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测量活动》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50816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测量活动》教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测量活动》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准备:

测量记录表

学生准备:

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二、量一量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4、汇报:2米85厘米=2  米=米

1米1分米=1  米=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千克

113克=()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100厘米 20厘米=米

1厘米=1/100米=米

1厘米=米 1分米=米

1千克=1000克 1克=千克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长度不同的筷子、铅笔、吸管等。

2、若干张记录表格。

3、粉笔若干。

4、魔箱和宝藏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看谁跳得远”引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学习测量方法。

(1)自主探索测量方法。

要求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测量工具(筷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测量结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想法与老师、同伴们交流。

(2)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筷子的一头要对齐桌子的边角,在筷子的另一头用粉笔画一条短线作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要从记号的开始处接下去量,边量要边数,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最后就能记住桌子长度有多少根筷子长。同时强调测量工具(筷子)必须沿着边测量。

(3)幼儿分组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①幼儿两人一组,用不同长度的筷子,测量活动室的门、窗户及黑板的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②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③请个别组幼儿交流测量时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哪种办法解决,再汇报测量的结果。

(4)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同样的门、窗户、黑板,为什么都用筷子测量,而结果却不一样?

老师用与孩子一样的测量工具(筷子)进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长短,得出筷子长,量出的次数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数多。

3、游戏:找宝藏。

幼儿从魔箱里摸出一张画有藏宝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运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找出宝藏。

4、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长短有关。出来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会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测量》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

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

①曲线;

②规则(圆)。

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卷尺测量;

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

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

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

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

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时间的单位

3、长度的估测

4、时间的估测

5、长度的测量

6、时间的测量

7、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4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重点:

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活动准备:

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

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

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

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

四、延伸活动

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650816