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5篇】
【导言】此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篇】
教学要求:
⒈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⒉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⒉难点:观察要有顺序,叙述要有条理。
请前准备:
⒈一件文具及其介绍的范文。
⒉好词语表。(表现力强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请若干同学佩戴文具的头饰,兴高采烈地走上台来。
⒉师述:同学们,文具宝宝向我们走来了,我们欢迎各位文具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⒊各文具介绍自己的特点和用途。师生同鼓掌。
⒋教师摘下学生的文具头饰贴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文具名。(出示好词语)
二、交流启发,确定对象
⒈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文具是什么呢?教师见机板书文具名称。
⒉在我们的学习中,每天都离不开文具,这些文具(指板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绘制头饰,准备介绍
以小小组为单位,请一位同学绘画文具头饰,另外三位同学准备一份文具的自我介绍。
⒈你愿意把你喜欢的文具画下来吗?观察你的文具,再模仿书的上插图,可想象画上眼睛,嘴巴等,配上合适的色彩,比比谁画得最漂亮。
⒉评议:同学们把这些文具的形状画得很准确,颜色也很鲜艳。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写出来。
⒊把你画的文具粘在纸条上,戴在头上,看看你做的头饰是否最适合你自己。
⒋同时,请另外三个同学为小组的文具头饰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注意:要介绍清楚它的'形状、颜色方面的特点以及它的用途。
四、出示范文,指导写作
⒈学生自读例文《钢笔刨刀》,想一想,铅笔刨刀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外表和用途)
⒉指导写文具的外表:( )的XX ( )的XX ( )的XX
⒊从外表看,我是( ),我有( )、( )、( ),看上去( )啊!
练习写文具的用途:句式练习。(只要……就……)
⒋练说,指名说,评议。
⒌合作编写,交流汇报。
⒍评议最佳文具头饰奖。
五、自主创作,互评互改
⒈自主命题。教师指导命题方式:
⑴直接以事物名称命题。
⑵以事物特点命题。如“我爱语文书”“我有一个小书包”等。
⒉自主编写。
⒊交流评价。同桌之间交换习作,互批互改,教师参与讨论。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
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舞”“熟”2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将信将疑”“又
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一、揭题导入,明晰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1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二、认读生词,指导写字。
师:老师仔细查看了大家的自主学习卡,发现圈出的难读的词不多,找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得非常准确)
师:你也来读读!
生:(字字清晰,声音响亮,能行吗?)
师:一起来。
师:再看要求写的字,大家认为最难写好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字上:舞和熟。(呈现学生的学习卡)
仔细观察,这位同学错在哪了?上来指着说。
生:略
师:你观察得非常准确,说得也清楚。
师:(呈现打印出的字)这两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仔细看这俩字上下两部分的占格不一样,这个“舞”字,上下两部分平分了地盘,而“熟”字的上半部分体格强壮,占了四分之三的地盘。这时候,就看出四点底的绅士风度了,我不跟你争地盘,反而我还得写得尽量宽,把你上边给托住喽!你看汉字也讲和谐美!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范写)先写“舞”字:舞字头顶一卧人,横上四竖不可少,均匀排列像栅栏,长横为腰在中线,看好长短和间距,这校写来才匀称,一个舛字在下边,竖画出头脚站稳。再写“熟”字,左上享,横变提,右上丸,点莫忘,四点底,均匀列,一点朝左,三向右。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写一个舞,一个熟。
生:练写。
师:写完了,不要着急放下笔,对照着老师写的,看看哪一笔,哪部分没写漂亮,找到原因,再写1个。
生:练写。
师:简单评议,修改。
师:不瞒大家说,课文我也读过好多遍的,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好多呀。挑了几个难读的',读读看。(出示课件:疯长养分不禁结果)
生:读(随机纠正,想另一个读音,组词区分)
生:(读到“结果”有争议。)放到句子中就不会有争议了,谁读?(出示:桃树上结果了。我和爸爸比赛投篮,结果,我赢了。)
师:读课文时,我总是很留意像这样的四字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谁会读?
“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
生:(读)
师: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那就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范读)
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你们三个来,一人一句。(出示课件: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提示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随机点评。你看这样读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听明白要表达的意思。
师:这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咱得找个内行人问问。谁呀?
生:王大伯。
师:这王大伯可会种桃树了,所以我们叫他——
生:种桃能手。
师:种桃种得好的叫种桃能手,那把猪养的膘肥体壮的,养得特别好的叫——
生:(养猪能手),
师:搭弓射箭能百步穿杨,射箭特别好的叫——
生:(射箭能手)
师:老师教学生教的特棒的叫——
生:(教学能手)
师:触类旁通,孺子可教。
师:好,现在就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王大伯,您种的桃树,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请有什么秘方?桃子那么大,那么甜?
