导入

[案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7课《张贴的画》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课件出示巴西世界杯宣传招贴画(构成:由巴西传统图案和巴西风情图案构成的两条踢球的腿和足球巧妙围成的巴西版图,中间是主题,左下为时间要素、右下为大力神杯形的巴西世界杯标志),同时出示问题:从这张宣传画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招贴画的概念,强调宣传作用,并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时间为5月中旬,巴西世界杯即将召开之际,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此比较感兴趣,在很多媒体上都见过这张宣传画。再加上这张宣传画设计相当有创意,画面布局富有动感、主题鲜明、图案丰满、色彩和谐、基本信息完备,用它来进行导入最适合不过了。用这张宣传画导入,我想到的是它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针对性,而且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这就显得比较自然。学生在接触正式教学内容之前,通过这一张招贴实际上就已经对招贴画的样式、构成、作用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这有助于后期的教学开展,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创意设计和绘制上面。

(三)实践操作,激趣导入

[案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师:老师现在要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一幅兰花图,现场创作,而且会送给今天上课学习最认真的同学,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老师创作大作。(完成后)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工笔画,知道画一幅工笔画的时间会比较长,今天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画了一幅国画,请问老师今天用的这种绘画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顺此展开写意花鸟画的教学。

[设计说明]

版画教案【第四篇】

古彩瓷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出现是由许多社会因素决定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促成。明代时中国的几大著名瓷窑都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只有景德镇的瓷器独树一帜。到了明代中期,景德镇陶瓷几乎占据了全国大多数的瓷器市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此镇自古及今为烧器地……”这种巨大的需求量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规模迅速壮大,使一个小小的昌南小镇成了“天下窑()器所聚”的天下瓷都,可谓“天时”;景德镇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制瓷原料丰富,燃料供给源源不断,昌江各支流交通便利,可谓“地利”;同时,受明代北方战乱不停、各个著名瓷窑的衰落、需求量增加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全国各地身怀绝技的制瓷工匠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景德镇,与本地的工匠互相交流,切磋制瓷技法,将南北的审美意识融合,使瓷器的艺术表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就是指当时的盛况,可谓“人和”。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不惜人力物力,大量烧制宫廷需用的瓷器。《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时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在经济复苏的明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加速,推进了瓷器制造技艺的发展。其中,彩瓷的发展更是脱颖而出,从而使得古彩瓷这种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釉上彩绘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稳步向前发展。从审美角度来看,各朝各代的审美理念均有不同。明朝中期,商业发展空前繁荣,审美观“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新思想迅速萌生,陈旧的传统受到怀疑和冲击,人文主义抬头。文人们追求独立人格、憧憬人伦世俗生活情趣的作风影响到了文化艺术,体现在了瓷器装饰上。”尤其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19-1667年),徽商的崛起促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以徽籍画家为主的新安画派产生,具有新安画派风格的绘画图案在社会各个阶层流行开来,对明代古彩瓷绘画图案的设计构思提供了参考借鉴价值,为其绘画装饰语言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潜移默化。

二、宗教背景

西汉末年,佛教文化从古印度传播到中国,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悠久的中华文化完美结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理念,同时也融入古彩瓷的发展历程中,使得成为古彩瓷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内容。到明代古彩瓷发展时,以佛教文化为表现题材的装饰绘画已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工匠们受耳濡目染的宗教影响,塑造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并赋予这类艺术题材一种具有历史特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被信众奉为“佛门圣花”的莲花,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是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中宗教题材的宠儿。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纯净品质恰恰是佛教思想的象征,它是从尘世间的烦恼中解脱出来,降生于佛界净土之上的圣人化身。而修佛参道者,应该净化自身,超凡脱俗,如同莲花一般不受尘世间的污染,努力追寻清净如水的境界。几百年来佛教文化历久不衰,人们崇尚莲花的神圣品格,莲花自然而然地成为盛行不衰的艺术题材(如图1)。工匠们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将莲花化为具有美感的绘画图案,绘制在古彩瓷上,而图案的装饰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或拘谨或轻松,或工整或写意,以此来适应当朝当代的审美观。、梵贝、宝伞、华盖、莲花、宝瓶、金鱼、幸运结这八项物件是佛教的象征,常被供奉在庙宇中佛祖和菩萨的供台上,被人们称为“佛教八宝”,也叫“八吉祥”。在清代,朝廷把宣扬忍苦受难、信奉生死轮回的佛教文化,作为笼络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一种愚民手段,在全国各地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佛教庙宇。这种“八吉祥”法器绘画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因而在古彩瓷中经常出现,并得以大批量烧制。另外,在古彩瓷上也经常出现一些表现道教文化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上层社会的喜好常常影响民间的审美喜好,明代中末期,朝廷倡行道教,尤其是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更是道教的忠实信奉者,此时期道教的神话故事题材非常盛行,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八仙图便是其中最为生动的表现内容之一,“八仙祝寿”、“八仙过海”以及八仙各自手持的器物所组合而成的“暗八仙”等绘画图案流行于大街小巷,同时也在古彩瓷的装饰中广泛运用。此外,八卦纹也是上层社会所青睐的表现题材,在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中也十分常见。总之,上至进贡朝廷的官窑瓷器,下至老百姓使用的民窑日用瓷,我们都能在其器面上看到栩栩如生的道教题材绘画图案。

