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2919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热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1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帮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篇】

通过上一节课的阅读,我们初步体会到了肖邦的拳拳爱国之心,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有人说,“音乐是流淌的诗,诗是凝固了的音乐。”而肖邦也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来尝试一下走进肖邦的内心。

体会诗与音乐

1、肖邦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

是啊。祖国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无寸铁的肖邦面对凶残的侵略者,音乐家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抗争。诗人则用诗来表达。老师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春望》

指读齐读两段话。

2、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乐,一个个音符像一颗颗子弹穿过敌人的耳膜,洞穿敌人的心脏,那是肖邦强有力的武器。他颠沛流离,在法国巴黎,为了生计,到处流浪,当他在异国他乡得知国内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心中郁积的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来。(播放《革命练习曲》)

而同样遭遇亡国之恨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篇章。(《过零丁洋》)

小组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此时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用音符来书法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和祖国前途的担忧。由于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缠身,终于倒下了。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出示肖邦说的最后一句话)

一小组开火车连续读肖邦的话,最后齐读。

这句遗言,饱含了什么?(失望、悲愤……)

再齐读。

一个深深热爱着祖国的人,致死却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空留遗恨,这让我想到了陆游的那首——《示儿》。

出示示儿,指名读。

小结:同学们,你看,诗与音乐是相通的,而爱国之情,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一样的。在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每一个人都会拿起武器,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去捍卫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这一点,中外音乐家也是相似的。听这首《革命练习曲》的时候,我的耳边又想起了一段耳熟能详地旋律。(起立)

唱、听《义勇军进行曲》。

写诗,悟情

不同的是语言,相同的是帜热的爱国情感。让我们再回到维斯瓦河畔,回到那个分别的场景,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即使你远在他乡,          ”

(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出示歌词,默读。

即使你远在他乡,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 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生长的地方。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灵魂的故乡。 不要忘记祖国, 用你的双手效力祖国, 铭记祖国, 用你的智慧振兴祖国。 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思念的地方。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梦中的天堂。唤醒你的祖国吧, 用你的音乐去感染她! 赞美你的祖国吧, 用你的激情点燃她! 即使在你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也别忘了, 吻你伟大的祖国

[习作,走进内心]

肖邦致死也没有忘记老师和同学们的叮嘱,他做到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里肖邦只说了一句话,这样一个满怀爱国热情的人,用他的音乐在倾诉,你听出了他说了些什么吗?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再次播放《革命练习曲》,学生练笔。

讨论,交流。

总结全文:这就是肖邦,一个波兰人民的儿子,这就是肖邦,一个爱过的典范。每一个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最起码的准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大声地说《我们爱你啊,中国》

齐背,下课。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三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肖邦,学会简要介绍人物。

3、学习第二小节,感受送别的感人场面。

教学过程:

一、听写

异国他乡亡国之恨弥留之际

二、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质疑(我指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请求?)

3、按老师所给出的格式简要介绍肖邦。

肖邦是__(国籍)音乐家。他的创作以___(乐器)作品为主,代表作有___、___等。他被称为_________。

4、指导:我们在介绍人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

三、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肖邦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指名说)

2、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引读第一小节)总结:心怀亡国之恨。漂泊异国他乡,当他(弥留之际)请求姐姐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3、了解到这些内容,你体会到什么?(爱国之情)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

4、总结学法:我们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

四、品读第二小节。

1、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的笔端,走近这位爱国音乐家——肖邦。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打动你的语句,请关注细节,抓住字词,用心品读,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1)如果你是送行的人,会说些什么?

(2)读读这首小诗:

即使你远在他乡,

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

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灵魂的故乡。

不要忘记用你的双手效力祖国,用你的智慧振兴祖国。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思念的地方。

唤醒你的祖国吧,

用你的音乐去感染她!

赞美你的祖国吧,

用你的激情去点燃她!

即使在你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也别忘了,

吻你伟大的祖国!

(3)你从老师的话中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说是特殊的礼物?

