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样例(实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说课稿样例(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按照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
按照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
二、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所以,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所以,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按照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齐读课题)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预习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请教老师或同学。
3、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师真高兴!接着让老师看看你们更棒的表现,好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
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
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五、板书设计。
潮来之状
观潮演兵之形正面描写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说课稿模板》,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说课材料2
《鱼游到了纸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二、目标确立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四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理解“赏心悦目”、“工笔”“速写”等词的意思。
(2)抓住描写聋哑青年外貌描写和画鱼的句子进行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一)检查预习情况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给学生扫清字音的障碍,为下一步学生练习读文打下基础。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我期待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主的练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字词收获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用浓厚的兴趣为学习做铺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必然想要在班级做一下汇报,于是我顺势让他们汇报自学情况,既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又是自我能力的张显,更让我了解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深入理解生字新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什么。理解这个问题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一)课题入手,整体抓线
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当中几次出现,意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
(二)自主探究,点拨引导
抓出主线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聋哑青年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引导学生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聋哑青年认识有哪些情感变化”。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为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总结全文,整体感悟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总结出全文,使学生明确“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谈谈学文的感悟,深入落实情感目标。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说课材料3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我是什么》是“注、提”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1篇阅读课文。本课是1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不同变化,水的性情及水与人类的关系。本文共五段,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特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新词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雹子和雪;了解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指的是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②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二、说教法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跳,善于表现自我,极富有想象力,根据这些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
1、自主学习法:发挥学生在自学、探索、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2、快乐教学法:一是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带上喜爱的头饰,扮演水、汽、雹子、雪,理解“飘、落、打“三个动词,体会水的变化。二是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理解“落、打、飘”三个动词为什么回这样搭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三是师生互动读表第三段,使学生理解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3、以读代讲法:一是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是教师指导朗读、三是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四是表演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五是朗读全文,巩固课文内容,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义,读中悟理,读中悟情。
4、合作学习法:分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及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什么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此法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做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尽量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平台。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读后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质疑解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精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读中悟义,读中悟理,读中悟情,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熟读课文时,让学生演一演,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胆识和表演能力,在解决难点时,让学生们交流研讨,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进行拓展,延伸的训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用词说话。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我”,并用“我”说话,之后学生同样用“我”说句完整话,我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思考问题,感知课文内容,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读通顺。
②在朗读的过程中,用笔划出不懂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
③思考“我”是什么?我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三>精读课文,加强朗读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①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②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的不同变化、不同形态的有关句段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③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重点句的体会、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④ 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能力、利用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边读文边表演。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极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义、读中捂理、读中悟情。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段,最感兴趣的问题读读、说说、议议,不但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变传统的教师讲“懂”为学生自己读“懂”。
<四>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突破本文的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①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水的变化
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直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动画中理解“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③ 为了让学生理解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设计了选词填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会“睡觉、散步、奔跑、唱歌、跳舞”的意思。水与人类的关系是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①师生读课文第四段②动画显示画面揭示水的利与弊和人类的关系③带着问题分组讨论“你有什么妙计”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此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及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感情朗读全文,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练习
①感情朗读课文②交流学习本课的收获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空”进一步了解水的变化。
五、课后拓展训练
以“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上一节主题班会。
六、本节课的创意与特色。
1、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和小学生好动、好跳、好表现的特点,采用“快乐教学法”“表演法”“讨论法”,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朗读、交流、讨论中自我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均得到提高。
2、合理取舍教材,把生活实际说话这一环节,先分组讨论,想想你用什么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然后分别汇报讨论情况,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3、利用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观察到平时生活中不能看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
说课材料4
材料分析:
《峨眉道上》是四年级下册的1篇文章。
课文先写峨嵋山路又窄又陡,为后文写铺路之难做好铺垫;接着写作者在途中遇到一位背着石板上山的铺路人,通过交谈了解路人的工作;最后抒发感想,赞美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具体的叙述之后直接抒发感想,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铺路人为何被记者称为“无名英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与课前准备:
《峨眉山道》一文语言朴实,但含义深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加上学生刚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课就会显得更有难度。我考虑了学生这一情况,在教学前重点进行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备课件;二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准备课件是因为峨眉山上的铺路人的生活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想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章,并让文章中的人物精神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并不是件容易事,说心里话,连我初读文章时,都没有被打动!可我知道,文章没有打动我,是不能去给学生讲的,那样的课就会像白开水一样的淡而无味。所以必须重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一遍遍读,并搜集资料充实自己。在准备过程中,那些山上铺路人的形象也逐渐在我的脑海中变得清晰和高大!教师读书中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也会经历,所以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最快地身临其境。我制作了课件,目的想用现代化地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峨眉山,走近峨眉山上的铺路人的生活。
关于加强预习的指导,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自学不流于形式,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陡参与其中。力争做到三读:一是读的准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是读的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是读的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老师只起知道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逐步达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问题,参与的讨论,
教学流程:
轻松导入,激发探究兴趣;②渲染意境,陶醉于“峨眉山”;③因势利导,走上“峨眉道”④直扑重点,走近铺路人;⑤身临其境,与铺路人贴心;⑥由点及面,为所有“无名英雄”喝彩。
首先是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峨眉景观,目的是以多媒体展示这种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渲染一种意境,抓紧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同时也为后文的学习设下铺垫——我们之所以可以欣赏到这样的美景,那些铺路人功不可没!