师:同学们满心的疑问,文中的我也是对此很感兴趣,特别好奇,用文中的一个词叫生:满怀好奇(贴在黑板上)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师:人人都说王大伯种的桃好,我“满怀好奇”地去桃园寻找答案。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我”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几个?读读。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我也找到了,(乱贴)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吗?(找个同学)
生:(摆)
师:为什么这么排?(还能问几个问题吗?“我”先后去过几次桃园?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生:(学生说理由)“我”先后三次,第一次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里。(板书:冬春夏)
师:咱大家都来试着用上这三个时间和这四个词,(课件出示)说说“我”先后三次去桃园的发现及“我”的心情变化。很难噢,先自己小声说说。
生:练说。
(出示填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见王大伯正在剪枝,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告诉我剪枝的原因,我将信将疑。春天来了,桃园红云片片,我盼望着能早日结桃子。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树上挂满了桃子,我又惊又喜,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你看,抓住几个时间,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品读对话,了解个中道理。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一进桃园。(呈现课件)谁来读?
生:读。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满怀好奇去桃园找答案,为什么又一脸疑惑呢?我疑惑些什么?
生:看到王大伯剪枝,不明白他剪掉那么多枝条干什么。
师:看到王大伯咔嚓咔嚓把好好的枝条剪掉,“我”心里也着急,就上前问——
生:(读“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我特着急,上前继续问:——
生:(读我的话)“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还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一根根粗壮的枝条落了满园,我着急地问?一起读。
生:齐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我看着被剪下来的好好的枝条,一脸的疑惑。我这样着急,王大伯急不急?他怎么说?(出示王大伯的话),谁来读?
师:这么长一段话,读得非常流利。可我没大听明白他说的这番话,大家再来读读,看你真正明白了吗?
生:(小声读)
师:谁读明白了?你读,看能不能让我们听得明白些?
师:读了这么几遍,王大伯的话什么意思?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之所以剪掉————————,是因为————————)
(剪掉————————————,是为了——————————)
(因为——————————————,所以——————————)
生:(说话训练)
师:虽是短短三句话,可这是王大伯种桃多年的经验啊!他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注意提示语。
生:笑了笑,充满信心地说。
师:还要注意一个动作:抚摸(变色)现在你就是王大伯了,笑了笑,抚摸,充满信心地说,试着这样读读。
生:练读。
师:谁来读?我来读旁白,你读说的话。
师:很流畅。
师:从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胸有成竹地笑,笑我不懂,不用着急,听我给你说。很有信心,觉得来年这些留下的枝条一定能结很多的桃子。
师:我们读懂了这些,那再读王大伯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种桃能手一定能种出桃子。
生:有点相信,有点不相信。
师:这就是“将信将疑”。有一半相信,有一半不相信,还可以说——
生:半信半疑。或者疑信参半。(板书,学生记在书上)
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将信将疑的心情?指名读
生:(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把“真的能”再突出点。
生:再读。
师:有进步了。
师: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春去夏来,“我”又一次走进桃园,啊!“我”看到了什么,让“我”又惊又喜?
把我看到的以及“我”的心情读出来。(配乐“秋天思语”)
生:读。(随机点评改正)
师:“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
生:惊,果然结了很多的桃子。(挂满)
生:喜,桃子又大又红,光鲜红润。
师:是呀,在这又惊又喜之时,我又想起了王大伯的话。一齐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用这个句式说说:
剪去( )的,留下( )的,是为了(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啊!
生:说。
师:(生活小常识)你知道吗?为了让果树能结更多更大的果子,果农都要定期根据树枝的疏密、好坏及阳光照射的需求给果树剪枝。种植庄稼、蔬菜也如此,都需要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的修剪、整理。比如,刚刚长出的玉米苗,生长密集的地方就要拔掉几棵,只留下一两棵,好让留下的玉米苗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茁壮生长……
师:原来课文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读一读。
师:减少是为了增加。很显然,这是文中的“我”通过剪枝悟出来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那(出示课件:填空:减少( )是为了增加( )呢?)
师:我想,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还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是也和植物的成长一样呢,学了课文,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受呢?请在学习卡上补充一下。
生:在学习卡上补充。生谈。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个有心人!
推荐作业:把你这节课学到的好词佳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果农每年都会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果树一年要修剪好几次。原来,果树十分容易长枝条,梨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会长许多枝条,如果来不及去剪枝,枝条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难透过。没有阳光,果实是长不好的。同时,给果树剪枝能保持供给果实的养料。还有,当树枝染上病虫害时,剪去得病的枝条,也能减少虫害的破坏。由此可见,果农给果树剪枝是为了让果树多结果。为了让它们多结果子,就应该剪去没有用的树枝。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的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开火车检查读词,并说说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风光)
4、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1)在想像情境感知词义时,可以根据词语中的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也可以结合下一题中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作适当解释。
5、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分别出示六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3、将词语与之匹配的画面连线。
4、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5、看到这些画面,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夕阳西沉连绵不绝山清水秀
6、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读题。
2、指导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1)要求仔细而有顺序?
(2)图中描绘了夏季的小河边,环境非常优美。一位小朋友钓到了一条小鱼,他高兴地笑了。
3、小组活动收集有关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词语。
4、描述图中景物,比一比哪组的词汇丰富,运用恰当。
四、小结解词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练习1的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回忆一下,同学们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的?
1、根据词语中个别认识的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结合书中的画面,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其实,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同学们今后要多中积累,大胆运用。
作业设计:
1、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写在好词佳句本上。
2、把练习中用“钓鱼图”的一段文字描述出来,并努力用上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篇】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 练习写生字。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