(4)指导朗读。

(5)那是难离的故土,难舍的友情,殷殷的嘱托……承载的太多太多,在肖邦的手中是那么沉那么重,此时此刻(引读下文)

(6)肖邦会想些什么?

(7)如果我们把这首小诗看作是大家对肖邦的希望和嘱托,那么我们也试着用诗的语言来回应,表达肖邦的心声吧。出示

……即使我远在他乡,

_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

__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

……

(8)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4、过渡:亡国之恨,眷恋之情,拳拳赤子之心都化作离人泪,点点滴滴在心头!他(引读下文)念去去,八千里路云和月,祖国啊,我一定会回来!让我们用深情并茂的朗读为肖邦送行!(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四篇】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 内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共(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 学情 简析 教材简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的1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肖邦灵魂深处的呐喊,更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 学情分析: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教学 准备 肖邦的照片与生平资料 师    生    活    动             环                   节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文,初步感受爱国情感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出题、读题。 2、交流了解的肖邦。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肖邦的照片,并介绍肖邦生平事迹。 投影片: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因祖国受沙皇俄国侵占,肖邦被迫来到法国巴黎。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3、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和收获。 4、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咏唱 盛满 疾驰    呐喊 抗争 彻夜 忧愤   华沙 巴黎 维斯瓦河 埃斯内尔 路德维卡 悲愤欲绝    催人奋起   与世长辞 5、再读课文,鼓励质疑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4)《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写的是什么? 6、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在乐曲声中,以深沉、深情的语言导入:“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年轻而富有音乐才华的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身处异国他乡的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1849年10月,他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紧紧地握着姐姐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将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肖邦,走近肖邦。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这篇文章,读出你的初步感受。出示填空:( )的肖邦(学生自由朗读) 2、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看法与感受?(才华横溢的,忘我工作的,英年早逝的,忧国忧民的… 3、 大家初读课文,对肖邦就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真是会读书呀!那其中留给你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呢?(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 品味课文,加深感悟  1、 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段最能感受得到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可以边读边划,在旁做简单的注释,或与同桌讨论,或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交流讨论:语段一: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语段二: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工作、工作、再工作。语段三: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2、 全班交流,品读感悟相机点拨: 语段一 (1) 理解“特殊的礼物”,老师送肖邦这件礼物有什么用意呢? (2) 国难当头,肖邦被迫远离祖国,面对老师的深情叮嘱,肖邦心中即使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小组合作表演:师生送别的一幕(体会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与共同的爱国热情。) (3) 指导朗读:读出老师的殷切期望,肖邦的激动不已。 语段二 (1)华沙起义的失败,令肖邦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不知激励了多少爱国人士!(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虽然肖邦远在异国他乡,可他却日夜思念祖国,拼命地进行音乐创作。读一读语段二: 比较:他勉励自己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工作,工作,再工作。两句话的表达有什么不同。(标点不同,用上顿号更能看出肖邦夜以继日地工作;有了顿号,我仿佛看到了肖邦为了工作,已是废寝忘食;有了顿号,我好象看到肖邦为了创作,头发也变得蓬松起来,胡子也没时间处理……) (2)谁愿意来读好这一段? 语段三 (1)为了国家,为了生计,肖邦已身心憔悴,体力完全透支了。1849年10月,肖邦病倒了,弥留之际,嘱咐姐姐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看到这儿,你有什么要对肖邦说的吗?(肖邦,你为祖国的解放而日夜创作,是波兰人民的英雄,也是我们的英雄! 肖邦,你虽远在异国他乡,然而你的赤子之心却始终留在了祖国的怀抱,人民不会忘记你!……) (2)有感情地齐读 四、 质疑拓展,情感熏陶 (1) 引导质疑:肖邦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时,为什么不直接从军抗击侵略者,而要远离祖国,这是英雄的壮举吗?既然是弥留之际,应该是很虚弱,怎么会“紧紧“握住姐姐的手,是否矛盾? (2) 在我们的祖国也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你能说说吗? 五、作业设计 1、背诵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一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文章,谈自己的初步感受,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文章的空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与作者、肖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通过让学生质疑、课外拓展,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 板 书 设 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教 学 反 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2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