三、其他门类艺术形式的影响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作为一种立足于瓷器载体所形成的绘画艺术,是既与国画、诗词、戏曲、哲学、书法等息息相关而又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社会风尚和人民的主流喜好逐年沉淀的各种中国古典艺术形式,赋予古彩瓷画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同时,那些富有生机的传统艺术元素被画师接纳吸收,并且自发地进行联想或理想化的提炼、改革、升华、创造,最终具体化地实践在作品之中,形成古彩瓷特有的绘画装饰语言。这个过程,是古彩瓷的美学内涵之于瓷器这个载体空间的超越,也是之于各朝各代审美意趣精神空间的超越。

(一)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精神内核差异巨大,两者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基因天差地别,西洋画是依靠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原理等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绘画形式,而中国画“主张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追求一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物象化体现。中国画的创作受画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认知情感等主观要素所决定。故而,中国画这一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绘画形式无不渗透着写心传情、笔墨抒放的韵律,其写意技法对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古彩瓷出现之始,在笔韵技法方面沿袭自中国画,同时,效仿中国画中对描绘对象的归纳技法,不刻意注重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和透视解剖关系等外在因素,而是透过表象直指人心,以变化和统一、节奏和韵律、均衡和对称等绘画形式法则组成,我们可以在具体实例中轻而易举地找出这一内在规律。图2是明朝杰出画家徐渭的《榴实图》和一幅古彩瓷上的石榴图,出自明代无名的画师之手,两图对比可看出古代古彩瓷画师在摹写对象时明显地借鉴、效仿中国画中归纳物象的绘画技法,虽然表现力度远远没有徐渭来的大气恢弘,但却捕捉到了国画绘画技法的基本规律,并且没有生硬僵死地模仿,而是随着材质和载体等制约因素适当转变了处理方式。国画以笔墨浓淡来表现阴阳向背和明暗转折,古彩瓷的彩料颜色屈指可数,自然也没有彩料浓淡之说,画师只能在需要细致描绘的地方,点以反复排列或错落排列的“点”来表现层次,烧成后的成品比国画更具有鲜明且浓重的装饰意味。

(二)中国版画的影响

中国版画艺术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绘画形式,从唐朝时期版雕印刷术成熟开始,版画便作为刻书业的一部分兴旺地传承下来。到明清时期,徽派版画开启了版画的新阶段,其艺术作品闻名全国,民间艺术家人才济济,作品众多。同一时期,与徽州毗邻的景德镇正是古彩瓷蓬勃盛行的时期,两地商贸来往紧密,文化交流频繁,版画艺术家和古彩瓷画师在艺术思潮和审美理念方面不可避免地互相渗透,水融。古彩瓷的绘画虽然与徽州版画不是表现在同一载体上,绘画技法也大相径庭,但徽州版画给古彩瓷的绘画图案带来了一定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徽州版画对古彩瓷绘画图案中的线描有意义深远的影响。在版画的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是艺人用刻刀在质地坚硬的木板上刻绘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艺人的腕力是关键,必须使足力气才能雕刻出来,故而版画的线条刚劲果断,多为钉头鼠尾描和铁线描,遇到木板的节疤处以刻刀有力转折迂回,皴擦处则采用错综复杂的横刀纹线条表达,有时会留下刀锋停滞的痕迹。古彩瓷画师借鉴了这种线描方式,用柔软的毛笔在光滑的瓷器表面勾勒出这类刚硬的线条,以线条疏密和粗细来表达虚实轻重,没有版画画面上的刀痕和停顿,根根线条犹如粗细不同的铁丝,干脆地“镶嵌”于剔透雪白的瓷器面上,形成鲜明的反差,线条在白瓷的衬托下越发显得挺拔苍劲。随着古彩瓷线描风格的定型,刀刻般刚柔并济的线条成为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任何彩绘形式不具备的绘画特点。同时,与这种始终如一的线描特征相互辉映的器皿应运而生,如四方瓶、棒槌瓶和花觚之类有棱有角的刚直器皿成了古彩瓷装饰专用且最佳的器型。

另外,随着版画不断发展进步,取材于戏曲、小说、话本评传等体裁的插画日益丰富,而人们却不再满足于黑白画面,促使版画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彩色套印印刷术的进步和普及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明清时期文化传播高度繁荣发达的基础上,版画艺术又达到一个新的飞跃,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彩色版画,其中木板年画作为彩色版画的一种门类,吸取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精髓,经由无数年画艺术家先辈呕心沥血传承发展而来,其色彩构成独具一格,视觉效果雅俗共赏,从古至今都绽放着民族异彩。古彩瓷的绘画图案在色彩构成方面受到年画艺术的影响,如图3,年画艺术的装饰色彩并不丰富,一般也是只有五种色,上色手法多为平涂,这一点与古彩瓷的绘画十分相似,而年画中大量敷色的矾红、古黄和古绿,也是古彩瓷中使用最为频繁的颜色。年画的设色法则显示出冷暖色、互补色合理对比应用的艺术效果,对古彩瓷画师的创作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然而,二者的不同在于,古彩瓷的彩料是矿物质原料,经过窑火烧成后,色彩呈玻璃质感,比年画色彩提亮几个色度,虽然无法获得年画色彩的暗沉厚重感,却意外地显现出另一种风格:白瓷本身具备的亮度和纯度衬托了彩料面,大面积白地④承担了空间递进的作用,使彩料面多了明,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了绘画图案浮出于瓷器表面的错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2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