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案【优秀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案【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熟悉认识更多老师,遵从教导。
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表现对老师尊敬,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还有谁?
4、生活中,还有一个人也一直关心帮助你,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课间活动:欣赏《我的好老师》歌曲
二、新授课程(我认识的老师)
(一)、认识自己班的教师
1、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半个月多了,你们现在有喜欢的老师吗?你能给同学介绍你喜欢的老师吗?
2、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自己,让同学们讲讲老师给他们的印象。
3、有没有喜欢别班的教师的,为什么呢?
4、由老师来说出一位老师的特征,由学生来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学生可以交流,思考,随意的猜想)
5、小游戏(你说我猜)
(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老师的特征,再请同学说出该老师姓什么、教的哪个班、哪一科。以此类推。)
(二)我还想认识?
**、音乐、上课、邮递员……
(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可以放心地找到身边的老师。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情境:
1、自己的书包带开了,怎么也系不上。遇到了不是教本班学科的老师,疑惑:可不可以找老师帮忙呢?
2、学校有规定,不允许踩踏草坪,小同学的皮球不慎滚到了草坪了,怎么拣出来?
3、体育课刚下课,同学出了很多汗,拿出水瓶想喝点水,发现水瓶盖打不开了,怎么办?
小结: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生活,就是我们的大朋友。在学校里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可以请老师来帮忙,每一位老师都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四)尊敬老师。
动画演示。
这些孩子的做法对吗?你该怎样做呢?
小结: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第一盏指路明灯:尊敬老师从每一位同学做起!如:在课堂上,用专心致志的目光看着老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表示出对老师的尊重;在生活中,用彬彬有礼的行为表示对老师教导的回报,养成良好的品德,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的栋梁。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2.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难点:
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浪费方面的资料,做浪费危害**。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1.讲故事:食物的哭诉。
师:同学们,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
生:**回答。
师:我们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时,也可能会产生浪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浪费的话题。
2.板书课题: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餐桌上的浪费
(一)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
1.生观看p44浪费现象。
这样的浪费现象,你看见过、经历过吗?
2.阅读p44“阅读角”。
听完这些食物的哭诉,你有什么话想说?
3.说一说:浪费有多种表现。
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
……是浪费;
……是浪费;
……是浪费。
设计理念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感受浪费现象无处不在。
(二)算一算,想一想。
1.算一算:
①用天平称一称,用小碗量一量,看看50克大米有多少。
②如果每个同学一天浪费50克大米,全班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大米?一年共浪费多少?如果全校有500个学生,一年将浪费多少大米?
③一个学生一个月大约吃9千克大米,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可以够多少学生吃一个月?
2.想一想:看到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理念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浪费的量,使学生明白这种浪费是容易被忽视的,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三)读一读,说一说。
1.读一读:p46“阅读角”。
《一瓶水背后的辛劳》
2.想一想:为什么妈妈说扔半瓶矿泉水浪费的不仅仅是毛钱?
3.说一说:
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
4.相关链接。
由此看来,节约食物,拒绝浪费,既能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也能节约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可谓意义重大。
设计理念通过读故事等这些环节,使学生明白浪费行为的危害。
(四)读一读,学一学,分析情景。
1.读一读,学一学:p47“光盘行动”。
2.做一做:今天,你光盘了吗?
3.分析情景:p48案例。
你怎么看待这些行为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一)读一读,想一想。
1.阅读p49案例。
2.思考:
这些情景反映了什么?
你在这些方面是否也有浪费行为呢?
(二)小**。
1.浪费现象小**。
让我们组成“浪费现象**小组深入了解一下浪费现象吧,挑选某一个方面的浪费行为进行**研究。
2.完成**报告。
①我们小组**的浪费现象是……方面的。
②我们看到的现象……
③这些浪费行为的危害……
④产生这些浪费行为的原因是……
⑤关于怎样减少这些浪费,我们的建议是……
3.读p50“相关链接”。
设计理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除了饮食方面的浪费,在我们身边还“潜伏"着形形**的浪费。
(三)分析错误原因。
请想一想以下说法错在哪里?
①稍微浪费一点没关系,太节俭了别人会笑话我的。
②我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有浪费行为的人多着呢。
③……
④……
(四)找一找,设计一幅宣传画或宣传标语。
1.找一找:
有很多关于浪费与节俭的名言、警句、谚语,意味深长。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你能再找一些类似的句子吗?