其次是第三个环节因势利导,走上“峨眉道”,课文中对峨眉道的描写笔墨不多,可对理解全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更可以衬托出铺路人工作的艰辛。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峨眉山的高、陡、险,我打算引导学生用下面的方法体会:
抓重点词句,如“天梯”、“仰望”、“竖”等。边读边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爬山经历谈感受,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然后是第四个环节:直扑重点,走近铺路人。教学中我力求抛开细枝末节,舍弃贪多求全,突出理解好课文的重点及难点,即为何称峨眉山上的铺路人为“无名英雄”?避免课堂提问的“杂、碎、多、密”现象,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还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避免空洞地说理,无谓地争吵。同时力争做到以下四点:①加强读的训练②重视与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③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读④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第五个环节让学生对铺路人说几句心里话,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情感的共鸣,让敬佩之意,让人文之情,尽情流淌,同时也是在力求追寻阅读与表达的融合。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有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既要走进课文,用心地去读懂,也要从文中跳出来,举一反三,学会一些表达方法。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完整。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选择。如有的文章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情节;有的则是抓住文中的空白点进行补充和拓展训练。如《卢沟桥的狮子》中的省略号;有的是给文章续写,有的是改写、缩写。扩写等等。对于《峨眉道上》一文,让学生的体验升华为一种对所有“工作中的平凡人”的敬佩之情,让他们懂得尊重,学会付出,学会感恩!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内心对“无名英雄”的情怀。
设计特色与追求目标
教育观念更新之后,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认真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我想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不应该脱离这一主旨而随意漫谈,否则我们的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设计毕竟是课前的预想,想的周密是应该的,但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案,更不能让教案束缚住我们的教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思维活跃的小学生。也许我们的课堂中会出现学生思维与教案不符的情况,这时要灵活处理,用教师的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发展,让教学成为一种享受”时我的奋斗目标和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诚心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多体宝贵建议!
说课稿5
一、教材说明
《白鹅》一课重点表现了白鹅的性格特点——高傲。作者用准确、幽默的语言突出白鹅的特点,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重点,重视朗读,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
五、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八、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妙笔生花,为他们写下了1篇篇生动的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1篇文章《白鹅》。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对动物的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读文、学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大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认读,正音。
3、交流: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三)学习课文,体验情感
1、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读第1自然段。
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理解作者认为它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积累词语“左顾右盼”。
2、仔细读课文,体会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做批注。
(1)生读文,做批注。
(2)交流体会白鹅的高傲。
鹅的叫声
a)指名读句子,谈理解,相机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b)积累词语“厉声叫嚣”:如果鹅也会说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
积累词语“引吭大叫”:“引吭大叫”什么样子?
c)指导读出鹅的高傲。
鹅的步态
a)作者把鹅的步态和谁对比?(鸭)为什么要这样写?(突出鹅的步态从容。)指名分别读鸭和鹅步态的句子,对比体会。
b)理解“净角”。播放净角出场画面,请学生演一演,体会“大模大样”,并读出鹅步态的大模大样。
c)从“傲然地站这”、“毫不相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体会白鹅的高傲。
l鹅的吃相
a)鹅吃饭怎样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b)鹅的吃饭从哪能体会到它高傲?指导读出鹅狗争食的有趣,体会作者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受鹅吃饭时架子十足。
(四)思维延伸,整体回归
1、播放鹅的图片:学了课文、看了图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2、整体回顾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五)作业设计
1、把课文有趣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
白鹅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高傲步态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从容不迫架子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