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捉迷藏幼儿教案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7809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捉迷藏幼儿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出十几减8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动手摆小棒操作为载体,通过2人小组在合作交流分享中逐步加深对减法的认识和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口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数学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有13个小朋友在捉迷藏,看见了8个小朋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找到了8个,藏起来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这个数学情景吗?

生:摆一摆。我用13根小棒代替13个小朋友,再拿走8根小棒表示看见的8个小朋友,还剩下5根小棒也就是藏起来的5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同意我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这个数学情景吗?

生:能,我先画了13个三角形,再划去8个三角形,还剩下5个三角形。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我还有其他想法。

师:你能用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二、小组分享,探索新知

生:13-8=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出示学习要求

1.先独立思考,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人小组合作完成,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你的同桌。

人小组上台分享给全班小朋友,其余的小朋友评价。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向全班小朋友分享你们小组的想法呢?

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摆小棒,我先拿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直到减8根,还剩下5根。

生2:我的想法是:做减法,想加法。8+5=13 所以13-8=5.

《捉迷藏》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细节,讨论画面内容,发现线索并进行推理判断。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体会“捉”和“藏”的最佳做法。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课前与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遮住大书上的文字和部分画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说说玩捉迷藏游戏时,怎样“藏”?怎样“捉”?

二、阅读封面。

向幼儿展示大书,观察封面。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老鼠和大象会干什么呢?大象为什么要躲起来?

三、阅读内页。

第一页:

1、这是什么地方?大象被捉到了吗?大象怎样被发现的?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我们看看作者怎样问鼠小弟的?

3、鼠小弟是怎么回答的?

第二页:

1、大象藏哪儿?

2、你怎么发现的?

4、你帮大象藏会藏到哪儿才不容易发现?

第三页:

1、这是什么地方?

2、桌子是怎么歪的?

3、为什么会歪的?

4、你觉得在厨房捉迷藏可不可以?

5、有什么危险的地方?

6、那应该怎样做最好呢?

第四页:

1、你觉得大象藏在哪儿好呢?

2、鼠小弟怎样找呢?

3、大象藏在哪儿?怎样被发现的?

第五页:

1、大象藏在哪儿?

2、怎样被发现的?

3、鼠小弟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怎样的?

第六页:

1、这次大象会藏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

2、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3、鼠小弟在哪儿?它发现了没有?

第七页:

1、怎么回事?大象和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为什么都这么高兴?

四、师生完整阅读图书。

五、捉迷藏真有意思,我们到外面也玩会捉迷藏。

活动反思:

读本《捉迷藏》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和学习来理解故事,并发展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发现大象藏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等,同时,把从读本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游戏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这也是本读本的重点。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并结合教学设计示例,根据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第一环节经验联结时,对于捉迷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第二环节阅读图画中,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通过画面信息,说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浴缸里,大象藏在被子里,大象藏在桌子下面,大象藏在小房子里,大象在汽车里等等。这些地方或物品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在读本最后一页,大象到底藏到什么地方呢?孩子们找来找去,就是没发现大象在哪里,最后唐宇轩和杨季昀说大象在水里,我问了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说发现了大象一点点鼻子在水上……故事的结局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在读本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些画面信息和词组,也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语言词汇的积累,如通过浴缸学习了浴室,通过被子等物品学习卧室,通过饭桌等学习了厨房等词汇。

《捉迷藏》教案3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2、借助想象、尝试用不同的图形表现各种物体的基本形态。

3、大胆利用各种线条和色块丰富画面,初步学习色块装饰画。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各种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记号笔、绘画纸、油画棒、范例若干。

2、学具: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3、经验准备:有图形拼搭的游戏。

活动过程:

1、“几何图形”来做客。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想不想跟它们见见面?那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

*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

*看,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各种图形的名称。

2、“几何图形”变魔术。

*现在,这些几何图形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教师利用几何图形快速在纸上画出小鸟的基本形态。

*你们看,变成了什么?是哪些几何图形变的?这只小鸟变得怎么样?

*你们想用几何图形来变魔术吗?你想变出什么呢?可以用哪些几何图形来变?

*请幼儿自由讨论,然后个别幼儿来示范。

谁愿意到前面来变一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绘画情况做简单评价。

3、“几何图形”捉迷藏。

*现在几何图形变的小鸟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你们愿意吗?请幼儿闭上眼睛。

*出示小鸟的色块画。

*看看小鸟躲到哪里去了?你们发现小鸟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上丰富的色块。

*你们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漂亮在哪里?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色块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幼儿说,师边示范边讲解。

*想一想,除了用横线和竖线来变方格,还可以用什么线条变出方格来?

幼儿说出一种线条,教师就出示线条图片。

*教师小结:这些几何图形可以变出许多不同的物体,各种线条也能变出不同的方格来,方格里涂上漂亮的颜色就变成了漂亮的色块。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介绍作画材料。

*教师提要求:(1)先想好你要用几何图形变出什么物体。(2)画的物体要大大的,并画在画纸的中间。(3)线条画出来的方格也要大大的,涂色块时颜色要均匀,而且一种颜色的色块要隔开来,这样画出来的画才漂亮。(4)画好后,你可以说一说你用什么几何图形变出了什么物体,它躲到用什么线条变成的色块里了。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发现——创作——再发现——再创作的动态过程中,不断给孩子带来惊喜和挑战。孩子兴致盎然,画面充满稚趣。我发现“变化”是本次活动成功的秘诀,变化出新意,变化出神奇。

营造变化的游戏情境。活动开始,“一张线条画,藏着秘密”,一下就激发了孩子们发现的热情;“图形里藏着小鱼”,让线条画的范例蕴藏玄机,“和小鱼捉迷藏”让孩子们的发现之旅充满趣味,操作时,孩子们不断喊出“我找到××形的小鱼啦”,可见,“捉迷藏”的游戏情节已深入孩子心中;单幅画变成大拼图,让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再次升级,不禁纷纷感叹:“哇,好大的画啊,好多的鱼啊!”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游戏,不断变化的'游戏,吸引着孩子们持续发现和创作。

采取变化的引导方式。示范添画时,孩子提出了他已找到小鱼,我就请他来示范添画,改变了原先设定的教师首先示范的策略;3名示范幼儿的作品不尽相同,比如头部位置、眼睛的画法、鳍和尾巴的形状,我一一给予肯定,避免了范例给孩子造成的思维定势;变成大拼图时,几个男孩子主动帮忙移桌子,我就顺势说:“大家一起来帮忙,变出大拼图喽。”大部分的孩子都参与移桌子和拼画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时间,但避免了孩子的等待,而且合作亲历变化,让这一环节更有意义。

鼓励变化的表现手法。幼儿操作时,我发现一些幼儿画的眼睛、鱼鳍和尾巴形状各异,我还发现部分幼儿装饰小鱼采用混合的方法,如点点和线条结合,平涂加上花纹等,我鼓励孩子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添画和装饰,并在结尾点评时,与全班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20 123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