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长足。
①……
2.请你从水、电、气、衣物、玩具等方面,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画或宣传标语,把你的观点传达给大家。
设计理念通过上述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明白很多浪费行为是我们错误的想法导致的,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理念和好习惯。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餐桌上的浪费
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青春*梦想》这个实践活动主题是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升华的一次尝试。本课两个主题:青春与梦想。主要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赞美青春、感受青春的美好,明白青春需要梦想,要努力实现梦想,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当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七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强化,开始对人生进行一定的思索,大多心中有梦,但对梦想的认识是浅显的,不全面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困惑,遇到困难,因而缺乏长期的坚持,容易放弃。
三、教学理念
1、“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情感渗透,激情引趣。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青春美好,赞美青春,树立人生梦想,激发追求梦想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诗歌朗诵、演讲活动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梦想的激情,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享实现梦想中的困惑,探讨如何解决困惑。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青春涵义的理解,认识到青春需要梦想,梦想的实现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树立青春梦想,努力实现梦想
难点: 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搜集与青春有关的诗歌,准备朗诵。
2、准备1篇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3、搜集一个名人的青春故事。
4、课前**: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之付出了哪些努力?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或困难是什么?
课前热身
播放音乐《青春修炼手册》,展示课题
第一环节——青春礼赞
活动一: 配乐诗朗诵
1、教师朗诵《青春的诗》
有没有一种美丽能够成为永恒? 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只有天幕上划过的流星。
有没有一种回忆能够成为感动? 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只有雨霁后七色的彩虹。
怎么能说,没有梦想的世界就不再美丽?你看那孩童天真的笑容。
怎么能说,没有灯光的夜晚就不再感动?你可知星星也是关爱的眼睛。
我们是青春 我们是夜空璀璨的星星 我们是不羁 我们是天边执着的飞鹰
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 对美的向往 没有什么能够左右我们 对青春的虔诚
青春最美的诗行 应该由我们 大声的朗诵
2、学生男女齐朗诵《青春》
(男)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
(女)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男)青春是***,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把光和温暖无私地奉献。
(女)青春是白色的,如云如月,白洁无瑕。 犹如一张白纸,如写的文字,爱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男)青春是无色的。像风变幻无穷,像雾绚丽迷人。放纵它,遗憾终生;驾驭它。
(女)青春是彩色的,拥有了它,便拥有了七彩人生
(合)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
3、学生**朗诵
过渡:有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像只考拉,每天睡觉20个小时,吃2个小时,发呆2个小时,这才是美好的人生啊!!!这是青春吗?
活动二:我眼中的青春
学生畅谈:就你个人而言,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活动三: 青春大派送
青春可以拥有很多,如才学、努力、拼搏、梦想……
在心形卡片上写下青春期待,派送给你的同学。
过渡:这是我们眼中的青春,那你想不想知道名人的青春是怎样的呢?请两位同学讲讲名人的青春故事。
第二环节——青春需要梦想
活动一 —— 名人的青春
老师展示名人的青春故事,感悟交流:从名人的青春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真心话 大冒险
过渡:青春需要梦想,然而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克服的困惑或困难。今天我们就发挥集体的智慧来一起面对。
活动三——合作解惑
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张学生的课前**纸,合作讨论后对同学的困惑或困难给出一定的建议,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过渡:在梦想的实现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困难,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实现梦想。
第三环节——努力实现梦想
活动一 —— 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1、 学生演讲
2、 教师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早读时大声朗读,书声琅琅;上课时积极举手,自信自强;作业时**完成,思维严密;下课时指点江山,神采飞扬。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有一颗快乐之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美好;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都有一颗上进之心,脚踏实地、努力向上、积极进取;都有一颗责任之心,努力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大家的演讲中,我们感受到梦想的实现需要:知识、勤奋、态度、自信、坚持、自制、扬长避短、自强不息……
活动二——青春誓言
我以青春的名义起誓:即使成功远在天边,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即使失败就在眼前,我也要坚守信念,挑战极限;我保证,为了父母的微笑,努力拼搏每一天;我保证,为了理想的实现,再苦再累我也无怨。青春无悔,你我共进!砥砺前行,梦想可期!
活动三——歌唱青春 放飞梦想
师生齐唱歌曲《我相信》
结束语青春**,梦想腾飞!
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换了新教材,非常高兴自己能担任七年级的教学工作,感受新教材的变化。在开学初期,我积极报名申请市级公开课,就打算上新教材的内容。七年级的市级活动之前,陈老师让我从框题课和活动课中选一个上,本来是想着从没有上过活动课,觉得和传统的课堂相比会好玩一点,有趣一点,所以选择了一节活动课,谁知道做下来觉得真是一个挑战。
青春与梦想两个话题都很大,如何更好的把两者联系起来?如何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如何在活动中既让学生能动起来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呢?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让人头疼。
后来陈老师指导,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班**工作,以班会课的形式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受到这句话启发,我开始了新思路,网上大量查阅资料后构建了最初的框架“我眼中的青春——我的青春我的梦——我的梦想我奋斗”。在我们七年级公开课活动小组成员和陈老师的指导下,最终修改为“青春礼赞——青春需要梦想——努力实现梦想”三个环节。
最后课上下来自己觉得还是不错的,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紧凑、自然,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总体比较满意。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整节课中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做的不够好,情感的激发不到位,课堂驾驭的功力还不够。语言不够精炼,比较啰嗦,也不够优美,从中可以看出自己的文学功底还要多多加强。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是吧”“对吧”经常出现,一定要改正。在评价学生方面,评语要更准确精当,选择合适时机,不一定要每个学生回答后都进行评价。
新教材,新变化,也要求我们要有新思路,新观念。每一个思品教师都应该勤于学习,加强研究,注重专业发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道德与法治法律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法治人格;主体性;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59-02
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人的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建设,必然要求公民法治观念、法治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最终表现为公民稳定的法治人格。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大学生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稳定的法治人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程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法律素养的重点课程,肩负着帮助大学生立志求知、树德做人的重任,应该充分发挥对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培养作用。
一、《基础》课教学中师生的主体性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
现代法治人格是以人格平等与独立人格为基础,因此法治人格的养成是以主体独立为前提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体现,自主、创新是主体性的基本要素,因此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成为一个人”就是自主创新,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尊重他人为人”就是他人能够自主,他人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基础》课教学中师生是教学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学生主体性是核心,教师的主体性则体现为主导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自身是其法治人格养成的内因,法治人格的养成是自身自觉学习的结果。但教师作为主导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外因,在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教师的主导这一外因可以发挥引领、促进以及纠正的积极作用,也可能起着相反的消极作用。因此,正确而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
《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基础》课的结构设计为绪论和八章内容,所有的内容只要深入发掘,发挥好师生的主体主动性,都可以促进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第一,以成长阶段的转变为契机,使大学生人格自主性得以确立。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逐渐成熟。现代的中学生,一方面,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促使其社会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身份和考学的压力使得其对社会与自身关系的发展认识又非常肤浅。崭新的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既新鲜又充满困惑,如果引导不好,一些学生就可能迷失自我。作为基础课教师,通过《基础》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不仅仅是介绍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信、自律、自立、自强。在教学关系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鼓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知求真精神,同时关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遵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道。例如通过采用讨论的方法探讨入学以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启发学生对珍惜和宽容的思考;通过调查大学生生活消费等问题,引起对自身形象及与家人、社会的关系的思考等。通过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真参与,大学新生就会逐步脱离人身依附和思想依赖,实现相对独立的主体人格。第二,通过专题教学的生动深入,使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内在品质得到培养。国家是国民发展的大环境,为国民的权利实现提供基本的条件,而国家的发展是由国民这一主体通过承担责任、实现权利的过程来促进的。这一过程正是个体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高尚的道德品质,包括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大学生自身很近的正反事例进行讲述,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演讲的形式将个人不同层次的理想、国家的命运与个人责任的承担、权利的实现紧密融合,使学生深入思考其人生价值中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性,达到促进大学生法治人格内在品质养成的目的。“法治专题”的课程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为目标,重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法治素养。法治部分虽然占教材的少量内容,却是以“法律思想观念引导”为核心的法理学、宪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内容整合,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习主体,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养是该部分教学的中心内容,具体法律知识和案例则是培养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材料。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将法治理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批判精神观察法律现象,使学生的法律素养得以提升,逐渐积淀其稳定的法治人格。
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的自我教育进行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
《基础》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依据《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外在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其直接获得思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真实体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这种直接而真实体验的教学方式可以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我们进行的实践教学分为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两种形式。在集中实践教学活动中,实践地点由教师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某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实践主题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实践。此种实践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教师在带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我们在以“农村孝老爱亲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白天师生深入农村进行访谈调研,晚上师生一起交流感想、讨论道德与法治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观察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成长生活的经历,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身份出发,感受道德的力量,深刻理解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内涵,从微观的家庭单元到宏观的社会发展,理解作为社会主体,“宽容”与“耐心”是社会发展规律所要求必备的客观品质。而在分散实践教学中,实践地点由学生选择,围绕教师所确定的大的实践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内容,由学生自愿组队进行,提交实践报告,举办实践经验交流会。此种实践教学形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选择实践内容的广泛性上可以看出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观察社会的角度比较独特,在学生所提交的实践报告中不乏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论是集中实践还是分散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自我教育促使其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